Phone: Email:

金色的鱼钩教学设计

2024-10-14 19:56:10 66

《金色的鱼钩》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读读记记“颧骨、两鬓、斑白、搪瓷、严厉、收敛、疙瘩、粗糙、抽噎、红锈、宿营地、青稞面、喜出望外、热气腾腾、无边无涯、昏迷不醒、奄奄一息”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受到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品质的教育。   3、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展现人物内心的表达方法。   4、练习快速阅读,简要地复述故事。   教学重点:   体会文章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理解“在这个长满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这句话的含义。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图片导入,引出主要人物   1、出示长征系列图片,思考:这是发生在什么时候的事情?长征,当我们感叹红军创造的这一奇迹时,也应该去看看这伟大奇迹背后那些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让我们来认识今天故事的主人公。出示课文中对老班长的描写:他,快四十岁了,个儿挺高,背有点驼,四方脸,高颧骨,脸上布满皱纹,两鬓都斑白了。   2、这是属于哪一种描写方法?这描写的是谁?明确:外貌描写大家亲切的称呼他为“老班长”。他是一位普通的红军战士,也是一位挽救了3位年轻战士生命的英雄。   3、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位英雄人物,齐读课题(板书),看到这个题目你有哪些疑问?故事主角是老班长,那又为何以鱼钩作题?鱼钩又怎么会是金色的呢?   4、回顾自主学习的方法:文章读薄、重点读厚、主题读透   二、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将文本读薄   1、请同学们快速地浏览课文,借助六要素简要说说故事的主要内容。   2、在我们解开鱼钩与老班长之间的谜底之前,先来将这些词语读准确:颧骨、两鬓、斑白、搪瓷、严厉、收敛、疙瘩、粗糙、抽噎、红锈、宿营地、青稞面、喜出望外、热气腾腾、无边无涯、昏迷不醒、奄奄一息3、交流课文各要素,并将六要素连起来。概括就是去烦就简,这是略读课文重要的学习方法。我们大家一起把它们连成一句话,就成了文章的主要内容。总结:1935年秋,在二万五千里长征途中,一位老班长接受党交给的任务,尽心尽力地照顾好三个红军伤员,在即将走出草地时,自己却牺牲了。   三、以老班长的外貌为主线,将重点读厚。   (一)抓住老班长的外貌变化,体会老班长的形象   1、再读课文,找出课文中描写老班长外貌的语句,在文中作标记。   2、第一处:“炊事班长快四十岁了,个儿挺高,背有点驮,四方脸,高颧骨,脸上布满皱纹,两鬓都斑白了。”   ①大家读一读,发现了什么?是啊,一个快四十的人怎么会有五六十岁老人的外貌特征呢?   ②你读出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③小结:可想而知,在长征途中他必定是饱经风霜,多么平凡朴素的一位红军战士啊!   3、第二处:“他整夜整夜地合不拢眼”→“他喜出望外地跑回来”。   ①看到的老班长似乎遇到了什么难题。什么叫“合不拢眼”?老班长又为什么“整夜整夜”地合不拢眼?请你给大家解释解释。   ②是的,饥饿正一步步的向他们逼近!如果找不到食物,大家将有生命危险。让我们一起去看看这看似平静却暗藏杀机的大草原。(图片理解困境)   ③如果再找不到食物,他们也将长眠于此,你说,老班长还能睡得着吗?他们能甘心放弃吗?多少人在等着他们走出草地?   ④正当老班长为找不到吃的而忧虑时他发现了什么而变得喜出望外?他的高兴是无法形容的。这一忧一喜之间,你看出来这是一个怎样的红军战士啊!(板书:尽职尽责)   4、第三处:“老班长看到这情况,收敛了笑容,眉头拧成了疙瘩”→“老班长看着我们吃完,脸上的皱纹舒展开了,嘴边露出了一丝笑意”。   ①是什么原因,老班长的笑容收敛了?他在担心什么?仅仅是担心他们不喝吗?是啊,还担心他们没有体力支撑到走出草地的那一刻啊,担心自己不能完成指导员交给的任务!   ②当他看到我们吃完,脸上又露出了笑容。又是一忧一喜,说明了什么?,这是一个舍己为人的红军战士!(板书:舍己为人)   5、第四处:这鱼汤,他自己有没有喝过一口?我们来看看,老班长最后给我们留下的印象。出示:“瘦得只剩皮包骨头,眼睛深深地陷了下去”(板书:忠于革命)   6、结合板书小结:从老班长外貌的变化我们可以看出他是一个怎样的'红军战士?   (二)感受其他描写,加深体会   故事中还有许许多多的地方都蕴含着感人至深的情,把让你感动的句子找出来,动情地和同桌相互读一读,再来感受老班长这份深深的爱。预设以下几个方面。   1、老班长吃鱼骨头的画面(6、7、8自然段)为什么让你感动?是啊,我们和你一样体会到了老班长为别人着想的可贵品质。你能用通过朗读把“我”的心情和感受表达出来吗?让我们一起读出这份感动。   2、老班长严厉劝“我”吃鱼汤。(21、22自然段)   ①当时已经发现了秘密的“我”,能喝下这碗鱼汤吗?从哪里可以看出来?(出示“我端起搪瓷碗,觉得这个碗有千斤重,怎么也送不到嘴边”。)你是怎么理解这个句子的?   ②老班长又是怎么劝我的?   (出示老班长的语言描写:怎么了?小梁,你不要太脆弱。)重点体会:最后这句话,以及“严厉地”,暗示小梁,要他记牢“员要服从党的分配。你的任务是坚持走路,安定两个小同志的情绪,增强他们的信心“。从中感受老班长崇高的牺牲精神。感受老班长的心情读老班长的语言描写。   ③我明白老班长的苦心,即便是我喝下鱼汤“可是我的心里好像塞了铅块似的,沉重极了。”“千斤重”是什么意思?你能把这千斤重的心情读出来吗?   3、每天只吃草根和鱼骨头,老班长的身体又怎么熬得住?好景不长,就在我们要走出草地时意外发生了。   出示第28自然段。   ①自由轻声读这部分内容,注意自己内心的感情。   ②说出内心感受,并说说为什么有这样的感受?是啊,当生命垂危的时候,老班长竟然想到的还是3个小战士。他为什么要这样做呢?这真是一个好战士啊!   ③让我们来分角色朗读。我们从他身上看到了什么?(复述板书:舍己为人,忠于革命,尽职尽责)   四、品味“金色”,将主题读透   1、引读最后一段:可亲、可敬的老班长永远离开了我们,战士们撕心裂肺的呼喊也无法唤醒他了。擦干了眼泪。   2、他用自己的生命换来了战士们的生命,他用自己的忠诚和无私完成了党的委托。他永远地留在了那片无边无际的草地上,留给战士们的只有那根用缝衣针弯成的钓鱼钩。你说,这鱼钩不就是班长生命的象征吗?是这小小的鱼钩,钓到了挽救战士生命的小鱼,是这看似平凡的老班长,用自己的生命换来了三个小战士的生存的希望!   3、回味质疑:现在你能理解为什么说长满了红绣的鱼钩上,闪烁着金色的光芒了吗?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凝结了老红军心中只有战友,唯独没有自己的高贵品质;长满红锈的铁鱼钩,体现了红军战士舍己为人的伟大精神;长满红锈的鱼钩见证了红军战士互相关心、互相扶持、一心北上的艰苦历程,表现了战友之间伟大的爱。   五、读长征诗,总结全文   这不是一枚普通的鱼钩,万分沉重。这鱼钩,是是一种深深地怀念,还是一份革命的力量,更是对一代代享受着美好生活的人们的教育呀!在长征途中有多少这样可歌可泣的英雄,正因为有了他们,才有了我们现在美好的今天,让我们用一首我们学过的毛主席的诗《七律长征》一起来缅怀他们!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板书设计:   金色的鱼钩尽职尽责老班长   舍己为人金色鱼钩忠于革命 《金色的鱼钩》教学设计2   教材简析   《金色的鱼钩》记叙了红军过草地时,一位老班长接受党的嘱托,照顾三个生病的小战士过草地而光荣牺牲的感人故事。文章生动感人,作者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方面进行细致入微的描写,揭示出人物崇高的内心世界。全文语言朴实,像讲故事一样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叙述,表达了对老班长的深切怀念。   教学目标   通过理清文章结构,了解文本内容,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使学生明确文章的写作特色---“组织材料有重点、层次清晰有条理、刻画人物有方法”,从而学会布局谋篇的知识。   教学过程   一、 谈话导入   通过学习《长征》,我们了解了红军在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中爬雪山,过草地,经历了千难万险。今天,我们学习阅读课文《金色的鱼钩》。(板书26金色的鱼钩)这是一篇革命回忆录,是一个真实的故事,这个故事就发生在长征途中。   二、 检测预习   昨天晚上老师要求大家预习这篇课文,我知道,在我没有要求预习之前,   已经有好多同学读过此文,都有哪些同学不止一次读过这篇文章?   既然你们这么喜欢这个故事,昨天晚上又做了认真的预习,现在老师就来了解一下你对课文掌握的情况。   1、 字词   我们来看这些词语,会读就读,不会读隔过去。   颧骨 青稞 支吾 两鬓斑白   粗糙 收敛 抽噎 喜出望外   瞻仰 疙瘩 搀扶 夜色弥漫   脆弱 衰弱 奄奄一息   作(zuò)料 禁(jīn)不住   和(huò)着青稞面   拧(nǐng)成疙瘩   这些词语中有两个带弱的词语,是哪两个?   我们虽然还是一天一天衰弱下去,比起光吃草根来毕竟好多啦。   眼看我们的身子一天比一天衰弱,只要哪一天吃不上东西,说不定就会起不来。   同志们,为了革命,你们必须吃下去。小梁,你不要太脆弱!   从这几个句子中,你能理解脆弱和衰弱的区别吗?   2、 内容   昨天晚上预习时,你们采用了什么样的方法读的课文?(朗读、快速默读)这么长的阅读课文,我们就应该采取快速默读的方法。能概括课文的主要   内容吗?   大家读过课文,知道文章是写人的,是赞美老班长的,为什么用“金色的   鱼钩”做题目?   课文最后有这样一句话,直接描写了鱼钩,“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幻灯)怎么理解?(板书:舍己为人)   回忆一下课文,你能说说老班长带领三个小战士在草地上走了大概多少天吗?故事里没有精确的数字,但某些句子还是做了交待,细心的同学可以看出来。   (从老班长和小梁谈话时说过的一句话“我看还有二十天才能走出这片草地”及“走了十五天,断粮了”,陆陆续续又走了几天引导。)   这四十多天的草地生活,作者没有一一描写,而是选取了几个特别的日子,回忆回忆是哪几个日子?(板书:1、第一次吃鱼。2、发现秘密。3、命令喝鱼汤。4、老班长牺牲。)   这四个日子,哪个作者只是做了简单的交待,没有详细写?四十多天,他选择了这三天详细地写,又把必须交代的发现鱼那天,稍微略写。但是你看到这几天是不是就能够想到整个儿四十多天的情况呀?这就是作家艺术的写作手法。(板书:组织材料有重点)比如你们将来写“愉快的假期”是不是要一天一天挨着写呢?   现在可以打开书了,从哪个自然段到哪个自然段写的是这四十多天的草地生活呢?这四天又分别是哪几个段?(给课文可以分为三段,亦可分为六段。)   把整个文章内容整体掌握了,再看看它究竟写了哪几方面的内容,把每一个内容弄清楚了,再给课文分段就比较容易了。   课文篇幅虽然很长,段落很多,但是我们这样一理顺,就会发现层次非常清晰,(板书:层次清晰有条理)   三、 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   仅仅抓住重点组织材料,条理清晰,是远远不能把文章写得引人入胜,这篇课文非常吸引读者,在没有要求预习前,你就不止一次地读过,原因在哪里?(故事性强,感动人)   是啊,课文就像在给我们讲故事,娓娓道来,生动感人。作者之所以能把故事叙述得这么打动人心,一个原因是这个故事是真实的,更为关键的是他刻画人物有方法。(刻画人物有方法)   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什么?(赞诵老班长舍己为人)但通篇课文没有一句赞美的话语,作者是通过哪些描写来体现人物的内心品质?(板书:外貌、语言、神情、动作行为)   是的,故事中有许多关于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情和心理的描写感动着我们,从中可以体会到老班长舍己为人的高尚品质,作者详细写的这三天中老班长的'一言一行就足以表现他崇高的内心世界。   1、 发现秘密   我们先来看发现老班长不吃鱼的这一天情况的描写,这部分内容人物对话   比较多,三人合作分角色读。读完后,看一看哪些地方的描写能体现老班长舍己为人的品质,能够成功刻画人物的内心世界,用波浪线画出来,批注感受。   预设一   他坐在那里捧着搪(táng)瓷(cí)碗,嚼着几根草根和我们吃剩下的鱼骨头,嚼了一会儿,就皱紧眉头硬咽(yàn)下去。我觉得好像有万根钢针扎着喉管,失声喊起来:“老班长,你怎么……”   这段话既有动作描写,又有神态描写,从中你体会到什么?   预设二   “不要紧,我身体还结实。”他抬起头,望着夜色弥(mí)漫的草地。好久,才用低沉的声音说,“指导员把你们三个人交给我,他临走的时候说:‘他们年轻。一路上,你是上级,是保姆,是勤务员,无论多么艰苦,也要把他们带出草地。’小梁,你看这草地,无边无涯,没个尽头。我估计,还要二十天才能走出去。熬(áo)过这二十天不简单啊!眼看你们的身子一天比一天衰弱,只要哪一天吃不上东西,说不定就会起不来,真有个三长两短,我怎么去向党报告呢?难道我能说,‘指导员,我把同志们留在草地上,我自己克服了困难出来啦’?”   从中体会到什么?(完成任务的决心大,忠于革命。)   预设三   “不行,太少啦。”他轻轻地摇摇头,“小梁,说真的,弄点儿吃的不容易啊!有时候等了半夜,也不见鱼上钩。为了弄一点儿鱼饵,我翻了多少草皮也找不到一条蚯蚓……还有,我的眼睛坏了,天色一暗,找野菜就得一棵一棵地摸……”   从人物语言描述出人物行为。   2、命令喝鱼汤   对于老班长命令我们喝鱼汤这一天的描写,课文只用了三个自然段,别看内容不多,作者可是字斟句酌。在这三个自然段中,作者主要是通过什么描写来表现老班长舍己为人的精神品质?(神情)请您在这三个自然段中画出描写老班长深情的词句?(笑-收敛—一丝笑意)   从老班长的表情变化,你体会到什么?   (因为他想起昨天晚上的事,虽然他告诉小梁不要让那两个小同志知道,但是,也许那两个小同志在远处也听到了。他知道大家今天的心情很沉重,所以他做出一个笑来,是要改变这种气氛,用这个笑来动员大家吃鱼,)   最后为什么用“一丝笑意”不用“开怀大笑”?   “一丝笑意”。 我们从老班长两次笑的表现中,就能深深地体会到他的内心。一看他怎么笑,就知道他心里想的是什么,体会到了他的情感。可见作者写这篇文章,句句掂量,字字斟酌,颇费心思!   在这部分内容里,还有两处小梁的心理描写也非常打动人心。请圈画出来。   3、老班长牺牲   对于老班长牺牲部分内容,我们采用快速默读的方法,画出你认为能表现老班长精神品质的地方。   预设一   当我俯下身子,把鱼汤送到老班长嘴边的时候,老班长已经奄(yǎn)奄一息了。他微微地睁开眼睛,看见我端着的鱼汤,头一句话就说:“小梁,别浪费东西了。我……我不行啦。你们吃吧!还有二十多里路,吃完了,一定要走出草地去!”   预设二   老班长虽然瘦得只剩皮包骨头,眼睛深深地陷了下去,还一直用饱满的情绪鼓励着我们。   炊事班长快四十岁了,个儿挺高,背有点儿驼,四方脸,高颧(quán)骨,脸上布满皱纹,两鬓(bìn)都斑白了。   总结:作家写文章,表现人的内心世界的时候,往往通过人的外部表现如动作语言神态等来写,你们将来写人的时候,也可以用这个方法。 《金色的鱼钩》教学设计3   教学过程:   一、出示课题,初读课文   1。出示课题:金色的鱼钩。   (1)朗读课题,应当强调哪个词?   (2)读到金色这个词语,你想到了什么?   学生能够根据自我对语感,说自我想到的,教师能够引导:光明、灿烂、永垂不朽等。   2。快速默读课文。   (1)用自我的话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语言表达能够多种多样,也不要求过分简练,大致的意思是:在二万五千里长征途中,一位老班长理解党的嘱托,照顾三个生病的小战士过草地而光荣牺牲的故事。   (2)读了课文你有哪些疑问?   对学生的问题进行梳理,重点出示两个问题:   ①为什么说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   ②课文为什么以金色的鱼钩为题?   二、再读课文,深入理解   1。默读课文,思考:1935年秋天,红四方面军进入草地,当我和两个小同志病得实在跟不上队伍时,老班长理解了一个什么任务?当时指导员是怎样嘱咐的?   2。出示句子:他们年轻。一路上,你是上级,是保姆,是勤务员,无论多么艰苦,也要把他们带出草地。   上级就是领导,上级怎样会又是保姆和勤务员呢?指导员的意思是什么?   老班长既是上级,要在遇到困难时安抚小战士的情绪,要不断鼓励病号战胜困难,走出草地,要在重重困难面前想方设法。又要像保姆和勤务员一样时时处处关心照顾小战士们。   3。同学们,要完成这一任务容易吗?再读课文,想想老班长在完成任务时要碰到哪些困难?   4。为了完成他既是上级,又是保姆、勤务员的任务,老班长是怎样做的`?   学生抓住课文句子和资料自由讨论。   5。这是一位怎样样的老班长?舍己为人,忠于革命,忠于职守   三、品读课文,体会情感   1。课文主要是抓住老班长的什么来表现他既是上级,又是保姆、勤务员的呢?(外貌、动作、神态等)   小组合作学习,请再读课文,找出描述老班长外貌的句子,划下来,深入体会理解。交流,品读:   小组汇报,出示描述老班长外貌的句子,重点讲解:   ◇炊事班长快四十岁了,个儿挺高,背有点儿驼,四方脸,高颧骨,脸上布满皱纹,两鬓都斑白了。   为什么不到四十岁的炊事班长会显得那么苍老?这说明了什么?   ◇他坐在那里捧着搪瓷碗,嚼着几根草根和我们吃剩的鱼骨头,嚼了一会儿,就皱紧眉头硬咽下去。我觉得好像有万根钢针扎着喉管,失声喊起来:老班长,你怎样   老班长吃得多吗?嚼字写出了什么?(食物少,难吃,硬)   2。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这一句,说说:读后你有什么感受?   3。研读笑意。   ◇他笑着说:吃吧,就是少了点儿。唉!一条好大的鱼已经上了钩,又跑了!   ◇老班长看到这情景,收敛了笑容,眉头拧成疙瘩。   ◇老班长看着我们吃完,脸上的皱纹舒展开了,嘴边露出了一丝笑意。   鱼汤这么少,为什么老班长还笑着说?从笑到收敛了笑容,再到露出了一丝笑意,你读懂了什么?   4。长时光的辛苦劳累,长时光的饥饿折磨,最终把老班长累跨了,饿跨了。他最终支撑不住昏倒在黑水潭边。同学们,当我好不容易钓到了小鱼,做好了救命的鱼汤送到老班长面前时,老班长又是怎样说,怎样做的?   出示句子:老班长已经奄奄一息了。他微微地睁开眼睛,看见我端着的鱼汤,头一句话就说:‘小梁,别浪费东西了。我我不行啦。你们吃吧!还有二十多里路,吃完了,必须要走出草地去!’   奄奄一息是什么意思?既然是奄奄一息了,为什么他说的话中还用了两个!?   是的,生命垂危的老班长,即使在最终一刻,也没忘记要鼓励三个小战士克服困难走出草地,也没忘记完成上级下达的任务,也没忘记一个共产党员忠于职守的职责。多么可敬的老班长啊!   5。把最让你感动的地方用最富深情的朗读来体现。   四、前呼后应,解困释疑   1。出示最终一段话。思考:我为什么要把老班长留下的鱼钩细心地包起来?这个长满红锈的鱼钩象征着什么?用自我的话说说。   一个小小的鱼钩,象征着老班长那忠于革命,忠于人民,舍己为人的金子般的心,也象征着千百万革命前辈的英雄事迹。所以,这篇课文要以金色的鱼钩为题。   2。指导有感情地朗读最终一句话。   3。总结:同学们,我们今日的幸福生活是无数的革命先辈用他们的青春与热血换来的。我们要珍惜今日的幸福生活,把我们的祖国建设得更加完美。   五、作业   复述课文。 《金色的鱼钩》教学设计4   【教学设计、理念】   课程改革的核心任务是学习方式的改变。改变原有的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在阅读课文教学中培养学习习惯、意识、态度、品质等学习心理因素和心灵力量。对促进学生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自学生字词,读懂课文。训练朗读水平,快速默读能力。   2、能力目标:   学习提高分角色朗读水平;学习层层深入,逐步深化、篇末点题的方法;培养与人合作学习习惯。   3、情感目标:   了解红军过草地艰苦,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学习红军战士、忠于革命,舍已为人的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学习掌握通过人物的外貌、神态和动作表现人物内心和精神的写作方法。   【教学准备】阅读有关长征的课外书籍,看有关影片。   【教学过程】   一、指示课题   1、板书课题:   问:从题目来看,本文主要是写什么?   2、为什么把“鱼钩”称做是“金色的”?   (提示学生阅读时注意文章以“鱼钩”为线索,写下了一个什么故事?并弄清“金色”的象征意义)。   二、自学生字词   1、借助拼音认读生字词。   2、结合课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3、比较多音字:   和(huó)面 作(zuó)料 硬咽(yàn)   和(hé)平 振作(zuò)精 咽(yān)喉   三、初读课文   1、巩固生字难词。   2、了解故事梗概:   思考:故事发生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是件什么事?课文提到哪些人物?着重写了谁?   3、找出描写老班长的外表和表现他的内心的句子。并作上记号。   四、指导阅读   1、划分段落。   2、逐段阅读,讨论:   根据课后提示,抓住重点。指导阅读、互帮互学了解人物的外表和内心。   3、质疑 讨论题:   ⑴ 从课文描写的老班长的外貌来看,你觉得他是怎样一个人?   ⑵ 什么时候“饥饿威胁我们”?老班长为什么整夜整夜地合不拢眼?   ⑶ 老班长为什么不吃鲜鱼汤?当小梁发现后,老班长又为什么不许他告诉别人?   ⑷ 小梁他们发现老班长昏倒在水塘边时是怎样抢救的?老班长为什么还是坚持不喝鱼汤?   ⑸ 课文结尾为什么说“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   五、总结谈话   1、默读课文,思考这篇文章主要写了什么事?反映了什么?   2、品味描写老班长神态、语言、行动的句子,结合作者是如何通过人物的外表来揭示人物内心的。   【教学反思】   这是一篇阅读课文。教学时要指导学生运用前一课学到的读写方法,沿着作者的思路认真阅读,仔细阅读不但要看到老班长的外貌,动作和神态,听到老班长和我的对话,还要能感觉到老班长的“我”的内心活动,从而深入理解课文,提高阅读能力。 《金色的鱼钩》教学设计5   一、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能找出点明题意的句子,能有感情朗读描写老班长语言的句子,体会人物的精神,从而理解“这个长满红锈的鱼钩……金色的光芒!”这句话的含义。   2、学习生字新词,理解“三长两短”、“喜出望外”、“奄奄一息”等词语。   二、教学过程:   1、检查自学字、词情况:   (1)根据意思听写词语:   “三长两短”、“喜出望外”、“奄奄一息”。   (2)齐读生字、新词。   (3)说说容易读错、写错的字、词。   2、初读课文,感知大意。   (1)默读课文并思考:A   简要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B   找出点明题意的句子(用直线划下来)。   (2)反馈。   3、理解“这个长满红锈的'鱼钩,将永远闪烁着金色的光芒!”的含义。   (1)齐读。   (2)质疑:“这个长满红锈的鱼钩”怎么会“永远闪烁着金色的光芒”?   (3)讨论。   (4)定向。找一处老班长的语言,读读,简要说说意思,然后想想反映了老班长的什么精神,最后有感情朗读。   (5)自学。   (6)交流。(以感情朗读为重)   (7)体会老班长的精神。   (8)说说“这个长满红锈的鱼钩,将永远闪烁着金色的光芒!”这句话的含义。   (9)练习。   4、课堂作业设计。   (1)根据意思写词语。   (2)体会“这个长满红锈的鱼钩,将永远闪烁着金色的光芒!”这句话的含义。   5、板书设计:略。 《金色的鱼钩》教学设计6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长征途中发生的这个感人的故事。   2、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学习老班长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3、体会这篇课文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进行叙述的方法。   4、练习运用快速阅读法,简要复述课文故事。   教学重难点:   练习快速阅读,通过重点语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看课题,提出质疑。   师:长征是世界军事史上一个伟大的奇迹,一个由伟大的工农红军创造的奇迹。在这个奇迹的背后,是红军战士历尽的千难万险,是无数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今天就让我们走进一个老班长的故事。(板书课题,生读课题)   师:你来读课题。   生:金色的鱼钩(重点放在“鱼钩”上)   师:为什么这么读?   生:我想知道为什么用“鱼钩”做题目?   师:加上自己的理解去读书,好习惯。谁还读?   生:金色的鱼钩(重点放在“金色”上)   师:你读的和刚才XXX不同啊?   生:我想知道为什么这鱼钩是金色的?   师:看来同学们的问题真不少,你还想了解什么?   预设:生:故事发生在什么时候?课文围绕鱼钩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二、读文章,提纲契领。   师: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到课文中去找一找答案。请同学们打开书,用比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看一看谁最先找到答案?(生默读课文,找答案)   师:通过这次的阅读,你找到了哪个问题的答案?   预设:   生:故事发生在长征时期,红军过草地时发生的一个感人的故事。   师:同学们都有预习的习惯,那么你还了解到了故事的哪些资料?   预设:出示时代背景   师出示课件   生:这篇课文主要讲的是一位红军老班长为了照顾三个伤病员而牺牲的故事。   生:这篇课文叙述了红军长征途中一位炊事班长接受党组织交给的任务,照顾三个生病的小战士过草地,自己忍饥挨饿,结果倒在草地边上的故事。   师:故事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请同学们再次走进课文勾画出课文中表示时间先后的词语。依据勾画的词,小组合作学习,看一看这篇课文可以分成几部分?并用小标题把每部分的内容归纳出来。   (学生默读课文,合作学习)   师:哪一组说一说?(教师相机打出课件)   课件展示:   1、老班长接受任务照顾三个病好。   2、遭受饥饿威胁,老班长苦想办法。   3、钓鱼炖野菜补充营养。   4、老班长舍己为人感动小梁。   5、逼战士喝鱼汤鼓励病号。   6、老班长病倒拒喝鱼汤献生命。   7、“金色鱼钩”代表革命精神。   师:文章脉络很清楚了,你能把这个故事讲给同学们听吗?那在讲故事时我们应注意什么呢?   课件出示:复述故事的要领:   1、把握故事的时代背景,故事发生的地点,故事中的主要人物,主要的故事情节。   2、、先列出小标题作为提纲,然后按照提纲来讲述。   (前后桌互讲故事)   三、作业:   1、给家长讲这个故事。   2、了解更多的长征中故事。   第二课时   师:这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15课《金色的鱼钩》。同学们,还记得这篇课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吗?谁来说一说?   师出示课件   一、重细节,体会人物情感   1、师:上节课我们已经解决了一部分问题,我们一起回顾一下。这节课我们继续探究下面的问题。   师:这个故事给了你怎样的印象?你最想说的话是什么?   预设:感人。   师:这个故事这么感人,课文中肯定有很多感人的地方,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勾画出自己印象最深或是最受感动的地方。好好读一读,想一想自己为什么感动?   (生默读课文,边读边勾画)   2、师:谁愿意把你感动的地方读给同学们听,并说一说自己为什么感动?   预设:   ①、6至19段   生:读8段。因为老班长看到鱼少,就自己不喝鱼汤,只吃难以下咽的草根和同志们吃剩下的鱼骨头。表现了老班长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师:再读一读,这一段是对人物的什么描写?因为对人物语言的刻画使班长这个人物深入人心。   生:读11段。当别人发现他不吃鱼的秘密时,他还嘱咐别人不说,不让其他人知道。可以看出老班长忠于党的事业,努力完成党交给的任务。(语言描写)   生:13段。老班长接受了指导员交给的任务,决心一定完成任务。(语言描写)   生:18段。老班长时刻为他人着想的优秀品质。(语言描写)   师:同学们说得真好,可见这个故事真的打动了你。哪几个同学愿意合作把6至19段这部分读给在座的老师和同学们听。   (生合作分角色朗读)   ②、20至23段   生:21段。看战士们不肯喝鱼汤,生怕他们饿坏了身体,老班长又心疼又着急,责怪自己没有完成指导员交给的任务。可见只想着完成任务,不管自己的安危。(神态、语言描写)   ③、24至33段   生:28段。将生的希望留给了病号。(神态、语言描写)   生:30-31段。生命垂危,还不忘任务,关心战友。(语言描写、动作描写)3   二、集全文,提炼中心。   师:通过刚才的交流我发现同学们都被老班长这个人物感动了,那么老班长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生:老班长是一个舍己为人的人,把生的希望留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   生:他是一个对党的无限忠诚的人,因为他用自己的生命去完成了党交给他的`任务,。   师:老班长这个人物你们喜欢吗?其实你们之所以喜欢这个人物,是源于课文中对老班长的神情、动作、语言都有细致的描写,通过这些描写,我们对老班长的内心逐渐了解,从而受到了感染和。   师:再次走进课文,把描写老班长的语言、动作、神态的描写读一读。今后我们在写作时,也要抓住人物的细节进行描写,让自己笔下的人物像老班长一样刻骨铭心。   课件出示相应的语言、动作、神态描写的片段   三、扣题,升华文本   齐读最后一自然段。(不太好)   师:下面这两个问题可以解决了吗?   生:是老班长用鱼钩钓鱼来救活了三个小同志,使他们顽强地走出了草地,所以课文用“鱼钩”做题。   生:金子是高贵的,而老班长的精神同样是高贵的。   生: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就像一盏灯,点亮了革命者前进的方向。   生:我从那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身上看到了老班长那颗金子般的心。   四、拓展延伸,深化阅读   师:老师带来了长征中的另一个小故事,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课件:《倔强的小红军》   师:万里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空前的伟大壮举,为了弘扬工农红军不畏艰险,英勇顽强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毛泽东写下了诗歌史上不朽的杰作。《七律.长征》   课件:《七律.长征》   师:长征途中可歌可泣的故事有很多,希望同学们课下多读一读。   五、教师小结:   金色的鱼钩向我们昭示:美好的生活是千千万万像老班长这样的英雄用生命换来的,我们应珍惜今天,用学到的文化知识创造更灿烂的明天。 《金色的鱼钩》教学设计7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能找出点明题意的句子,能有感情朗读描写老班长语言的句子,体会人物的精神,从而理解“这个长满红锈的鱼钩……金色的光芒!”这句话的含义。   2、学习生字新词,理解“三长两短”、“喜出望外”、“奄奄一息”等词语。   【教学过程】   一、检查自学字、词情况   1、根据意思听写词语:   “三长两短”、“喜出望外”、“奄奄一息”。   2、齐读生字、新词。   3、说说容易读错、写错的字、词。   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   1、默读课文并思考:   ⑴简要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⑵找出点明题意的句子(用直线划下来)。   2、反馈。   三、理解“这个长满红锈的鱼钩,将永远闪烁着金色的光芒!”的含义   1、齐读。   2、质疑:“这个长满红锈的鱼钩”怎么会“永远闪烁着金色的光芒”?   3、讨论。   4、定向。找一处老班长的语言,读读,简要说说意思,然后想想反映了老班长的什么精神,最后有感情朗读。   5、自学。   6、交流。(以感情朗读为重)   7、体会老班长的`精神。   8、说说“这个长满红锈的鱼钩,将永远闪烁着金色的光芒!”这句话的含义。   9、练习。   四、课堂作业设计   1、根据意思写词语。   2、体会“这个长满红锈的鱼钩,将永远闪烁着金色的光芒!”这句话的含义。 《金色的鱼钩》教学设计8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正确读写“皱纹威胁咀嚼保姆勉励蹲下瞻仰”等词语,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通过重点词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学习老班长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3.领会作者通过人物神态,行为,语言,展现人物内心世界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体会文章蕴涵的思想感情.   难点:理解:“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光芒。”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1.请看《长征》片断(运用课件播放)   2.长征塑造了一个个动人的,可歌可泣的故事,你们已经学过了长征中的哪些故事?   3.今天我们学习发生在长征中的又一个感人故事:金色的鱼钩(板书)学生读题   4.这篇课文为什么叫“金色”的鱼钩呢?这个长满红锈的鱼钩有没有象征意义?还含着一个怎样的感人故事,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走进草地学习课文.   二.检查预习情况.   1.课件出示生字词语,认读:皱纹,威胁,咀嚼,保姆,勉励,蹲下,瞻仰   2.解词:回味严峻瞻仰闪烁喜出望外奄奄一息   3.在预习中你有哪不懂的问题?(提出后小组解决,解决不了的在学习过程中大家一起解决).   三.理清文章脉络.   1.快速阅读,课文讲一个什么故事?看看作者按什么顺序写这个故事,分为几部分写?说说段落起止和为什么这样划分?(按事情发展顺序写,分四部分)   2.学生汇报后师小结   四.教师范读课文.   1.这篇课文写得非常感人。我忍不住读一读.大家听好.看好.注意自己的感受和心情变化.   2.师范读(入情入境)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我们一起回忆一下.课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感人故事?(讲一位快四十岁的老班长为了带领三个有病的小战士走出一望无际的.草地,无微不致地照顾他们而牺牲的故事)   2、老班长为什么要无微不致地照顾三个病号小战士呢?(这是党交给的任务)老班长是怎样用实际行动完成这个任务的?请继续学习课文.   二.精读重点段.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一)老班长一路上无微不致地照顾病号.他们在草地上要走多少天?(四十多天)作者重点写了几天的事情?(四天:钓鱼、不喝鱼汤、命令、牺牲)   (二)这四天最能体现老班长是怎样无微不致地照顾三个病号的,认真读课文.在书中画出描写老班长言行的句子.选择自己最受感动的一段.好好地读一读,再深入体会:为什么会受感动.体现了老班长什么品质?   (三)重点赏析.领悟情感.   1、汇报最让自己感动的语段.   (1)出示:(3-4自然段)   三个病号走不快,一天只走二十来里路。一路上,老班长带我们走一阵歇一阵。到了宿营地,他就到处去找野菜,和着青稞面给我们做饭。不到半个月,两袋青稞面吃完了。饥饿威胁着我们。老班长到处找野菜,挖草根,可是光吃这些东西怎么行呢?老班长看我们一天天瘦下去,他整夜整夜地合不拢眼。其实这些天,他比我们瘦得还厉害呢。   一天,他在一个水-塘边给我们洗衣裳,忽然看见一条鱼跳出水面。他喜出望外地跑回来,取出一跟缝衣针,烧红了,变成个钓鱼钩。这天夜里,我们就吃到了新鲜的鱼汤。尽管没加作料,可我们觉得没有比这鱼汤跟鲜美的了,端起碗来吃了个精光。提问:   老班长想出什么办法来解除饥饿的威胁?(钓鱼)“到处”这个词可以看出什么?(找野菜,挖草跟也很不容易).老班长“整夜整夜合不拢眼”说明了什么?(担心病号)齐读3-4自然段.   2、出示:(第8自然段)   我不信,等他收拾完碗筷走了,就悄悄地跟着他。走近前一看,啊!我不由得呆住了。他坐在那里捧着搪瓷碗,嚼着几根草根和我们吃剩的鱼骨头,嚼了一会儿,就皱紧眉头硬咽下去。我觉得好象有万根钢针扎着喉管,失声喊起来:“老班长,你怎么……”   提问:老班长为什么不喝鱼汤而吃草根和鱼骨头?从“皱紧眉头”“硬咽”体会到什么?(吃草根和鱼骨头有多么困难)“我觉得有万根钢针扎着喉管.失声.喊起来……”从这句体会到了什么?(心里万分痛苦)我当时怎么想呢?(围绕着老班长坚强、舍己为人的品德想)   指导感情朗读.体会老班长的忠于党的事业.舍己为人的内心世界.   3、出示:(第21自然段)   我端起搪瓷碗,觉得这个碗有千斤重,怎么也送不到嘴边。两个同志不知道为什么,也端着碗不往嘴边送。老班长看到这情况,皱起眉头,说:“你怎么了,吃不下?要是不吃,咱们就走不出着草地。同志们,为了革命,你们必须吃下去。小梁,你不要太脆弱了!”最后这句话是严厉的,意思只有我知道。   提问:老班长为什么要命令“我们”喝鱼汤?为什么“我”端起碗有千斤重?“千斤重”含义是什么?老班长看到战士们不吃鱼汤时他皱起了眉头.心里是怎么想的?老班长看见“我们”吃完了.脸上的皱纹舒展了.嘴角露出了一丝笑意.此时他心里又想些什么?   指导感情朗读.体会“我”沉重的心情和老班长欣慰的心情.   4、出示:(第28-30自然段)   当我俯下身子,把鱼汤送到老班长嘴边的时候,老班长已经奄奄一息了。他微微地睁开眼睛,看见我端着的鱼汤,头一句话就说:“小梁。别浪费东西。我……我不行啦。你们吃吧!还有二十多里路,吃完了,一定要走出草地去!”   “老班长,你吃吧!我们抬也要把你抬出草地去!”我几乎要哭出来了“不,你们吃吧。你们一定要走出草地去!见着指导员,告诉他,我没有完成党交给我的任务,没把你们照顾好。看,你们都瘦得……提问:老班长临终前是怎样做的怎样说话的?   师:为了三个生病的战士.老班长耗尽了自己全部生命.这是多么感人的情神啊!而这几个小战士却只能眼睁睁看到老班长牺牲,真是悲痛欲绝。   指导分角色朗读.(读出老班长对战士的牵挂.关爱.战士们悲痛欲绝的心情.)   三.学习课文最后一段   1.齐读.   2.我为什么要小心地把鱼钩放在贴身的衣兜里?   3.理解:“在这个长满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鱼钩记录老班长的英雄事迹,老班长虽然牺牲了,但在这个“长满红锈的鱼钩上,可以看到老班长像金子一样的品质,才使他闪闪发光……学生能围绕主题作答即可)   4.你们现在知道为什么要用“金色的鱼钩”做题目吧?   四.总结:   1.老班长有哪些品质?(忠于革命.舍己为人)   2.课文在表达方法上有什么特点?(通过人物的神情.动作.语言展现内心世界) 《金色的鱼钩》教学设计9   学习目标   1.快速默读课文,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能复述课文。   2.抓住描写老班长的外貌、动作、语言等重点词句,体会老班长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精神。   3.认识本课12个生字和新词,理解“喜出望外、奄奄一息”等词语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对“金色的鱼钩”的理解。   4.红军战士团结友爱、顾全大局、勇于献身的崇高品质。   学习重点   品读重点语段,体会人物内心的思想感情,有感情朗读课文。   课时安排   1课时   课前准备   1.课前布置收集有关长征的图片、文字或视频资料,通过课前阅读,熟悉课文。   2.课文重点语段的课件。   教学过程   一、诗歌导入,情境渲染   1.背诵毛泽东《长征》诗。   2.同学们,了解长征吗?谁能说一说自己知道的长征故事。   3.是的,长征是世界军事历史上的一个伟大奇迹──一个由伟大的中国工农红军创造的奇迹。同学们可知道,在这个奇迹的背后,是红军战士历尽的千难万险,是无数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一个老班长的故事吧。──板书:金色的鱼钩   二、整体感知,领悟情感   1.看着课题,同学们有什么想问的问题吗?(自由提问)   2.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得正确、流利,读的时候注意自己的感受和心情的变化,可以把感受最深的地方多读几遍。   3.鼓励朗读,并请学生再次快速默读全文,想想课文主要讲谁,讲了一件什么事。(1935年秋,在二万五千里长征途中,一位老班长接受党交给的任务,尽心尽力地照顾好三个红军伤员,在即将走出草地时,自己却牺牲了。)   三、入情入境,重点赏析   可以根据课文学习过程的需要,拟定两条学习主线。   (一)以老班长为主线   1.默读,边读边思考:课文中几次描写了老班长的外貌,从课文中摘录出描写老班长外貌的语句。(板书:老班长)   2.这几次描写老班长的外貌有什么不同,说明了什么?   (1)“炊事班长快四十岁了,个儿挺高,背有点驮,四方脸,高颧骨,脸上布满皱纹,两鬓都斑白了。”   师:三十多岁的老班长为什么会有五六十岁老人的外貌特征?(可以看出老班长在长征途中饱经风霜,长征的艰苦。)   (2)“他整夜整夜地合不拢眼”→“他喜出望外地跑回来”   (日夜为小战士们操劳,因为找到了一个能让战士们吃上好一点的东西的办法,而无法抑制内心的激动,可以看出他是多么尽职尽责。)   (3)“他抬起头,望着夜色弥漫的草地,好久,才用低沉的声音说”   (这里没有直接的外貌描写,但是我们可以从句子中进行拓展训练:想象老班长望着远方草地时的眼神,那眼神中一定充满忧虑。)   (4)“老班长看到这情况,收敛了笑容,眉头拧成了疙瘩”→“老班长看着我们吃完,脸上的皱纹舒展开了,嘴边露出了一丝笑意”。   (老班长看到三个小战士不肯喝鱼汤,生怕他们饿坏了身子,他又心疼,又着急,责怪自己没能完成指导员交给的任务,因此眉毛拧成了疙瘩。   战士们喝下了鱼汤,他的眉头舒展开,充分表现了他心中只有战友,唯独没有自己的`高尚品质。)   (5)“瘦得只剩皮包骨头,眼睛深深地陷了下去”   (老班长历尽艰辛,任劳任怨,照顾三个年轻的病号。他胜利地完成了上级交给他的任务,可是自己已经衰弱到不能支撑的地步,死亡的威胁正步步朝他逼来。)   过渡:从老班长的外貌变化,我们可以看出他是一个心中只有战友,唯独没有自己的优秀员。   (二)找出最让自己感动的片段,以此为主线,品析全文。   1.学习“硬咽草根、鱼骨头”片段。   (1)指名朗读,读后议论:为什么这个段落令人感动?   (2)抓住“皱紧眉头”“硬咽”等词和“我”当时的心情,体会老班长的品质。   (3)感情朗读,注意体会人物的内心。   2.学习“夜里钓鱼、摸野菜”片段。   (1)自由朗读,感受老班长寻找食物的不易:白天,老班长要带着战士们行军,晚上宿营时有要忙着张罗食物,而草地上都是黑水潭,哪有多少鱼,为了钓鱼,找野菜,老班长的眼睛都瞅坏了。   (2)抓住“翻了多少草皮”“一棵一棵的摸”等重点词朗读。   (3)说说此时自己内心的感受。   3.学习“命令战士喝鱼汤”片段。   (1)学生自由朗读这一片段内容。   (2)观察课文插图,想象小梁和老班长的心理活动。   (3)思考:老班长前后的表情有什么变化?为什么有这样的变化?   (4)指导朗读“我端起搪瓷碗,觉得这个碗有千斤重,怎么也送不到嘴边。”到“可是我的心里好像塞了铅块似的,沉重极了。”   4.学习“奄奄一息让鱼汤”片段。   (1)自由轻声读这部分内容,注意自己内心的感情。   (2)说出内心感受,并说说为什么有这样的感受?   (3)指导分角色朗读。   ①老班长“奄奄一息”,身体已经极度虚弱,同时又对战士们充满牵挂和关爱。   ②为救老班长时的心急如焚,无尽的担心和难过。   (过渡语:为了伤员,老班长快耗尽了自己全部的生命。如果你是伤员,面对奄奄一息的老班长,会有怎样的感受?)   ③老班长牺牲时,战士们悲痛欲绝、催人泪下的呼喊。   (过渡语:“老班长的手垂了下来,他耗尽了生命的全部,眼看着要走出草地,他却不能动了,也不能照顾我们了。此时,你该用怎样的感情呼唤他呢?”)   四、品味金色,升华迁移   过渡语:可亲、可敬的老班长永远离开了我们,战士们撕心裂肺的呼喊也无法唤醒他了。他用自己的生命换来了战士们的生命,他用自己的忠诚和无私完成了党的委托。他永远地留在了那片无边无际的草地上,留给战士们的只有那根用缝衣针弯成的钓鱼钩。   1.(出示小黑板)“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   师:为什么说长满了红绣的鱼钩上,闪烁着金色的光芒?   (答案只可以是: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凝结了老红军心中只有战友,唯独没有自己的高贵品质;长满红锈的铁画鱼钩,体现了红军战士舍己为人的伟大精神;长满红锈的鱼钩见证了红军战士互相关心、互相扶持、一心北上的艰苦历程,表现了战友之间伟大的爱。……)   2.让学生结合整节课的感受,谈自己的体会。   3.建议学生将自己学完课文的感受,以日记的形式记录下来。 《金色的鱼钩》教学设计10   《金色的鱼钩》是一篇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阅读课文,文中作者通过对老班长外表的描写,和以“我”的言行、神态作烘托,揭示了老班长宁可牺牲自己也要完成党交给的任务的崇高的内心世界。教学时可打破“顺着课文次序逐段阅读”的陈规,试用“幅集跳跃法”进行教学,从课题入手,先把学生引到课文的最后一段,让学生体会“金色”的含义,抓住文章的中心。然后再引导学生从课文中分别找出描写老班长的外貌、神态、行动和语言的词句,并通过这些词句来分析、理解课文的中心思想,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人物外表的描写来表现人物内心的。   【教学目的】   1、认识本课4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学习老班长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3、练习快速阅读,简要地复述故事。   【教学重点】   练习快速阅读,通过重点语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具准备】   录音机。   【教学过程】   一、揭示题目,导入新课   1、鱼钩,钓鱼用的钩子。课文所指的鱼钩是老班长的珍贵遗物。这是发生在红军过草地时的一个感人故事。请你用比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小结:   在二万五千里长征途中,一位老班长接受党的嘱托,照顾三个生病的小战士过草地而光荣牺牲的故事。   二、默读课文,提出不理解的地方,同学互相解疑,教师适时点拨   解词:   支吾:用话搪塞,说话含混躲闪。   安顿:安排妥当,使人或事物有着落。   衰弱:体衰力弱,失去了旺盛的精力和体力。   奄奄一息:形容气息非常微弱,只剩下一口气。   三、快速默读课文,想想文章是按怎样的顺序来记叙的,可以分为几部分   1、快速默读,标在书上。   2、小组讨论后小结。   3、放录音。   四、默读课文,划出文中使你感动的部分,然后有感情地读一读   1、指名读课文,读后说说自己体会。   2、围绕老班长的'语言、动作、神态来体会老班长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采取读读──议议──评评的形式。)   3、小结提问:你对“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的这句话是怎样理解的?   (揭示中心,让学生说一说,练习口语表达。)   五、口语交际   假如你是“革命烈士纪念馆”的解说员,你怎样向前来参观的人介绍金色鱼钩的故事呢?   1、在小组里练习。   2、各组派代表在全班介绍。 《金色的鱼钩》教学设计11   一、教学目标:   1、训练运用圈划的读书方法,理解在人物刻划中关键词语的作用,体会从多种角度刻划人物的写作方法。   2、学习老班长舍己为人的品质,培养学生团结友爱的精神。   二、重点和难点:   正确圈划、理解中心是重点。理解小病号的描写与中心的关系是难点。   三、教时:   一教时[第二教时]   四、教学过程:   [一]回顾第一教时,总结:课文《金色的鱼钩》主要出现了两个人物:老班长、我。思考:课文中的人物描写与课文中心有什么关系?   [二]分段阅读,分析人物:   1、默读课文第一大段,完成下列步骤   (1)这段文字从哪些内容作了圈划?   在对学生个别提问的基础上,老师归纳:   课文对老班长的外貌、心情、动作、神态作了圈划。   (2)就圈划内容提问,并体会其作用。   朗读描写老班长外貌的句子,提问:人物外貌的描写对表达课文中心有什么作用?   体会描写老班长心情的句子,提问:人物心情的描写与课文中心有什么联系?   圈划出描写老班长动作的词语,提问:圈划词语从哪些角度揭示了老班长的品质?   在个别回答或小组讨论的基础上,老师小结:   对老班长的外貌、心情、动作等描写,突出了老班长的有极强的责任心、舍己为人的精神。圈划词语也从不同角度揭示了老班长的这一品质。   2.默读课文第二大段,注意从多种角度刻划人物的写法,对表达文章中心的作用。   (1)圈划出表现小病号“我”的心情的词语。   (2)就这些词语从不同角度提问。   (3)分析其表达的作用。   (4)小结:课文对小病号的描写,特别是写出了“我”在知道事情真相前后的心情变化,突出了“我”的感激之情。   圈划词语突出了老班长品质的感人,写小病号是为了从侧面烘托出老班长的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和对革命事业无比忠诚的高尚品质。   3.默读课文第三段,找出描写老班长竭尽全力全力不让病号挨饿的神情、语言的句子,体会其作用。   (1)圈划描写老班长神情、语言的句子。   (2)提问:这些词语对塑造人物形象有何意义?与课文中心有什么关系?   (3)小结:这些对老班长神情、语言的描写,将老班长的形象刻划得淋漓尽致,充分表达出他忠于革命忠于党舍己为人的崇高的品质。   4.朗读课文最后一段,思考:   “这枚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与“闪烁着灿烂的金色光芒”是否矛盾?为什么?与课题有什么关系?(可分组进行讨论)   5.总结:不矛盾。因为“长满了红锈的鱼钩”记录了老班长舍己为人最终献出生命的光辉事迹,这枚鱼钩虽普通却闪烁出老班长崇高品质的灿烂光芒,因此它“闪烁着灿烂的金色光芒”。课文以“金色的鱼钩”为题,揭示了文章中心,有其深刻的含义。   6.讨论学习《金色的鱼钩》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发扬同学间团结友爱的精神。   五、板书:   老班长的外貌、神态、语言、动作   老班长的思想品德 《金色的鱼钩》教学设计12   教学内容:   选自北师大版语文教材六年级下册第6单元。   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主题是英雄,教材选编了5篇课文通过不同的角度展现了英雄的事迹。本篇文章是第二篇课文,以叙事为主,讲的是长征途中的感人故事。1位炊事班长牢记党的嘱托,为照顾3个生病的战士走出草地,而不惜牺牲生命的故事,表现了红军战士忠于党、忠于人民和忘我牺牲的革命精神。文章中运用了大量的外貌、神态、语言、行为描写,突出了人物的个性特点,指导学生阅读理解时,应把其作为重点。同时本篇课文较长,应该借助课文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学情分析:   1.在学习英雄这一单元的第一篇文章《你,浪花里的一滴水》时,我对学生进行了调查,什么样的人可以称之为英雄?我发现学生对于英雄的认识仅局限于只有做出惊天动地业绩的人才是英雄的层面。针对学生思想上的缺憾,我想在《金色的鱼钩》这一课的教学中给予学生必要的指导,使学生对英雄的含义能有更深、更广的理解。   2.本篇文章发生的年代离学生的生活年代有一定的距离,老班长的所作所为对于生活在优越环境中的学生来说可能无法理解。因此在教学中我设置了特定的问题情境,以指导学生朗读为主,使学生受到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的熏陶,在读中感悟,在感悟中升华。   教学设想:   1.本篇课文内容较长,教学中不能面面俱到,这样内容显得零乱,使学生抓不住课文的重点,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一定的障碍。基于这样的.考虑,我采取抓重点字、找重点句的方法指导他们理解课文内容,以点带面逐步扩展到对全文的理解,同时指导学生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把自己独特的感受表达出来。既有个性的张扬又有多元化的比较和理解。   2.同时我设置了一条主线贯穿于全文:接受任务——遇到困难——解决困难(做鱼钩)——发现秘密——永远离去,以老班长的角度展示了故事的主要内容,使学生沿着这条线逐步挖掘到文章的主旨。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借助课文进一步提高阅读速度,提升阅读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找出文中的几种描写方法。   (2)引导学生反复读课文找出描写作者感情变化的语句。体会老班长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自读课文,深入理解课题“金色的鱼钩”所蕴含的意义。   (2)在多种形式的朗读中,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理解鱼钩与老班长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点:   借助课文进一步提高阅读速度,提升阅读能力。   教学难点:   通过自读课文,深入理解课题“金色的鱼钩”所蕴涵的深刻意义。   教学过程:   一、设置悬念,导入课文   (大屏幕出示一段文字:他快40岁了,个儿挺高,背有点驼,四方脸,高颧骨,脸上布满皱纹,两鬓都斑白了。)   1.请同学们读一读这段文字,说一说这属于哪种描写方法?   2.你知道这描写的是谁吗?   3.大家都亲切地称呼他为“老班长”。他是一位普通的红军战士,他也是1位英雄,他曾经挽救了3位年轻战士的生命。今天就让我们去认识一下这位老班长。(板书课题:金色鱼钩。)   4.看到这个题目你有哪些疑问?   (1)老班长与金色的鱼钩有什么关系?(2)为什么说是金色的鱼钩呢?   【评析:开篇设计老班长外貌描写的语句既回顾了以往学过的描写方法,又激发了学生读书的兴趣,使学生迫不及待地去了解这位老班长是谁。同时课题与人物的相背离引出了文章的重点,使学生能有目的地去读书。】   二、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请同学们打开课本,我们会发现课文很长,还记得我们过去学过的快速阅读课文的方法吗?   2.请同学们用学过的速读方法完整地阅读一遍课文,注意不能仅图快,还要想一想文章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这篇课文可以分为几部分。并结合你们提出的问题边读边思考。   3. 学生汇报交流体会。   【评析:通过回顾以往学过的快速阅读方法,使学生按照一定的方法去读书,从而提高了他们的阅读能力。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书,使他们在快速阅读中掌握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学生对文章内容有了一个初步的感知,为进一步学习语文课文做好铺垫。】   三、步步设疑,引入主题   1.老班长欣然接受了照顾伤员并带着他们走出草地的任务,但眼前就遇到了难题,请大家交流思考一下,他们遇到的难题是什么,并如何解决的?   (1)学生交流后,得出结论:难题就是缺少食物。引导学生找出有关词句“他就到处去找野草”让学生交流对于“到处”的理解。   (2)(大屏幕出示:眼前的难题让老班长整夜整夜______。)让学生补充并谈谈对“合不拢眼”的认识。   2.如何解决3个伤员的温饱问题成了老班长的心病,他终于想到了解决的办法,请同学们读一读课文的第二部分找出老班长想到了什么办法。   3.学生交流。(师相机板书:做鱼钩、钓鱼。)   “老班长想到的办法使我们每天总能喝上热腾腾的鱼汤,然而细心的我却发现了其中的一个秘密。”谁能说一说是什么秘密?   (1)学生交流,引出“回味”一词,让学生读一读句子,说一说“回味”的意思。   (2)接着问:当我看到老班长皱紧眉头把鱼骨头和草根咽下去时,我的心情如何。   (大屏幕出示:他坐在那里捧着搪瓷碗,嚼着几根草根和我们吃剩下的鱼骨头,嚼了一会儿,就皱紧眉头硬咽下去。我觉得好像有万根钢针扎着喉咙,失声喊起来:“老班长,你怎么……”)   (3)你能通过朗读把“我”的心情和感觉表达出来吗?(指名朗读。)   (4)教师范读,学生练读。   (5)如果你们是这位老班长会这样做吗?老班长为什么这样做,你怎样评价这位老班长?   4.(指着大屏幕出示内容)刚才我们读的这段话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   5.文中还有运用这种方法描写的语句吗?   6.发现秘密后老班长是怎么做的?   (1)虽然老班长一再嘱托,可发现了秘密的我,还能欣然喝下老班长千辛万苦弄来的鱼汤吗?请同学们再读课文第二部分,找出有关语句并在小组内与同学交流。   (2)集体交流,引出对“千斤重”的理解,并找出对我心情描写的语句。(大屏幕出示:好像塞了铅块似的。)   (3)你能通过朗读表达出这种心情吗?(指导学生朗读。)   【评析:在步步设疑与步步追问中引出学生对老班长这个人物的看法,使学生对老班长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同时通过有感情地朗读使感情进一步升华,更好地体会人物的心情,从而更深刻地理解文章所表达的内容。】   四、总结全文,升华主题   1.每天只吃草根和鱼骨头,老班长身体能受得了吗?好景不长,就在我们要走出草地时意外发生了。   (1)请同学们阅读课文第三部分并找出有关语句来谈一谈发生了什么事。   (2)老班长昏倒了,我们每天喝着老班长弄的鱼汤,而老班长面对着我们为他做的鱼汤却一口也没喝,谁能说一说为什么?   (3)学生交流,教师相应追问:你觉得老班长没有完成任务吗?你怎样评价这位老班长。   (4)这部分的语句运用了哪种描写方法?文中还有运用这种描写方法的语句吗?   2.(大屏幕出示:老班长走了,永远地离我们而去了,而他却给我们留下了。)让学生补充。   3.现在我们重新回到课始提出的问题,老班长与金色的鱼钩有着怎样的关系?   4.总结:金色的鱼钩代表老班长崇高的品质和伟大的精神,而这种精神也将在我们的心里永远放射着金色的光芒。“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在红军长征途中有多少像老班长这样可歌可泣的无名英雄,正因为有了他们,才有了我们现在美好的今天,让我们共同缅怀他们吧。(放音乐,师朗诵诗词《长征》。)   【评析:在豪壮的音乐声中朗诵《长征》诗缅怀那些无名英雄,进一步升华了主题。同时使学生对英雄的含义有了更深的理解。】   反思:   对于这样长篇的课文如何进行教学,一直是我的一大困惑。初次尝试用这种步步设疑的方法进行教学,感觉达到了我预设的效果。下面是我针对本课设计的几点想法:   一、在设计问题时,教师要起到“引”的作用   有些教师总认为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不能问的太多,使学生失去了主动发展的空间,我觉得这不是绝对的。比如《金色的鱼钩》这样长篇的课文,教师就应捋好一根线,层层设疑给学生引好路,这样学生才能把握住文章的主脉络深刻挖掘到文章的主旨。   二、问题的设计要紧扣主题,才能起到有效的导向作用   在问题设计时不能背离主题,所有的问题都应为主题服务。背离文章的问题只能让学生走弯路,越走越远而不能正确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从而为理解课文内容也造成了一定的障碍,因此我们应在问题的设计上把好关,这样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金色的鱼钩》教学设计13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作者满怀深情地叙述了红军长征途中,一位炊事班长牢记部队指导员的嘱托,尽心尽力地照顾三个生病的小战士过草地而不惜牺牲自己的感人事迹,表现了红军战士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课文用“金色的鱼钩”做课题,意义深刻。“鱼钩”记录着老班长的英雄历程,闪耀着老班长金子般的思想光辉,象征着老班长崇高的革命精神永垂不朽。   这篇课文生动感人,作者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方面进行细致入微的描写,揭示出人物崇高的内心世界。作者语言朴实,像讲故事一样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娓娓叙述,表达了对老班长的深切怀念。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为了使学生受到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的教育,二是为了进一步训练学生快速阅读,提高阅读能力。   设计理念   语文教学应大力倡导自主、探究的教学理念,真正使学生成为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成为学习活动积极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本案把过程本身作为一个课程目标,以学生自学探究为本,在自读自悟中,让学生感受老班长忠于革命、舍已为人的崇高品质。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受到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的熏陶。   2、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展现人物内心的表达方法。   3、练习快速阅读,简要地复述课文故事。   过程与方法:   通过读中问、读中讲、读中悟、读中感等多种教学过程让学生想读、会读,读懂课文,读出感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重点语句理解、感悟红军战士在艰苦的长征进程中,老班长忠于革命、舍已为人的高尚品德。   教学重点   体会文章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理解“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这句话的含义。   课前准备   课前布置收集有关长征的图片、文字等资料,通过课前阅读,熟悉课文。   教学过程   一、出示课题,初读课文,直奔中心   1、出示课题:【师生共写】 金色的鱼钩。   朗读课题,应该强调哪个词?那个词怎样读? [金色]   2、快速默读课文。(出示要求)   采用“边读边想”的阅读方法说一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在二万五千里长征途中,一位老班长接受党的嘱托,照顾三个生病的小战士过草地而光荣牺牲的故事。】   二、精读品析,体会情感   1、同学们:都被班长尽心尽力地照顾伤员而不顾自己的崇高品质所感动。带着这份感动再次走进课文,细细品读描写老班长的句子,想想它们为什么让你感动。 [外貌、语言、行动、神情]   2、品读重点句:   从外貌体会中心:   ⑴“炊事班长快四十岁了……脸上布满皱纹,两鬓斑白,显得十分苍老。”。   ①三十多岁的老班长为什么会有五六十岁老人的外貌特征?   [“满脸的皱纹”证明他经历长期艰苦的革命斗争。“斑白的两鬓”说明他饱经风霜的。考验。他“比我们还瘦 得厉害”,反映他内心为病号的担忧和焦虑。]   ②抓住表现“苍老”的重点词朗读,读出感动。   ⑵“瘦得只剩皮包骨头,眼睛深深地陷了下去,还一直用饱满的情绪鼓励着我们。”   (老班长胜利地完成了上级交给他的任务,可自己已经衰弱到不能支撑的地步。这充分说明他对战友的满腔热爱,对党的高度忠诚。)   从语言、行动、神情体会中心:   ⑴ 学习“硬咽草根鱼骨头”片段:   ① 指名朗读,读后议论:为什么这个段落令人感动?   (抓住“皱紧眉头”、“硬咽”等词和“我”当时的心情,体会老班长的品质。)   ② 感情朗读,注意体会人物的内心。   ⑵ 学习“夜里钓鱼摸野菜”片段:   ① 自由朗读,读后议论:为什么这个片段令人感动?   (老班长非常辛苦,寻找食物极其艰难。他是用革命的意志,对党的忠诚在坚持。)   ② 抓住“翻了多少草皮”、“一棵一棵地摸”等重点词朗读。   ⑶ 学习“耐心劝导小梁”片断:   “小声点儿,小梁!咱们俩是党员,你既然知道了,可不要告诉别人。”   “指导员把你们三个交给我。……我怎么向党汇报?难道我能说‘指导员,我把同志们留在草地上,我自己克服困难出来了’?”   ① 说出内心感受,为什么让你感动?   (老班长意在稳定小病号的情绪,保护他们的身体,坚持走出草地,完成党交给的任务。他宁愿为别人操碎心,也不让别人为他有半点忧。)   ② 指导朗读。   ⑷ 学习“命令战士喝鱼汤”片段:   ① 学生自由朗读这一片段内容,并观察课文插图,想象小梁和老班长的心理活动。   ② 思考:老班长前后的表情有什么变化?为什么有这样的变化?   [“嚼了一会儿,就皱紧眉头硬咽下去”。那种欲吃不能,欲罢不行的神态,反映了老班长坚定不移的革命意志,为病号吃苦,为革命受难的高贵品质。病号不吃,老班长“皱起眉头”;吃了,“脸上的皱纹舒展开了,嘴边露出一丝笑意”。强烈的对比,鲜明的映衬,把他为谁忧愁、为谁欣喜,为啥痛苦、为啥欢乐表现得一清二楚。]   ③ 指导朗读“我端起搪瓷碗,觉得这个碗有千斤重,怎么也送不到嘴边。”到“可是我的心里好像塞了铅块似的,沉重极了。”   ⑸ 学习“奄奄一息让鱼汤”片段:   ① 自由轻声读这部分内容,注意自己内心的感情。   ② 说出内心感受,并说说为什么有这样的感受?   (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亡留给自己,临终前仍念念不忘自己的责任,不忘党的重托,不忘奉献最后一分光和热。)   三、品味金色,升华情感   师引:可亲、可敬的老班长永远离开了我们,战士们撕心裂肺的呼喊也无法唤醒他了。他用自己的生命换来了战士们的生命,用自己的忠诚和无私完成了党的嘱托。他永远地留在了那片无边无际的草地上,留给战士们的只有那根用缝衣针做成的钓鱼钩。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出示句子)   1、为什么说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金色的光芒?   2、深情朗读中心句。   四、创设情境,复述课文 (有时间进行)   1、作者要用鱼钩教育后代,学习老前辈为了革命事业的成功,为了战友的生命而不惜牺牲自己的高贵品质。现在我们来到革命烈士纪念馆,同学们能以讲解员的身份,向前来参观的`人讲述“金色的鱼钩”的故事吗?   讲解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⑴ 叙述的条理要清楚,可采用倒叙方法进行叙述。   ⑵ 注意把课文感人的场面表达出来,渲染出故事的情境,从而使听众在情感上产生共鸣。   2、同学们练习后复述。   五、布置作业   1、把最让你感动的地方用最富深情的朗读来体现。   2、抓住课文的主要段落来阅读《马背上的小红军》。   板书设计   金色的鱼钩   老班长 长满红锈 闪着光芒   忠于革命、 舍已为人 崇高品质!   教学反思   《金色的鱼钩》是一篇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阅读课文,文中作者通过对老班长外貌的描写,和以“我”的言行、神态作烘托,写了老班长不顾自己生命,钓鱼救革命小同志的感人故事,揭示了老班长宁可牺牲自己,也要完成党交给任务的崇高的内心世界。在预习时就发现,虽然文章年代和人物对学生来说比较久远,但由于情节感人,学生非常喜欢读。   教学时,我从课题入手,先让学生读题质疑,“为什么鱼钩是金色的?”让学生学习课文后,理解这个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积极性。然后再引导学生从课文中,分别找出描写老班长的外貌、语言、动作、神态的词句,读一读,体会最让人感动的句子,并通过这些词句来精读、品析、体会情感,理解课文的中心思想,体会老班长是一个怎样的人,同时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人物外貌的描写来表现人物内心世界的。   在教学过程中,我感觉“炊事班长快四十岁了,个儿挺高,背有点儿驼,四方脸,高颧骨,脸上布满皱纹,两鬓都斑白了。”这句外貌描写学生感悟特别好,他们抓住“快”联系自己的爸爸,四十不到,现在还没有斑白,还是腰板挺直,而老班长还没有四十,就已经两鬓班白,非常苍老,感觉比实际年龄老了二十岁。从这过早憔悴衰老的外表,学生能体会到他为革命是怎样的操劳。   文章中还有很多感人的语句,如“他坐在那里捧着搪瓷碗,嚼着几根草根和我们吃剩的鱼骨头,嚼了一会儿,就皱紧眉头硬咽下去。   ”;病号不吃,老班长“皱起眉头”;吃了,“脸上的皱纹舒展开了,嘴边露出一丝笑意”,老班长为了钓鱼,“有时候等了半夜,也不见鱼上钩”;为了鱼饵,“翻了多少草皮也找不到一条蚯蚓”;夜寻野草,还须“一棵一棵地摸”。 “小梁,别浪费东西了。我……我不行啦。你们吃吧!还有二十多里路,吃完了,一定要走出草地!”这一连串感人肺腑的神态、语言、动作,不难让人体会到老班长的崇高精神品质。学生不仅能抓住重点字词感悟,还能联系自己,联系生活谈,让读更加深情,更加到位。   最后一段的学习,使课题的疑问解决,学生感知老班长的心如金子一般,他留下的鱼钩象征他的精神是永远不会被人忘记的,所以是金色的。这样不仅对老班长的印象更加深刻,还总结了全文中心,让主题更加鲜明。   这篇文章篇幅较长,故事性强,因此我有意识地进行快速阅读的训练。初读课文时,要求学生快速默读课文,采用“边读边想”的阅读方法,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课文的主要内容,充分地给学生以自由。   在教学的过程中,能联系实际、联系上下文及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的方法理解课文内容。整堂课,学生能自主地默读,自主地朗读,自主地感悟,自主地思考,自主地表达。使得阅读一遍比一遍好,感悟一次比一次深。学生有了阅读、思考、表达的空间,就会迸发出创造的火花。   最后,拓展延伸,搭起课外阅读的桥梁。略读教学应该成为连接课内课外阅读的桥梁。我在课后推荐阅读长征故事:《马背上的小红军》,并要求用“抓住重点句理解课文”的方法进行阅读,体会文章中塑造人物的表达方法,实现阅读迁移。这样的课后拓展,既与课文学习相互补充,相互呼应,又有助于对学生情感的进一步引发,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不足之处:本课由于篇幅比较长,为了节约时间,所以读的形式不多,如果多用一些时间来读课文,学生对人物内心思想感情体会更深刻,效果会更好。 《金色的鱼钩》教学设计14   一、教学目标   (一)学习生字、新词,通过查字典掌握“喜出望外”、“回味”、“严峻”、“收敛”、“奄奄一息”、“瞻仰”、“闪烁”的本意,再联系上下文理解这些词语在课文中的意思。   (二)初读课文,了解题意及课文的基本内容。   (三)学会按事情发展的顺序给课文分段,并说出各段段意。   (四)学习课文第1段,了解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和人物。   二、教学重点、难点   (一)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二)学会按事情发展顺序给课文分段并归纳段意。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前边我们学习了毛主席的《长征》一诗,了解了红军在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中爬雪山,过草地,经历了千难万险。今天,我们学习阅读课文《金色的鱼钩》。这是一篇有关长征故事的课文。在红军过草地时,一位老班长接受党交给的任务,尽心尽力地照顾三个病号,在即将走出草地时,老班长牺牲了。   (二)检查学生预习字、词情况。   课文中的重点词语,你们都理解了吗?   1、什么叫“青稞”(kē)?   (大麦的一种,粒大皮薄,主要产在西藏、青海等地。)   2、“作料”的“作”读第几声?什么叫“作料”?(“作”是多音字,作料的“作”读第二声。“作料”就是烧菜时用的油、盐、酱、醋等调味品。)   3、“回味”是什么意思?(“回味”是指在回忆中体会曾经经历过的美好事物。课文中老班长这样说,是为了消除“我”的怀疑,使病员安心地喝鱼汤。)   4、“弥(mí)漫”两字怎么讲?“夜色弥漫”是什么意思?(“弥漫”是充满的意思,“夜色弥漫”就是到处充满夜的景色。)   5、什么叫“严峻”?(“严峻”就是严厉、严格的意思。)   6、“敛”(liǎn)字要注意读音和字形。“敛”是什么意思?课文中的“收敛”是什么意思?(“敛”是收拢的意思。课文中的“收敛”指老班长的笑容收起来了,消失了。)   7、“掣”(chè)字怎么讲?(“掣”是拽、拉的意思。)   8、什么叫“奄奄一息”?(“奄奄一息”是呼吸微弱,快断气了的.意思。)   9、“瞻”字在字典上怎么讲?什么叫“瞻仰”?(“瞻”是往上看或向前看,怀着敬意仰起头来看,如瞻仰毛主席、周总理的遗容。)   (三)说一说,课文讲的是一件什么事?为什么课题叫“金色的鱼钩”?   (四)默读课文。思考:课文按照什么顺序来分段?   1、给课文分段。   2、试说出各段段意。   (课文按故事发展顺序共分为四段:第1段:(从开头到“大伙都叫他‘老班长’”),讲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当时的情况,介绍了老班长的外貌和“老班长”这个称呼的由来。第2段:(从“三个病号走不快”到“沉重极了”),讲青稞面吃完了,老班长想方设法钓鱼煮鲜鱼野菜汤给三个病号吃,而他自己没吃过一点儿鱼。第3段:(从“挨了一天又一天”到“很久很久”),讲走到草地边缘,老班长牺牲了。第4段:(最后一个自然段),讲“我”把老班长留下的鱼钩小心地保存起来。)   过草地。)   3、把刻画老班长外貌的句子画出来。读后说一说从老班长的外貌,我们可以知道他是怎样的一个人?(是一个勤劳质朴的劳动人民。)   4、齐读课文第1段。   小结段意:写1935年秋天,红四方面军进入草地,老班长接受了保护三个小病员的任务。   (七)作业。   1、读课文。   2、抄写常用词语。 《金色的鱼钩》教学设计15   教学目的:   1.认识本课4个生字。   2.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   3.引导学生学习老班长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教学重点:   练习快速阅读,通过重点语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具准备:   录音机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示题目,导入新课。   1.鱼钩,钓鱼用的钩子。课文所指的鱼钩是老班长的珍贵遗物。这是发生在红军过草地时的一个   感人故事。请你用比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小结:在二万五千里长征途中,一位老班长接受党的`嘱托,照顾三个生病的小战士过草地而光   荣牺牲的故事。   二、默读课文,提出不理解的地方,同学互相解疑,教师适时点拨。   解词:支吾:用话搪塞,说话含混躲闪。   安顿:安排妥当,使人或事物有着落。   衰弱:体衰力弱,失去了旺盛的精力和体力。   奄奄一息:形容气息非常微弱,只剩下一口气。   三、快速默读课文,想想文章是按怎样的顺序来记叙的,可以分为几部分?   1.快速默读,标在书上。   2.小组讨论后小结。   3.放录音。   四、默读课文,划出文中使你感动的部分,然后有感情地读一读。   1.指名读课文,读后说说自己的体会。   2.围绕老班长的语言、动作、神态来体会老班长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金色的鱼钩》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读读记记“颧骨、两鬓、斑白、搪瓷、严厉、收敛、疙瘩、粗糙、抽噎、红锈、宿营地、青稞面、喜出望外、热气腾腾、无边无涯、昏迷不醒、奄奄一息”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受到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品质的教育。   3、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展现人物内心的表达方法。   4、练习快速阅读,简要地复述故事。   教学重点:   体会文章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理解“在这个长满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这句话的含义。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图片导入,引出主要人物   1、出示长征系列图片,思考:这是发生在什么时候的事情?长征,当我们感叹红军创造的这一奇迹时,也应该去看看这伟大奇迹背后那些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让我们来认识今天故事的主人公。出示课文中对老班长的描写:他,快四十岁了,个儿挺高,背有点驼,四方脸,高颧骨,脸上布满皱纹,两鬓都斑白了。   2、这是属于哪一种描写方法?这描写的是谁?明确:外貌描写大家亲切的称呼他为“老班长”。他是一位普通的红军战士,也是一位挽救了3位年轻战士生命的英雄。   3、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位英雄人物,齐读课题(板书),看到这个题目你有哪些疑问?故事主角是老班长,那又为何以鱼钩作题?鱼钩又怎么会是金色的呢?   4、回顾自主学习的方法:文章读薄、重点读厚、主题读透   二、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将文本读薄   1、请同学们快速地浏览课文,借助六要素简要说说故事的主要内容。   2、在我们解开鱼钩与老班长之间的谜底之前,先来将这些词语读准确:颧骨、两鬓、斑白、搪瓷、严厉、收敛、疙瘩、粗糙、抽噎、红锈、宿营地、青稞面、喜出望外、热气腾腾、无边无涯、昏迷不醒、奄奄一息3、交流课文各要素,并将六要素连起来。概括就是去烦就简,这是略读课文重要的学习方法。我们大家一起把它们连成一句话,就成了文章的主要内容。总结:1935年秋,在二万五千里长征途中,一位老班长接受党交给的任务,尽心尽力地照顾好三个红军伤员,在即将走出草地时,自己却牺牲了。   三、以老班长的外貌为主线,将重点读厚。   (一)抓住老班长的外貌变化,体会老班长的形象   1、再读课文,找出课文中描写老班长外貌的语句,在文中作标记。   2、第一处:“炊事班长快四十岁了,个儿挺高,背有点驮,四方脸,高颧骨,脸上布满皱纹,两鬓都斑白了。”   ①大家读一读,发现了什么?是啊,一个快四十的人怎么会有五六十岁老人的外貌特征呢?   ②你读出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③小结:可想而知,在长征途中他必定是饱经风霜,多么平凡朴素的一位红军战士啊!   3、第二处:“他整夜整夜地合不拢眼”→“他喜出望外地跑回来”。   ①看到的老班长似乎遇到了什么难题。什么叫“合不拢眼”?老班长又为什么“整夜整夜”地合不拢眼?请你给大家解释解释。   ②是的,饥饿正一步步的向他们逼近!如果找不到食物,大家将有生命危险。让我们一起去看看这看似平静却暗藏杀机的大草原。(图片理解困境)   ③如果再找不到食物,他们也将长眠于此,你说,老班长还能睡得着吗?他们能甘心放弃吗?多少人在等着他们走出草地?   ④正当老班长为找不到吃的而忧虑时他发现了什么而变得喜出望外?他的高兴是无法形容的。这一忧一喜之间,你看出来这是一个怎样的红军战士啊!(板书:尽职尽责)   4、第三处:“老班长看到这情况,收敛了笑容,眉头拧成了疙瘩”→“老班长看着我们吃完,脸上的皱纹舒展开了,嘴边露出了一丝笑意”。   ①是什么原因,老班长的笑容收敛了?他在担心什么?仅仅是担心他们不喝吗?是啊,还担心他们没有体力支撑到走出草地的那一刻啊,担心自己不能完成指导员交给的任务!   ②当他看到我们吃完,脸上又露出了笑容。又是一忧一喜,说明了什么?,这是一个舍己为人的红军战士!(板书:舍己为人)   5、第四处:这鱼汤,他自己有没有喝过一口?我们来看看,老班长最后给我们留下的印象。出示:“瘦得只剩皮包骨头,眼睛深深地陷了下去”(板书:忠于革命)   6、结合板书小结:从老班长外貌的变化我们可以看出他是一个怎样的'红军战士?   (二)感受其他描写,加深体会   故事中还有许许多多的地方都蕴含着感人至深的情,把让你感动的句子找出来,动情地和同桌相互读一读,再来感受老班长这份深深的爱。预设以下几个方面。   1、老班长吃鱼骨头的画面(6、7、8自然段)为什么让你感动?是啊,我们和你一样体会到了老班长为别人着想的可贵品质。你能用通过朗读把“我”的心情和感受表达出来吗?让我们一起读出这份感动。   2、老班长严厉劝“我”吃鱼汤。(21、22自然段)   ①当时已经发现了秘密的“我”,能喝下这碗鱼汤吗?从哪里可以看出来?(出示“我端起搪瓷碗,觉得这个碗有千斤重,怎么也送不到嘴边”。)你是怎么理解这个句子的?   ②老班长又是怎么劝我的?   (出示老班长的语言描写:怎么了?小梁,你不要太脆弱。)重点体会:最后这句话,以及“严厉地”,暗示小梁,要他记牢“员要服从党的分配。你的任务是坚持走路,安定两个小同志的情绪,增强他们的信心“。从中感受老班长崇高的牺牲精神。感受老班长的心情读老班长的语言描写。   ③我明白老班长的苦心,即便是我喝下鱼汤“可是我的心里好像塞了铅块似的,沉重极了。”“千斤重”是什么意思?你能把这千斤重的心情读出来吗?   3、每天只吃草根和鱼骨头,老班长的身体又怎么熬得住?好景不长,就在我们要走出草地时意外发生了。   出示第28自然段。   ①自由轻声读这部分内容,注意自己内心的感情。   ②说出内心感受,并说说为什么有这样的感受?是啊,当生命垂危的时候,老班长竟然想到的还是3个小战士。他为什么要这样做呢?这真是一个好战士啊!   ③让我们来分角色朗读。我们从他身上看到了什么?(复述板书:舍己为人,忠于革命,尽职尽责)   四、品味“金色”,将主题读透   1、引读最后一段:可亲、可敬的老班长永远离开了我们,战士们撕心裂肺的呼喊也无法唤醒他了。擦干了眼泪。   2、他用自己的生命换来了战士们的生命,他用自己的忠诚和无私完成了党的委托。他永远地留在了那片无边无际的草地上,留给战士们的只有那根用缝衣针弯成的钓鱼钩。你说,这鱼钩不就是班长生命的象征吗?是这小小的鱼钩,钓到了挽救战士生命的小鱼,是这看似平凡的老班长,用自己的生命换来了三个小战士的生存的希望!   3、回味质疑:现在你能理解为什么说长满了红绣的鱼钩上,闪烁着金色的光芒了吗?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凝结了老红军心中只有战友,唯独没有自己的高贵品质;长满红锈的铁鱼钩,体现了红军战士舍己为人的伟大精神;长满红锈的鱼钩见证了红军战士互相关心、互相扶持、一心北上的艰苦历程,表现了战友之间伟大的爱。   五、读长征诗,总结全文   这不是一枚普通的鱼钩,万分沉重。这鱼钩,是是一种深深地怀念,还是一份革命的力量,更是对一代代享受着美好生活的人们的教育呀!在长征途中有多少这样可歌可泣的英雄,正因为有了他们,才有了我们现在美好的今天,让我们用一首我们学过的毛主席的诗《七律长征》一起来缅怀他们!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板书设计:   金色的鱼钩尽职尽责老班长   舍己为人金色鱼钩忠于革命 《金色的鱼钩》教学设计2   教材简析   《金色的鱼钩》记叙了红军过草地时,一位老班长接受党的嘱托,照顾三个生病的小战士过草地而光荣牺牲的感人故事。文章生动感人,作者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方面进行细致入微的描写,揭示出人物崇高的内心世界。全文语言朴实,像讲故事一样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叙述,表达了对老班长的深切怀念。   教学目标   通过理清文章结构,了解文本内容,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使学生明确文章的写作特色---“组织材料有重点、层次清晰有条理、刻画人物有方法”,从而学会布局谋篇的知识。   教学过程   一、 谈话导入   通过学习《长征》,我们了解了红军在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中爬雪山,过草地,经历了千难万险。今天,我们学习阅读课文《金色的鱼钩》。(板书26金色的鱼钩)这是一篇革命回忆录,是一个真实的故事,这个故事就发生在长征途中。   二、 检测预习   昨天晚上老师要求大家预习这篇课文,我知道,在我没有要求预习之前,   已经有好多同学读过此文,都有哪些同学不止一次读过这篇文章?   既然你们这么喜欢这个故事,昨天晚上又做了认真的预习,现在老师就来了解一下你对课文掌握的情况。   1、 字词   我们来看这些词语,会读就读,不会读隔过去。   颧骨 青稞 支吾 两鬓斑白   粗糙 收敛 抽噎 喜出望外   瞻仰 疙瘩 搀扶 夜色弥漫   脆弱 衰弱 奄奄一息   作(zuò)料 禁(jīn)不住   和(huò)着青稞面   拧(nǐng)成疙瘩   这些词语中有两个带弱的词语,是哪两个?   我们虽然还是一天一天衰弱下去,比起光吃草根来毕竟好多啦。   眼看我们的身子一天比一天衰弱,只要哪一天吃不上东西,说不定就会起不来。   同志们,为了革命,你们必须吃下去。小梁,你不要太脆弱!   从这几个句子中,你能理解脆弱和衰弱的区别吗?   2、 内容   昨天晚上预习时,你们采用了什么样的方法读的课文?(朗读、快速默读)这么长的阅读课文,我们就应该采取快速默读的方法。能概括课文的主要   内容吗?   大家读过课文,知道文章是写人的,是赞美老班长的,为什么用“金色的   鱼钩”做题目?   课文最后有这样一句话,直接描写了鱼钩,“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幻灯)怎么理解?(板书:舍己为人)   回忆一下课文,你能说说老班长带领三个小战士在草地上走了大概多少天吗?故事里没有精确的数字,但某些句子还是做了交待,细心的同学可以看出来。   (从老班长和小梁谈话时说过的一句话“我看还有二十天才能走出这片草地”及“走了十五天,断粮了”,陆陆续续又走了几天引导。)   这四十多天的草地生活,作者没有一一描写,而是选取了几个特别的日子,回忆回忆是哪几个日子?(板书:1、第一次吃鱼。2、发现秘密。3、命令喝鱼汤。4、老班长牺牲。)   这四个日子,哪个作者只是做了简单的交待,没有详细写?四十多天,他选择了这三天详细地写,又把必须交代的发现鱼那天,稍微略写。但是你看到这几天是不是就能够想到整个儿四十多天的情况呀?这就是作家艺术的写作手法。(板书:组织材料有重点)比如你们将来写“愉快的假期”是不是要一天一天挨着写呢?   现在可以打开书了,从哪个自然段到哪个自然段写的是这四十多天的草地生活呢?这四天又分别是哪几个段?(给课文可以分为三段,亦可分为六段。)   把整个文章内容整体掌握了,再看看它究竟写了哪几方面的内容,把每一个内容弄清楚了,再给课文分段就比较容易了。   课文篇幅虽然很长,段落很多,但是我们这样一理顺,就会发现层次非常清晰,(板书:层次清晰有条理)   三、 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   仅仅抓住重点组织材料,条理清晰,是远远不能把文章写得引人入胜,这篇课文非常吸引读者,在没有要求预习前,你就不止一次地读过,原因在哪里?(故事性强,感动人)   是啊,课文就像在给我们讲故事,娓娓道来,生动感人。作者之所以能把故事叙述得这么打动人心,一个原因是这个故事是真实的,更为关键的是他刻画人物有方法。(刻画人物有方法)   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什么?(赞诵老班长舍己为人)但通篇课文没有一句赞美的话语,作者是通过哪些描写来体现人物的内心品质?(板书:外貌、语言、神情、动作行为)   是的,故事中有许多关于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情和心理的描写感动着我们,从中可以体会到老班长舍己为人的高尚品质,作者详细写的这三天中老班长的'一言一行就足以表现他崇高的内心世界。   1、 发现秘密   我们先来看发现老班长不吃鱼的这一天情况的描写,这部分内容人物对话   比较多,三人合作分角色读。读完后,看一看哪些地方的描写能体现老班长舍己为人的品质,能够成功刻画人物的内心世界,用波浪线画出来,批注感受。   预设一   他坐在那里捧着搪(táng)瓷(cí)碗,嚼着几根草根和我们吃剩下的鱼骨头,嚼了一会儿,就皱紧眉头硬咽(yàn)下去。我觉得好像有万根钢针扎着喉管,失声喊起来:“老班长,你怎么……”   这段话既有动作描写,又有神态描写,从中你体会到什么?   预设二   “不要紧,我身体还结实。”他抬起头,望着夜色弥(mí)漫的草地。好久,才用低沉的声音说,“指导员把你们三个人交给我,他临走的时候说:‘他们年轻。一路上,你是上级,是保姆,是勤务员,无论多么艰苦,也要把他们带出草地。’小梁,你看这草地,无边无涯,没个尽头。我估计,还要二十天才能走出去。熬(áo)过这二十天不简单啊!眼看你们的身子一天比一天衰弱,只要哪一天吃不上东西,说不定就会起不来,真有个三长两短,我怎么去向党报告呢?难道我能说,‘指导员,我把同志们留在草地上,我自己克服了困难出来啦’?”   从中体会到什么?(完成任务的决心大,忠于革命。)   预设三   “不行,太少啦。”他轻轻地摇摇头,“小梁,说真的,弄点儿吃的不容易啊!有时候等了半夜,也不见鱼上钩。为了弄一点儿鱼饵,我翻了多少草皮也找不到一条蚯蚓……还有,我的眼睛坏了,天色一暗,找野菜就得一棵一棵地摸……”   从人物语言描述出人物行为。   2、命令喝鱼汤   对于老班长命令我们喝鱼汤这一天的描写,课文只用了三个自然段,别看内容不多,作者可是字斟句酌。在这三个自然段中,作者主要是通过什么描写来表现老班长舍己为人的精神品质?(神情)请您在这三个自然段中画出描写老班长深情的词句?(笑-收敛—一丝笑意)   从老班长的表情变化,你体会到什么?   (因为他想起昨天晚上的事,虽然他告诉小梁不要让那两个小同志知道,但是,也许那两个小同志在远处也听到了。他知道大家今天的心情很沉重,所以他做出一个笑来,是要改变这种气氛,用这个笑来动员大家吃鱼,)   最后为什么用“一丝笑意”不用“开怀大笑”?   “一丝笑意”。 我们从老班长两次笑的表现中,就能深深地体会到他的内心。一看他怎么笑,就知道他心里想的是什么,体会到了他的情感。可见作者写这篇文章,句句掂量,字字斟酌,颇费心思!   在这部分内容里,还有两处小梁的心理描写也非常打动人心。请圈画出来。   3、老班长牺牲   对于老班长牺牲部分内容,我们采用快速默读的方法,画出你认为能表现老班长精神品质的地方。   预设一   当我俯下身子,把鱼汤送到老班长嘴边的时候,老班长已经奄(yǎn)奄一息了。他微微地睁开眼睛,看见我端着的鱼汤,头一句话就说:“小梁,别浪费东西了。我……我不行啦。你们吃吧!还有二十多里路,吃完了,一定要走出草地去!”   预设二   老班长虽然瘦得只剩皮包骨头,眼睛深深地陷了下去,还一直用饱满的情绪鼓励着我们。   炊事班长快四十岁了,个儿挺高,背有点儿驼,四方脸,高颧(quán)骨,脸上布满皱纹,两鬓(bìn)都斑白了。   总结:作家写文章,表现人的内心世界的时候,往往通过人的外部表现如动作语言神态等来写,你们将来写人的时候,也可以用这个方法。 《金色的鱼钩》教学设计3   教学过程:   一、出示课题,初读课文   1。出示课题:金色的鱼钩。   (1)朗读课题,应当强调哪个词?   (2)读到金色这个词语,你想到了什么?   学生能够根据自我对语感,说自我想到的,教师能够引导:光明、灿烂、永垂不朽等。   2。快速默读课文。   (1)用自我的话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语言表达能够多种多样,也不要求过分简练,大致的意思是:在二万五千里长征途中,一位老班长理解党的嘱托,照顾三个生病的小战士过草地而光荣牺牲的故事。   (2)读了课文你有哪些疑问?   对学生的问题进行梳理,重点出示两个问题:   ①为什么说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   ②课文为什么以金色的鱼钩为题?   二、再读课文,深入理解   1。默读课文,思考:1935年秋天,红四方面军进入草地,当我和两个小同志病得实在跟不上队伍时,老班长理解了一个什么任务?当时指导员是怎样嘱咐的?   2。出示句子:他们年轻。一路上,你是上级,是保姆,是勤务员,无论多么艰苦,也要把他们带出草地。   上级就是领导,上级怎样会又是保姆和勤务员呢?指导员的意思是什么?   老班长既是上级,要在遇到困难时安抚小战士的情绪,要不断鼓励病号战胜困难,走出草地,要在重重困难面前想方设法。又要像保姆和勤务员一样时时处处关心照顾小战士们。   3。同学们,要完成这一任务容易吗?再读课文,想想老班长在完成任务时要碰到哪些困难?   4。为了完成他既是上级,又是保姆、勤务员的任务,老班长是怎样做的`?   学生抓住课文句子和资料自由讨论。   5。这是一位怎样样的老班长?舍己为人,忠于革命,忠于职守   三、品读课文,体会情感   1。课文主要是抓住老班长的什么来表现他既是上级,又是保姆、勤务员的呢?(外貌、动作、神态等)   小组合作学习,请再读课文,找出描述老班长外貌的句子,划下来,深入体会理解。交流,品读:   小组汇报,出示描述老班长外貌的句子,重点讲解:   ◇炊事班长快四十岁了,个儿挺高,背有点儿驼,四方脸,高颧骨,脸上布满皱纹,两鬓都斑白了。   为什么不到四十岁的炊事班长会显得那么苍老?这说明了什么?   ◇他坐在那里捧着搪瓷碗,嚼着几根草根和我们吃剩的鱼骨头,嚼了一会儿,就皱紧眉头硬咽下去。我觉得好像有万根钢针扎着喉管,失声喊起来:老班长,你怎样   老班长吃得多吗?嚼字写出了什么?(食物少,难吃,硬)   2。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这一句,说说:读后你有什么感受?   3。研读笑意。   ◇他笑着说:吃吧,就是少了点儿。唉!一条好大的鱼已经上了钩,又跑了!   ◇老班长看到这情景,收敛了笑容,眉头拧成疙瘩。   ◇老班长看着我们吃完,脸上的皱纹舒展开了,嘴边露出了一丝笑意。   鱼汤这么少,为什么老班长还笑着说?从笑到收敛了笑容,再到露出了一丝笑意,你读懂了什么?   4。长时光的辛苦劳累,长时光的饥饿折磨,最终把老班长累跨了,饿跨了。他最终支撑不住昏倒在黑水潭边。同学们,当我好不容易钓到了小鱼,做好了救命的鱼汤送到老班长面前时,老班长又是怎样说,怎样做的?   出示句子:老班长已经奄奄一息了。他微微地睁开眼睛,看见我端着的鱼汤,头一句话就说:‘小梁,别浪费东西了。我我不行啦。你们吃吧!还有二十多里路,吃完了,必须要走出草地去!’   奄奄一息是什么意思?既然是奄奄一息了,为什么他说的话中还用了两个!?   是的,生命垂危的老班长,即使在最终一刻,也没忘记要鼓励三个小战士克服困难走出草地,也没忘记完成上级下达的任务,也没忘记一个共产党员忠于职守的职责。多么可敬的老班长啊!   5。把最让你感动的地方用最富深情的朗读来体现。   四、前呼后应,解困释疑   1。出示最终一段话。思考:我为什么要把老班长留下的鱼钩细心地包起来?这个长满红锈的鱼钩象征着什么?用自我的话说说。   一个小小的鱼钩,象征着老班长那忠于革命,忠于人民,舍己为人的金子般的心,也象征着千百万革命前辈的英雄事迹。所以,这篇课文要以金色的鱼钩为题。   2。指导有感情地朗读最终一句话。   3。总结:同学们,我们今日的幸福生活是无数的革命先辈用他们的青春与热血换来的。我们要珍惜今日的幸福生活,把我们的祖国建设得更加完美。   五、作业   复述课文。 《金色的鱼钩》教学设计4   【教学设计、理念】   课程改革的核心任务是学习方式的改变。改变原有的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在阅读课文教学中培养学习习惯、意识、态度、品质等学习心理因素和心灵力量。对促进学生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自学生字词,读懂课文。训练朗读水平,快速默读能力。   2、能力目标:   学习提高分角色朗读水平;学习层层深入,逐步深化、篇末点题的方法;培养与人合作学习习惯。   3、情感目标:   了解红军过草地艰苦,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学习红军战士、忠于革命,舍已为人的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学习掌握通过人物的外貌、神态和动作表现人物内心和精神的写作方法。   【教学准备】阅读有关长征的课外书籍,看有关影片。   【教学过程】   一、指示课题   1、板书课题:   问:从题目来看,本文主要是写什么?   2、为什么把“鱼钩”称做是“金色的”?   (提示学生阅读时注意文章以“鱼钩”为线索,写下了一个什么故事?并弄清“金色”的象征意义)。   二、自学生字词   1、借助拼音认读生字词。   2、结合课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3、比较多音字:   和(huó)面 作(zuó)料 硬咽(yàn)   和(hé)平 振作(zuò)精 咽(yān)喉   三、初读课文   1、巩固生字难词。   2、了解故事梗概:   思考:故事发生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是件什么事?课文提到哪些人物?着重写了谁?   3、找出描写老班长的外表和表现他的内心的句子。并作上记号。   四、指导阅读   1、划分段落。   2、逐段阅读,讨论:   根据课后提示,抓住重点。指导阅读、互帮互学了解人物的外表和内心。   3、质疑 讨论题:   ⑴ 从课文描写的老班长的外貌来看,你觉得他是怎样一个人?   ⑵ 什么时候“饥饿威胁我们”?老班长为什么整夜整夜地合不拢眼?   ⑶ 老班长为什么不吃鲜鱼汤?当小梁发现后,老班长又为什么不许他告诉别人?   ⑷ 小梁他们发现老班长昏倒在水塘边时是怎样抢救的?老班长为什么还是坚持不喝鱼汤?   ⑸ 课文结尾为什么说“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   五、总结谈话   1、默读课文,思考这篇文章主要写了什么事?反映了什么?   2、品味描写老班长神态、语言、行动的句子,结合作者是如何通过人物的外表来揭示人物内心的。   【教学反思】   这是一篇阅读课文。教学时要指导学生运用前一课学到的读写方法,沿着作者的思路认真阅读,仔细阅读不但要看到老班长的外貌,动作和神态,听到老班长和我的对话,还要能感觉到老班长的“我”的内心活动,从而深入理解课文,提高阅读能力。 《金色的鱼钩》教学设计5   一、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能找出点明题意的句子,能有感情朗读描写老班长语言的句子,体会人物的精神,从而理解“这个长满红锈的鱼钩……金色的光芒!”这句话的含义。   2、学习生字新词,理解“三长两短”、“喜出望外”、“奄奄一息”等词语。   二、教学过程:   1、检查自学字、词情况:   (1)根据意思听写词语:   “三长两短”、“喜出望外”、“奄奄一息”。   (2)齐读生字、新词。   (3)说说容易读错、写错的字、词。   2、初读课文,感知大意。   (1)默读课文并思考:A   简要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B   找出点明题意的句子(用直线划下来)。   (2)反馈。   3、理解“这个长满红锈的'鱼钩,将永远闪烁着金色的光芒!”的含义。   (1)齐读。   (2)质疑:“这个长满红锈的鱼钩”怎么会“永远闪烁着金色的光芒”?   (3)讨论。   (4)定向。找一处老班长的语言,读读,简要说说意思,然后想想反映了老班长的什么精神,最后有感情朗读。   (5)自学。   (6)交流。(以感情朗读为重)   (7)体会老班长的精神。   (8)说说“这个长满红锈的鱼钩,将永远闪烁着金色的光芒!”这句话的含义。   (9)练习。   4、课堂作业设计。   (1)根据意思写词语。   (2)体会“这个长满红锈的鱼钩,将永远闪烁着金色的光芒!”这句话的含义。   5、板书设计:略。 《金色的鱼钩》教学设计6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长征途中发生的这个感人的故事。   2、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学习老班长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3、体会这篇课文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进行叙述的方法。   4、练习运用快速阅读法,简要复述课文故事。   教学重难点:   练习快速阅读,通过重点语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看课题,提出质疑。   师:长征是世界军事史上一个伟大的奇迹,一个由伟大的工农红军创造的奇迹。在这个奇迹的背后,是红军战士历尽的千难万险,是无数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今天就让我们走进一个老班长的故事。(板书课题,生读课题)   师:你来读课题。   生:金色的鱼钩(重点放在“鱼钩”上)   师:为什么这么读?   生:我想知道为什么用“鱼钩”做题目?   师:加上自己的理解去读书,好习惯。谁还读?   生:金色的鱼钩(重点放在“金色”上)   师:你读的和刚才XXX不同啊?   生:我想知道为什么这鱼钩是金色的?   师:看来同学们的问题真不少,你还想了解什么?   预设:生:故事发生在什么时候?课文围绕鱼钩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二、读文章,提纲契领。   师: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到课文中去找一找答案。请同学们打开书,用比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看一看谁最先找到答案?(生默读课文,找答案)   师:通过这次的阅读,你找到了哪个问题的答案?   预设:   生:故事发生在长征时期,红军过草地时发生的一个感人的故事。   师:同学们都有预习的习惯,那么你还了解到了故事的哪些资料?   预设:出示时代背景   师出示课件   生:这篇课文主要讲的是一位红军老班长为了照顾三个伤病员而牺牲的故事。   生:这篇课文叙述了红军长征途中一位炊事班长接受党组织交给的任务,照顾三个生病的小战士过草地,自己忍饥挨饿,结果倒在草地边上的故事。   师:故事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请同学们再次走进课文勾画出课文中表示时间先后的词语。依据勾画的词,小组合作学习,看一看这篇课文可以分成几部分?并用小标题把每部分的内容归纳出来。   (学生默读课文,合作学习)   师:哪一组说一说?(教师相机打出课件)   课件展示:   1、老班长接受任务照顾三个病好。   2、遭受饥饿威胁,老班长苦想办法。   3、钓鱼炖野菜补充营养。   4、老班长舍己为人感动小梁。   5、逼战士喝鱼汤鼓励病号。   6、老班长病倒拒喝鱼汤献生命。   7、“金色鱼钩”代表革命精神。   师:文章脉络很清楚了,你能把这个故事讲给同学们听吗?那在讲故事时我们应注意什么呢?   课件出示:复述故事的要领:   1、把握故事的时代背景,故事发生的地点,故事中的主要人物,主要的故事情节。   2、、先列出小标题作为提纲,然后按照提纲来讲述。   (前后桌互讲故事)   三、作业:   1、给家长讲这个故事。   2、了解更多的长征中故事。   第二课时   师:这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15课《金色的鱼钩》。同学们,还记得这篇课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吗?谁来说一说?   师出示课件   一、重细节,体会人物情感   1、师:上节课我们已经解决了一部分问题,我们一起回顾一下。这节课我们继续探究下面的问题。   师:这个故事给了你怎样的印象?你最想说的话是什么?   预设:感人。   师:这个故事这么感人,课文中肯定有很多感人的地方,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勾画出自己印象最深或是最受感动的地方。好好读一读,想一想自己为什么感动?   (生默读课文,边读边勾画)   2、师:谁愿意把你感动的地方读给同学们听,并说一说自己为什么感动?   预设:   ①、6至19段   生:读8段。因为老班长看到鱼少,就自己不喝鱼汤,只吃难以下咽的草根和同志们吃剩下的鱼骨头。表现了老班长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师:再读一读,这一段是对人物的什么描写?因为对人物语言的刻画使班长这个人物深入人心。   生:读11段。当别人发现他不吃鱼的秘密时,他还嘱咐别人不说,不让其他人知道。可以看出老班长忠于党的事业,努力完成党交给的任务。(语言描写)   生:13段。老班长接受了指导员交给的任务,决心一定完成任务。(语言描写)   生:18段。老班长时刻为他人着想的优秀品质。(语言描写)   师:同学们说得真好,可见这个故事真的打动了你。哪几个同学愿意合作把6至19段这部分读给在座的老师和同学们听。   (生合作分角色朗读)   ②、20至23段   生:21段。看战士们不肯喝鱼汤,生怕他们饿坏了身体,老班长又心疼又着急,责怪自己没有完成指导员交给的任务。可见只想着完成任务,不管自己的安危。(神态、语言描写)   ③、24至33段   生:28段。将生的希望留给了病号。(神态、语言描写)   生:30-31段。生命垂危,还不忘任务,关心战友。(语言描写、动作描写)3   二、集全文,提炼中心。   师:通过刚才的交流我发现同学们都被老班长这个人物感动了,那么老班长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生:老班长是一个舍己为人的人,把生的希望留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   生:他是一个对党的无限忠诚的人,因为他用自己的生命去完成了党交给他的`任务,。   师:老班长这个人物你们喜欢吗?其实你们之所以喜欢这个人物,是源于课文中对老班长的神情、动作、语言都有细致的描写,通过这些描写,我们对老班长的内心逐渐了解,从而受到了感染和。   师:再次走进课文,把描写老班长的语言、动作、神态的描写读一读。今后我们在写作时,也要抓住人物的细节进行描写,让自己笔下的人物像老班长一样刻骨铭心。   课件出示相应的语言、动作、神态描写的片段   三、扣题,升华文本   齐读最后一自然段。(不太好)   师:下面这两个问题可以解决了吗?   生:是老班长用鱼钩钓鱼来救活了三个小同志,使他们顽强地走出了草地,所以课文用“鱼钩”做题。   生:金子是高贵的,而老班长的精神同样是高贵的。   生: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就像一盏灯,点亮了革命者前进的方向。   生:我从那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身上看到了老班长那颗金子般的心。   四、拓展延伸,深化阅读   师:老师带来了长征中的另一个小故事,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课件:《倔强的小红军》   师:万里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空前的伟大壮举,为了弘扬工农红军不畏艰险,英勇顽强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毛泽东写下了诗歌史上不朽的杰作。《七律.长征》   课件:《七律.长征》   师:长征途中可歌可泣的故事有很多,希望同学们课下多读一读。   五、教师小结:   金色的鱼钩向我们昭示:美好的生活是千千万万像老班长这样的英雄用生命换来的,我们应珍惜今天,用学到的文化知识创造更灿烂的明天。 《金色的鱼钩》教学设计7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能找出点明题意的句子,能有感情朗读描写老班长语言的句子,体会人物的精神,从而理解“这个长满红锈的鱼钩……金色的光芒!”这句话的含义。   2、学习生字新词,理解“三长两短”、“喜出望外”、“奄奄一息”等词语。   【教学过程】   一、检查自学字、词情况   1、根据意思听写词语:   “三长两短”、“喜出望外”、“奄奄一息”。   2、齐读生字、新词。   3、说说容易读错、写错的字、词。   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   1、默读课文并思考:   ⑴简要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⑵找出点明题意的句子(用直线划下来)。   2、反馈。   三、理解“这个长满红锈的鱼钩,将永远闪烁着金色的光芒!”的含义   1、齐读。   2、质疑:“这个长满红锈的鱼钩”怎么会“永远闪烁着金色的光芒”?   3、讨论。   4、定向。找一处老班长的语言,读读,简要说说意思,然后想想反映了老班长的什么精神,最后有感情朗读。   5、自学。   6、交流。(以感情朗读为重)   7、体会老班长的`精神。   8、说说“这个长满红锈的鱼钩,将永远闪烁着金色的光芒!”这句话的含义。   9、练习。   四、课堂作业设计   1、根据意思写词语。   2、体会“这个长满红锈的鱼钩,将永远闪烁着金色的光芒!”这句话的含义。 《金色的鱼钩》教学设计8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正确读写“皱纹威胁咀嚼保姆勉励蹲下瞻仰”等词语,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通过重点词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学习老班长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3.领会作者通过人物神态,行为,语言,展现人物内心世界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体会文章蕴涵的思想感情.   难点:理解:“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光芒。”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1.请看《长征》片断(运用课件播放)   2.长征塑造了一个个动人的,可歌可泣的故事,你们已经学过了长征中的哪些故事?   3.今天我们学习发生在长征中的又一个感人故事:金色的鱼钩(板书)学生读题   4.这篇课文为什么叫“金色”的鱼钩呢?这个长满红锈的鱼钩有没有象征意义?还含着一个怎样的感人故事,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走进草地学习课文.   二.检查预习情况.   1.课件出示生字词语,认读:皱纹,威胁,咀嚼,保姆,勉励,蹲下,瞻仰   2.解词:回味严峻瞻仰闪烁喜出望外奄奄一息   3.在预习中你有哪不懂的问题?(提出后小组解决,解决不了的在学习过程中大家一起解决).   三.理清文章脉络.   1.快速阅读,课文讲一个什么故事?看看作者按什么顺序写这个故事,分为几部分写?说说段落起止和为什么这样划分?(按事情发展顺序写,分四部分)   2.学生汇报后师小结   四.教师范读课文.   1.这篇课文写得非常感人。我忍不住读一读.大家听好.看好.注意自己的感受和心情变化.   2.师范读(入情入境)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我们一起回忆一下.课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感人故事?(讲一位快四十岁的老班长为了带领三个有病的小战士走出一望无际的.草地,无微不致地照顾他们而牺牲的故事)   2、老班长为什么要无微不致地照顾三个病号小战士呢?(这是党交给的任务)老班长是怎样用实际行动完成这个任务的?请继续学习课文.   二.精读重点段.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一)老班长一路上无微不致地照顾病号.他们在草地上要走多少天?(四十多天)作者重点写了几天的事情?(四天:钓鱼、不喝鱼汤、命令、牺牲)   (二)这四天最能体现老班长是怎样无微不致地照顾三个病号的,认真读课文.在书中画出描写老班长言行的句子.选择自己最受感动的一段.好好地读一读,再深入体会:为什么会受感动.体现了老班长什么品质?   (三)重点赏析.领悟情感.   1、汇报最让自己感动的语段.   (1)出示:(3-4自然段)   三个病号走不快,一天只走二十来里路。一路上,老班长带我们走一阵歇一阵。到了宿营地,他就到处去找野菜,和着青稞面给我们做饭。不到半个月,两袋青稞面吃完了。饥饿威胁着我们。老班长到处找野菜,挖草根,可是光吃这些东西怎么行呢?老班长看我们一天天瘦下去,他整夜整夜地合不拢眼。其实这些天,他比我们瘦得还厉害呢。   一天,他在一个水-塘边给我们洗衣裳,忽然看见一条鱼跳出水面。他喜出望外地跑回来,取出一跟缝衣针,烧红了,变成个钓鱼钩。这天夜里,我们就吃到了新鲜的鱼汤。尽管没加作料,可我们觉得没有比这鱼汤跟鲜美的了,端起碗来吃了个精光。提问:   老班长想出什么办法来解除饥饿的威胁?(钓鱼)“到处”这个词可以看出什么?(找野菜,挖草跟也很不容易).老班长“整夜整夜合不拢眼”说明了什么?(担心病号)齐读3-4自然段.   2、出示:(第8自然段)   我不信,等他收拾完碗筷走了,就悄悄地跟着他。走近前一看,啊!我不由得呆住了。他坐在那里捧着搪瓷碗,嚼着几根草根和我们吃剩的鱼骨头,嚼了一会儿,就皱紧眉头硬咽下去。我觉得好象有万根钢针扎着喉管,失声喊起来:“老班长,你怎么……”   提问:老班长为什么不喝鱼汤而吃草根和鱼骨头?从“皱紧眉头”“硬咽”体会到什么?(吃草根和鱼骨头有多么困难)“我觉得有万根钢针扎着喉管.失声.喊起来……”从这句体会到了什么?(心里万分痛苦)我当时怎么想呢?(围绕着老班长坚强、舍己为人的品德想)   指导感情朗读.体会老班长的忠于党的事业.舍己为人的内心世界.   3、出示:(第21自然段)   我端起搪瓷碗,觉得这个碗有千斤重,怎么也送不到嘴边。两个同志不知道为什么,也端着碗不往嘴边送。老班长看到这情况,皱起眉头,说:“你怎么了,吃不下?要是不吃,咱们就走不出着草地。同志们,为了革命,你们必须吃下去。小梁,你不要太脆弱了!”最后这句话是严厉的,意思只有我知道。   提问:老班长为什么要命令“我们”喝鱼汤?为什么“我”端起碗有千斤重?“千斤重”含义是什么?老班长看到战士们不吃鱼汤时他皱起了眉头.心里是怎么想的?老班长看见“我们”吃完了.脸上的皱纹舒展了.嘴角露出了一丝笑意.此时他心里又想些什么?   指导感情朗读.体会“我”沉重的心情和老班长欣慰的心情.   4、出示:(第28-30自然段)   当我俯下身子,把鱼汤送到老班长嘴边的时候,老班长已经奄奄一息了。他微微地睁开眼睛,看见我端着的鱼汤,头一句话就说:“小梁。别浪费东西。我……我不行啦。你们吃吧!还有二十多里路,吃完了,一定要走出草地去!”   “老班长,你吃吧!我们抬也要把你抬出草地去!”我几乎要哭出来了“不,你们吃吧。你们一定要走出草地去!见着指导员,告诉他,我没有完成党交给我的任务,没把你们照顾好。看,你们都瘦得……提问:老班长临终前是怎样做的怎样说话的?   师:为了三个生病的战士.老班长耗尽了自己全部生命.这是多么感人的情神啊!而这几个小战士却只能眼睁睁看到老班长牺牲,真是悲痛欲绝。   指导分角色朗读.(读出老班长对战士的牵挂.关爱.战士们悲痛欲绝的心情.)   三.学习课文最后一段   1.齐读.   2.我为什么要小心地把鱼钩放在贴身的衣兜里?   3.理解:“在这个长满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鱼钩记录老班长的英雄事迹,老班长虽然牺牲了,但在这个“长满红锈的鱼钩上,可以看到老班长像金子一样的品质,才使他闪闪发光……学生能围绕主题作答即可)   4.你们现在知道为什么要用“金色的鱼钩”做题目吧?   四.总结:   1.老班长有哪些品质?(忠于革命.舍己为人)   2.课文在表达方法上有什么特点?(通过人物的神情.动作.语言展现内心世界) 《金色的鱼钩》教学设计9   学习目标   1.快速默读课文,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能复述课文。   2.抓住描写老班长的外貌、动作、语言等重点词句,体会老班长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精神。   3.认识本课12个生字和新词,理解“喜出望外、奄奄一息”等词语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对“金色的鱼钩”的理解。   4.红军战士团结友爱、顾全大局、勇于献身的崇高品质。   学习重点   品读重点语段,体会人物内心的思想感情,有感情朗读课文。   课时安排   1课时   课前准备   1.课前布置收集有关长征的图片、文字或视频资料,通过课前阅读,熟悉课文。   2.课文重点语段的课件。   教学过程   一、诗歌导入,情境渲染   1.背诵毛泽东《长征》诗。   2.同学们,了解长征吗?谁能说一说自己知道的长征故事。   3.是的,长征是世界军事历史上的一个伟大奇迹──一个由伟大的中国工农红军创造的奇迹。同学们可知道,在这个奇迹的背后,是红军战士历尽的千难万险,是无数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一个老班长的故事吧。──板书:金色的鱼钩   二、整体感知,领悟情感   1.看着课题,同学们有什么想问的问题吗?(自由提问)   2.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得正确、流利,读的时候注意自己的感受和心情的变化,可以把感受最深的地方多读几遍。   3.鼓励朗读,并请学生再次快速默读全文,想想课文主要讲谁,讲了一件什么事。(1935年秋,在二万五千里长征途中,一位老班长接受党交给的任务,尽心尽力地照顾好三个红军伤员,在即将走出草地时,自己却牺牲了。)   三、入情入境,重点赏析   可以根据课文学习过程的需要,拟定两条学习主线。   (一)以老班长为主线   1.默读,边读边思考:课文中几次描写了老班长的外貌,从课文中摘录出描写老班长外貌的语句。(板书:老班长)   2.这几次描写老班长的外貌有什么不同,说明了什么?   (1)“炊事班长快四十岁了,个儿挺高,背有点驮,四方脸,高颧骨,脸上布满皱纹,两鬓都斑白了。”   师:三十多岁的老班长为什么会有五六十岁老人的外貌特征?(可以看出老班长在长征途中饱经风霜,长征的艰苦。)   (2)“他整夜整夜地合不拢眼”→“他喜出望外地跑回来”   (日夜为小战士们操劳,因为找到了一个能让战士们吃上好一点的东西的办法,而无法抑制内心的激动,可以看出他是多么尽职尽责。)   (3)“他抬起头,望着夜色弥漫的草地,好久,才用低沉的声音说”   (这里没有直接的外貌描写,但是我们可以从句子中进行拓展训练:想象老班长望着远方草地时的眼神,那眼神中一定充满忧虑。)   (4)“老班长看到这情况,收敛了笑容,眉头拧成了疙瘩”→“老班长看着我们吃完,脸上的皱纹舒展开了,嘴边露出了一丝笑意”。   (老班长看到三个小战士不肯喝鱼汤,生怕他们饿坏了身子,他又心疼,又着急,责怪自己没能完成指导员交给的任务,因此眉毛拧成了疙瘩。   战士们喝下了鱼汤,他的眉头舒展开,充分表现了他心中只有战友,唯独没有自己的`高尚品质。)   (5)“瘦得只剩皮包骨头,眼睛深深地陷了下去”   (老班长历尽艰辛,任劳任怨,照顾三个年轻的病号。他胜利地完成了上级交给他的任务,可是自己已经衰弱到不能支撑的地步,死亡的威胁正步步朝他逼来。)   过渡:从老班长的外貌变化,我们可以看出他是一个心中只有战友,唯独没有自己的优秀员。   (二)找出最让自己感动的片段,以此为主线,品析全文。   1.学习“硬咽草根、鱼骨头”片段。   (1)指名朗读,读后议论:为什么这个段落令人感动?   (2)抓住“皱紧眉头”“硬咽”等词和“我”当时的心情,体会老班长的品质。   (3)感情朗读,注意体会人物的内心。   2.学习“夜里钓鱼、摸野菜”片段。   (1)自由朗读,感受老班长寻找食物的不易:白天,老班长要带着战士们行军,晚上宿营时有要忙着张罗食物,而草地上都是黑水潭,哪有多少鱼,为了钓鱼,找野菜,老班长的眼睛都瞅坏了。   (2)抓住“翻了多少草皮”“一棵一棵的摸”等重点词朗读。   (3)说说此时自己内心的感受。   3.学习“命令战士喝鱼汤”片段。   (1)学生自由朗读这一片段内容。   (2)观察课文插图,想象小梁和老班长的心理活动。   (3)思考:老班长前后的表情有什么变化?为什么有这样的变化?   (4)指导朗读“我端起搪瓷碗,觉得这个碗有千斤重,怎么也送不到嘴边。”到“可是我的心里好像塞了铅块似的,沉重极了。”   4.学习“奄奄一息让鱼汤”片段。   (1)自由轻声读这部分内容,注意自己内心的感情。   (2)说出内心感受,并说说为什么有这样的感受?   (3)指导分角色朗读。   ①老班长“奄奄一息”,身体已经极度虚弱,同时又对战士们充满牵挂和关爱。   ②为救老班长时的心急如焚,无尽的担心和难过。   (过渡语:为了伤员,老班长快耗尽了自己全部的生命。如果你是伤员,面对奄奄一息的老班长,会有怎样的感受?)   ③老班长牺牲时,战士们悲痛欲绝、催人泪下的呼喊。   (过渡语:“老班长的手垂了下来,他耗尽了生命的全部,眼看着要走出草地,他却不能动了,也不能照顾我们了。此时,你该用怎样的感情呼唤他呢?”)   四、品味金色,升华迁移   过渡语:可亲、可敬的老班长永远离开了我们,战士们撕心裂肺的呼喊也无法唤醒他了。他用自己的生命换来了战士们的生命,他用自己的忠诚和无私完成了党的委托。他永远地留在了那片无边无际的草地上,留给战士们的只有那根用缝衣针弯成的钓鱼钩。   1.(出示小黑板)“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   师:为什么说长满了红绣的鱼钩上,闪烁着金色的光芒?   (答案只可以是: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凝结了老红军心中只有战友,唯独没有自己的高贵品质;长满红锈的铁画鱼钩,体现了红军战士舍己为人的伟大精神;长满红锈的鱼钩见证了红军战士互相关心、互相扶持、一心北上的艰苦历程,表现了战友之间伟大的爱。……)   2.让学生结合整节课的感受,谈自己的体会。   3.建议学生将自己学完课文的感受,以日记的形式记录下来。 《金色的鱼钩》教学设计10   《金色的鱼钩》是一篇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阅读课文,文中作者通过对老班长外表的描写,和以“我”的言行、神态作烘托,揭示了老班长宁可牺牲自己也要完成党交给的任务的崇高的内心世界。教学时可打破“顺着课文次序逐段阅读”的陈规,试用“幅集跳跃法”进行教学,从课题入手,先把学生引到课文的最后一段,让学生体会“金色”的含义,抓住文章的中心。然后再引导学生从课文中分别找出描写老班长的外貌、神态、行动和语言的词句,并通过这些词句来分析、理解课文的中心思想,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人物外表的描写来表现人物内心的。   【教学目的】   1、认识本课4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学习老班长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3、练习快速阅读,简要地复述故事。   【教学重点】   练习快速阅读,通过重点语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具准备】   录音机。   【教学过程】   一、揭示题目,导入新课   1、鱼钩,钓鱼用的钩子。课文所指的鱼钩是老班长的珍贵遗物。这是发生在红军过草地时的一个感人故事。请你用比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小结:   在二万五千里长征途中,一位老班长接受党的嘱托,照顾三个生病的小战士过草地而光荣牺牲的故事。   二、默读课文,提出不理解的地方,同学互相解疑,教师适时点拨   解词:   支吾:用话搪塞,说话含混躲闪。   安顿:安排妥当,使人或事物有着落。   衰弱:体衰力弱,失去了旺盛的精力和体力。   奄奄一息:形容气息非常微弱,只剩下一口气。   三、快速默读课文,想想文章是按怎样的顺序来记叙的,可以分为几部分   1、快速默读,标在书上。   2、小组讨论后小结。   3、放录音。   四、默读课文,划出文中使你感动的部分,然后有感情地读一读   1、指名读课文,读后说说自己体会。   2、围绕老班长的'语言、动作、神态来体会老班长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采取读读──议议──评评的形式。)   3、小结提问:你对“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的这句话是怎样理解的?   (揭示中心,让学生说一说,练习口语表达。)   五、口语交际   假如你是“革命烈士纪念馆”的解说员,你怎样向前来参观的人介绍金色鱼钩的故事呢?   1、在小组里练习。   2、各组派代表在全班介绍。 《金色的鱼钩》教学设计11   一、教学目标:   1、训练运用圈划的读书方法,理解在人物刻划中关键词语的作用,体会从多种角度刻划人物的写作方法。   2、学习老班长舍己为人的品质,培养学生团结友爱的精神。   二、重点和难点:   正确圈划、理解中心是重点。理解小病号的描写与中心的关系是难点。   三、教时:   一教时[第二教时]   四、教学过程:   [一]回顾第一教时,总结:课文《金色的鱼钩》主要出现了两个人物:老班长、我。思考:课文中的人物描写与课文中心有什么关系?   [二]分段阅读,分析人物:   1、默读课文第一大段,完成下列步骤   (1)这段文字从哪些内容作了圈划?   在对学生个别提问的基础上,老师归纳:   课文对老班长的外貌、心情、动作、神态作了圈划。   (2)就圈划内容提问,并体会其作用。   朗读描写老班长外貌的句子,提问:人物外貌的描写对表达课文中心有什么作用?   体会描写老班长心情的句子,提问:人物心情的描写与课文中心有什么联系?   圈划出描写老班长动作的词语,提问:圈划词语从哪些角度揭示了老班长的品质?   在个别回答或小组讨论的基础上,老师小结:   对老班长的外貌、心情、动作等描写,突出了老班长的有极强的责任心、舍己为人的精神。圈划词语也从不同角度揭示了老班长的这一品质。   2.默读课文第二大段,注意从多种角度刻划人物的写法,对表达文章中心的作用。   (1)圈划出表现小病号“我”的心情的词语。   (2)就这些词语从不同角度提问。   (3)分析其表达的作用。   (4)小结:课文对小病号的描写,特别是写出了“我”在知道事情真相前后的心情变化,突出了“我”的感激之情。   圈划词语突出了老班长品质的感人,写小病号是为了从侧面烘托出老班长的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和对革命事业无比忠诚的高尚品质。   3.默读课文第三段,找出描写老班长竭尽全力全力不让病号挨饿的神情、语言的句子,体会其作用。   (1)圈划描写老班长神情、语言的句子。   (2)提问:这些词语对塑造人物形象有何意义?与课文中心有什么关系?   (3)小结:这些对老班长神情、语言的描写,将老班长的形象刻划得淋漓尽致,充分表达出他忠于革命忠于党舍己为人的崇高的品质。   4.朗读课文最后一段,思考:   “这枚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与“闪烁着灿烂的金色光芒”是否矛盾?为什么?与课题有什么关系?(可分组进行讨论)   5.总结:不矛盾。因为“长满了红锈的鱼钩”记录了老班长舍己为人最终献出生命的光辉事迹,这枚鱼钩虽普通却闪烁出老班长崇高品质的灿烂光芒,因此它“闪烁着灿烂的金色光芒”。课文以“金色的鱼钩”为题,揭示了文章中心,有其深刻的含义。   6.讨论学习《金色的鱼钩》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发扬同学间团结友爱的精神。   五、板书:   老班长的外貌、神态、语言、动作   老班长的思想品德 《金色的鱼钩》教学设计12   教学内容:   选自北师大版语文教材六年级下册第6单元。   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主题是英雄,教材选编了5篇课文通过不同的角度展现了英雄的事迹。本篇文章是第二篇课文,以叙事为主,讲的是长征途中的感人故事。1位炊事班长牢记党的嘱托,为照顾3个生病的战士走出草地,而不惜牺牲生命的故事,表现了红军战士忠于党、忠于人民和忘我牺牲的革命精神。文章中运用了大量的外貌、神态、语言、行为描写,突出了人物的个性特点,指导学生阅读理解时,应把其作为重点。同时本篇课文较长,应该借助课文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学情分析:   1.在学习英雄这一单元的第一篇文章《你,浪花里的一滴水》时,我对学生进行了调查,什么样的人可以称之为英雄?我发现学生对于英雄的认识仅局限于只有做出惊天动地业绩的人才是英雄的层面。针对学生思想上的缺憾,我想在《金色的鱼钩》这一课的教学中给予学生必要的指导,使学生对英雄的含义能有更深、更广的理解。   2.本篇文章发生的年代离学生的生活年代有一定的距离,老班长的所作所为对于生活在优越环境中的学生来说可能无法理解。因此在教学中我设置了特定的问题情境,以指导学生朗读为主,使学生受到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的熏陶,在读中感悟,在感悟中升华。   教学设想:   1.本篇课文内容较长,教学中不能面面俱到,这样内容显得零乱,使学生抓不住课文的重点,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一定的障碍。基于这样的.考虑,我采取抓重点字、找重点句的方法指导他们理解课文内容,以点带面逐步扩展到对全文的理解,同时指导学生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把自己独特的感受表达出来。既有个性的张扬又有多元化的比较和理解。   2.同时我设置了一条主线贯穿于全文:接受任务——遇到困难——解决困难(做鱼钩)——发现秘密——永远离去,以老班长的角度展示了故事的主要内容,使学生沿着这条线逐步挖掘到文章的主旨。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借助课文进一步提高阅读速度,提升阅读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找出文中的几种描写方法。   (2)引导学生反复读课文找出描写作者感情变化的语句。体会老班长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自读课文,深入理解课题“金色的鱼钩”所蕴含的意义。   (2)在多种形式的朗读中,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理解鱼钩与老班长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点:   借助课文进一步提高阅读速度,提升阅读能力。   教学难点:   通过自读课文,深入理解课题“金色的鱼钩”所蕴涵的深刻意义。   教学过程:   一、设置悬念,导入课文   (大屏幕出示一段文字:他快40岁了,个儿挺高,背有点驼,四方脸,高颧骨,脸上布满皱纹,两鬓都斑白了。)   1.请同学们读一读这段文字,说一说这属于哪种描写方法?   2.你知道这描写的是谁吗?   3.大家都亲切地称呼他为“老班长”。他是一位普通的红军战士,他也是1位英雄,他曾经挽救了3位年轻战士的生命。今天就让我们去认识一下这位老班长。(板书课题:金色鱼钩。)   4.看到这个题目你有哪些疑问?   (1)老班长与金色的鱼钩有什么关系?(2)为什么说是金色的鱼钩呢?   【评析:开篇设计老班长外貌描写的语句既回顾了以往学过的描写方法,又激发了学生读书的兴趣,使学生迫不及待地去了解这位老班长是谁。同时课题与人物的相背离引出了文章的重点,使学生能有目的地去读书。】   二、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请同学们打开课本,我们会发现课文很长,还记得我们过去学过的快速阅读课文的方法吗?   2.请同学们用学过的速读方法完整地阅读一遍课文,注意不能仅图快,还要想一想文章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这篇课文可以分为几部分。并结合你们提出的问题边读边思考。   3. 学生汇报交流体会。   【评析:通过回顾以往学过的快速阅读方法,使学生按照一定的方法去读书,从而提高了他们的阅读能力。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书,使他们在快速阅读中掌握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学生对文章内容有了一个初步的感知,为进一步学习语文课文做好铺垫。】   三、步步设疑,引入主题   1.老班长欣然接受了照顾伤员并带着他们走出草地的任务,但眼前就遇到了难题,请大家交流思考一下,他们遇到的难题是什么,并如何解决的?   (1)学生交流后,得出结论:难题就是缺少食物。引导学生找出有关词句“他就到处去找野草”让学生交流对于“到处”的理解。   (2)(大屏幕出示:眼前的难题让老班长整夜整夜______。)让学生补充并谈谈对“合不拢眼”的认识。   2.如何解决3个伤员的温饱问题成了老班长的心病,他终于想到了解决的办法,请同学们读一读课文的第二部分找出老班长想到了什么办法。   3.学生交流。(师相机板书:做鱼钩、钓鱼。)   “老班长想到的办法使我们每天总能喝上热腾腾的鱼汤,然而细心的我却发现了其中的一个秘密。”谁能说一说是什么秘密?   (1)学生交流,引出“回味”一词,让学生读一读句子,说一说“回味”的意思。   (2)接着问:当我看到老班长皱紧眉头把鱼骨头和草根咽下去时,我的心情如何。   (大屏幕出示:他坐在那里捧着搪瓷碗,嚼着几根草根和我们吃剩下的鱼骨头,嚼了一会儿,就皱紧眉头硬咽下去。我觉得好像有万根钢针扎着喉咙,失声喊起来:“老班长,你怎么……”)   (3)你能通过朗读把“我”的心情和感觉表达出来吗?(指名朗读。)   (4)教师范读,学生练读。   (5)如果你们是这位老班长会这样做吗?老班长为什么这样做,你怎样评价这位老班长?   4.(指着大屏幕出示内容)刚才我们读的这段话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   5.文中还有运用这种方法描写的语句吗?   6.发现秘密后老班长是怎么做的?   (1)虽然老班长一再嘱托,可发现了秘密的我,还能欣然喝下老班长千辛万苦弄来的鱼汤吗?请同学们再读课文第二部分,找出有关语句并在小组内与同学交流。   (2)集体交流,引出对“千斤重”的理解,并找出对我心情描写的语句。(大屏幕出示:好像塞了铅块似的。)   (3)你能通过朗读表达出这种心情吗?(指导学生朗读。)   【评析:在步步设疑与步步追问中引出学生对老班长这个人物的看法,使学生对老班长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同时通过有感情地朗读使感情进一步升华,更好地体会人物的心情,从而更深刻地理解文章所表达的内容。】   四、总结全文,升华主题   1.每天只吃草根和鱼骨头,老班长身体能受得了吗?好景不长,就在我们要走出草地时意外发生了。   (1)请同学们阅读课文第三部分并找出有关语句来谈一谈发生了什么事。   (2)老班长昏倒了,我们每天喝着老班长弄的鱼汤,而老班长面对着我们为他做的鱼汤却一口也没喝,谁能说一说为什么?   (3)学生交流,教师相应追问:你觉得老班长没有完成任务吗?你怎样评价这位老班长。   (4)这部分的语句运用了哪种描写方法?文中还有运用这种描写方法的语句吗?   2.(大屏幕出示:老班长走了,永远地离我们而去了,而他却给我们留下了。)让学生补充。   3.现在我们重新回到课始提出的问题,老班长与金色的鱼钩有着怎样的关系?   4.总结:金色的鱼钩代表老班长崇高的品质和伟大的精神,而这种精神也将在我们的心里永远放射着金色的光芒。“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在红军长征途中有多少像老班长这样可歌可泣的无名英雄,正因为有了他们,才有了我们现在美好的今天,让我们共同缅怀他们吧。(放音乐,师朗诵诗词《长征》。)   【评析:在豪壮的音乐声中朗诵《长征》诗缅怀那些无名英雄,进一步升华了主题。同时使学生对英雄的含义有了更深的理解。】   反思:   对于这样长篇的课文如何进行教学,一直是我的一大困惑。初次尝试用这种步步设疑的方法进行教学,感觉达到了我预设的效果。下面是我针对本课设计的几点想法:   一、在设计问题时,教师要起到“引”的作用   有些教师总认为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不能问的太多,使学生失去了主动发展的空间,我觉得这不是绝对的。比如《金色的鱼钩》这样长篇的课文,教师就应捋好一根线,层层设疑给学生引好路,这样学生才能把握住文章的主脉络深刻挖掘到文章的主旨。   二、问题的设计要紧扣主题,才能起到有效的导向作用   在问题设计时不能背离主题,所有的问题都应为主题服务。背离文章的问题只能让学生走弯路,越走越远而不能正确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从而为理解课文内容也造成了一定的障碍,因此我们应在问题的设计上把好关,这样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金色的鱼钩》教学设计13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作者满怀深情地叙述了红军长征途中,一位炊事班长牢记部队指导员的嘱托,尽心尽力地照顾三个生病的小战士过草地而不惜牺牲自己的感人事迹,表现了红军战士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课文用“金色的鱼钩”做课题,意义深刻。“鱼钩”记录着老班长的英雄历程,闪耀着老班长金子般的思想光辉,象征着老班长崇高的革命精神永垂不朽。   这篇课文生动感人,作者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方面进行细致入微的描写,揭示出人物崇高的内心世界。作者语言朴实,像讲故事一样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娓娓叙述,表达了对老班长的深切怀念。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为了使学生受到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的教育,二是为了进一步训练学生快速阅读,提高阅读能力。   设计理念   语文教学应大力倡导自主、探究的教学理念,真正使学生成为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成为学习活动积极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本案把过程本身作为一个课程目标,以学生自学探究为本,在自读自悟中,让学生感受老班长忠于革命、舍已为人的崇高品质。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受到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的熏陶。   2、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展现人物内心的表达方法。   3、练习快速阅读,简要地复述课文故事。   过程与方法:   通过读中问、读中讲、读中悟、读中感等多种教学过程让学生想读、会读,读懂课文,读出感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重点语句理解、感悟红军战士在艰苦的长征进程中,老班长忠于革命、舍已为人的高尚品德。   教学重点   体会文章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理解“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这句话的含义。   课前准备   课前布置收集有关长征的图片、文字等资料,通过课前阅读,熟悉课文。   教学过程   一、出示课题,初读课文,直奔中心   1、出示课题:【师生共写】 金色的鱼钩。   朗读课题,应该强调哪个词?那个词怎样读? [金色]   2、快速默读课文。(出示要求)   采用“边读边想”的阅读方法说一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在二万五千里长征途中,一位老班长接受党的嘱托,照顾三个生病的小战士过草地而光荣牺牲的故事。】   二、精读品析,体会情感   1、同学们:都被班长尽心尽力地照顾伤员而不顾自己的崇高品质所感动。带着这份感动再次走进课文,细细品读描写老班长的句子,想想它们为什么让你感动。 [外貌、语言、行动、神情]   2、品读重点句:   从外貌体会中心:   ⑴“炊事班长快四十岁了……脸上布满皱纹,两鬓斑白,显得十分苍老。”。   ①三十多岁的老班长为什么会有五六十岁老人的外貌特征?   [“满脸的皱纹”证明他经历长期艰苦的革命斗争。“斑白的两鬓”说明他饱经风霜的。考验。他“比我们还瘦 得厉害”,反映他内心为病号的担忧和焦虑。]   ②抓住表现“苍老”的重点词朗读,读出感动。   ⑵“瘦得只剩皮包骨头,眼睛深深地陷了下去,还一直用饱满的情绪鼓励着我们。”   (老班长胜利地完成了上级交给他的任务,可自己已经衰弱到不能支撑的地步。这充分说明他对战友的满腔热爱,对党的高度忠诚。)   从语言、行动、神情体会中心:   ⑴ 学习“硬咽草根鱼骨头”片段:   ① 指名朗读,读后议论:为什么这个段落令人感动?   (抓住“皱紧眉头”、“硬咽”等词和“我”当时的心情,体会老班长的品质。)   ② 感情朗读,注意体会人物的内心。   ⑵ 学习“夜里钓鱼摸野菜”片段:   ① 自由朗读,读后议论:为什么这个片段令人感动?   (老班长非常辛苦,寻找食物极其艰难。他是用革命的意志,对党的忠诚在坚持。)   ② 抓住“翻了多少草皮”、“一棵一棵地摸”等重点词朗读。   ⑶ 学习“耐心劝导小梁”片断:   “小声点儿,小梁!咱们俩是党员,你既然知道了,可不要告诉别人。”   “指导员把你们三个交给我。……我怎么向党汇报?难道我能说‘指导员,我把同志们留在草地上,我自己克服困难出来了’?”   ① 说出内心感受,为什么让你感动?   (老班长意在稳定小病号的情绪,保护他们的身体,坚持走出草地,完成党交给的任务。他宁愿为别人操碎心,也不让别人为他有半点忧。)   ② 指导朗读。   ⑷ 学习“命令战士喝鱼汤”片段:   ① 学生自由朗读这一片段内容,并观察课文插图,想象小梁和老班长的心理活动。   ② 思考:老班长前后的表情有什么变化?为什么有这样的变化?   [“嚼了一会儿,就皱紧眉头硬咽下去”。那种欲吃不能,欲罢不行的神态,反映了老班长坚定不移的革命意志,为病号吃苦,为革命受难的高贵品质。病号不吃,老班长“皱起眉头”;吃了,“脸上的皱纹舒展开了,嘴边露出一丝笑意”。强烈的对比,鲜明的映衬,把他为谁忧愁、为谁欣喜,为啥痛苦、为啥欢乐表现得一清二楚。]   ③ 指导朗读“我端起搪瓷碗,觉得这个碗有千斤重,怎么也送不到嘴边。”到“可是我的心里好像塞了铅块似的,沉重极了。”   ⑸ 学习“奄奄一息让鱼汤”片段:   ① 自由轻声读这部分内容,注意自己内心的感情。   ② 说出内心感受,并说说为什么有这样的感受?   (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亡留给自己,临终前仍念念不忘自己的责任,不忘党的重托,不忘奉献最后一分光和热。)   三、品味金色,升华情感   师引:可亲、可敬的老班长永远离开了我们,战士们撕心裂肺的呼喊也无法唤醒他了。他用自己的生命换来了战士们的生命,用自己的忠诚和无私完成了党的嘱托。他永远地留在了那片无边无际的草地上,留给战士们的只有那根用缝衣针做成的钓鱼钩。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出示句子)   1、为什么说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金色的光芒?   2、深情朗读中心句。   四、创设情境,复述课文 (有时间进行)   1、作者要用鱼钩教育后代,学习老前辈为了革命事业的成功,为了战友的生命而不惜牺牲自己的高贵品质。现在我们来到革命烈士纪念馆,同学们能以讲解员的身份,向前来参观的`人讲述“金色的鱼钩”的故事吗?   讲解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⑴ 叙述的条理要清楚,可采用倒叙方法进行叙述。   ⑵ 注意把课文感人的场面表达出来,渲染出故事的情境,从而使听众在情感上产生共鸣。   2、同学们练习后复述。   五、布置作业   1、把最让你感动的地方用最富深情的朗读来体现。   2、抓住课文的主要段落来阅读《马背上的小红军》。   板书设计   金色的鱼钩   老班长 长满红锈 闪着光芒   忠于革命、 舍已为人 崇高品质!   教学反思   《金色的鱼钩》是一篇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阅读课文,文中作者通过对老班长外貌的描写,和以“我”的言行、神态作烘托,写了老班长不顾自己生命,钓鱼救革命小同志的感人故事,揭示了老班长宁可牺牲自己,也要完成党交给任务的崇高的内心世界。在预习时就发现,虽然文章年代和人物对学生来说比较久远,但由于情节感人,学生非常喜欢读。   教学时,我从课题入手,先让学生读题质疑,“为什么鱼钩是金色的?”让学生学习课文后,理解这个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积极性。然后再引导学生从课文中,分别找出描写老班长的外貌、语言、动作、神态的词句,读一读,体会最让人感动的句子,并通过这些词句来精读、品析、体会情感,理解课文的中心思想,体会老班长是一个怎样的人,同时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人物外貌的描写来表现人物内心世界的。   在教学过程中,我感觉“炊事班长快四十岁了,个儿挺高,背有点儿驼,四方脸,高颧骨,脸上布满皱纹,两鬓都斑白了。”这句外貌描写学生感悟特别好,他们抓住“快”联系自己的爸爸,四十不到,现在还没有斑白,还是腰板挺直,而老班长还没有四十,就已经两鬓班白,非常苍老,感觉比实际年龄老了二十岁。从这过早憔悴衰老的外表,学生能体会到他为革命是怎样的操劳。   文章中还有很多感人的语句,如“他坐在那里捧着搪瓷碗,嚼着几根草根和我们吃剩的鱼骨头,嚼了一会儿,就皱紧眉头硬咽下去。   ”;病号不吃,老班长“皱起眉头”;吃了,“脸上的皱纹舒展开了,嘴边露出一丝笑意”,老班长为了钓鱼,“有时候等了半夜,也不见鱼上钩”;为了鱼饵,“翻了多少草皮也找不到一条蚯蚓”;夜寻野草,还须“一棵一棵地摸”。 “小梁,别浪费东西了。我……我不行啦。你们吃吧!还有二十多里路,吃完了,一定要走出草地!”这一连串感人肺腑的神态、语言、动作,不难让人体会到老班长的崇高精神品质。学生不仅能抓住重点字词感悟,还能联系自己,联系生活谈,让读更加深情,更加到位。   最后一段的学习,使课题的疑问解决,学生感知老班长的心如金子一般,他留下的鱼钩象征他的精神是永远不会被人忘记的,所以是金色的。这样不仅对老班长的印象更加深刻,还总结了全文中心,让主题更加鲜明。   这篇文章篇幅较长,故事性强,因此我有意识地进行快速阅读的训练。初读课文时,要求学生快速默读课文,采用“边读边想”的阅读方法,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课文的主要内容,充分地给学生以自由。   在教学的过程中,能联系实际、联系上下文及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的方法理解课文内容。整堂课,学生能自主地默读,自主地朗读,自主地感悟,自主地思考,自主地表达。使得阅读一遍比一遍好,感悟一次比一次深。学生有了阅读、思考、表达的空间,就会迸发出创造的火花。   最后,拓展延伸,搭起课外阅读的桥梁。略读教学应该成为连接课内课外阅读的桥梁。我在课后推荐阅读长征故事:《马背上的小红军》,并要求用“抓住重点句理解课文”的方法进行阅读,体会文章中塑造人物的表达方法,实现阅读迁移。这样的课后拓展,既与课文学习相互补充,相互呼应,又有助于对学生情感的进一步引发,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不足之处:本课由于篇幅比较长,为了节约时间,所以读的形式不多,如果多用一些时间来读课文,学生对人物内心思想感情体会更深刻,效果会更好。 《金色的鱼钩》教学设计14   一、教学目标   (一)学习生字、新词,通过查字典掌握“喜出望外”、“回味”、“严峻”、“收敛”、“奄奄一息”、“瞻仰”、“闪烁”的本意,再联系上下文理解这些词语在课文中的意思。   (二)初读课文,了解题意及课文的基本内容。   (三)学会按事情发展的顺序给课文分段,并说出各段段意。   (四)学习课文第1段,了解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和人物。   二、教学重点、难点   (一)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二)学会按事情发展顺序给课文分段并归纳段意。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前边我们学习了毛主席的《长征》一诗,了解了红军在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中爬雪山,过草地,经历了千难万险。今天,我们学习阅读课文《金色的鱼钩》。这是一篇有关长征故事的课文。在红军过草地时,一位老班长接受党交给的任务,尽心尽力地照顾三个病号,在即将走出草地时,老班长牺牲了。   (二)检查学生预习字、词情况。   课文中的重点词语,你们都理解了吗?   1、什么叫“青稞”(kē)?   (大麦的一种,粒大皮薄,主要产在西藏、青海等地。)   2、“作料”的“作”读第几声?什么叫“作料”?(“作”是多音字,作料的“作”读第二声。“作料”就是烧菜时用的油、盐、酱、醋等调味品。)   3、“回味”是什么意思?(“回味”是指在回忆中体会曾经经历过的美好事物。课文中老班长这样说,是为了消除“我”的怀疑,使病员安心地喝鱼汤。)   4、“弥(mí)漫”两字怎么讲?“夜色弥漫”是什么意思?(“弥漫”是充满的意思,“夜色弥漫”就是到处充满夜的景色。)   5、什么叫“严峻”?(“严峻”就是严厉、严格的意思。)   6、“敛”(liǎn)字要注意读音和字形。“敛”是什么意思?课文中的“收敛”是什么意思?(“敛”是收拢的意思。课文中的“收敛”指老班长的笑容收起来了,消失了。)   7、“掣”(chè)字怎么讲?(“掣”是拽、拉的意思。)   8、什么叫“奄奄一息”?(“奄奄一息”是呼吸微弱,快断气了的.意思。)   9、“瞻”字在字典上怎么讲?什么叫“瞻仰”?(“瞻”是往上看或向前看,怀着敬意仰起头来看,如瞻仰毛主席、周总理的遗容。)   (三)说一说,课文讲的是一件什么事?为什么课题叫“金色的鱼钩”?   (四)默读课文。思考:课文按照什么顺序来分段?   1、给课文分段。   2、试说出各段段意。   (课文按故事发展顺序共分为四段:第1段:(从开头到“大伙都叫他‘老班长’”),讲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当时的情况,介绍了老班长的外貌和“老班长”这个称呼的由来。第2段:(从“三个病号走不快”到“沉重极了”),讲青稞面吃完了,老班长想方设法钓鱼煮鲜鱼野菜汤给三个病号吃,而他自己没吃过一点儿鱼。第3段:(从“挨了一天又一天”到“很久很久”),讲走到草地边缘,老班长牺牲了。第4段:(最后一个自然段),讲“我”把老班长留下的鱼钩小心地保存起来。)   过草地。)   3、把刻画老班长外貌的句子画出来。读后说一说从老班长的外貌,我们可以知道他是怎样的一个人?(是一个勤劳质朴的劳动人民。)   4、齐读课文第1段。   小结段意:写1935年秋天,红四方面军进入草地,老班长接受了保护三个小病员的任务。   (七)作业。   1、读课文。   2、抄写常用词语。 《金色的鱼钩》教学设计15   教学目的:   1.认识本课4个生字。   2.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   3.引导学生学习老班长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教学重点:   练习快速阅读,通过重点语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具准备:   录音机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示题目,导入新课。   1.鱼钩,钓鱼用的钩子。课文所指的鱼钩是老班长的珍贵遗物。这是发生在红军过草地时的一个   感人故事。请你用比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小结:在二万五千里长征途中,一位老班长接受党的`嘱托,照顾三个生病的小战士过草地而光   荣牺牲的故事。   二、默读课文,提出不理解的地方,同学互相解疑,教师适时点拨。   解词:支吾:用话搪塞,说话含混躲闪。   安顿:安排妥当,使人或事物有着落。   衰弱:体衰力弱,失去了旺盛的精力和体力。   奄奄一息:形容气息非常微弱,只剩下一口气。   三、快速默读课文,想想文章是按怎样的顺序来记叙的,可以分为几部分?   1.快速默读,标在书上。   2.小组讨论后小结。   3.放录音。   四、默读课文,划出文中使你感动的部分,然后有感情地读一读。   1.指名读课文,读后说说自己的体会。   2.围绕老班长的语言、动作、神态来体会老班长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金色的鱼钩》优秀教案设计 篇1   教学过程  一、题解,领略思想内容  1.“金色”是什么意思?  2.(轻声朗读)把和题目相关的句子写出来。  3.说说本文记叙一件什么事?  4.(出示小黑板)“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  师:为什么说长满了红绣的鱼钩上,闪烁着金色的光芒?  〔抓住关键,问得中肯,富有启发性〕  生:因为老班长曾用这个鱼钩救过三位小战士的生命,而自己却牺牲在河边。  生:鱼钩上有老班长的血汗,看到它,仿佛看到了老班长的一颗闪闪发光的心。  生:“鱼钩”是老班长的遗物,看到它,仿佛又见到了老班长。  生:这鱼钩象征着老班长忠于党、忠于人民、舍己为人的崇高精神。这精神永放光芒。  二、绘形,激发思想感情  师:作者用什么方法来揭示老班长的内心世界的?  生:通过老班长的外表描写来揭示的。  (从课文中画出老班长外表的句子)  〔既动脑又动手,紧扣课文,由表及里。〕  (出示小黑板)  师:三十多岁的老班长为什么会有五六十岁老人的外貌特征?  〔问得妙!一石投水……〕  生:因为在长征途中,他经历过无数艰苦的战斗生活。  生:说明在长征路上老班长为革命十分操劳。  生:“满脸的皱纹”足以证明他经历长期艰苦的革命斗争。  生:“斑白的两鬓”说明他饱经风霜的考验。  生:从老班长这些外貌,让我们看到了他那金子般的内心世界。  生:对,看到了他忠于党、忠于革命、关心战士、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答得好!一问数答,互相启发,互相补充,突出老班长的形象。〕  师:老班长这种崇高的品质还可以从什么地方找出来?  〔抓住不放,步步深入。〕  生:从他的行动表现出来。他是“一棵一棵地摸着”找野菜来和青稞面当饭吃的。  生:他挖草根,想尽办法做鱼钩钓鱼。  生:他翻了很多草皮,才能找到鱼饵。  生:他那么苍老,还为三位小战士洗衣裳。  师:这一连串感人肺腑的行动,让我们体会到老班长那坚强的革命意志和对党的忠诚。(出示小黑板)“合不拢眼、喜出望外、收敛笑容、露出笑意”这些词语是描写什么的?为什么这样描写?  生:这些词语都是描写老班长的神情的。  生:“合不拢眼”这个词可以看出老班长整夜睡不着。  生:面对“饥饿威胁”,眼看三位伤员一天天瘦下去,老班长焦急不安。  生:“喜出望外”是写一个偶然机会,老班长发现一条鱼跃出水面时的高兴劲儿。  生:“收敛笑容”是当老班长不吃鱼汤的秘密被发现后,伤员端着鱼汤,怎么也“送不到嘴”,老班长见后的神情。  生:这个词说明老班长很生气。  生:说明他既严肃又耐心。  生:看到战士们吃完了鱼汤,老班长才“露出笑意”。  生:说明他把伤员的健康作为一件快乐事。  生:这些词语看出老班长为伤员的虚弱、饥困而担忧,为小战士能得到一点营养而高兴。  生:说明老班长一心牵挂的是三个小战士。  生:老班长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  生:说明他一心挂念的是党的委托,是革命事业。  三、入境、掀起情感波澜  师:这篇文章除了通过老班长的外表来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之外,还通过“我”的神态、动作、语言来衬托老班长的内心。(同学们从课文中画出有关的句子。)  〔再次动笔。“道”不离“文”,借“我”烘托出老班长的伟大。〕  师:万根钢针扎着喉管是什么滋味?当你和小梁一样看到了老班长把鱼汤让给病员吃,自己却嚼草根和鱼骨,“嚼了一会儿,就皱紧眉头硬咽下去”那欲吃不能、欲罢不行的神态时,你的心情怎么样?  〔问得细致。言辞恳切,引入情景,接受高尚情操的熏陶。〕  生:我会激动得流下眼泪,哭起来。  生:我会十分痛苦。  生:我觉得老班长的境界十分崇高,自己太渺小了。  生:我会怨恨自己为什么让老班长这样吃苦,而自己却坐享其成!  师:一个搪瓷碗有千斤重吗?为什么总送不嘴边?在这情景下,你将会怎么样?  生:这是夸张的写法,是说心情万分沉重、痛苦,我同样也十分痛苦的,真不知如何是好?  生:我一定鼓励两位小同志,边养病边锻炼,设法减轻老班长的负担。  生:我一定要求老班长和我们一起也吃一些。  四、剖析、接受品德熏陶  (细读老班长牺牲这一重点段,并设身处地想象当时的情景)  〔细读品味,不能忽视的一环。〕  师:老班长昏迷不醒时,我们为什么着慌了?  生:老班长平时只顾着三个小战士,自己吃得少,操劳多,又缺营养。现在昏迷不醒了,说明他身体支持不住了。  生:可能老班长的精力消耗尽了。  生:因为老班长的生命十分危险。  师:快接近草地的边了,老班长终于精力耗尽,生命垂危,说明这段时间来,他是坚持着走过来的。他为什么能这样坚持呢?  生:他牢记党的委托,是党给他的力量。  生:他坚信一定能走出草地,有坚强的信念。  生:他坚决要完成指导员交给的任务。  生:他有顽强的意志、惊人的毅力。  师:当老班长奄奄一息时,小梁把鱼汤送到他的嘴边。可是老班长依然一滴不沾,他说了什么?你对这一席话是怎样体会的?  (读老班长的话)  〔老班长的话感人肺腑。读之更为动情,再次体现老班长形象的伟大。〕  生:这席话说明老班长在生命垂危关头,仍然念念不忘自己的责任。  生:老班长把党的话永记心头。  生:我体会到:老班长把生的希望让给病员,把饿和死的痛苦留给自己。  生:我觉得老班长是一个真正的共产党员,他舍己为人的精神十分伟大,值得学习。  生:我要学习老班长赤胆忠心为革命的品质!  五、归纳,提高思想认识  问题:1.作者为什么要把老班长留下的鱼钩小心的包起来,放在贴身的衣兜里?  〔老班长精神不死,流芳百世。〕  2.用“金色的鱼钩”做课题说明了什么?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进一步感受老班长的光辉形象。略)   《金色的鱼钩》优秀教案设计 篇2   教学目的:  1、认识本课4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学习老班长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高尚品质。  3、练习快速阅读,简要地复述故事。  教学重点:  练习快速阅读,通过重点语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具准备:  录音机  教学过程:  一、揭示题目,导入新课。  1、鱼钩,钓鱼用的钩子。课文所指的鱼钩是老班长的珍贵遗物。这是发生在红军过草地时的一个感人故事。请你用比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小结:在二万五千里长征途中,一位老班长接受党的嘱托,照顾三个生病的小战士过草地而光荣牺牲的故事。  二、默读课文,提出不理解的地方,同学互相解疑,教师适时点拨。  解词:  支吾:用话搪塞,说话含混躲闪。  安排:布置妥当,使人或事物有着落。  衰弱:体衰力弱,失去了旺盛的精力和体力。  奄奄一息:形容气息非常微弱,只剩下一口气。  三、快速默读课文,想想文章是按怎样的顺序来记叙的,可以分为几局部?  1、快速默读,标在书上。  2、小组讨论后小结  3、放录音  四、默读课文,划出文中使你感动的局部,然后有感情地读一读。  1、指名读课文,读后说说自身体会。  2、围绕老班长的语言、动作、神态来体会老班长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高尚品质。(采取读读   《金色的鱼钩》优秀教案设计 篇3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4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学习老班长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3、练习快速阅读,简要地复述故事。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1、以前,我们学过一些记叙红军长征故事的文章,大家还记得吗?二万五千里长征是我国革命史中的一次辉煌的壮举。长征途中的故事非常多,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也记叙了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文章中的老班长,也是千千万万革命先烈中的一个,让我们记住这些前辈的英雄事迹,学习他们崇高的品质,成为合格的革命事业的接班人。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这是一个什么样的鱼钩?为什么一个长满红锈的普通的鱼钩在作者心中却是那样珍贵。  3、简介时代背景:这是发生在1935年秋天红军长征过草地时一个感人的故事。由于王明的错误路线,使革命遭受巨大的损失,红军被迫实行转移,进行了长征。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从江西瑞金出发,经过十一个省,越过了终年积雪的高山,走过了人迹罕至的草地,历尽艰辛,击溃了敌军的围追堵截,连续行军二万五千里,终于在1935年胜利到达陕北革命根据地。本文记叙的就是红军过草地时一个真实的故事。  二、用较快的速度读课文  1、自读  ⑴ 默读课文:  ① 了解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② 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各部分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⑵ 再读课文,什么地方最能打动你,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有感情地读一读。  ⑶ 说说你对“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这句话的理解。  2、全班交流。  三、简要复述课文  1、感情朗读课文。  2、假如你是“革命烈士纪念馆”的解说员,你怎样向前来参观的人介绍金色的鱼钩的故事?  ⑴ 复述应该注意的问题:  ① 条理要清楚,讲清鱼钩的来历以及围绕鱼钩所发生的故事。  ② 注意把课文感人的场面说出来,体现出人物的思想感情。  ③ 注意用口语讲述。  ⑵ 可以怎样开头?  3、小组内练习复述。  4、组内推荐的同学在全班复述,大家进行评价。  5、观看情景剧,看看专业演员是如何讲故事的,学习别人的长处。  四、布置作业  给家人或朋友讲述《金色的鱼钩》的故事  【板书设计】  【教案点评】  通过有感情的一段谈话导入新课并介绍时代背景。然后引导学生用比较快的速度读课文,要求学生以事情发展为线索,了解故事的内容梗概。特别要求学生在独立阅读时加快默读的速度,了解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学生默读时,要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各部分主要讲了什么内容,为复述故事做准备。练习复述时,先要进行一定的辅导;然后在小组内练习;推荐比较优秀的学生在全班汇报,此时注意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在评价中提高自己;最后观看情景剧,看看专家是怎样讲故事的,学习人家的优点,在完成家庭作业时进一步提高复述故事的水平。   《金色的鱼钩》优秀教案设计 篇4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认识本课12个生字和新词,理解“喜出望外、奄奄一息”等词语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对“金色的鱼钩”的理解。、快速默读课文,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能复述课文。  2、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老班长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精神。红军战士团结友爱、顾全大局、勇于献身的崇高品质。  3、过程与方法:抓住描写老班长的外貌、动作、语言等重点词句,品读重点语段,体会人物内心的思想感情,有感情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品读重点语段,体会人物内心的思想感情,有感情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对“金色的鱼钩”的理解。、快速默读课文,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能复述课文。  教学方法  导读法,自主探究法。  教学准备  1、课前布置收集有关长征的图片、文字或视频资料,通过课前阅读,熟悉课文。  2、课文重点语段的课件。  教学设计:  一、诗歌导入,情境渲染  1、背诵毛泽东《长征》诗。  2、同学们,了解长征吗?谁能说一说自己知道的长征故事。  3、是的,长征是世界军事历史上的一个伟大奇迹──一个由伟大的中国工农红军创造的奇迹。同学们可知道,在这个奇迹的背后,是红军战士历尽的千难万险,是无数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一个老班长的故事吧。──板书:金色的鱼钩  二、整体感知,领悟情感  1、看着课题,同学们有什么想问的问题吗?(自由提问)  2、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得正确、流利,读的时候注意自己的感受和心情的变化,可以把感受最深的地方多读几遍。  3、鼓励朗读,并请学生再次快速默读全文,想想课文主要讲谁,讲了一件什么事。(1935年秋,在二万五千里长征途中,一位老班长接受党交给的任务,尽心尽力地照顾好三个红军伤员,在即将走出草地时,自己却牺牲了。)  三、入情入境,重点赏析  可以根据课文学习过程的需要,拟定两条学习主线。  (一)以老班长为主线  1、默读,边读边思考:课文中几次描写了老班长的外貌,从课文中摘录出描写老班长外貌的语句。(板书:老班长)  2、这几次描写老班长的外貌有什么不同,说明了什么?  (1)“炊事班长快四十岁了,个儿挺高,背有点驮,四方脸,高颧骨,脸上布满皱纹,两鬓都斑白了。”  师:三十多岁的老班长为什么会有五六十岁老人的外貌特征?(可以看出老班长在长征途中饱经风霜,长征的艰苦。)  (2)“他整夜整夜地合不拢眼”→“他喜出望外地跑回来”(日夜为小战士们操劳,因为找到了一个能让战士们吃上好一点的东西的办法,而无法抑制内心的激动,可以看出他是多么尽职尽责。)  (3)“他抬起头,望着夜色弥漫的草地,好久,才用低沉的声音说”(这里没有直接的外貌描写,但是我们可以从句子中进行拓展训练:想象老班长望着远方草地时的眼神,那眼神中一定充满忧虑。)  (4)“老班长看到这情况,收敛了笑容,眉头拧成了疙瘩”→“老班长看着我们吃完,脸上的皱纹舒展开了,嘴边露出了一丝笑意”。(老班长看到三个小战士不肯喝鱼汤,生怕他们饿坏了身子,他又心疼,又着急,责怪自己没能完成指导员交给的任务,因此眉毛拧成了疙瘩。战士们喝下了鱼汤,他的眉头舒展开,充分表现了他心中只有战友,唯独没有自己的高尚品质。)  (5)“瘦得只剩皮包骨头,眼睛深深地陷了下去”(老班长历尽艰辛,任劳任怨,照顾三个年轻的病号。他胜利地完成了上级交给他的任务,可是自己已经衰弱到不能支撑的地步,死亡的威胁正步步朝他逼来。)  过渡:从老班长的外貌变化,我们可以看出他是一个心中只有战友,唯独没有自己的优秀共产党员。  (二)找出最让自己感动的片段,以此为主线,品析全文。  1、学习“硬咽草根、鱼骨头”片段。  (1)指名朗读,读后议论:为什么这个段落令人感动?  (2)抓住“皱紧眉头”“硬咽”等词和“我”当时的心情,体会老班长的品质。  (3)感情朗读,注意体会人物的内心。  2、学习“夜里钓鱼、摸野菜”片段。  (1)自由朗读,感受老班长寻找食物的不易:白天,老班长要带着战士们行军,晚上宿营时有要忙着张罗食物,而草地上都是黑水潭,哪有多少鱼,为了钓鱼,找野菜,老班长的眼睛都瞅坏了。  (2)抓住“翻了多少草皮”“一棵一棵的摸”等重点词朗读。  (3)说说此时自己内心的感受。  3、学习“命令战士喝鱼汤”片段。  (1)学生自由朗读这一片段内容。  (2)观察课文插图,想象小梁和老班长的心理活动。  (3)思考:老班长前后的表情有什么变化?为什么有这样的变化?  (4)指导朗读“我端起搪瓷碗,觉得这个碗有千斤重,怎么也送不到嘴边。”到“可是我的心里好像塞了铅块似的,沉重极了。”  学习“奄奄一息让鱼汤”片段。  (1)自由轻声读这部分内容,注意自己内心的感情。  (2)说出内心感受,并说说为什么有这样的感受?  (3)指导分角色朗读。  ①老班长“奄奄一息”,身体已经极度虚弱,同时又对战士们充满牵挂和关爱。  ②为救老班长时的心急如焚,无尽的担心和难过。(过渡语:为了伤员,老班长快耗尽了自己全部的生命。如果你是伤员,面对奄奄一息的老班长,会有怎样的感受?)  ③老班长牺牲时,战士们悲痛欲绝、催人泪下的呼喊。(过渡语:“老班长的手垂了下来,他耗尽了生命的全部,眼看着要走出草地,他却不能动了,也不能照顾我们了。此时,你该用怎样的感情呼唤他呢?”)  四、品味金色,升华迁移  过渡语:可亲、可敬的老班长永远离开了我们,战士们撕心裂肺的呼喊也无法唤醒他了。他用自己的生命换来了战士们的生命,他用自己的忠诚和无私完成了党的委托。他永远地留在了那片无边无际的草地上,留给战士们的只有那根用缝衣针弯成的钓鱼钩。  1、(出示小黑板)“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  师:为什么说长满了红绣的鱼钩上,闪烁着金色的光芒?(答案只可以是: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凝结了老红军心中只有战友,唯独没有自己的高贵品质;长满红锈的铁画鱼钩,体现了红军战士舍己为人的伟大精神;长满红锈的鱼钩见证了红军战士互相关心、互相扶持、一心北上的艰苦历程,表现了战友之间伟大的爱。……)  2、让学生结合整节课的感受,谈自己的体会。  3、建议学生将自己学完课文的感受,以日记的形式记录下来。  五、课后小结   《金色的鱼钩》优秀教案设计 篇5   教学目标  1.通过入情入境阅读课文,体会文中人物间令人震撼的情。  2.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  3.收集战争期间令人感动的人或事。  教学重点  入情入境地读,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资料交流,初融情感  1.两国人民在战火纷飞中结下深厚的友谊,在列车开动的一刹那,心中的激情喷涌而出,这惜别的场面真让人感慨万千,同学们也收集了相关资料,让我们一起来感受这人间真情吧。  2.交流资料。  二、入情入境,深悟情感  1.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草地深处,翻开发黄的历史,再现当年那不起眼的小小鱼钩吧。齐读课题。  2.同学们预习了课文,说说这鱼钩是什么样子?  3.齐读句子:  他喜出望外地跑回来,取出一根缝衣针,烧红了,弯成个鱼钩。  4.就是这个小小的鱼钩,挽救了三个濒临死亡的生命,究竟发生了什么事呢?默读课文,想:文章讲了一件什么事?  5.把你感动的句子勾画出来,并谈谈自己的感受。  6.多么让人感动的故事啊,在老班长、战士之间,这深深的  战友情是他们战胜重重困难的力量,是他们寒冬中看到希望的浓浓暖意,读了这个故事,你能谈谈你的感受吗?  7.说说“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光芒”的理解。  8.这篇文章有什么写作特点?  (1)巧妙地点明主题。  (2)典型人物的刻画。  (3)精彩的对话描写。  (4)动人的真情实感。   《金色的鱼钩》优秀教案设计 篇6   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读记生字组成的词语。用联系上下文、词素分析法、近义词比较等方法理解词语:喜出望外、三长两短、奄奄一息、抽噎、支吾、收敛;衰弱、脆弱;支持、坚持;严肃、严厉、严峻、严密、严格。  2.学习按事情发展先后顺序分段,抓住事例及事例中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体会老班长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品质。  3.练习快速阅读,简要复述故事内容。  学习提纲  1.自学生字及生字组成的新词。  2.读通读顺课文,理解词语。  (1)联系上下文,词素分析法解词:  喜出望外三长两短奄奄一息  抽噎支吾收敛  (2)近义词辨析:  衰弱脆弱  支持坚持  严肃严厉  严峻严格严密  3.跳读课文,课文主要写了一件( )的事;按事情发展先后顺序把课文分成四段。  4.勾画文中老班长的言行、神态,思考批注,老班长是一个( )的人。  5.“在这个长满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光芒。”这句话的含义是( ).  6.给文章重新命题。  一、初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掌握作者写作思路。  1.理解词语,注意交给方法,揭示规律。  2.注意指导学生从词义范围大小、词语搭配进行近义词辨析。  3.行文思路  (1)交待故事背境,老班长外貌。  (2)老班长钓鱼给我们吃,自己吃草根,咽鱼骨头。  (3)老班长饿死在草地边上。  (4)深化中心,抒发感情。  二、指导学生归纳事例,抓住事例及老班长言行、神态深读深悟,体会人物品质。  1.吃草根、咽鱼骨头。(语言、动作、神态)  2.记住指导员的话。(语言)  3.分工。(语言、神态)  4.命令我喝鱼汤。(语言、神态)  5.临死前不忘把食物留给“我们”吃。(语言)  (忠于革命舍己为人)  三、联系课文内容,体会最后一段话的含义,深化中心。  鱼钩虽然长满了红锈,但它记录着老班长的英雄事迹,闪烁着老班长舍己为人、忠于革命的光辉思想。  练习提纲  1.选词填空(衰弱、脆弱、坚持、支持、严肃、严厉、严峻、严格、严密)  (1)小梁身体(),性格()。  (2)他的病很重,不休息会()不住的。  (3)他表情(),()地批评道:“这次战斗的形势十分(),侦察班要()注视敌人的动向,每个战士都要作好一切战斗准备”。  2.阅读迁移练习:同步阅读148页。  (1)课文写了一件( )事,赞扬了老红军( )的品质。  四、转换迁移,训练运用。   《金色的鱼钩》优秀教案设计 篇7   教学内容  15 金色的鱼钩(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四组)  课文简说  《金色的鱼钩》是一篇略读课文,作者满怀深情地叙述了红军长征途中,一位炊事班长牢记部队指导员的嘱托,尽心尽力地照顾三个生病的小战士过草地,而不惜牺牲自己的感人事迹,表现了红军战士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这篇课文生动感人,作者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方面进行细致入微的描写,揭示出人物崇高的内心世界。作者语言朴实,像讲故事一样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娓娓叙述,表达了对老班长的深切怀念。  教学目标  1.认读12个生字,积累文中的好词佳句。  2.练习用较快的速度略读课文,简要地复述故事。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使学生受到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的熏陶,丰富学生的情感。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学习老班长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教学难点  从课文的重点语句体会老班长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课程类型  新授课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准备  1.生字教学及课文片断的课件,生字、生词的卡片;  2.相关录音带、挂图以及红军过草地的vcd片断。  教学程序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二、自读文本,理清脉络  三、多向交流,理解体会  四、重点分析,领悟主旨  五、延伸文本,拓展阅读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导语切入 长征是世界军事史上一个伟大的奇迹,一个由伟大的中国工农红军创造的奇迹。在这个奇迹的背后,是红军战士历尽的千难万险,是无数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今天就让我们走进一个老班长的故事  2.揭示课题 板书:金色的鱼钩。齐读课题。  3.简介背景 教师边播放《长征》中红军过草地的vcd片断,边讲述故事发生的背景。 然后出示指导员说的话:“一路上,你是上级,是保姆,是勤务员,无论多么艰苦,也要把他们带出草地去。”(让学生体会句子的含义,并试着回答在草地上,他可能会遇到什么困难?)  师:课文所讲述的是个怎样的故事呢?现在请大家打开课本第72页。  【设计理念】  本环节通过播放《长征》中红军过草地的视频并简介历史背景,让学生展开想象,说说他们在过草地时可能会遇到什么困难,填补课文空白,拉近与文本的距离,为课文学习作好情感铺垫。  二、自读文本,理清脉络  根据“阅读提示”放手让学生自读课文,达到自读自悟,教师巡回辅导,组织学生做好三读: 一读略知大意。根据“阅读提示”的要求,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二读读通课文。画出生字词,联系上下文,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词语的意思,读通读准课文。 三读体会情感。把感受最深或者有疑惑的地方画出来,有感情地多读几遍准备交流阅读感受。  【设计理念】  本环节重在根据“阅读提示”引导学生充分地读文、悟文,通过三读的要求,加强学生自读能力,并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多向交流,理解体会  1.分组讨论  (1)讨论交流生字词意思的理解、识字的方法、难字的注意事项等,对不懂的地方进行质疑,互帮互学;  (2)讨论交流“阅读提示”中的难点问题——你对“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是如何理解的。  2.全班交流  (1)用生字卡检查生字认读情况(颧、鬓、稞、搪、熬、唉、敛、疙、瘩、奄、噎、锈)。  (2)让学生概述课文主要内容。  (3)师:文中最受感动的是哪些句子?请富有感情地把它读出来,并说说自己最受感动的原因。(教师在此环节要指导学生学会有感情朗读的方法,如范读、用录音、让其他同学朗读示范等。在范读时,教师要声情并茂,给人以含泪叙述之感,以拨动孩子的心弦,开启学生的心智,使学生与作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设计理念】  在充分自读自悟的基础上再来组织集体交流,检查自读和小组合作学习情况,并进行重难点引导,这样充分地体现了略读课文的教学特点。  四、研读语句,领悟主旨  1.教师指导学生重点分析部分词句,引导他们从这些词语或句子中体会老班长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例如在分析“走近前一看,啊,我不由得呆住了。他坐在那里捧着搪瓷碗,嚼着几根草根和我们吃剩的鱼骨头,嚼了一会儿,就皱紧眉头硬咽下去。我觉得好像有万根钢针扎着喉管,失声喊起来:‘老班长,你怎么……’”这一句时,重点突出老班长的几个动词,“捧”、“嚼”、“皱”、“硬咽”等词。指导学生找出并从这些词中能看出老班长的什么品质。并让学生展开想象,想象当时的情形或让学生根据这种情形把他扮演出来。  2.在有感情朗读的基础上,重点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积累,说说自己对“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这一句话的理解。  【设计理念】  本环节通过重点字词的研读和分析,加深学生对文本主旨的理解和教会学生从字词的分析中学会分析人物内心活动的方法。让之进一步感受文本感人的场面,领悟人物思想感情,从而达到读透课文的目的。  五、延伸文本,拓展阅读  师总结:虽然,老班长走了,但他却给我们留下了金色的鱼钩,留下了那宝贵的精神财富。同学们,希望你们学习这篇课文之后,能时常怀着一份感恩的心,要知道,今天我们美好的生活是无数战士们用血泪铸造而成的。虽然,这一课我们结束了,但请同学们都把这个故事复述给别人听。  布置作业  1.自主选择感兴趣的词、句、段进行摘抄、朗读或背诵;  2.课后收集并交流有关红军过草地的资料(图片、文章或vcd等)并可组织长征题材故事会、图片展览会等。   《金色的鱼钩》优秀教案设计 篇8   目的要求:  1、读准字音。  2、学习第一,二段,知道红军过草地时的艰苦情况,学习老班长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3、通过重点语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重点:  练习通过重点语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难点:  练习通过重点语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导语  鱼钩是什么颜色的?可是,一篇文章的题目却是<<金色的鱼钩>>,这是怎么回事呢?(板书:金色的鱼钩)  二、检查预习  1、听课文录音,把自己读错的字标出来。之后,多读几遍。  2、联系课文说说词语的意思(单击课前预习中的字词练习)  3、说说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和当时的环境。指名说,其他同学可以补充。  4、你划下了哪些令你最感动的句子?  三、分段  1、这篇课文主要讲了几件事?(一件是讲老班长煮鲜鱼野菜汤给三个病号吃,他自己没吃一点鱼;一件是讲快走出草地时老班长牺牲了。)  2、快速默读课文,思考:全文可分几段?说说段意。(第一段,1——2自然段;第二段,3——22自然段;第三段。23——33自然段;第四段,34自然段。  四、通过自学,理解内容,体会思想感情。  1、齐读第一段。说说关于老班长的描写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2、默读第二段,边读边注意体会人物当时的思想感情,看你从文中体会到什么?(学生发言,教师和其他同学补充或提出异议)  可引导讨论:  (1)你觉得哪些词句可以看出老班长对我们非常负责?  (2)当小梁发现老班长不吃鱼汤却嚼草根,咽着鱼骨头时,老班长地神态有什么变化?划出有关词句。  (3)想象一下,老班长的神态变化反映了他当时怎样的内心活动?  (4)划出小梁神态变化的句子,想象一下,他当时心情怎样?  (5)写老班长的一忧一喜,为什么忧,为什么喜?这说明了什么?   《金色的鱼钩》优秀教案设计 篇9   教学目标:  1、快速默读课文,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能复述课文。  2、抓住描写老班长外貌、动作、语言的重点词句,体会老班长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精神。  3、理解本课的词语,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对“金色的鱼钩”的理解。  教学重点:  品读重点语段,体会人物内心的思想感情,有感情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理解“在这个长满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这句话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诗歌导入,情境渲染  1、背诵毛泽东《长征》诗。  2、同学们,了解长征吗?谁能说一说自己知道的长征故事。  3、请看大屏幕,这幅画就是红军战士历尽的千难万险,是无数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一个老班长的故事吧。——板书:金色的鱼钩  二、检查预习,了解疑难  三、再读课文,深入理解  1、默读课文,思考:1935年秋天,红四方面军进入草地,当“我”和两个小同志病得实在跟不上队伍时,老班长接受了一个什么任务?当时指导员是怎么嘱咐的?  2、出示句子:“他们年轻。一路上,你是上级,是保姆,是勤务员,无论多么艰苦也要把他们带出草地。上级”就是“领导”,老班长是怎样做好“上级’的?是怎样做好“保姆”的?又是怎样做好“勤务员’的?  3、学生抓住课文句子和内容自由讨论。  四、品味金色,升华迁移  过渡语:可亲、可敬的老班长永远离开了我们,战士们撕心裂肺的呼喊也无法唤醒他了。他用自己的生命换来了战士们的生命,他用自己的忠诚和无私完成了党的委托。他永远地留在了那片无边无际的草地上,留给战士们的只有那根用缝衣针弯成的钓鱼钩。   《金色的鱼钩》优秀教案设计 篇10   教学目标  1.理解“威胁、弥漫、衰弱、喜出望外、瞻仰、奄奄一息、收敛”等词语。  2.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理解课文主要内容,相互交流最感动的地方。  3.运用学习方法,抓住人物的神态、语言、动作等细节描写来体会老班长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高尚品质,体会红军战士团结友爱、勇于献身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运用学习方法,通过品读人物的神态、语言、动作等细节描写,体会老班长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高尚品质。  教学策略  1.字词教学  通过查阅资料、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实际等方法理解词语。如“颧”字的读音是“quán”;“弥”字的读音是“mí”,不是“ní”。  2.阅读理解  主要采用朗读、默读、概括、圈画、想象等学习方法,并查找资料,了解故事背景,再抓住人物的神态、语言、动作等细节描写去体会人物品质的方法,体会老班长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高尚品质。  3.表达运用  在充分理解文本后,以“老班长,我想对您说……”的形式写话;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展现人物内心的表达方法;选择合适的方式进行表达。  教学准备  准备资料: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板块一红军故事娓娓道来,一颗红星亮闪闪  1.视频导入。  同学们,关于红军长征你了解多少呢?接下来我给大家讲一讲有关红军过草地的故事。(课件出示红军过草地的图片并配上背景音乐)  课件出示:  远远望去,草地似一片灰绿色的海洋,不见山丘树木,没有村寨道路,一眼望不到边。若不慎陷入泥潭,无人相救,会愈陷愈深,直至被完全吞没。每年的5月至9月为草地雨季,本已滞水泥泞的沼泽,变成漫漫泽国,红军正是在这个季节经过草地的……准备的青稞麦炒面,需要用水煮着吃,没有水,干吃很难受,且口渴难熬。一般战士准备的干粮,两三天就吃完了,所以饥饿和疾病威胁着每一个人的生命,许多同志没有在战场上倒下去,却在草地里默默地死去……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金色的鱼钩》这个故事就发生在这样艰难的情况下,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草地,一起去看看那位伟大的老班长。  【设计意图】运用多媒体课件,配上音乐和图片,让学生用多重感官参与课堂,让学生轻松地感知画面,化抽象为具体,有效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又拉近了学生与文本的距离。恰当地运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能使学生受到更真切的感染。  板块二文本故事初次读,班长形象眼前现  1.自由朗读课文,借助查字典等方法读准字音,理解不懂的词语。  2.检查学生字词掌握情况。  课件出示:  颧(quán)骨威胁喜出望外收敛弥漫衰弱瞻仰奄奄一息  3.检查学生读准字音。  “颧”字读“quán”。  4.借助查阅资料和联系上下文的方法,互相交流理解不懂的词语。  5.快速浏览课文,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指名学生概括,全班同学补充:课文叙述了在长征途中,一位炊事班班长接受并完成党组织交给自己的任务,照顾三个生病的小战士过草地而牺牲了自己的故事。  6.小组合作学习。  按照故事的发展,试着用小标题概括每个部分的内容。  7.学生汇报结果。教师板书。(板书:接受任务护送病号壮烈牺牲永远怀念)  【设计意图】本环节先从自由朗读课文开始,面向全体学生,给学生充分的阅读时间;再到要求掌握课文中字词的正确读音;最后是概括文章大意,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感知课文,培养学生理解、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能力。  板块三文章描写细细品,红军精神心中立  1.学习第一部分。  (1)课件出示阅读要求。  课件出示:  故事发生的时间是什么时候?  老班长的任务是什么?  画出文中对老班长外貌描写的句子,说说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①快速浏览课文第一部分,在文中寻找重要信息。  ②在自己读完之后,小组交流。  ③全班汇报,重点交流老班长外貌描写的句子,说说你感受到了什么。  (2)课件出示相关语句。  课件出示:  炊事班长快四十岁了,个子挺高,背有点儿驼,四方脸,高颧骨,脸上布满了皱纹。全连数他岁数大,对大家又特别亲,大伙都叫他“老班长”。  ①指名读外貌描写部分。  ②提示:重点从“背有点儿驼”“布满了皱纹”等描写去感受人物形象。  ③预设:快四十岁,却显得苍老,可以看出老班长是一个饱经风霜的人。  2.合作学习第二部分。  (1)小组合作学习:在护送病号的途中,老班长是怎样做的?在文中画出相关语句,写上批注。  (2)学生交流。课件出示相关语句。  课件出示:  老班长看我们一天天瘦下去,他整夜整夜地合不拢眼。  他喜出望外地跑回来,取出一根缝衣针,烧红了,弯成个钓鱼钩。这天夜里,我们就吃到了新鲜的鱼汤。  预设1:班长因为没有吃的感到忧虑,所以他整夜合不拢眼。  预设2:从“喜出望外”可以看出发现了鱼,对班长来说是一件多么开心的事。  (3)指导朗读:分男女生读。  (4)小结:抓住关键词体会老班长的心情。  (5)找出让你感动的地方,作批注,再读一读。  ①学生交流。课件出示相关语句。  课件出示:  有一次,我禁不住问他:“老班长,你怎么不吃鱼啊?”  他摸了摸嘴,好像回味似的说:“吃过了。我一起锅就吃,比你们还先吃呢。”  我不信,等他收拾完碗筷走了,就悄悄地跟着他。走近前一看,啊!我不由得呆住了。他坐在那里捧着搪瓷碗,嚼着几根草根和我们吃剩下的鱼骨头,嚼了一会儿,就皱紧眉头硬咽下去。我觉得好像有万根钢针扎着喉管,失声喊起来:“老班长,你怎么……”  ②这里主要运用了哪些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  ③从这些细节描写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④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体会老班长的可贵精神。  3.学习第三部分,感悟老班长的高尚品质。  (1)快要走出草地时,老班长怎么样了?  (2)老班长奄奄一息,却为什么不喝鱼汤呢?  课件出示:  他微微地睁开眼睛,看见我端着的鱼汤,头一句话就说:“小梁,别浪费东西了。我……我不行啦。你们吃吧!还有二十多里路,吃完了,一定要走出去!”  (3)学生交流。(舍己为人,忠于革命,为别人想得多,为自己想得少)  (4)分角色朗读。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读——找——圈——议——悟”的学习向导,深入文本,同时也培养了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阅读习惯;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书,有读有思,可以更好地检验学生是否真正读懂了文章。  板块四“金色鱼钩”入人心,革命精神世代传  1.学习第四部分。  (1)老班长永远留在了那片草地上,留给战士们的只有那根用缝衣针做成的鱼钩。我们一起读最后一个自然段。(课件出示最后一个自然段)  (2)为什么说这个长满了红绣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  (3)小组讨论交流,师生共同探讨。  这句话表面上是在写鱼钩,实际上是在写老班长,他亲手做的鱼钩挽救了三个战士的生命,他那舍己为人的精神永放光芒!  (4)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2.拓展延伸。  (1)课后收集有关红军的故事。  (2)写写你想说的话。  这篇课文生动感人,作者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方面进行细致入微的描写,揭示出人物崇高的内心世界。现在拿起你的笔,写下你想对老班长或其他人说的话吧。  课件出示:  老班长,我想对您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设计意图】读写结合,让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前提下,抒发自己的情感,以“老班长,我想对您说……”这样的写话形式结束课文,不仅升华主题,也使学生的表达能力得到了训练。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课文叙述了在长征途中一位炊事班长接受并完成党组织交给自己的任务,照顾三个生病的小战士过草地而牺牲了自己的故事,表现了红军战士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格。在教学中主要注意以下两个方面:  1.查阅历史资料,了解故事背景。  本文描写的是红军长征途中发生的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因此我提前让学生查阅资料,在课文导入时也别出心裁,运用多媒体课件,配上音乐和图片,让学生用多重感官参与课堂,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为理解老班长的高尚品质奠定基础。  2.带着问题阅读文本。  本文是一篇略读课文,内容篇幅较长,不过好在对于六年级的学生来说,快速阅读课文已经得到了一定的训练,所以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课文,有读有思,可以更好地检验学生是否真正读懂了课文。   《金色的鱼钩》优秀教案设计 篇11   教学目标:  1.读准字音,掌握字词。  2.通过重点语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3.了解红军过草地时的艰苦情况,指导学生学习老班长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教学重、难点:  练习通过重点语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语  鱼钩是什么颜色的?  可是,一篇文章的题目却是《金色的鱼钩》,这是怎么回事呢?(板书:  金色的鱼钩)  二.检查预习  1.听课文录音,把自己读错的字标出来,多读几遍。  2.联系课文说说词语的意思。3.  说说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和当时的环境。指名说,其他同学可以补充。  4.你划下了哪些令你最感动的句子?  三.分段  1.这篇课文主要讲了几件事?  (一件是讲老班长煮鲜鱼野菜汤给三个病号吃,他自己没吃一点鱼;一件是讲快走出草地时老班长牺牲了。)  2.快速默读课文,思考:全文可分几段?  说说段意。(第一段:1---2自然段;第二段:3---22自然段;第三段:23---33自然段;第四段:34自然段。四.  通过自学,理解内容,体会思想感情。  1.齐读第一段,说说关于老班长的描写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2.默读第二段,边读边注意体会人物当时的思想感情,看你从文中体会到什么?(学生发言,教师和其他同学补充或提出异议)  可引导讨论:  (1)你觉得哪些词句可以看出老班长对我们非常负责?  (2)当小梁发现老班长不吃鱼汤却嚼草根,咽着鱼骨头时,老班长的神态有什么变化?  划出有关  词句。  (3)想象一下,老班长的神态变化反映了他当时怎样的内心活动?  (4)划出小梁神态变化的句子,想象一下,他当时心情怎样?  (5)写老班长的一忧一喜,为什么忧,什么喜?这说明了什么?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第三段,学习老班长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2.通过重点语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重点:  通过重点语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总结上节课的学习方法。  二.学习第三段  1.默读课文第三段。  2.抓住有关语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1)老班长始终不肯吃鱼,仅仅是因为鱼太少了吗?  (2)为什么说这个长满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  (3)课文最后一句有什么含义?  在写法上有什么作用?  (4)课文写老班长,为什么用“金色的鱼钩”作题?  三.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把你认为最能表达人物的思想感情的一段话找出来,试着读一读。其他同学讨论交流,可以补充改正。最后,把全文有感情地朗读下来。

语文《金色的鱼钩》教学设计1   教学内容:  选自北师大版语文教材六年级下册第6单元。  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主题是英雄,教材选编了5篇课文通过不同的角度展现了英雄的事迹。本篇文章是第二篇课文,以叙事为主,讲的是长征途中的感人故事。1位炊事班长牢记党的嘱托,为照顾3个生病的战士走出草地,而不惜牺牲生命的故事,表现了红军战士忠于党、忠于人民和忘我牺牲的革命精神。文章中运用了大量的外貌、神态、语言、行为描写,突出了人物的个性特点,指导学生阅读理解时,应把其作为重点。同时本篇课文较长,应该借助课文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学情分析:  1.在学习英雄这一单元的第一篇文章《你,浪花里的一滴水》时,我对学生进行了调查,什么样的人可以称之为英雄?我发现学生对于英雄的认识仅局限于只有做出惊天动地业绩的人才是英雄的层面。针对学生思想上的缺憾,我想在《金色的鱼钩》这一课的教学中给予学生必要的指导,使学生对英雄的含义能有更深、更广的理解。  2.本篇文章发生的年代离学生的生活年代有一定的距离,老班长的所作所为对于生活在优越环境中的学生来说可能无法理解。因此在教学中我设置了特定的问题情境,以指导学生朗读为主,使学生受到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的熏陶,在读中感悟,在感悟中升华。  教学设想:  1.本篇课文内容较长,教学中不能面面俱到,这样内容显得零乱,使学生抓不住课文的重点,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一定的障碍。基于这样的考虑,我采取抓重点字、找重点句的方法指导他们理解课文内容,以点带面逐步扩展到对全文的理解,同时指导学生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把自己独特的感受表达出来。既有个性的张扬又有多元化的比较和理解。  2.同时我设置了一条主线贯穿于全文:接受任务——遇到困难——解决困难(做鱼钩)——发现秘密——永远离去,以老班长的角度展示了故事的主要内容,使学生沿着这条线逐步挖掘到文章的主旨。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借助课文进一步提高阅读速度,提升阅读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找出文中的几种描写方法。  (2)引导学生反复读课文找出描写作者感情变化的语句。体会老班长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自读课文,深入理解课题“金色的鱼钩”所蕴含的意义。  (2)在多种形式的朗读中,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理解鱼钩与老班长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点:  借助课文进一步提高阅读速度,提升阅读能力。  教学难点:  通过自读课文,深入理解课题“金色的鱼钩”所蕴涵的深刻意义。  教学过程:  一、设置悬念,导入课文  (大屏幕出示一段文字:他快40岁了,个儿挺高,背有点驼,四方脸,高颧骨,脸上布满皱纹,两鬓都斑白了。)  1.请同学们读一读这段文字,说一说这属于哪种描写方法?  2.你知道这描写的是谁吗?  3.大家都亲切地称呼他为“老班长”。他是一位普通的红军战士,他也是1位英雄,他曾经挽救了3位年轻战士的生命。今天就让我们去认识一下这位老班长。(板书课题:金色鱼钩。)  4.看到这个题目你有哪些疑问?  (1)老班长与金色的鱼钩有什么关系?(2)为什么说是金色的鱼钩呢?  【评析:开篇设计老班长外貌描写的语句既回顾了以往学过的描写方法,又激发了学生读书的兴趣,使学生迫不及待地去了解这位老班长是谁。同时课题与人物的相背离引出了文章的重点,使学生能有目的地去读书。】  二、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请同学们打开课本,我们会发现课文很长,还记得我们过去学过的快速阅读课文的方法吗?  2.请同学们用学过的速读方法完整地阅读一遍课文,注意不能仅图快,还要想一想文章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这篇课文可以分为几部分。并结合你们提出的问题边读边思考。  3. 学生汇报交流体会。  【评析:通过回顾以往学过的.快速阅读方法,使学生按照一定的方法去读书,从而提高了他们的阅读能力。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书,使他们在快速阅读中掌握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学生对文章内容有了一个初步的感知,为进一步学习语文课文做好铺垫。】  三、步步设疑,引入主题  1.老班长欣然接受了照顾伤员并带着他们走出草地的任务,但眼前就遇到了难题,请大家交流思考一下,他们遇到的难题是什么,并如何解决的?  (1)学生交流后,得出结论:难题就是缺少食物。引导学生找出有关词句“他就到处去找野草”让学生交流对于“到处”的理解。  (2)(大屏幕出示:眼前的难题让老班长整夜整夜______。)让学生补充并谈谈对“合不拢眼”的认识。  2.如何解决3个伤员的温饱问题成了老班长的心病,他终于想到了解决的办法,请同学们读一读课文的第二部分找出老班长想到了什么办法。  3.学生交流。(师相机板书:做鱼钩、钓鱼。)  “老班长想到的办法使我们每天总能喝上热腾腾的鱼汤,然而细心的我却发现了其中的一个秘密。”谁能说一说是什么秘密?  (1)学生交流,引出“回味”一词,让学生读一读句子,说一说“回味”的意思。  (2)接着问:当我看到老班长皱紧眉头把鱼骨头和草根咽下去时,我的心情如何。  (大屏幕出示:他坐在那里捧着搪瓷碗,嚼着几根草根和我们吃剩下的鱼骨头,嚼了一会儿,就皱紧眉头硬咽下去。我觉得好像有万根钢针扎着喉咙,失声喊起来:“老班长,你怎么……”)  (3)你能通过朗读把“我”的心情和感觉表达出来吗?(指名朗读。)  (4)教师范读,学生练读。  (5)如果你们是这位老班长会这样做吗?老班长为什么这样做,你怎样评价这位老班长?  4.(指着大屏幕出示内容)刚才我们读的这段话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  5.文中还有运用这种方法描写的语句吗?  6.发现秘密后老班长是怎么做的?  (1)虽然老班长一再嘱托,可发现了秘密的我,还能欣然喝下老班长千辛万苦弄来的鱼汤吗?请同学们再读课文第二部分,找出有关语句并在小组内与同学交流。  (2)集体交流,引出对“千斤重”的理解,并找出对我心情描写的语句。(大屏幕出示:好像塞了铅块似的。)  (3)你能通过朗读表达出这种心情吗?(指导学生朗读。)  【评析:在步步设疑与步步追问中引出学生对老班长这个人物的看法,使学生对老班长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同时通过有感情地朗读使感情进一步升华,更好地体会人物的心情,从而更深刻地理解文章所表达的内容。】  四、总结全文,升华主题  1.每天只吃草根和鱼骨头,老班长身体能受得了吗?好景不长,就在我们要走出草地时意外发生了。  (1)请同学们阅读课文第三部分并找出有关语句来谈一谈发生了什么事。  (2)老班长昏倒了,我们每天喝着老班长弄的鱼汤,而老班长面对着我们为他做的鱼汤却一口也没喝,谁能说一说为什么?  (3)学生交流,教师相应追问:你觉得老班长没有完成任务吗?你怎样评价这位老班长。  (4)这部分的语句运用了哪种描写方法?文中还有运用这种描写方法的语句吗?  2.(大屏幕出示:老班长走了,永远地离我们而去了,而他却给我们留下了。)让学生补充。  3.现在我们重新回到课始提出的问题,老班长与金色的鱼钩有着怎样的关系?  4.总结:金色的鱼钩代表老班长崇高的品质和伟大的精神,而这种精神也将在我们的心里永远放射着金色的光芒。“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在红军长征途中有多少像老班长这样可歌可泣的无名英雄,正因为有了他们,才有了我们现在美好的今天,让我们共同缅怀他们吧。(放音乐,师朗诵诗词《长征》。)  【评析:在豪壮的音乐声中朗诵《长征》诗缅怀那些无名英雄,进一步升华了主题。同时使学生对英雄的含义有了更深的理解。】  反思:  对于这样长篇的课文如何进行教学,一直是我的一大困惑。初次尝试用这种步步设疑的方法进行教学,感觉达到了我预设的效果。下面是我针对本课设计的几点想法:  一、在设计问题时,教师要起到“引”的作用  有些教师总认为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不能问的太多,使学生失去了主动发展的空间,我觉得这不是绝对的。比如《金色的鱼钩》这样长篇的课文,教师就应捋好一根线,层层设疑给学生引好路,这样学生才能把握住文章的主脉络深刻挖掘到文章的主旨。  二、问题的设计要紧扣主题,才能起到有效的导向作用  在问题设计时不能背离主题,所有的问题都应为主题服务。背离文章的问题只能让学生走弯路,越走越远而不能正确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从而为理解课文内容也造成了一定的障碍,因此我们应在问题的设计上把好关,这样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语文《金色的鱼钩》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受到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的熏陶。  2、学习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展现人物的内心的方法。  3、练习快速阅读,简要地复述课文故事。  过程与方法  1、理解课文内容,找出文中的几种描写方法。  2、反复读课文找出描写作者感情变化的语句。体会老班长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重点语句理解红军战士忠于革命的精神,感悟红军战士在艰苦的长征进程中舍己为人的高尚品质。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学习老班长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教学难点:  理解“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这句话的含义。  课前准备:  1、布置学生课前收集有关资料,并预习课文。  2、课件。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诗歌导入,情景渲染  1、学生背诵的《长征》诗。  2、学生自由谈谈长征。  3、简介作者。  4、谈话导入,板书课题。(课件展示)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快速读课文,提出自读要求:用比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注意入眼看得快,入脑想得快。  a、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b、把自己感受最深的地方有感情的多读几遍。  c、课文的题目是“金色的鱼钩”,这个鱼钩真的是金色的吗?可是作者为什么说“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 ”  2、班级交流。  三、入情入境,重点赏析  1、学生再读课文,把自己感受最深的'地方多读几遍,并在旁边简单的记下自己的感受。谈话:作者是怎样讲述这个故事的呢,要想使故事精彩,必须抓住细节来描写,以及一个个动人的片断。  2、全班交流。  a、语言描写。  b、动作描写。  c、神态描述。  3、小结:班长正是按着指导员的要求去做的,在精神上给予战士安慰和鼓励,就像“上级”,在生活上时时处处给予关心,就像“保姆” “勤务员” 。  4、再次把自己感受最深的地方用最富深情的朗读来表现。  四、品味“金色”,升华情感  可亲可敬的老班长永远离开了我们,战士们撕心裂肺的呼喊也无法唤醒他了,他用自己的生命换来了战士们的生命,他用自己的忠诚和无私完成了党的委托。他永远的留在了那片无边无际的草地上,留给战士们的只有那根用缝衣针弯曲的鱼钩。课件出示文章最后一句话。  1、指名学生说说对这句话的理解。  2、指导朗读。  五、音乐渲染,深化主题  作者要用鱼钩表明自己向老班长学习的决心,也想教育后代学习老前辈们为了革命事业的成功,为了战友的生命而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的高贵品质。作为新世纪的少年,我们一定要继承和发扬老一辈们的优良传统,那么让我们用歌声许下我们的誓言。  六、复述课文  以讲解员的身份讲解“金色的鱼钩”的故事。注意讲解要点。  1、叙述的条理要清楚,可采用倒叙的方法。  2、注意把感人的场面表达出来,渲染出故事的情境,从而使听众在情感上产生共鸣。  板书设计:  15金色的鱼钩关心同志老班长  舍己为人忠于革命 语文《金色的鱼钩》教学设计3   【教学设想】  1、本篇课文内容较长,教学中不能面面俱到,这样内容显得零乱,使学生抓不住课文的重点,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一定的障碍。基于这样的考虑,我采取抓重点字、找重点句的方法指导他们理解课文内容,以点带面逐步扩展到对全文的理解,同时指导学生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把自己独特的感受表达出来。既有个性的张扬又有多元化的比较和理解。  2、以设疑的方法一步步的让学生随着这条线索贯穿于全文,以老班长的角度展示了故事的主要内容,使学生沿着这条线逐步挖掘到文章的主旨。  【教学目标】  1、借助课文进一步提高阅读速度,提升阅读能力。  2、理解课文内容,通过引导学生反复读课文找出描写作者感情变化的语句。体会老班长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3、通过自读课文,深入理解课题“金色的鱼钩”所蕴含的意义。  4、在朗读中,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理解鱼钩与老班长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点】  借助课文进一步提高阅读速度,提升阅读能力。  【教学难点】  通过自读课文,深入理解课题“金色的鱼钩”所蕴涵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质凝导入  出示:  他快40岁了,个儿挺高,背有点驼,四方脸,高颧骨,脸上布满皱纹,两鬓都斑白了。  师:请同学们读一读这段文字,说一说这属于哪种描写方法?  师:你知道这句描写的是谁吗?  师:大家都亲切地称呼他为“老班长”。他是一位普通的红军战士,他也是一位英雄,他曾经挽救了3位年轻战士的生命。今天就让我们去认识一下这位老班长。  板书课题:  金色的鱼钩。  师:看到这个题目你有哪些疑问?  1、老班长与金色的鱼钩有什么关系?  2、为什么说是金色的鱼钩呢?  二、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师:请同学们打开课本,你们有没有发现这篇课文很长,还记得我们前面学过快速阅读课文的方法吗?  2、师:现在,请同学们用学过的速读方法完整地阅读一遍课文,注意不能只图快,还要想一想文章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这篇课文可以分为几部分。并结合你们提出的问题边读课文边思考。  3、学生汇报交流体会。  三、步步设疑,引入主题  1、师:是呀,老班长二话没说欣然接受了照顾伤员并带着他们走出草地的任务,可眼前就遇到了难题,大家思考一下,他们遇到的是什么难题,又如何解决的?  (1)学生交流。引导学生找出有关词句“他就到处去找野草”并理解“到处”。  (2)出示:  眼前的难题让老班长整夜整夜__________。  学生补充完后说说对“合不拢眼”的理解。  2、师:如何解决3个伤员的温饱问题成了老班长的心病,终于有一天老班长想到了解决的办法,请同学们读一读课文的第二部分找出老班长想到了什么办法。  3、学生交流:  板书:  做鱼钩、钓鱼。  师:“老班长想到的办法使我们每天总能喝上热腾腾的鱼汤,然而细心的我却发现了其中的一个秘密。”谁能说一说是什么秘密?  (1)学生交流,引出“回味”一词,让学生读一读句子,说一说“回味”的意思。  师:当我看到老班长皱紧眉头把鱼骨头和草根咽下去时,我的心情如何。  出示:  他坐在那里捧着搪瓷碗,嚼着几根草根和我们吃剩下的鱼骨头,嚼了一会儿,就皱紧眉头硬咽下去。我觉得好像有万根钢针扎着喉咙,失声喊起来:“老班长,你怎么……”  (2)你能通过朗读把“我”的心情和感觉表达出来吗?(指名朗读)  (3)教师范读,学生练读。  (4)如果你们是这位老班长你们会这样做吗?老班长为什么这样做,你怎样评价这位老班长?  4、师:我发现老班长的秘密后是怎么做的?  (1)虽然老班长一再嘱托,可发现了秘密的我,还能欣然喝下老班长千辛万苦弄来的鱼汤吗?请同学们再读课文第二部分,找出有关语句并在小组内与同学交流。  (2)集体交流,引出对“千斤重”的理解,并找出对我心情描写的语句。  (3)你能通过朗读表达出这种心情吗?(指导学生朗读。)  四、总结全文,升华主题  1、每天只吃草根和鱼骨头,老班长身体能受得了吗?好景不长,就在我们要走出草地时意外发生了。  (1)请同学们阅读课文第三部分并找出有关语句来谈一谈发生了什么事。  (2)老班长昏倒了,我们每天喝着老班长弄的鱼汤,而老班长面对着我们为他做的鱼汤却一口也没喝,谁能说一说为什么?  (3)学生交流:  师:你觉得老班长有没有完成任务呢?你怎样评价这位老班长。  师:是呀,这么好的一位老班长走了,永远地离我们而去了,但他那美好的品质却永远留在我们的心中。  2、现在我们重新回到前面提出的问题,老班长与金色的鱼钩有着怎样的关系?  3、总结:  金色的鱼钩代表老班长崇高的品质和伟大的精神,而这种精神也将在我们的心里永远放射着金色的光芒。在红军长征途中有多少像老班长这样可歌可泣的无名英雄,正因为有了他们,才有了我们现在美好的今天,让我们共同缅怀他们吧。  【板书】  照顾  老班长救  做鱼钩三个病员  钓鱼  怀念  【反思】  本单元的训练重点是阅读要有一定的'速度,所以这个单元中的课文都较长,前几篇课文我让学生用分部分的方法阅读课文,了解文章的旨意,可效果不是很好,由此,这篇文章我就尝试着用步步设疑的方法进行教学,虽然在学习过程中出现了很多毛病,但总体来说还算可以。下面是我针对这篇课文设计的几点想法:  一、在设计问题时,教师要起到“引”的作用  有些教师认为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不能问的太多,教师问得太多就会使学生失去了主动发展的空间,但我觉得这不是绝对的。如《金色的鱼钩》这样长的一篇文章,只要我们教师理好一条线,层层设疑给学生引好路,这样学生就能把握住文章的主脉络深刻挖掘到文章的主旨。  二、问题的设计要紧扣主题,才能起到有效的导向作用  在问题设计时不能背离主题,所有的问题都应为主题服务。如果背离文章的问题只能让学生走弯路,越走越远而不能正确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从而为理解课文内容造成了一定的障碍,因此我们应在问题的设计上把好关,这样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虽说这堂课已基本按我的设想完成了,可在上这堂课的过程中还是出现了很多问题。并不很完美。 语文《金色的鱼钩》教学设计4   一、教学目标:  1、训练运用圈划的读书方法,理解在人物刻划中关键词语的作用,体会从多种角度刻划人物的写作方法。  2、学习老班长舍己为人的品质,培养学生团结友爱的精神。  二、重点和难点:  正确圈划、理解中心是重点。理解小病号的描写与中心的关系是难点。  三、教时:  一教时(第二教时)  四、教学过程:  (一)回顾第一教时,总结:  课文《金色的鱼钩》主要出现了两个人物:老班长、我。思考:课文中的人物描写与课文中心有什么关系?  (二)分段阅读,分析人物:  1、默读课文第一大段,完成下列步骤  (1)这段文字从哪些内容作了圈划?  在对学生个别提问的基础上,老师归纳:  课文对老班长的外貌、心情、动作、神态作了圈划。  (2)就圈划内容提问,并体会其作用。  朗读描写老班长外貌的句子,提问:人物外貌的描写对表达课文中心有什么作用?  体会描写老班长心情的句子,提问:人物心情的描写与课文中心有什么联系?  圈划出描写老班长动作的词语,提问:圈划词语从哪些角度揭示了老班长的品质?  在个别回答或小组讨论的基础上,老师小结:  对老班长的外貌、心情、动作等描写,突出了老班长的有极强的责任心、舍己为人的精神。圈划词语也从不同角度揭示了老班长的这一品质。  2、默读课文第二大段,注意从多种角度刻划人物的写法,对表达文章中心的作用。  (1)圈划出表现小病号“我”的心情的.词语。  (2)就这些词语从不同角度提问。  (3)分析其表达的作用。  (4)小结:课文对小病号的描写,特别是写出了“我”在知道事情真相前后的心情变化,突出了“我”的感激之情。  圈划词语突出了老班长品质的感人,写小病号是为了从侧面烘托出老班长的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和对革命事业无比忠诚的高尚品质。  3、默读课文第三段,找出描写老班长竭尽全力全力不让病号挨饿的神情、语言的句子,体会其作用。  (1)圈划描写老班长神情、语言的句子。  (2)提问:这些词语对塑造人物形象有何意义?与课文中心有什么关系?  (3)小结:这些对老班长神情、语言的描写,将老班长的形象刻划得淋漓尽致,充分表达出他忠于革命忠于党舍己为人的崇高的品质。  4、朗读课文最后一段,思考:  “这枚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与“闪烁着灿烂的金色光芒”是否矛盾?为什么?与课题有什么关系?(可分组进行讨论)  5、总结:不矛盾。因为“长满了红锈的鱼钩”记录了老班长舍己为人最终献出生命的光辉事迹,这枚鱼钩虽普通却闪烁出老班长崇高品质的灿烂光芒,因此它“闪烁着灿烂的金色光芒”。课文以“金色的鱼钩”为题,揭示了文章中心,有其深刻的含义。  6、讨论学习《金色的鱼钩》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发扬同学间团结友爱的精神。  五、板书:  老班长的外貌、神态、语言、动作  老班长的思想品德 语文《金色的鱼钩》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读读记记“颧骨、两鬓、斑白、搪瓷、严厉、收敛、疙瘩、粗糙、抽噎、红锈、宿营地、青稞面、喜出望外、热气腾腾、无边无涯、昏迷不醒、奄奄一息”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受到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品质的教育。  3、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展现人物内心的表达方法。  4、练习快速阅读,简要地复述故事。  教学重点:  体会文章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理解“在这个长满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这句话的含义。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图片导入,引出主要人物  1、出示长征系列图片,思考:这是发生在什么时候的事情?长征,当我们感叹红军创造的这一奇迹时,也应该去看看这伟大奇迹背后那些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让我们来认识今天故事的主人公。出示课文中对老班长的描写:他,快四十岁了,个儿挺高,背有点驼,四方脸,高颧骨,脸上布满皱纹,两鬓都斑白了。  2、这是属于哪一种描写方法?这描写的是谁?明确:外貌描写大家亲切的称呼他为“老班长”。他是一位普通的红军战士,也是一位挽救了3位年轻战士生命的英雄。  3、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位英雄人物,齐读课题(板书),看到这个题目你有哪些疑问?故事主角是老班长,那又为何以鱼钩作题?鱼钩又怎么会是金色的呢?  4、回顾自主学习的方法:文章读薄、重点读厚、主题读透  二、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将文本读薄  1、请同学们快速地浏览课文,借助六要素简要说说故事的主要内容。  2、在我们解开鱼钩与老班长之间的谜底之前,先来将这些词语读准确:颧骨、两鬓、斑白、搪瓷、严厉、收敛、疙瘩、粗糙、抽噎、红锈、宿营地、青稞面、喜出望外、热气腾腾、无边无涯、昏迷不醒、奄奄一息3、交流课文各要素,并将六要素连起来。概括就是去烦就简,这是略读课文重要的学习方法。我们大家一起把它们连成一句话,就成了文章的主要内容。总结:1935年秋,在二万五千里长征途中,一位老班长接受党交给的任务,尽心尽力地照顾好三个红军伤员,在即将走出草地时,自己却牺牲了。  三、以老班长的外貌为主线,将重点读厚。  (一)抓住老班长的外貌变化,体会老班长的形象  1、再读课文,找出课文中描写老班长外貌的语句,在文中作标记。  2、第一处:“炊事班长快四十岁了,个儿挺高,背有点驮,四方脸,高颧骨,脸上布满皱纹,两鬓都斑白了。”  ①大家读一读,发现了什么?是啊,一个快四十的人怎么会有五六十岁老人的外貌特征呢?  ②你读出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③小结:可想而知,在长征途中他必定是饱经风霜,多么平凡朴素的一位红军战士啊!  3、第二处:“他整夜整夜地合不拢眼”→“他喜出望外地跑回来”。  ①看到的老班长似乎遇到了什么难题。什么叫“合不拢眼”?老班长又为什么“整夜整夜”地合不拢眼?请你给大家解释解释。  ②是的,饥饿正一步步的向他们逼近!如果找不到食物,大家将有生命危险。让我们一起去看看这看似平静却暗藏杀机的大草原。(图片理解困境)  ③如果再找不到食物,他们也将长眠于此,你说,老班长还能睡得着吗?他们能甘心放弃吗?多少人在等着他们走出草地?  ④正当老班长为找不到吃的而忧虑时他发现了什么而变得喜出望外?他的.高兴是无法形容的。这一忧一喜之间,你看出来这是一个怎样的红军战士啊!(板书:尽职尽责)  4、第三处:“老班长看到这情况,收敛了笑容,眉头拧成了疙瘩”→“老班长看着我们吃完,脸上的皱纹舒展开了,嘴边露出了一丝笑意”。  ①是什么原因,老班长的笑容收敛了?他在担心什么?仅仅是担心他们不喝吗?是啊,还担心他们没有体力支撑到走出草地的那一刻啊,担心自己不能完成指导员交给的任务!  ②当他看到我们吃完,脸上又露出了笑容。又是一忧一喜,说明了什么?,这是一个舍己为人的红军战士!(板书:舍己为人)  5、第四处:这鱼汤,他自己有没有喝过一口?我们来看看,老班长最后给我们留下的印象。出示:“瘦得只剩皮包骨头,眼睛深深地陷了下去”(板书:忠于革命)  6、结合板书小结:从老班长外貌的变化我们可以看出他是一个怎样的红军战士?  (二)感受其他描写,加深体会  故事中还有许许多多的地方都蕴含着感人至深的情,把让你感动的句子找出来,动情地和同桌相互读一读,再来感受老班长这份深深的爱。预设以下几个方面。  1、老班长吃鱼骨头的画面(6、7、8自然段)为什么让你感动?是啊,我们和你一样体会到了老班长为别人着想的可贵品质。你能用通过朗读把“我”的心情和感受表达出来吗?让我们一起读出这份感动。  2、老班长严厉劝“我”吃鱼汤。(21、22自然段)  ①当时已经发现了秘密的“我”,能喝下这碗鱼汤吗?从哪里可以看出来?(出示“我端起搪瓷碗,觉得这个碗有千斤重,怎么也送不到嘴边”。)你是怎么理解这个句子的?  ②老班长又是怎么劝我的?  (出示老班长的语言描写:怎么了?小梁,你不要太脆弱。)重点体会:最后这句话,以及“严厉地”,暗示小梁,要他记牢“员要服从党的分配。你的任务是坚持走路,安定两个小同志的情绪,增强他们的信心“。从中感受老班长崇高的牺牲精神。感受老班长的心情读老班长的语言描写。  ③我明白老班长的苦心,即便是我喝下鱼汤“可是我的心里好像塞了铅块似的,沉重极了。”“千斤重”是什么意思?你能把这千斤重的心情读出来吗?  3、每天只吃草根和鱼骨头,老班长的身体又怎么熬得住?好景不长,就在我们要走出草地时意外发生了。  出示第28自然段。  ①自由轻声读这部分内容,注意自己内心的感情。  ②说出内心感受,并说说为什么有这样的感受?是啊,当生命垂危的时候,老班长竟然想到的还是3个小战士。他为什么要这样做呢?这真是一个好战士啊!  ③让我们来分角色朗读。我们从他身上看到了什么?(复述板书:舍己为人,忠于革命,尽职尽责)  四、品味“金色”,将主题读透  1、引读最后一段:可亲、可敬的老班长永远离开了我们,战士们撕心裂肺的呼喊也无法唤醒他了。擦干了眼泪。  2、他用自己的生命换来了战士们的生命,他用自己的忠诚和无私完成了党的委托。他永远地留在了那片无边无际的草地上,留给战士们的只有那根用缝衣针弯成的钓鱼钩。你说,这鱼钩不就是班长生命的象征吗?是这小小的鱼钩,钓到了挽救战士生命的小鱼,是这看似平凡的老班长,用自己的生命换来了三个小战士的生存的希望!  3、回味质疑:现在你能理解为什么说长满了红绣的鱼钩上,闪烁着金色的光芒了吗?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凝结了老红军心中只有战友,唯独没有自己的高贵品质;长满红锈的铁鱼钩,体现了红军战士舍己为人的伟大精神;长满红锈的鱼钩见证了红军战士互相关心、互相扶持、一心北上的艰苦历程,表现了战友之间伟大的爱。  五、读长征诗,总结全文  这不是一枚普通的鱼钩,万分沉重。这鱼钩,是是一种深深地怀念,还是一份革命的力量,更是对一代代享受着美好生活的人们的教育呀!在长征途中有多少这样可歌可泣的英雄,正因为有了他们,才有了我们现在美好的今天,让我们用一首我们学过的毛主席的诗《七律长征》一起来缅怀他们!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板书设计:  金色的鱼钩尽职尽责老班长  舍己为人金色鱼钩忠于革命 语文《金色的鱼钩》教学设计6   《金色的鱼钩》是一篇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阅读课文,文中作者通过对老班长外表的描写,和以“我”的言行、神态作烘托,揭示了老班长宁可牺牲自己也要完成党交给的任务的崇高的内心世界。教学时可打破“顺着课文次序逐段阅读”的陈规,试用“幅集跳跃法”进行教学,从课题入手,先把学生引到课文的最后一段,让学生体会“金色”的含义,抓住文章的中心。然后再引导学生从课文中分别找出描写老班长的外貌、神态、行动和语言的词句,并通过这些词句来分析、理解课文的中心思想,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人物外表的描写来表现人物内心的。  【教学目的】  1、认识本课4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学习老班长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3、练习快速阅读,简要地复述故事。  【教学重点】  练习快速阅读,通过重点语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具准备】  录音机。  【教学过程】  一、揭示题目,导入新课  1、鱼钩,钓鱼用的钩子。课文所指的鱼钩是老班长的珍贵遗物。这是发生在红军过草地时的一个感人故事。请你用比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小结:  在二万五千里长征途中,一位老班长接受党的嘱托,照顾三个生病的小战士过草地而光荣牺牲的故事。  二、默读课文,提出不理解的地方,同学互相解疑,教师适时点拨  解词:  支吾:用话搪塞,说话含混躲闪。  安顿:安排妥当,使人或事物有着落。  衰弱:体衰力弱,失去了旺盛的精力和体力。  奄奄一息:形容气息非常微弱,只剩下一口气。  三、快速默读课文,想想文章是按怎样的顺序来记叙的,可以分为几部分  1、快速默读,标在书上。  2、小组讨论后小结。  3、放录音。  四、默读课文,划出文中使你感动的部分,然后有感情地读一读  1、指名读课文,读后说说自己体会。  2、围绕老班长的语言、动作、神态来体会老班长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采取读读──议议──评评的形式。)  3、小结提问:你对“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的这句话是怎样理解的?  (揭示中心,让学生说一说,练习口语表达。)  五、口语交际  假如你是“革命烈士纪念馆”的解说员,你怎样向前来参观的人介绍金色鱼钩的故事呢?  1、在小组里练习。  2、各组派代表在全班介绍。

小学语文教案:《金色的鱼钩》 1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认识本课12个生字和新词,理解“喜出望外、奄奄一息”等词语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对“金色的鱼钩”的理解。、快速默读课文,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能复述课文。   2、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老班长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精神。红军战士团结友爱、顾全大局、勇于献身的崇高品质。   3、过程与方法:抓住描写老班长的外貌、动作、语言等重点词句,品读重点语段,体会人物内心的思想感情,有感情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品读重点语段,体会人物内心的思想感情,有感情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对“金色的鱼钩”的理解。、快速默读课文,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能复述课文。   教学方法   导读法,自主探究法。   教学准备   1、课前布置收集有关长征的图片、文字或视频资料,通过课前阅读,熟悉课文。   2、课文重点语段的课件。   教学设计:   一、诗歌导入,情境渲染   1、背诵毛泽东《长征》诗。   2、同学们,了解长征吗?谁能说一说自己知道的长征故事。   3、是的,长征是世界军事历史上的一个伟大奇迹──一个由伟大的中国工农红军创造的奇迹。同学们可知道,在这个奇迹的背后,是红军战士历尽的千难万险,是无数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一个老班长的故事吧。──板书:金色的鱼钩   二、整体感知,领悟情感   1、看着课题,同学们有什么想问的问题吗?(自由提问)   2、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得正确、流利,读的时候注意自己的感受和心情的变化,可以把感受最深的地方多读几遍。   3、鼓励朗读,并请学生再次快速默读全文,想想课文主要讲谁,讲了一件什么事。(1935年秋,在二万五千里长征途中,一位老班长接受党交给的任务,尽心尽力地照顾好三个红军伤员,在即将走出草地时,自己却牺牲了。)   三、入情入境,重点赏析   可以根据课文学习过程的需要,拟定两条学习主线。   (一)以老班长为主线   1、默读,边读边思考:课文中几次描写了老班长的外貌,从课文中摘录出描写老班长外貌的语句。(板书:老班长)   2、这几次描写老班长的外貌有什么不同,说明了什么?   (1)“炊事班长快四十岁了,个儿挺高,背有点驮,四方脸,高颧骨,脸上布满皱纹,两鬓都斑白了。”   师:三十多岁的老班长为什么会有五六十岁老人的外貌特征?(可以看出老班长在长征途中饱经风霜,长征的艰苦。)   (2)“他整夜整夜地合不拢眼”→“他喜出望外地跑回来”(日夜为小战士们操劳,因为找到了一个能让战士们吃上好一点的东西的办法,而无法抑制内心的激动,可以看出他是多么尽职尽责。)   (3)“他抬起头,望着夜色弥漫的草地,好久,才用低沉的声音说”(这里没有直接的外貌描写,但是我们可以从句子中进行拓展训练:想象老班长望着远方草地时的眼神,那眼神中一定充满忧虑。)   (4)“老班长看到这情况,收敛了笑容,眉头拧成了疙瘩”→“老班长看着我们吃完,脸上的皱纹舒展开了,嘴边露出了一丝笑意”。(老班长看到三个小战士不肯喝鱼汤,生怕他们饿坏了身子,他又心疼,又着急,责怪自己没能完成指导员交给的任务,因此眉毛拧成了疙瘩。战士们喝下了鱼汤,他的眉头舒展开,充分表现了他心中只有战友,唯独没有自己的高尚品质。)   (5)“瘦得只剩皮包骨头,眼睛深深地陷了下去”(老班长历尽艰辛,任劳任怨,照顾三个年轻的病号。他胜利地完成了上级交给他的任务,可是自己已经衰弱到不能支撑的地步,死亡的威胁正步步朝他逼来。)   过渡:从老班长的外貌变化,我们可以看出他是一个心中只有战友,唯独没有自己的优秀共产党员。   (二)找出最让自己感动的片段,以此为主线,品析全文。   1、学习“硬咽草根、鱼骨头”片段。   (1)指名朗读,读后议论:为什么这个段落令人感动?   (2)抓住“皱紧眉头”“硬咽”等词和“我”当时的心情,体会老班长的品质。   (3)感情朗读,注意体会人物的内心。   2、学习“夜里钓鱼、摸野菜”片段。   (1)自由朗读,感受老班长寻找食物的不易:白天,老班长要带着战士们行军,晚上宿营时有要忙着张罗食物,而草地上都是黑水潭,哪有多少鱼,为了钓鱼,找野菜,老班长的眼睛都瞅坏了。   (2)抓住“翻了多少草皮”“一棵一棵的摸”等重点词朗读。   (3)说说此时自己内心的感受。   3、学习“命令战士喝鱼汤”片段。   (1)学生自由朗读这一片段内容。   (2)观察课文插图,想象小梁和老班长的心理活动。   (3)思考:老班长前后的表情有什么变化?为什么有这样的变化?   (4)指导朗读“我端起搪瓷碗,觉得这个碗有千斤重,怎么也送不到嘴边。”到“可是我的.心里好像塞了铅块似的,沉重极了。”   学习“奄奄一息让鱼汤”片段。   (1)自由轻声读这部分内容,注意自己内心的感情。   (2)说出内心感受,并说说为什么有这样的感受?   (3)指导分角色朗读。   ①老班长“奄奄一息”,身体已经极度虚弱,同时又对战士们充满牵挂和关爱。   ②为救老班长时的心急如焚,无尽的担心和难过。(过渡语:为了伤员,老班长快耗尽了自己全部的生命。如果你是伤员,面对奄奄一息的老班长,会有怎样的感受?)   ③老班长牺牲时,战士们悲痛欲绝、催人泪下的呼喊。(过渡语:“老班长的手垂了下来,他耗尽了生命的全部,眼看着要走出草地,他却不能动了,也不能照顾我们了。此时,你该用怎样的感情呼唤他呢?”)   四、品味金色,升华迁移   过渡语:可亲、可敬的老班长永远离开了我们,战士们撕心裂肺的呼喊也无法唤醒他了。他用自己的生命换来了战士们的生命,他用自己的忠诚和无私完成了党的委托。他永远地留在了那片无边无际的草地上,留给战士们的只有那根用缝衣针弯成的钓鱼钩。   1、(出示小黑板)“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   师:为什么说长满了红绣的鱼钩上,闪烁着金色的光芒?(答案只可以是: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凝结了老红军心中只有战友,唯独没有自己的高贵品质;长满红锈的铁画鱼钩,体现了红军战士舍己为人的伟大精神;长满红锈的鱼钩见证了红军战士互相关心、互相扶持、一心北上的艰苦历程,表现了战友之间伟大的爱。)   2、让学生结合整节课的感受,谈自己的体会。   3、建议学生将自己学完课文的感受,以日记的形式记录下来。   五、课后小结。   小学语文教案:《金色的鱼钩》 2   教学目标:   1、了解《金色的鱼钩》这首诗的作者和背景。   2、理解诗中所表达的情感和意义。   3、通过朗读和赏析,提高学生的语感和阅读能力。   教学重点:   1、掌握诗歌的基本结构和语言特点。   2、理解诗歌中的意象和隐喻。   教学难点:   1、理解诗歌中的情感和意义。   2、运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思考。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1、教师出示一张金色的鱼钩的图片,让学生看一看,让学生猜一猜这张图片和今天的课程有什么关系。   2、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诗歌和图片有什么联系,为什么这首诗的名字叫做《金色的鱼钩》。   二、讲解(10分钟)   1、教师简单介绍《金色的鱼钩》这首诗的作者——余光中,让学生了解他的背景和文学成就。   2、教师讲解诗歌的基本结构和语言特点,让学生了解诗歌的意象和隐喻。   三、朗读(15分钟)   1、教师带领学生朗读全诗,让学生熟悉诗歌的韵律和语调。   2、教师让学生分组朗读诗歌,让学生感受诗歌的情感和意义。   四、赏析(20分钟)   1、教师引导学生仔细品味诗歌中的意象和隐喻,让学生理解诗歌中所表达的情感和意义。   2、教师让学生自由发挥,以自己的语言表达对诗歌的感受和思考。   五、总结(10分钟)   1、教师让学生回顾今天的学习内容,总结诗歌的结构和意义。   2、教师鼓励学生将诗歌中的情感和意义运用到生活中,让学生感受诗歌的美和力量。   六、作业布置(5分钟)   1、让学生回家继续朗读和赏析《金色的鱼钩》这首诗。   2、让学生写一篇读后感,表达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教学反思:   通过本次教学,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金色的鱼钩》这首诗的意义和情感,同时也能够提高自己的语感和阅读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学生的参与和思考,让学生在自由发挥的基础上,更好地理解和感受诗歌的美和力量。   小学语文教案:《金色的鱼钩》 3   目的要求:   1、读准字音。   2、学习第一,二段,知道红军过草地时的艰苦状况,学习老班长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3、通过重点语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重点:练习通过重点语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难点:练习通过重点语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导语。   鱼钩是什么颜色的?可是,一篇文章的题目却是,这是怎么回事呢?(板书:金色的鱼钩)   二、检查预习   1、听课文录音,把自己读错的字标出来。之后,多读几遍。   2、联系课文说说词语的意思。   3、说说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和当时的环境。指名说,其他同学可以补充。   4、你划下了哪些令你最感动的句子?   三、分段。   1、这篇课文主要讲了几件事?(一件是讲老班长煮鲜鱼野菜汤给三个病号吃,他自己没吃一点鱼;一件是讲快走出草地时老班长牺牲了。)   2、快速默读课文,思索:全文可分几段?说说段意。(第一段,1---2自然段;其次段,3---22自然段;第三段。23---33自然段;第四段,34自然段。   四、通过自学,理解内容,体会思想感情。   1、齐读第一段。说说关于老班长的描写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2、默读其次段,边读边留意体会人物当时的思想感情,看你从文中体会到什么?(学生发言,老师和其他同学补充或提出异议)   可引导探讨:   (1)你觉得哪些词句可以看出老班长对我们特别负责?   (2)当小梁发觉老班长不吃鱼汤却嚼草根,咽着鱼骨头时,老班长地神态有什么改变?划出有关词句。   (3)想象一下,老班长的神态改变反映了他当时怎样的内心活动?   (4)划出小梁神态改变的句子,想象一下,他当时心情怎样?   (5)写老班长的一忧一喜,为什么忧,为什么喜?这说明白什么?   小学语文教案:《金色的鱼钩》 4   教学目标   1.认读12个生字,积累文中的好词佳句。   2.练习用较快的速度略读课文,简要地复述故事。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使学生受到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的熏陶,丰富学生的情感。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学习老班长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教学难点   从课文的重点语句体会老班长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课程类型   新授课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准备   1.生字教学及课文片断的课件,生字、生词的卡片;   2.相关录音带、挂图以及红军过草地的vcd片断。   教学程序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导语切入长征是世界军事史上一个伟大的奇迹,一个由伟大的中国工农红军创造的奇迹。在这个奇迹的背后,是红军战士历尽的千难万险,是无数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今天就让我们走进一个老班长的故事   2.揭示课题板书:金色的鱼钩。齐读课题。   3.简介背景教师边播放《长征》中红军过草地的vcd片断,边讲述故事发生的背景。然后出示指导员说的话:“一路上,你是上级,是保姆,是勤务员,无论多么艰苦,也要把他们带出草地去。”(让学生体会句子的含义,并试着回答在草地上,他可能会遇到什么困难?)   师:课文所讲述的是个怎样的故事呢?现在请大家打开课本第72页。   【设计理念】   本环节通过播放《长征》中红军过草地的视频并简介历史背景,让学生展开想象,说说他们在过草地时可能会遇到什么困难,填补课文空白,拉近与文本的距离,为课文学习作好情感铺垫。   二、自读文本,理清脉络   根据“阅读提示”放手让学生自读课文,达到自读自悟,教师巡回辅导,组织学生做好三读:一读略知大意。根据“阅读提示”的要求,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二读读通课文。画出生字词,联系上下文,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词语的意思,读通读准课文。三读体会情感。把感受最深或者有疑惑的地方画出来,有感情地多读几遍准备交流阅读感受。   【设计理念】   本环节重在根据“阅读提示”引导学生充分地读文、悟文,通过三读的要求,加强学生自读能力,并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多向交流,理解体会   1.分组讨论   (1)讨论交流生字词意思的理解、识字的方法、难字的注意事项等,对不懂的地方进行质疑,互帮互学;   (2)讨论交流“阅读提示”中的难点问题——你对“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是如何理解的。   2.全班交流   (1)用生字卡检查生字认读情况(颧、鬓、稞、搪、熬、唉、敛、疙、瘩、奄、噎、锈)。   (2)让学生概述课文主要内容。   (3)师:文中最受感动的是哪些句子?请富有感情地把它读出来,并说说自己最受感动的原因。(教师在此环节要指导学生学会有感情朗读的方法,如范读、用录音、让其他同学朗读示范等。在范读时,教师要声情并茂,给人以含泪叙述之感,以拨动孩子的心弦,开启学生的心智,使学生与作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设计理念】   在充分自读自悟的基础上再来组织集体交流,检查自读和小组合作学习情况,并进行重难点引导,这样充分地体现了略读课文的教学特点。   四、研读语句,领悟主旨   1.教师指导学生重点分析部分词句,引导他们从这些词语或句子中体会老班长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例如在分析“走近前一看,啊,我不由得呆住了。他坐在那里捧着搪瓷碗,嚼着几根草根和我们吃剩的鱼骨头,嚼了一会儿,就皱紧眉头硬咽下去。我觉得好像有万根钢针扎着喉管,失声喊起来:‘老班长,你怎么……’”这一句时,重点突出老班长的几个动词,“捧”、“嚼”、“皱”、“硬咽”等词。指导学生找出并从这些词中能看出老班长的什么品质。并让学生展开想象,想象当时的情形或让学生根据这种情形把他扮演出来。   2.在有感情朗读的基础上,重点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积累,说说自己对“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这一句话的理解。   【设计理念】   本环节通过重点字词的研读和分析,加深学生对文本主旨的理解和教会学生从字词的分析中学会分析人物内心活动的方法。让之进一步感受文本感人的场面,领悟人物思想感情,从而达到读透课文的目的。   五、延伸文本,拓展阅读   师总结:虽然,老班长走了,但他却给我们留下了金色的鱼钩,留下了那宝贵的精神财富。同学们,希望你们学习这篇课文之后,能时常怀着一份感恩的心,要知道,今天我们美好的生活是无数战士们用血泪铸造而成的。虽然,这一课我们结束了,但请同学们都把这个故事复述给别人听。   布置作业   1.自主选择感兴趣的词、句、段进行摘抄、朗读或背诵;   2.课后收集并交流有关红军过草地的资料(图片、文章或vcd等)并可组织长征题材故事会、图片展览会等。   小学语文教案:《金色的鱼钩》 5   教学目的:   1、认识本课4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学习老班长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3、练习快速阅读,简要地复述故事。   教学重点:   练习快速阅读,通过重点语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揭示题目,导入新课。   1、鱼钩,钓鱼用的钩子。课文所指的鱼钩是老班长的珍贵遗物。这是发生在红军过草地时的一个感人故事。请你用比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小结:在二万五千里长征途中,一位老班长接受党的嘱托,照顾三个生病的小战士过草地而光荣牺牲的故事。   二、默读课文,提出不理解的地方,同学互相解疑,教师适时点拨。   解词:   支吾:用话搪塞,说话含混躲闪。   安顿:安排妥当,使人或事物有着落。   衰弱:体衰力弱,失去了旺盛的精力和体力。   奄奄一息:形容气息非常微弱,只剩下一口气。   三、快速默读课文,想想文章是按怎样的顺序来记叙的,可以分为几部分?   1、快速默读,标在书上。   2、小组讨论后小结。   四、默读课文,划出文中使你感动的部分,然后有感情地读一读。   1、指名读课文,读后说说自己体会。   2、围绕老班长的语言、动作、神态来体会老班长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采取读读——议议—评评的形式)   3、小结提问:你对“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的`这句话是怎样理解的?(揭示中心,让学生说一说,练习口语表达)   五、口语交际   假如你是“革命烈士纪念馆”的解说员,你怎样向前来参观的人介绍金色鱼钩的故事呢?   1、在小组里练习。   2、各组派代表在全班介绍。   小学语文教案:《金色的鱼钩》 6   课时目标:   1.学习并掌握本课14个生字,并积累相关词语“军阀、恐怖、宪兵、皮靴、苦刑、匪徒、舅姥爷”等词语。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对课文内容进行整体把握。   教学难点:   初步感受李大钊同志的革命精神。   教法:   引导学生自学课文,小组讨论交流相关内容。   学法:   课前5分钟自读课文,课堂小组讨论交流。   教学过程:   课前5分钟自读课文。(5分钟)   一、单元整体目标把握(3分钟)   1.自读单元导读,并思考:   (1)本单元课文所围绕的主题是什么?(缅怀革命志士∕深深地怀念∕怀念革命先辈……)   (2)本组课文的学习目标是什么?   2.同桌交流,指名回答。   二、激趣导入(1分钟)   读完了单元导读,同学们一定在各自的脑海中浮现出了很多的革命先辈。今天,我们就一起跟随一篇回忆录——《十六年前的回忆》,走近一位伟大的革命志士。   板书题目。   三、课程呈现   (一)背景介绍(3分钟)   1927年,军阀张作霖在帝国主义的支持下,率兵进关,占领河北、山东等地,以武力威胁正在抵抗北阀的国民革命军,还下令通缉在北京坚持革命斗争的李大钊同志,但李大钊同志毫不畏惧,在极端危险的情况下仍然留在北京从事革命工作。1927年4月9日,他被张作霖逮捕,受尽酷刑,始终坚贞不屈,在狱中继续领导党的工作,4月28日被敌人绞死。   (二)由背景介绍引出作者李星华,及作品简介。(2分钟)   (三)检查学生生字、新词的预习效果(一人一词)(5分钟)   个别指导:   1.军阀:指旧中国拥有武装部队,霸占一方、自成一派的人。   2.恐怖:惊慌、害怕。   3.宪兵:旧社会反动派用来镇压人民的军队。   4.绞刑:死刑的一种,用绳子勒死。   5.刑——形籍——藉峻——竣   (四)快速浏览课文,思考问题(5分钟)   1.十六年是那么遥远,可作者的记忆却是如此清晰,这是为什么?   2.这篇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叙述的?请找出能说明写作顺序的相关词句。   3.文章中出现的阶段性时间词语是一些关键的时间段,在这些时间段,作者都写了那些事?   4.初读课文,你能体会到那些情感?   5.请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五)小组交流,反馈(5分钟)   1.因为十六年前作者失去了亲爱的父亲。   2.时间顺序,“那年春天”,“4月6日”,“十几天过去了”,“有一天”,“28日”,“第二天”。   3.那年春天:李大钊冒着生命危险,留守北京,继续工作。(冒险留守)   4月6日早晨:李大钊不幸被捕。(不幸被捕)   十几天过去了、有一天:李大钊在法庭上沉着,机智地与敌人斗争。(法庭斗争)   28日、第二天:听到父亲李大钊遇害的消息,全家悲痛万分。(噩耗传来)   4.李大钊:临危不惧、沉着、镇定、高度负责……   作者:对父亲的敬仰与深深怀念。   5.课文通过回忆录的形式记叙了李大钊同志从被捕前到遇害后的事迹,展现了革命先烈临危不惧,忠于革命的伟大精神,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敬仰和怀念。   (六)教师小结:(1分钟)   同学们,李星华清晰地记得父亲被害前一段时间所发生的事情。她按照时间的顺序,为我们留下了一位革命先辈用生命写下的历史篇章。   四、课堂巩固(6分钟)   1.完成小练习册一、二题,完成有困难的学生可参照课本。   2.小组内互换检查,并纠正。   3.集体核对答案。   五、布置作业(1分钟)   1.识记本课的生字、新词。   2.课外阅读革命先烈的故事,并做好读书笔记。   小学语文教案:《金色的鱼钩》 7   教学要求   一、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长征途中发生的这个感人的故事。   二、通过人物的对话、外貌、神态的描写等重点语句,体会人物情感,感受老班长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三、练习速读法,简要复述课文故事。   教学重点:   通过人物的对话、外貌、神态描写等重点语句,深刻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感受老班长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教学难点:   深刻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对革命战士产生敬仰之情。   教学时间:   1课时   学习准备:   一、预习:读通课文,查字典认读生字、新词。   二、学生搜集长征资料。(长征的诗词、歌曲、故事、图片等资料)   三、教师准备红军过草地的视频。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交流预习、整体感知。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教师:你们觉得自己幸福吗?你们知道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怎么来的吗?   学生畅所欲言。   教师:今天的新生活是革命战士用生命换来的,今天我们就去《金色的鱼钩》中认识一位可敬的红军战士。(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交流预习。   (三)在交流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理清文章脉络。   利用文中表现这一顺序词语“一天”“以后”“第二天”“挨了一天又一天”“这天上午”等,把每部分内容用一些小标题似的语句归纳出来,然后练习讲故事。   ①1935年秋天,红军过草地的路上,老班长接受照顾三位生病的小战士过草地的任务。   ②他们受到饥饿的威胁,老班长非常着急。   ③老班长开始给病号们钓鱼,增加营养。   ④老班长舍己为人,忠于革命感动小梁。   ⑤逼战士喝鱼汤鼓励病号。   ⑥老班长病倒拒喝鱼汤献生命。   ⑦“金色鱼钩”代表革命精神。   4、交流长征资料   三、速读自悟,感受人物品质。   老班长在三个病号受到饥饿威胁时的焦急,看见小鱼时的喜悦,秘密被我发现时的.支吾,给我们讲革命道理时的严肃、严厉,走到草地边缘时的兴奋,病倒拒喝鱼汤时的坚定,种。种不同的表现,表达了共同的主题——老班长忠于革命、舍己为人。   (一)关注细节描写,体会人物情感,感悟老班长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1、速读课文,勾画词语,用关键词批注   (提示:学生通过描写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等重点语句,把握人物形象。)   2、全班交流。   (二)分角色朗读,指导朗读。   本文主要通过对话刻画了老班长高大的形象。教学时设计学生对话的环节,给予他们充足的时间对话、品味人物的心理教师及时的指导朗读,用朗读加深情感,感受人物高大的形象。   预设点:   1、老班长猛抬起头,看见我目不转睛地看着他手里的搪瓷碗,就支吾着说:“我,我早就吃过了。看到碗里还没吃干净,扔了怪可惜的……”(注意“猛抬起头”、“支吾”,加强重读)   2、老班长转身朝两个小同志睡觉的地方看了一眼,一把把我搂到身边,轻声说:“小声点儿,小梁!咱们俩是党员,你既然知道了,可不要再告诉别人。”(“搂”与“轻声”体现了什么?)   3、“小梁,别浪费东西了。我……我不行啦。你们吃吧!还有二十多里路,吃完了,一定要走出草地去!”(痛苦的读出老班长因缺乏营养而有气无力的悲惨状况。)   4、“不,你们吃吧。你们一定要走出草地去!见着指导员,告诉他,我没完成党交给我的任务,没把你们照顾好。看,你们都瘦得……”(读出痛苦和愧疚)   教师伴随(悲壮的音乐)深情朗诵:一位可敬的老班长,这么无私的老班长,就这样走了,苍空为之动容,大地为之震颤,此时一切都显得如此静寂,只留下我们声声的抽噎,很久很久……(放映长征过草地的视频。)这是一枚长满红锈的鱼钩,这是一枚闪着金色光芒的鱼钩。它是革命精神的化身。   四、拓展延伸,升华情感,搜集长征的故事、书籍,实现阅读的深化和内化。   长征,一段令人难忘的历史。期间涌现出的一个个象老班长一样的平凡的英雄无一不让我们感动。建议学生课后阅读长征的故事、书籍。   教学时教师讲述自己童年时阅读革命故事、书籍的经历。   小学语文教案:《金色的鱼钩》 8   教学目标:   1.了解小说《金色的鱼钩》的主要情节和人物形象。   2.培养学生对于友谊、勇气、责任等价值观的认识和感悟。   3.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   1.理解小说《金色的鱼钩》的主要情节和人物形象。   2.培养学生对于友谊、勇气、责任等价值观的认识和感悟。   教学难点:   1.引导学生从小说中领悟友谊、勇气、责任等价值观。   2.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表达能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1.教师介绍本节课要学习的小说《金色的鱼钩》。   2.教师出示图片,让学生猜测小说的主要情节。   二、阅读(25分钟)   1.学生阅读小说《金色的鱼钩》。   2.学生可以在阅读过程中记录下自己的疑问和感受。   三、讨论(20分钟)   1.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小说中的主要情节和人物形象。   2.教师提问学生对于友谊、勇气、责任等价值观的理解和感悟。   3.学生可以结合自己的经历和感受进行发言。   四、表达(20分钟)   1.学生可以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角色,进行人物形象的描述。   2.学生可以结合自己的经历和感受,进行友谊、勇气、责任等价值观的表达。   五、总结(10分钟)   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教师鼓励学生多读好书,提高阅读能力。   教学反思:   小说《金色的鱼钩》是一篇感人至深的故事,通过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让学生领悟到友谊、勇气、责任等价值观的重要性。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引导学生思考和表达,让学生在阅读和讨论中积极参与,提高了学生的阅读理解和表达能力。同时,我也发现了一些问题,比如有些学生阅读能力较弱,需要更多的指导和帮助。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将更加注重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更好地帮助学生提高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   小学语文教案:《金色的鱼钩》 9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能找出点明题意的句子,能有感情朗读描写老班长语言的句子,体会人物的精神,从而理解“这个长满红锈的鱼钩……金色的光线!”这句话的含义。   2、学习生字新词,理解“三长两短”、“喜不自胜”、“奄奄一息”等词语。   教学过程:   1、检查自学字、词状况:   (1)依据意思听写词语:“三长两短”、“喜不自胜”、“奄奄一息”。   (2)齐读生字、新词。   (3)说说简单读错、写错的字、词。   2、初读课文,感知大意。   (1)默读课文并思索:   A、简要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B、找出点明题意的句子(用直线划下来)。   (2)反馈。   3、理解“这个长满红锈的`鱼钩,将恒久闪耀着金色的光线!”的含义。   (1)齐读。   (2)质疑:“这个长满红锈的鱼钩”怎么会“恒久闪耀着金色的光线”?   (3)探讨。   (4)定向。找一处老班长的语言,读读,简要说说意思,然后想想反映了老班长的什么精神,最终有感情朗读。   (5)自学。   (6)沟通。(以感情朗读为重)   (7)体会老班长的精神。   (8)说说“这个长满红锈的鱼钩,将恒久闪耀着金色的光线!”这句话的含义。   (9)练习。   4、课堂作业设计。   (1)依据意思写词语。   (2)体会“这个长满红锈的鱼钩,将恒久闪耀着金色的光线!”这句话的含义。   小学语文教案:《金色的鱼钩》 10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了解红军长征途中,一位老炊事班长为了照看三个生病的小战士过草地而光荣牺牲的动人事迹。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能够比较精确的表达课文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能够比较精确的表达课文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深刻理解:“在这个长满红锈的鱼钩上闪耀着绚丽的金色的光线”这句话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课文的题目是“金色的鱼钩”请你读课文后想一想,这个鱼钩是金色的吗?   这个长满红锈的鱼钩为什么说它是“金色的”?现在就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来学习课文。   二、学习课文   1、默读,边读边思索:课文中几次描写了老班长的外貌,从课文中摘录出描写老班长外貌的语句。   板书:老班长   2、这几次描写老班长的外貌有什么不同,说明白什么?   探讨明确:   第一次:炊事班长快四十岁了,个儿挺高,背有点驮,四方脸,高颧骨,脸上布满皱纹,两鬓都花白了。明确:这时的炊事班长饱经风霜,然而可敬可亲。其次次:他那非常严峻的布满红丝的眼睛明确:日夜为小战士们操劳,睡眠不足,老班长的眼里布满了红丝,但丝毫不影响他照看小红军,表现了他对工作的高度负责。   第四次:瘦得只剩皮包骨头,眼睛深深地陷了下去明确:老班长历尽艰辛,任劳任怨,像保姆一样照看小孩一样,照看三个年轻的病号。他成功地完成了上级交给他的任务,可是自己已经衰弱到不能支撑的地步。是高度的革命责任感,让他把生的希望让给了战友,把死的.危急留给了自己,表现了一个共产党员舍己为人的高尚品质。   理解:“在这个长满红锈的鱼钩上闪耀着绚丽的金色的光线”这句话的含义。   明确:这个鱼钩是老班长的遗物,有很大的纪念意义。老班长生前用这个鱼钩给三个小战士钓鱼补养身体,使他们能顺当地走出草地,这个鱼钩挽救的是三个年轻战士的生命。从这个长满红绣的鱼钩上,我们可以看出老班长无限忠于党,忠于人民,一心为同志,有着舍己救为人的高尚品质,这崇高的品质永放异彩,光线万丈。   板书:怀念   过渡:从老班长的外貌改变,我们看出他是一个心中只有战友,唯独没有自己的优秀共产党员。你还能从什么地方看出这种品质。   小学语文教案:《金色的鱼钩》 11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红军过草地时的艰苦,学习老班长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2、通过重点词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练习快速阅读,通过重点语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   1、请四名同学读课文,订正读错的字。   2、说一说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当时的环境。先由一同学说,然后大家补充或订正。   3、说一说哪些地方你最受感动,谈谈自己的体会。   二、指导学生通过自学,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1、默读第一自然段,说一说文中外貌的描写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2、默读课文其次段。   思索探讨   (1)指导员对老班长说,你是上级,是保姆,是勤务员。“上级”“保姆”“勤务员”各是什么意思?老班长一路上是怎样做好“上级”“保姆”“勤务员”的工作的。   (2)在其次段中有许多描写人物动作的、语言的语句,还有一些是对事情过程的交代。这些内容都是体现了人物的思想感情。说说哪些内容符合以上的意思。   3、指导老班长和“我的对话的朗读”。要通过对话的朗读,读出人物的思想感情。   三、总结以上的学习方法。   1、理解课文内容。   2、抓住有关语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集体探讨,同学之间订正、补充,老师作必要的引导。)   3、指导朗读第三段。   四、小结   1、老班长为什么始终不愿吃鱼,仅仅是为了鱼太少了吗?   2、通过老班长带领我们过草地的一系列言行,说说老班长具有那些优秀的`品质?   五、指名读第四段。   思索探讨   在这长满红色的鱼钩上,闪耀着绚丽的金色的光线!联系课文内容,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六、指名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七、作业。   小学语文教案:《金色的鱼钩》 12   一、教学目的:   理解课文内容,知道红军过草地是时的艰苦情况,学习老班长终于党、终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二、教学重难点:   理解重点词句、体会人物感情。   三、教学过程:   (一)示课题,生疑激趣   1、板书课题、解题。   (这是一篇阅读课文,从审题入手,在交流解答中点出文章中心,达到了从整体入手的目的。)   2、简介时代背景。   (提高学生搜集信息、交流信息的能力。)   3、欣赏课件。   (使学生对课文有个初步的了解,达到激趣的目的。)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读全文,读后练习概括主要内容。   (让学生按照自己的意愿读课文。)   1、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读全文。   (出声读、默读、边读边记……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去读,兴趣会比较浓厚。)   2、用一句话概括主要内容。   (注意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发生、发展、结果。学生可根据自己理解,用自己的话进行概括,鼓励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   (三)细读课文,理清层次   1、指名读文,想想按什么顺序给文章分成哪几部分。(展开讨论,只要分段能讲出自己的道理即可。)   2、练习用小标题概括各部分内容。   (培养学生的综合概括能力,由小组合作完成,再分别汇报,全班交流。)   (四)选读课文,体会情感   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段落读一读,初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五)在精读中品析鉴赏   1、老班长闪光的品质在作者描写的三次喝鱼汤的情景中得以充分体现。请各小组选择其中一个情景读一读、想一想、议一议、画一画、品一品。   2、交流汇报、教师点拨。   (1)第一次喝鱼汤的情景是怎样的.,从中看出老班长具有怎样的闪光品质。   (2)第二次喝鱼汤的情景,你想抓住哪几句话体会老班长的闪光品质。   “我起初不喝鱼汤,老班长命令我们喝下鱼汤”。投影出示课文插图,观察人物神态,体会人物内心。   联系前文老班长“硬咽鱼骨头”和“摸黑找野草”等感人场面,体会老班长的崇高品质。   (强化学法指导,使学生由“学会”转到“会学”上来。)   (3)第三次喝鱼汤的情景,又是怎样的?抓住你深受感动的句子谈谈体会。   启发想象:假如你是课文中的小梁,此时此刻,手掣鱼竿,会想些什么?   (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地揣摩人物内心。)   抓住老班长临终前的话语思考:给老班长喝鱼汤是“浪费”吗?为什么老班长这么说?   体会“浪费”的意思,品悟到老班长即便剩下最后一口气,仍坚持把鱼汤留给病号吃的平凡而伟大的精神。   (六)在研读中感悟、感染   1、课文中前后一共八次出现“啊”字,找出带有“啊”字的句子,练习朗读,品悟情感。   (以往学生往往对“啊”字的读法不加区分,这就不利于对句子的含义的理解。读好这不引人注目的“啊”字,对品析人物情感大有好处。)   (1)典型示范   投影出示“鱼啊!快些来吧!这是挽救一个革命战士的生命啊!”请把“啊”和全句联系起来轻读,体味这两个“啊”字表现的思想感情。   (2)教师范读   (由词联句,由句联文,指导学生读好这两个“啊”字,就突出了老班长可敬可佩的形象,突出了革命战士之间的深厚友情。)   (3)自读自悟   (交流、朗读中体会到不同的句子中的“啊”字的语调、语速、语气不能都一样,应随句子所表达的内容和感情的变化而变化。)   2、配乐分角色朗读全文。   (透彻的理解之后,配上感人的音乐,带学生进入感人的情景之中,入情入境地感悟、感染。)   3、总结升华,课堂练习。   (1)说一说你对“金色的鱼钩”的理解。   (2)写一写学了本文的感受。写心里话,抒心中情。   小学语文教案:《金色的鱼钩》 13   教学目标   1.通过入情入境阅读课文,体会文中人物间令人震撼的情。   2.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   3.收集战争期间令人感动的人或事。   教学重点   入情入境地读,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资料交流,初融情感   1.两国人民在战火纷飞中结下深厚的友谊,在列车开动的一刹那,心中的激情喷涌而出,这惜别的场面真让人感慨万千,同学们也收集了相关资料,让我们一起来感受这人间真情吧。   2.交流资料。   二、入情入境,深悟情感   1.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草地深处,翻开发黄的历史,再现当年那不起眼的小小鱼钩吧。齐读课题。   2.同学们预习了课文,说说这鱼钩是什么样子?   3.齐读句子:   他喜出望外地跑回来,取出一根缝衣针,烧红了,弯成个鱼钩。   4.就是这个小小的鱼钩,挽救了三个濒临死亡的`生命,究竟发生了什么事呢?默读课文,想:文章讲了一件什么事?   5.把你感动的句子勾画出来,并谈谈自己的感受。   6.多么让人感动的故事啊,在老班长、战士之间,这深深的   战友情是他们战胜重重困难的力量,是他们寒冬中看到希望的浓浓暖意,读了这个故事,你能谈谈你的感受吗?   7.说说“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光芒”的理解。   8.这篇文章有什么写作特点?   (1)巧妙地点明主题。   (2)典型人物的刻画。   (3)精彩的对话描写。   (4)动人的真情实感。

《金色的鱼钩》教学设计 篇1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正确读写“皱纹威胁咀嚼保姆勉励蹲下瞻仰”等词语,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通过重点词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学习老班长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3.领会作者通过人物神态,行为,语言,展现人物内心世界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体会文章蕴涵的思想感情.   难点:理解:“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光芒。”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1.请看《长征》片断(运用课件播放)   2.长征塑造了一个个动人的,可歌可泣的故事,你们已经学过了长征中的哪些故事?   3.今天我们学习发生在长征中的又一个感人故事:金色的鱼钩(板书)学生读题   4.这篇课文为什么叫“金色”的鱼钩呢?这个长满红锈的鱼钩有没有象征意义?还含着一个怎样的感人故事,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走进草地学习课文.   二.检查预习情况.   1.课件出示生字词语,认读:皱纹,威胁,咀嚼,保姆,勉励,蹲下,瞻仰   2.解词:回味严峻瞻仰闪烁喜出望外奄奄一息   3.在预习中你有哪不懂的问题?(提出后小组解决,解决不了的在学习过程中大家一起解决).   三.理清文章脉络.   1.快速阅读,课文讲一个什么故事?看看作者按什么顺序写这个故事,分为几部分写?说说段落起止和为什么这样划分?(按事情发展顺序写,分四部分)   2.学生汇报后师小结   四.教师范读课文.   1.这篇课文写得非常感人。我忍不住读一读.大家听好.看好.注意自己的感受和心情变化.   2.师范读(入情入境)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我们一起回忆一下.课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感人故事?(讲一位快四十岁的老班长为了带领三个有病的小战士走出一望无际的草地,无微不致地照顾他们而牺牲的故事)   2、老班长为什么要无微不致地照顾三个病号小战士呢?(这是党交给的任务)老班长是怎样用实际行动完成这个任务的?请继续学习课文.   二.精读重点段.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一)老班长一路上无微不致地照顾病号.他们在草地上要走多少天?(四十多天)作者重点写了几天的事情?(四天:钓鱼、不喝鱼汤、命令、牺牲)   (二)这四天最能体现老班长是怎样无微不致地照顾三个病号的,认真读课文.在书中画出描写老班长言行的句子.选择自己最受感动的一段.好好地读一读,再深入体会:为什么会受感动.体现了老班长什么品质?   (三)重点赏析.领悟情感.   1、汇报最让自己感动的语段.   (1)出示:(3-4自然段)   三个病号走不快,一天只走二十来里路。一路上,老班长带我们走一阵歇一阵。到了宿营地,他就到处去找野菜,和着青稞面给我们做饭。不到半个月,两袋青稞面吃完了。饥饿威胁着我们。老班长到处找野菜,挖草根,可是光吃这些东西怎么行呢?老班长看我们一天天瘦下去,他整夜整夜地合不拢眼。其实这些天,他比我们瘦得还厉害呢。   一天,他在一个水-塘边给我们洗衣裳,忽然看见一条鱼跳出水面。他喜出望外地跑回来,取出一跟缝衣针,烧红了,变成个钓鱼钩。这天夜里,我们就吃到了新鲜的鱼汤。尽管没加作料,可我们觉得没有比这鱼汤跟鲜美的了,端起碗来吃了个精光。提问:   老班长想出什么办法来解除饥饿的威胁?(钓鱼)“到处”这个词可以看出什么?(找野菜,挖草跟也很不容易).老班长“整夜整夜合不拢眼”说明了什么?(担心病号)齐读3-4自然段.   2、出示:(第8自然段)   我不信,等他收拾完碗筷走了,就悄悄地跟着他。走近前一看,啊!我不由得呆住了。他坐在那里捧着搪瓷碗,嚼着几根草根和我们吃剩的鱼骨头,嚼了一会儿,就皱紧眉头硬咽下去。我觉得好象有万根钢针扎着喉管,失声喊起来:“老班长,你怎么……”   提问:老班长为什么不喝鱼汤而吃草根和鱼骨头?从“皱紧眉头”“硬咽”体会到什么?(吃草根和鱼骨头有多么困难)“我觉得有万根钢针扎着喉管.失声.喊起来……”从这句体会到了什么?(心里万分痛苦)我当时怎么想呢?(围绕着老班长坚强、舍己为人的品德想)   指导感情朗读.体会老班长的忠于党的事业.舍己为人的内心世界.   3、出示:(第21自然段)   我端起搪瓷碗,觉得这个碗有千斤重,怎么也送不到嘴边。两个同志不知道为什么,也端着碗不往嘴边送。老班长看到这情况,皱起眉头,说:“你怎么了,吃不下?要是不吃,我们就走不出着草地。同志们,为了革命,你们必须吃下去。小梁,你不要太脆弱了!”最后这句话是严厉的,意思只有我知道。   提问:老班长为什么要命令“我们”喝鱼汤?为什么“我”端起碗有千斤重?“千斤重”含义是什么?老班长看到战士们不吃鱼汤时他皱起了眉头.心里是怎么想的?老班长看见“我们”吃完了.脸上的皱纹舒展了.嘴角露出了一丝笑意.此时他心里又想些什么?   指导感情朗读.体会“我”沉重的心情和老班长欣慰的心情.   4、出示:(第28-30自然段)   当我俯下身子,把鱼汤送到老班长嘴边的时候,老班长已经奄奄一息了。他微微地睁开眼睛,看见我端着的鱼汤,头一句话就说:“小梁。别浪费东西。我……我不行啦。你们吃吧!还有二十多里路,吃完了,一定要走出草地去!”   “老班长,你吃吧!我们抬也要把你抬出草地去!”我几乎要哭出来了“不,你们吃吧。你们一定要走出草地去!见着指导员,告诉他,我没有完成党交给我的任务,没把你们照顾好。看,你们都瘦得……提问:老班长临终前是怎样做的怎样说话的?   师:为了三个生病的战士.老班长耗尽了自己全部生命.这是多么感人的情神啊!而这几个小战士却只能眼睁睁看到老班长牺牲,真是悲痛欲绝。   指导分角色朗读.(读出老班长对战士的牵挂.关爱.战士们悲痛欲绝的心情.)   三.学习课文最后一段   1.齐读.   2.我为什么要小心地把鱼钩放在贴身的衣兜里?   3.理解:“在这个长满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鱼钩记录老班长的英雄事迹,老班长虽然牺牲了,但在这个“长满红锈的鱼钩上,可以看到老班长像金子一样的品质,才使他闪闪发光……学生能围绕主题作答即可)   4.你们现在知道为什么要用“金色的鱼钩”做题目吧?   四.总结:   1.老班长有哪些品质?(忠于革命.舍己为人)   2.课文在表达方法上有什么特点?(通过人物的神情.动作.语言展现内心世界) 《金色的鱼钩》教学设计 篇2   教材简析   《金色的鱼钩》记叙了红军过草地时,一位老班长接受党的嘱托,照顾三个生病的小战士过草地而光荣牺牲的感人故事。文章生动感人,作者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方面进行细致入微的描写,揭示出人物崇高的内心世界。全文语言朴实,像讲故事一样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叙述,表达了对老班长的深切怀念。   教学目标   通过理清文章结构,了解文本内容,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使学生明确文章的写作特色---“组织材料有重点、层次清晰有条理、刻画人物有方法”,从而学会布局谋篇的知识。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通过学习《长征》,我们了解了红军在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中爬雪山,过草地,经历了千难万险。今天,我们学习阅读课文《金色的鱼钩》。(板书26金色的鱼钩)这是一篇革命回忆录,是一个真实的故事,这个故事就发生在长征途中。   二、检测预习   昨天晚上老师要求大家预习这篇课文,我知道,在我没有要求预习之前,   已经有好多同学读过此文,都有哪些同学不止一次读过这篇文章?   既然你们这么喜欢这个故事,昨天晚上又做了认真的预习,现在老师就来了解一下你对课文掌握的情况。   1、字词   我们来看这些词语,会读就读,不会读隔过去。   颧骨   青稞  支吾  两鬓斑白   粗糙   收敛  抽噎  喜出望外   瞻仰   疙瘩  搀扶  夜色弥漫   脆弱   衰弱    奄奄一息       作(zuò)料   禁(jīn)不住                     和(huò)着青稞面           拧(nǐng)成疙瘩   这些词语中有两个带弱的词语,是哪两个?   我们虽然还是一天一天衰弱下去,比起光吃草根来毕竟好多啦。   眼看我们的身子一天比一天衰弱,只要哪一天吃不上东西,说不定就会起不来。   同志们,为了革命,你们必须吃下去。小梁,你不要太脆弱!   从这几个句子中,你能理解脆弱和衰弱的区别吗?   2、内容   昨天晚上预习时,你们采用了什么样的方法读的课文?(朗读、快速默读)这么长的阅读课文,我们就应该采取快速默读的方法。能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吗?   大家读过课文,知道文章是写人的,是赞美老班长的,为什么用“金色的鱼钩”做题目?   课文最后有这样一句话,直接描写了鱼钩,“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幻灯)怎么理解?(板书:舍己为人)   回忆一下课文,你能说说老班长带领三个小战士在草地上走了大概多少天吗?故事里没有精确的数字,但某些句子还是做了交待,细心的同学可以看出来。   (从老班长和小梁谈话时说过的一句话“我看还有二十天才能走出这片草地”及“走了十五天,断粮了”,陆陆续续又走了几天引导。)   这四十多天的草地生活,作者没有一一描写,而是选取了几个特别的日子,回忆回忆是哪几个日子?(板书:1、第一次吃鱼。2、发现秘密。3、命令喝鱼汤。4、老班长牺牲。)   这四个日子,哪个作者只是做了简单的交待,没有详细写?四十多天,他选择了这三天详细地写,又把必须交代的发现鱼那天,稍微略写。但是你看到这几天是不是就能够想到整个儿四十多天的情况呀?这就是作家艺术的写作手法。(板书:组织材料有重点)比如你们将来写“愉快的假期”是不是要一天一天挨着写呢?   现在可以打开书了,从哪个自然段到哪个自然段写的是这四十多天的草地生活呢?这四天又分别是哪几个段?(给课文可以分为三段,亦可分为六段。)   把整个文章内容整体掌握了,再看看它究竟写了哪几方面的内容,把每一个内容弄清楚了,再给课文分段就比较容易了。   课文篇幅虽然很长,段落很多,但是我们这样一理顺,就会发现层次非常清晰,(板书:层次清晰有条理)   三、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   仅仅抓住重点组织材料,条理清晰,是远远不能把文章写得引人入胜,这篇课文非常吸引读者,在没有要求预习前,你就不止一次地读过,原因在哪里?(故事性强,感动人)   是啊,课文就像在给我们讲故事,娓娓道来,生动感人。作者之所以能把故事叙述得这么打动人心,一个原因是这个故事是真实的,更为关键的是他刻画人物有方法。(刻画人物有方法)   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什么?(赞诵老班长舍己为人)但通篇课文没有一句赞美的话语,作者是通过哪些描写来体现人物的内心品质?(板书:外貌、语言、神情、动作行为)   是的,故事中有许多关于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情和心理的描写感动着我们,从中可以体会到老班长舍己为人的高尚品质,作者详细写的这三天中老班长的一言一行就足以表现他崇高的内心世界。   1、发现秘密   我们先来看发现老班长不吃鱼的这一天情况的描写,这部分内容人物对话   比较多,三人合作分角色读。读完后,看一看哪些地方的描写能体现老班长舍己为人的品质,能够成功刻画人物的内心世界,用波浪线画出来,批注感受。   预设一   他坐在那里捧着搪(táng)瓷(cí)碗,嚼着几根草根和我们吃剩下的鱼骨头,嚼了一会儿,就皱紧眉头硬咽(yàn)下去。我觉得好像有万根钢针扎着喉管,失声喊起来:“老班长,你怎么……”   这段话既有动作描写,又有神态描写,从中你体会到什么?   预设二   “不要紧,我身体还结实。”他抬起头,望着夜色弥(mí)漫的草地。好久,才用低沉的声音说,“指导员把你们三个人交给我,他临走的时候说:‘他们年轻。一路上,你是上级,是保姆,是勤务员,无论多么艰苦,也要把他们带出草地。’小梁,你看这草地,无边无涯,没个尽头。我估计,还要二十天才能走出去。熬(áo)过这二十天不简单啊!眼看你们的身子一天比一天衰弱,只要哪一天吃不上东西,说不定就会起不来,真有个三长两短,我怎么去向党报告呢?难道我能说,‘指导员,我把同志们留在草地上,我自己克服了困难出来啦’?”   从中体会到什么?(完成任务的决心大,忠于革命。)   预设三   “不行,太少啦。”他轻轻地摇摇头,“小梁,说真的,弄点儿吃的不容易啊!有时候等了半夜,也不见鱼上钩。为了弄一点儿鱼饵,我翻了多少草皮也找不到一条蚯蚓……还有,我的眼睛坏了,天色一暗,找野菜就得一棵一棵地摸……”   从人物语言描述出人物行为。   2、命令喝鱼汤   对于老班长命令我们喝鱼汤这一天的描写,课文只用了三个自然段,别看内容不多,作者可是字斟句酌。在这三个自然段中,作者主要是通过什么描写来表现老班长舍己为人的精神品质?(神情)请您在这三个自然段中画出描写老班长深情的词句?(笑-收敛—一丝笑意)   从老班长的表情变化,你体会到什么?   (因为他想起昨天晚上的事,虽然他告诉小梁不要让那两个小同志知道,但是,也许那两个小同志在远处也听到了。他知道大家今天的心情很沉重,所以他做出一个笑来,是要改变这种气氛,用这个笑来动员大家吃鱼,)   最后为什么用“一丝笑意”不用“开怀大笑”?   “一丝笑意”。 我们从老班长两次笑的表现中,就能深深地体会到他的内心。一看他怎么笑,就知道他心里想的是什么,体会到了他的情感。可见作者写这篇文章,句句掂量,字字斟酌,颇费心思!   在这部分内容里,还有两处小梁的心理描写也非常打动人心。请圈画出来。   3、老班长牺牲   对于老班长牺牲部分内容,我们采用快速默读的方法,画出你认为能表现老班长精神品质的地方。   预设一   当我俯下身子,把鱼汤送到老班长嘴边的时候,老班长已经奄(yǎn)奄一息了。他微微地睁开眼睛,看见我端着的鱼汤,头一句话就说:“小梁,别浪费东西了。我……我不行啦。你们吃吧!还有二十多里路,吃完了,一定要走出草地去!”   预设二   老班长虽然瘦得只剩皮包骨头,眼睛深深地陷了下去,还一直用饱满的情绪鼓励着我们。   炊事班长快四十岁了,个儿挺高,背有点儿驼,四方脸,高颧(quán)骨,脸上布满皱纹,两鬓(bìn)都斑白了。   总结:作家写文章,表现人的内心世界的时候,往往通过人的外部表现如动作语言神态等来写,你们将来写人的时候,也可以用这个方法。   四、升华练笔   选择:   1、改编为叙事诗。   2、写故事梗概:注意做到重点突出,删减适当写故事梗概。   板书设计:   26 金色的鱼钩   一(1、2)接受任务   第一次吃鱼   发现秘密   劝喝鱼汤   老班长牺牲   三、(34)珍藏鱼钩   二(3、33)   组织材料有重点   层次清晰有条理   刻画人物有方法   忠于革命   舍己为人 《金色的鱼钩》教学设计 篇3   课题   15*金色的鱼钩   课型   略读课   第几课时   三   维   教   学   目   标   1.认识12个生字,读读记记“颧骨、两鬓、斑白、搪瓷、严厉、收敛、疙瘩、粗糙、抽噎、红锈、宿营地、青稞面、喜出望外、热气腾腾、无边无涯、昏迷不醒、奄奄一息”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受到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品质的教育。   3.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展现人物内心的表达方法。   4.练习快速阅读,简要地复述故事。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本课的重点是体会文章中蕴含的思想感情,教学的难点是理解“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这句话的含义。   教学方法与手段   课前让学生查阅历史资料,了解故事背景,为理解老班长的高尚品质奠定基础。过程中注重有感情的朗读,在老师组织引导下,学生自读自悟,合作探究。   使用教材的构想   课标指出: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开放的学习方式,要建设开放而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教师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的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能力。课堂上要沟通语文、历史的学习界限,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创建一个民主的课堂。    教学流程:   一、诗歌导入,情境渲染   1.背诵毛泽东《长征》诗。   2.同学们,了解长征吗?谁能说一说自己知道的长征故事。   3.是的,长征是世界军事历史上的一个伟大奇迹──一个由伟大的中国工农红军创造的奇迹。同学们可知道,在这个奇迹的背后,是红军战士历尽的千难万险,是无数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一个老班长的故事吧。──板书:金色的鱼钩   二、整体感知,领悟情感   1.看着课题,同学们有什么想问的问题吗?(自由提问)   2.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得正确、流利,读的时候注意自己的感受和心情的变化,可以把感受最深的地方多读几遍。   3.鼓励朗读,并请学生再次快速默读全文,想想课文主要讲谁,讲了一件什么事。(1935年秋,在二万五千里长征途中,一位老班长接受党交给的任务,尽心尽力地照顾好三个红军伤员,在即将走出草地时,自己却牺牲了。)   三、入情入境,重点赏析   可以根据课文学习过程的需要,拟定两条学习主线。   (一)以老班长为主线   1.默读,边读边思考:课文中几次描写了老班长的外貌,从课文中摘录出描写老班长外貌的语句。(板书:老班长)   2.这几次描写老班长的外貌有什么不同,说明了什么?   (1)“炊事班长快四十岁了,个儿挺高,背有点驮,四方脸,高颧骨,脸上布满皱纹,两鬓都斑白了。”   师:三十多岁的老班长为什么会有五六十岁老人的外貌特征?(可以看出老班长在长征途中饱经风霜,长征的艰苦。)   (2)“他整夜整夜地合不拢眼”→“他喜出望外地跑回来”   (日夜为小战士们操劳,因为找到了一个能让战士们吃上好一点的东西的办法,而无法抑制内心的激动,可以看出他是多么尽职尽责。)   (3)“他抬起头,望着夜色弥漫的草地,好久,才用低沉的声音说”   (这里没有直接的外貌描写,但是我们可以从句子中进行拓展训练:想象老班长望着远方草地时的眼神,那眼神中一定充满忧虑。)   (4)“老班长看到这情况,收敛了笑容,眉头拧成了疙瘩”→“老班长看着我们吃完,脸上的皱纹舒展开了,嘴边露出了一丝笑意”。   (老班长看到三个小战士不肯喝鱼汤,生怕他们饿坏了身子,他又心疼,又着急,责怪自己没能完成指导员交给的任务,因此眉毛拧成了疙瘩。   战士们喝下了鱼汤,他的眉头舒展开,充分表现了他心中只有战友,唯独没有自己的高尚品质。)   (5)“瘦得只剩皮包骨头,眼睛深深地陷了下去”   (老班长历尽艰辛,任劳任怨,照顾三个年轻的病号。他胜利地完成了上级交给他的任务,可是自己已经衰弱到不能支撑的地步,死亡的威胁正步步朝他逼来。)   过渡:从老班长的外貌变化,我们可以看出他是一个心中只有战友,唯独没有自己的优秀共产党员。   (二)找出最让自己感动的片段,以此为主线,品析全文。   1.学习“硬咽草根、鱼骨头”片段。   (1)指名朗读,读后议论:为什么这个段落令人感动?   (2)抓住“皱紧眉头”“硬咽”等词和“我”当时的心情,体会老班长的品质。   (3)感情朗读,注意体会人物的内心。   2.学习“夜里钓鱼、摸野菜”片段。   (1)自由朗读,感受老班长寻找食物的不易:白天,老班长要带着战士们行军,晚上宿营时有要忙着张罗食物,而草地上都是黑水潭,哪有多少鱼,为了钓鱼,找野菜,老班长的眼睛都瞅坏了。   (2)抓住“翻了多少草皮”“一棵一棵的摸”等重点词朗读。   (3)说说此时自己内心的感受。   3.学习“命令战士喝鱼汤”片段。   (1)学生自由朗读这一片段内容。   (2)观察课文插图,想象小梁和老班长的心理活动。   (3)思考:老班长前后的表情有什么变化?为什么有这样的变化?   (4)指导朗读“我端起搪瓷碗,觉得这个碗有千斤重,怎么也送不到嘴边。”到“可是我的心里好像塞了铅块似的,沉重极了。”   4.学习“奄奄一息让鱼汤”片段。   (1)自由轻声读这部分内容,注意自己内心的感情。   (2)说出内心感受,并说说为什么有这样的感受?   (3)指导分角色朗读。   ①老班长“奄奄一息”,身体已经极度虚弱,同时又对战士们充满牵挂和关爱。   ②为救老班长时的心急如焚,无尽的担心和难过。   (过渡语:为了伤员,老班长快耗尽了自己全部的生命。如果你是伤员,面对奄奄一息的老班长,会有怎样的感受?)   ③老班长牺牲时,战士们悲痛欲绝、催人泪下的呼喊。   (过渡语:“老班长的手垂了下来,他耗尽了生命的全部,眼看着要走出草地,他却不能动了,也不能照顾我们了。此时,你该用怎样的感情呼唤他呢?”)   四、品味金色,升华迁移   过渡语:可亲、可敬的老班长永远离开了我们,战士们撕心裂肺的呼喊也无法唤醒他了。他用自己的生命换来了战士们的生命,他用自己的忠诚和无私完成了党的委托。他永远地留在了那片无边无际的草地上,留给战士们的只有那根用缝衣针弯成的钓鱼钩。   1.(出示小黑板)“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   师:为什么说长满了红绣的鱼钩上,闪烁着金色的光芒?   (答案只可以是: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凝结了老红军心中只有战友,唯独没有自己的高贵品质;长满红锈的铁画鱼钩,体现了红军战士舍己为人的伟大精神;长满红锈的鱼钩见证了红军战士互相关心、互相扶持、一心北上的艰苦历程,表现了战友之间伟大的爱。……)   2.让学生结合整节课的感受,谈自己的体会。   3.建议学生将自己学完课文的感受,以日记的形式记录下来。 《金色的鱼钩》教学设计 篇4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长征途中发生的这个感人的故事。   2、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学习老班长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3、体会这篇课文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进行叙述的方法。   4、练习运用快速阅读法,简要复述课文故事。   教学重难点:   练习快速阅读,通过重点语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看课题,提出质疑。   师:长征是世界军事史上一个伟大的奇迹,一个由伟大的工农红军创造的奇迹。在这个奇迹的背后,是红军战士历尽的千难万险,是无数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今天就让我们走进一个老班长的故事。(板书课题,生读课题)   师:你来读课题。   生:金色的鱼钩(重点放在“鱼钩”上)   师:为什么这么读?   生:我想知道为什么用“鱼钩”做题目?   师:加上自己的理解去读书,好习惯。谁还读?   生:金色的鱼钩(重点放在“金色”上)   师:你读的和刚才不同啊?   生:我想知道为什么这鱼钩是金色的?   师:看来同学们的问题真不少,你还想了解什么?   预设:生:故事发生在什么时候?课文围绕鱼钩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二、读文章,提纲契领。   师: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到课文中去找一找答案。请同学们打开书,用比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看一看谁最先找到答案?(生默读课文,找答案)   师:通过这次的阅读,你找到了哪个问题的答案?   预设:   生:故事发生在长征时期,红军过草地时发生的一个感人的故事。   师:同学们都有预习的习惯,那么你还了解到了故事的哪些资料?   预设:出示时代背景   师出示课件   生:这篇课文主要讲的是一位红军老班长为了照顾三个伤病员而牺牲的故事。   生:这篇课文叙述了红军长征途中一位炊事班长接受党组织交给的任务,照顾三个生病的小战士过草地,自己忍饥挨饿,结果倒在草地边上的故事。   师:故事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请同学们再次走进课文勾画出课文中表示时间先后的词语。依据勾画的词,小组合作学习,看一看这篇课文可以分成几部分?并用小标题把每部分的内容归纳出来。   (学生默读课文,合作学习)   师:哪一组说一说?(教师相机打出课件)   课件展示:   1、老班长接受任务照顾三个病好。   2、遭受饥饿威胁,老班长苦想办法。   3、钓鱼炖野菜补充营养。   4、老班长舍己为人感动小梁。   5、逼战士喝鱼汤鼓励病号。   6、老班长病倒拒喝鱼汤献生命。   7、“金色鱼钩”代表革命精神。   师:文章脉络很清楚了,你能把这个故事讲给同学们听吗?那在讲故事时我们应注意什么呢?   课件出示:复述故事的要领:   1、把握故事的时代背景,故事发生的地点,故事中的主要人物,主要的故事情节。   2、先列出小标题作为提纲,然后按照提纲来讲述。   (前后桌互讲故事)   三、作业:   1、给家长讲这个故事。   2、了解更多的长征中故事。   第二课时   师:这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15课《金色的鱼钩》。同学们,还记得这篇课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吗?谁来说一说?   师出示课件   一、重细节,体会人物情感   1、师:上节课我们已经解决了一部分问题,我们一起回顾一下。这节课我们继续探究下面的问题。   师:这个故事给了你怎样的印象?你最想说的话是什么?   预设:感人。   师:这个故事这么感人,课文中肯定有很多感人的地方,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勾画出自己印象最深或是最受感动的地方。好好读一读,想一想自己为什么感动?   (生默读课文,边读边勾画)   2、师:谁愿意把你感动的地方读给同学们听,并说一说自己为什么感动?   预设:   ①、6至19段   生:读8段。因为老班长看到鱼少,就自己不喝鱼汤,只吃难以下咽的草根和同志们吃剩下的鱼骨头。表现了老班长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师:再读一读,这一段是对人物的什么描写?因为对人物语言的刻画使班长这个人物深入人心。   生:读11段。当别人发现他不吃鱼的秘密时,他还嘱咐别人不说,不让其他人知道。可以看出老班长忠于党的事业,努力完成党交给的任务。(语言描写)   生:13段。老班长接受了指导员交给的任务,决心一定完成任务。(语言描写)   生:18段。老班长时刻为他人着想的优秀品质。(语言描写)   师:同学们说得真好,可见这个故事真的打动了你。哪几个同学愿意合作把6至19段这部分读给在座的老师和同学们听。   (生合作分角色朗读)   ②、20至23段   生:21段。看战士们不肯喝鱼汤,生怕他们饿坏了身体,老班长又心疼又着急,责怪自己没有完成指导员交给的任务。可见只想着完成任务,不管自己的安危。(神态、语言描写)   ③、24至33段   生:28段。将生的希望留给了病号。(神态、语言描写)   生:30-31段。生命垂危,还不忘任务,关心战友。(语言描写、动作描写)3   二、集全文,提炼中心。   师:通过刚才的交流我发现同学们都被老班长这个人物感动了,那么老班长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生:老班长是一个舍己为人的人,把生的希望留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   生:他是一个对党的无限忠诚的人,因为他用自己的生命去完成了党交给他的任务,。   师:老班长这个人物你们喜欢吗?其实你们之所以喜欢这个人物,是源于课文中对老班长的神情、动作、语言都有细致的描写,通过这些描写,我们对老班长的内心逐渐了解,从而受到了感染和。   师:再次走进课文,把描写老班长的语言、动作、神态的描写读一读。今后我们在写作时,也要抓住人物的细节进行描写,让自己笔下的人物像老班长一样刻骨铭心。   课件出示相应的语言、动作、神态描写的片段   三、扣题,升华文本   齐读最后一自然段。(不太好)   师:下面这两个问题可以解决了吗?   生:是老班长用鱼钩钓鱼来救活了三个小同志,使他们顽强地走出了草地,所以课文用“鱼钩”做题。   生:金子是高贵的,而老班长的精神同样是高贵的。   生: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就像一盏灯,点亮了革命者前进的方向。   生:我从那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身上看到了老班长那颗金子般的心。   四、拓展延伸,深化阅读   师:老师带来了长征中的另一个小故事,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课件:《倔强的小红军》   师:万里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空前的伟大壮举,为了弘扬工农红军不畏艰险,英勇顽强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毛泽东写下了诗歌史上不朽的杰作。《七律.长征》   课件:《七律.长征》   师:长征途中可歌可泣的故事有很多,希望同学们课下多读一读。   五、教师小结:   金色的鱼钩向我们昭示:美好的生活是千千万万像老班长这样的英雄用生命换来的,我们应珍惜今天,用学到的文化知识创造更灿烂的明天。 《金色的鱼钩》教学设计 篇5   【教学目的】   理解课文资料,明白红军过草地是时的艰苦情景,学习老班长最终党、最终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教学重、难点】   理解重点词句、体会人物感情。   【教具准备】   相关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示课题,生疑激趣   1、板书课题、解题:   (这是一篇阅读课文,从审题入手,在交流解答中点出文章中心,到达了从整体入手的目的。)   2、简介时代背景:   (提高学生搜集信息、交流信息的本事。)   3、欣赏课件:   (使学生对课文有个初步的了解,到达激趣的目的。)   二、初读课文,感知资料   用自我喜欢的方法读全文,读后练习概括主要资料。   (让学生按照自我的意愿读课文。)   1、用自我喜欢的方法读全文:   (出声读、默读、边读边记用自我喜欢的方法去读,兴趣会比较浓厚。)   2、用一句话概括主要资料:   (注意时光、地点、人物、事情的发生、发展、结果。学生可根据自我理解,用自我的话进行概括,鼓励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   三、细读课文,理清层次   1、指名读文,想想按什么顺序给文章分成哪几部分:   (展开讨论,只要分段能讲出自我的道理即可。)   2、练习用小标题概括各部分资料:   (培养学生的综合概括本事,由小组合作完成,再分别汇报,全班交流。)   四、选读课文,体会情感   选择自我喜欢的句子、段落读一读,初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五、课堂练习   1、交流自我喜欢的句、段,谈谈体会,再有感情地读一读。   2、学生边读边画,简单记下自我的体会。   第二课时   一、温故知新   1、回忆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2、出示课文最终一句话,谈谈你的理解。   (从文章中心入手,为理解文章资料作铺垫。)   二、在精读中品析鉴赏   1、老班长闪光的品质在作者描述的三次喝鱼汤的情景中得以充分体现。请各小组选择其中一个情景读一读、想一想、议一议、画一画、品一品。   2、交流汇报、教师点拨:   ⑴第一次喝鱼汤的情景是怎样的,从中看出老班长具有怎样的闪光品质。   ⑵第二次喝鱼汤的情景,你想抓住哪几句话体会老班长的闪光品质。   我起初不喝鱼汤,老班长命令我们喝下鱼汤。投影出示课文插图,观察人物神态,体会人物内心。   联系前文老班长硬咽鱼骨头和摸黑找野草等感人场面,体会老班长的崇高品质。   (助力学法指导,使学生由学会转到会学上来。)   ⑶第三次喝鱼汤的情景,又是怎样的?抓住你深受感动的句子谈谈体会。   启发想象:假如你是课文中的小梁,此时此刻,手掣鱼竿,会想些什么?   (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地揣摩人物内心。)   抓住老班长临终前的话语思考:给老班长喝鱼汤是浪费吗?为什么老班长这么说?   体会浪费的意思,品悟到老班长即便剩下最终一口气,仍坚持把鱼汤留给病号吃的平凡而伟大的精神。   三、在研读中感悟、感染   1、课文中前后一共八次出现啊字,找出带有啊字的句子,练习朗读,品悟情感。   (以往学生往往对啊字的读法不加区分,这就不利于对句子的含义的理解。读好这不引人注目的啊字,对品析人物情感大有好处。)   ⑴典型示范:   投影出示鱼啊!快些来吧!这是挽救一个革命战士的生命啊!请把啊和全句联系起来轻读,体味这两个啊字表现的思想感情。   ⑵教师范读:   (由词联句,由句联文,指导学生读好这两个啊字,就突出了老班长可敬可佩的形象,突出了革命战士之间的深厚友情。)   ⑶自读自悟:   (交流、朗读中体会到不一样的句子中的啊字的语调、语速、语气不能都一样,应随句子所表达的资料和感情的变化而变化。)   2、配乐分主角朗读全文:   (透彻的理解之后,配上感人的音乐,带学生进入感人的情景之中,入情入境地感悟、感染。)   3、总结升华,课堂练习:   ⑴说一说你对金色的鱼钩的理解。   ⑵写一写学了本文的感受。写心里话,抒心中情。   【板书】   金色的鱼钩   三个病号:饥饿喝上难过不吃咽下走出   威胁鱼汤激动鱼汤鱼汤草地   老班长:合不喜出语重皱起皱纹壮烈   拢眼望外心长眉头舒展牺牲   最终革命、舍己为人 《金色的鱼钩》教学设计 篇6   教学过程:   一、出示课题,初读课文   1。出示课题:金色的鱼钩。   (1)朗读课题,应当强调哪个词?   (2)读到金色这个词语,你想到了什么?   学生能够根据自我对语感,说自我想到的,教师能够引导:光明、灿烂、永垂不朽等。   2。快速默读课文。   (1)用自我的话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语言表达能够多种多样,也不要求过分简练,大致的意思是:在二万五千里长征途中,一位老班长理解党的嘱托,照顾三个生病的小战士过草地而光荣牺牲的故事。   (2)读了课文你有哪些疑问?   对学生的问题进行梳理,重点出示两个问题:   ①为什么说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   ②课文为什么以金色的鱼钩为题?   二、再读课文,深入理解   1。默读课文,思考:1935年秋天,红四方面军进入草地,当我和两个小同志病得实在跟不上队伍时,老班长理解了一个什么任务?当时指导员是怎样嘱咐的?   2。出示句子:他们年轻。一路上,你是上级,是保姆,是勤务员,无论多么艰苦,也要把他们带出草地。   上级就是领导,上级怎样会又是保姆和勤务员呢?指导员的意思是什么?   老班长既是上级,要在遇到困难时安抚小战士的情绪,要不断鼓励病号战胜困难,走出草地,要在重重困难面前想方设法。又要像保姆和勤务员一样时时处处关心照顾小战士们。   3。同学们,要完成这一任务容易吗?再读课文,想想老班长在完成任务时要碰到哪些困难?   4。为了完成他既是上级,又是保姆、勤务员的任务,老班长是怎样做的?   学生抓住课文句子和资料自由讨论。   5。这是一位怎样样的老班长?舍己为人,忠于革命,忠于职守   三、品读课文,体会情感   1。课文主要是抓住老班长的什么来表现他既是上级,又是保姆、勤务员的呢?(外貌、动作、神态等)   小组合作学习,请再读课文,找出描述老班长外貌的句子,划下来,深入体会理解。交流,品读:   小组汇报,出示描述老班长外貌的句子,重点讲解:   ◇炊事班长快四十岁了,个儿挺高,背有点儿驼,四方脸,高颧骨,脸上布满皱纹,两鬓都斑白了。   为什么不到四十岁的炊事班长会显得那么苍老?这说明了什么?   ◇他坐在那里捧着搪瓷碗,嚼着几根草根和我们吃剩的鱼骨头,嚼了一会儿,就皱紧眉头硬咽下去。我觉得好像有万根钢针扎着喉管,失声喊起来:老班长,你怎样   老班长吃得多吗?嚼字写出了什么?(食物少,难吃,硬)   2。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这一句,说说:读后你有什么感受?   3。研读笑意。   ◇他笑着说:吃吧,就是少了点儿。唉!一条好大的鱼已经上了钩,又跑了!   ◇老班长看到这情景,收敛了笑容,眉头拧成疙瘩。   ◇老班长看着我们吃完,脸上的皱纹舒展开了,嘴边露出了一丝笑意。   鱼汤这么少,为什么老班长还笑着说?从笑到收敛了笑容,再到露出了一丝笑意,你读懂了什么?   4。长时光的辛苦劳累,长时光的饥饿折磨,最终把老班长累跨了,饿跨了。他最终支撑不住昏倒在黑水潭边。同学们,当我好不容易钓到了小鱼,做好了救命的鱼汤送到老班长面前时,老班长又是怎样说,怎样做的?   出示句子:老班长已经奄奄一息了。他微微地睁开眼睛,看见我端着的鱼汤,头一句话就说:‘小梁,别浪费东西了。我我不行啦。你们吃吧!还有二十多里路,吃完了,必须要走出草地去!’   奄奄一息是什么意思?既然是奄奄一息了,为什么他说的话中还用了两个!?   是的,生命垂危的老班长,即使在最终一刻,也没忘记要鼓励三个小战士克服困难走出草地,也没忘记完成上级下达的任务,也没忘记一个共产党员忠于职守的职责。多么可敬的老班长啊!   5。把最让你感动的地方用最富深情的朗读来体现。   四、前呼后应,解困释疑   1。出示最终一段话。思考:我为什么要把老班长留下的'鱼钩细心地包起来?这个长满红锈的鱼钩象征着什么?用自我的话说说。   一个小小的鱼钩,象征着老班长那忠于革命,忠于人民,舍己为人的金子般的心,也象征着千百万革命前辈的英雄事迹。所以,这篇课文要以金色的鱼钩为题。   2。指导有感情地朗读最终一句话。   3。总结:同学们,我们今日的幸福生活是无数的革命先辈用他们的青春与热血换来的。我们要珍惜今日的幸福生活,把我们的祖国建设得更加完美。   五、作业   复述课文。 《金色的鱼钩》教学设计 篇7   教学目标:   训练运用圈划的方法,理解在任务刻画中关键语句的作用,体会从多种角度刻画人物的写作方法。   学习老班长舍己为人的品质,培养学生团结友爱的精神。   重点和难点:理解中心是重点,理解小病号的描写和中心的关系是难点。   教学过程:   导入:   放一组草原的图片,想象看到草原后会想到些什么。   播放《长征》的电影剪辑。   师:电影中的人物具有怎样的品质?引出课题《金色的鱼钩》   围绕课题,进行质疑   师:看课题文章应该重点写什么?   生:这是一篇写人的文章,主角是老班长,可为什么用《金色的鱼钩》做题目?   师:课文是怎样把老班长和鱼钩联系在一起的?   抓中心句,进行释疑   师:过草地时老班长接受了什么任务?   出示多媒体:一路上,你是上级,是保姆,是勤务员,无论多么艰苦,也要把他们带出草地。   师;这句话是谁说的?代表他个人吗?   生:这是指导员代表党组织向老班长交代任务时说的话。   师:你怎么理解“上级、保姆、勤务员”的?   师:带着这些问题认真读读课文,在书中划出老班长言行的句子,看他是怎样完成“上级、保姆、勤务员”的任务?   生:默读课文   师:现在说说老班长怎样用实际行动完成党交给的任务?   生:为了照顾好三个小同志,每到宿营地老班长就到处找野菜,挖草根,给伤员洗衣服,真象个勤杂工,什么活都干。   生:老班长在水塘边看见一条鱼跳出水面就灵机一动,用缝衣针做了个鱼钩,钓鱼做鱼汤给病号吃,千方百计给病号加强营养。   生:老班长尽找有水塘的地方宿营,对病号的关怀真是无微不至。   生:草地上有黑水潭,哪有多少鱼,为了钓鱼,找野菜,老班长的眼睛都瞅坏了。那极少的鱼汤维持着三个病号的生命,为了把他们带出草地,老班长自己忍肌挨饿,还不让别人知道。   师:老班长为什么不让别人知道他没有吃鱼?   生:因为老班长是共产党元,党员要吃苦在前,老班长宁愿自己受苦,也不让别人受委屈。   师:课文中描写老班长的句子你读了后什么地方最受感动?   生:老班长让病号吃鱼汤,自己却嚼着几根草根和鱼骨头,那紧皱眉头咽下去的情景催人泪下,好像我的喉管也被万根钢针扎着,心中痛苦万分。   生:老班长临牺牲前怕浪费东西,拒绝吃鱼汤,他一心想着别人,惟独没有他自己。   师:想想老班长为什么这样做?表现他怎样的品质?   生:老班长不辞辛劳,任劳任怨,像保姆照顾小孩一样照顾着三个年轻的病号,对革命工作有高度的责任心。   生:老班长舍己救人,把生的希望留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表现了一个共产党员的高贵品质。   生:老班长用自己全部心血执行着党交给他护送伤员的任务,表现了对革命事业的无限忠诚。   师:课文中对老班长的神情、动作、语言都有详细的描述,我们仿佛能看到、听到、透过这些描述,我们体会出他崇高的内心世界,从而受到感染和教育。   师:现在想想初学课文时有的同学提出:为什么用“金色的鱼钩”做课题?经过学习谁能解决这个问题。   生:在长征过草地时,老班长用鱼钩钓鱼给病号吃,鱼钩记录着老红军战士的英雄事迹。   生:从鱼钩上,我们可以看到老班长无限忠于党,忠于人民,一心为同志,舍己救人的光辉思想。   生:用“金色的鱼钩”做题目,表现了“我”对老班长的深切怀念。   师:其实在长征途中像老班长这样舍己为人的战士还有很多很多,他们都是当培养的好战士,好儿女。为了祖国人民,北上抗日,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无声无息地长眠在那茫茫草原上。虽然他们已经与世长辞,但他们的精神与世长存,永垂不朽。   请学生讲讲另外发生在长征路上的感人故事。   结束:齐唱队歌 《金色的鱼钩》教学设计 篇8   一、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能找出点明题意的句子,能有感情朗读描写老班长语言的句子,体会人物的精神,从而理解“这个长满红锈的鱼钩……金色的光芒!”这句话的含义。   2、学习生字新词,理解“三长两短”、“喜出望外”、“奄奄一息”等词语。   二、教学过程:   1、检查自学字、词情况:   (1)根据意思听写词语:   “三长两短”、“喜出望外”、“奄奄一息”。   (2)齐读生字、新词。   (3)说说容易读错、写错的字、词。   2、初读课文,感知大意。   (1)默读课文并思考:A   简要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B   找出点明题意的句子(用直线划下来)。   (2)反馈。   3、理解“这个长满红锈的鱼钩,将永远闪烁着金色的光芒!”的含义。   (1)齐读。   (2)质疑:“这个长满红锈的鱼钩”怎么会“永远闪烁着金色的光芒”?   (3)讨论。   (4)定向。找一处老班长的语言,读读,简要说说意思,然后想想反映了老班长的什么精神,最后有感情朗读。   (5)自学。   (6)交流。(以感情朗读为重)   (7)体会老班长的精神。   (8)说说“这个长满红锈的鱼钩,将永远闪烁着金色的光芒!”这句话的含义。   (9)练习。   4、课堂作业设计。   (1)根据意思写词语。   (2)体会“这个长满红锈的鱼钩,将永远闪烁着金色的光芒!”这句话的含义。   5、板书设计:略。 《金色的鱼钩》教学设计 篇9   一、教学目标:   1、训练运用圈划的读书方法,理解在人物刻划中关键词语的作用,体会从多种角度刻划人物的写作方法。   2、学习老班长舍己为人的品质,培养学生团结友爱的精神。   二、重点和难点:   正确圈划、理解中心是重点。理解小病号的描写与中心的关系是难点。   三、教时:   一教时[第二教时]   四、教学过程:   [一]回顾第一教时,总结:课文《金色的鱼钩》主要出现了两个人物:老班长、我。思考:课文中的人物描写与课文中心有什么关系?   [二]分段阅读,分析人物:   1、默读课文第一大段,完成下列步骤   (1)这段文字从哪些内容作了圈划?   在对学生个别提问的基础上,老师归纳:   课文对老班长的外貌、心情、动作、神态作了圈划。   (2)就圈划内容提问,并体会其作用。   朗读描写老班长外貌的句子,提问:人物外貌的描写对表达课文中心有什么作用?   体会描写老班长心情的句子,提问:人物心情的描写与课文中心有什么联系?   圈划出描写老班长动作的词语,提问:圈划词语从哪些角度揭示了老班长的品质?   在个别回答或小组讨论的基础上,老师小结:   对老班长的外貌、心情、动作等描写,突出了老班长的有极强的责任心、舍己为人的精神。圈划词语也从不同角度揭示了老班长的这一品质。   2、默读课文第二大段,注意从多种角度刻划人物的写法,对表达文章中心的作用。   (1)圈划出表现小病号“我”的心情的词语。   (2)就这些词语从不同角度提问。   (3)分析其表达的作用。   (4)小结:课文对小病号的描写,特别是写出了“我”在知道事情真相前后的心情变化,突出了“我”的感激之情。   圈划词语突出了老班长品质的感人,写小病号是为了从侧面烘托出老班长的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和对革命事业无比忠诚的高尚品质。   3、默读课文第三段,找出描写老班长竭尽全力全力不让病号挨饿的神情、语言的句子,体会其作用。   (1)圈划描写老班长神情、语言的句子。   (2)提问:这些词语对塑造人物形象有何意义?与课文中心有什么关系?   (3)小结:这些对老班长神情、语言的描写,将老班长的形象刻划得淋漓尽致,充分表达出他忠于革命忠于党舍己为人的崇高的品质。   4、朗读课文最后一段,思考:   “这枚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与“闪烁着灿烂的金色光芒”是否矛盾?为什么?与课题有什么关系?(可分组进行讨论)   5、总结:不矛盾。因为“长满了红锈的鱼钩”记录了老班长舍己为人最终献出生命的光辉事迹,这枚鱼钩虽普通却闪烁出老班长崇高品质的灿烂光芒,因此它“闪烁着灿烂的金色光芒”。课文以“金色的鱼钩”为题,揭示了文章中心,有其深刻的含义。   6、讨论学习《金色的鱼钩》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发扬同学间团结友爱的精神。   五、板书:   老班长的外貌、神态、语言、动作 《金色的鱼钩》教学设计 篇10   第一课时   目的要求:   1。读准字音。   2。学习第一,二段,明白红军过草地时的艰苦情景,学习老班长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3。经过重点语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重点:练习经过重点语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难点:练习经过重点语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 导语。   鱼钩是什么颜色的?可是,一篇文章的题目却是>,这是怎样回事呢?(板书:金色的鱼钩)   二。检查预习   1。听课文录音,把自我读错的字标出来。之后,多读几遍。   2。联系课文说说词语的意思(单击课前预习中的'字词练习)   3。说说故事发生的时光,地点,和当时的环境。指名说,其他同学能够补充。   4。你划下了哪些令你最感动的句子?   三。分段。   1。这篇课文主要讲了几件事?(一件是讲老班长煮鲜鱼野菜汤给三个病号吃,他自我没吃一点鱼;一件是讲快走出草地时老班长牺牲了。)   2。快速默读课文,思考:全文可分几段?说说段意。(第一段,1---2自然段;第二段,3---22自然段;第三段。23---33自然段;第四段,34自然段。   四。经过自学,理解资料,体会思想感情。   1。齐读第一段。说说关于老班长的描述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2。默读第二段,边读边注意体会人物当时的思想感情,看你从文中体会到什么?(学生发言,教师和其他同学补充或提出异议)   可引导讨论:   (1)你觉得哪些词句能够看出老班长对我们十分负责?   (2)当小梁发现老班长不吃鱼汤却嚼草根,咽着鱼骨头时,老班长地神态有什么变化?划出有关词句。(单击课前预习中的资料理解2)   (3)想象一下,老班长的神态变化反映了他当时怎样的内心活动?(单击课前预习中的资料理解3   (4)划出小梁神态变化的句子,想象一下,他当时心境怎样?(单击资料理解4)   (5)写老班长的一忧一喜,为什么忧,为什么喜?这说明了什么?(单击资料理解5)   第二课时   目的要求:   1。学习第三段,学习老班长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2。经过重点语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重点:经过重点语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难点: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 总结上节课的学习方法。   二。学习第三段。   1。默读课文第三段。   2。抓住有关语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1)老班长始终不肯吃鱼,仅仅是因为鱼太少了吗?   (2)为什么说这个长满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单击资料理解7)   (3)课文最终一句有什么含义?在写法上有什么作用?(单击资料理解6)   (4)课文写老班长,为什么用金色的鱼钩作题?单击资料理解8)   三。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把你认为最能表达人物的思想感情的一段话找出来,试着读一读,其他同学讨论交流,能够补充改正。最终,把全文有感情地朗读下来。   四。巩固练习。   (单击巩固练习中的拼音填空,比字组词,词语搭配,选字填空。学生口头练习。) 《金色的鱼钩》教学设计 篇11   一、教学目标   (一)学习生字、新词,通过查字典掌握“喜出望外”、“回味”、“严峻”、“收敛”、“奄奄一息”、“瞻仰”、“闪烁”的本意,再联系上下文理解这些词语在课文中的意思。   (二)初读课文,了解题意及课文的基本内容。   (三)学会按事情发展的顺序给课文分段,并说出各段段意。   (四)学习课文第1段,了解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和人物。   二、教学重点、难点   (一)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二)学会按事情发展顺序给课文分段并归纳段意。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前边我们学习了毛主席的《长征》一诗,了解了红军在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中爬雪山,过草地,经历了千难万险。今天,我们学习阅读课文《金色的鱼钩》。这是一篇有关长征故事的课文。在红军过草地时,一位老班长接受党交给的任务,尽心尽力地照顾三个病号,在即将走出草地时,老班长牺牲了。   (二)检查学生预习字、词情况。   课文中的重点词语,你们都理解了吗?   1、什么叫“青稞”(kē)?   (大麦的一种,粒大皮薄,主要产在西藏、青海等地。)   2、“作料”的“作”读第几声?什么叫“作料”?(“作”是多音字,作料的“作”读第二声。“作料”就是烧菜时用的油、盐、酱、醋等调味品。)   3、“回味”是什么意思?(“回味”是指在回忆中体会曾经经历过的美好事物。课文中老班长这样说,是为了消除“我”的怀疑,使病员安心地喝鱼汤。)   4、“弥(mí)漫”两字怎么讲?“夜色弥漫”是什么意思?(“弥漫”是充满的意思,“夜色弥漫”就是到处充满夜的景色。)   5、什么叫“严峻”?(“严峻”就是严厉、严格的意思。)   6、“敛”(liǎn)字要注意读音和字形。“敛”是什么意思?课文中的“收敛”是什么意思?(“敛”是收拢的意思。课文中的“收敛”指老班长的笑容收起来了,消失了。)   7、“掣”(chè)字怎么讲?(“掣”是拽、拉的意思。)   8、什么叫“奄奄一息”?(“奄奄一息”是呼吸微弱,快断气了的意思。)   9、“瞻”字在字典上怎么讲?什么叫“瞻仰”?(“瞻”是往上看或向前看,怀着敬意仰起头来看,如瞻仰毛主席、周总理的遗容。)   (三)说一说,课文讲的是一件什么事?为什么课题叫“金色的鱼钩”?   (四)默读课文。思考:课文按照什么顺序来分段?   1、给课文分段。   2、试说出各段段意。   (课文按故事发展顺序共分为四段:第1段:(从开头到“大伙都叫他‘老班长’”),讲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当时的情况,介绍了老班长的外貌和“老班长”这个称呼的由来。第2段:(从“三个病号走不快”到“沉重极了”),讲青稞面吃完了,老班长想方设法钓鱼煮鲜鱼野菜汤给三个病号吃,而他自己没吃过一点儿鱼。第3段:(从“挨了一天又一天”到“很久很久”),讲走到草地边缘,老班长牺牲了。第4段:(最后一个自然段),讲“我”把老班长留下的鱼钩小心地保存起来。)   3、把刻画老班长外貌的句子画出来。读后说一说从老班长的外貌,我们可以知道他是怎样的一个人?(是一个勤劳质朴的劳动人民。)   4、齐读课文第1段。   小结段意:写1935年秋天,红四方面军进入草地,老班长接受了保护三个小病员的任务。   (七)作业。   1、读课文。   2、抄写常用词语。 《金色的鱼钩》教学设计 篇12   一、教学目的:   理解课文内容,知道红军过草地是时的艰苦情况,学习老班长终于党、终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二、教学重难点:   理解重点词句、体会人物感情。   三、教学过程:   (一)示课题,生疑激趣   1、板书课题、解题。   (这是一篇阅读课文,从审题入手,在交流解答中点出文章中心,达到了从整体入手的目的。)   2、简介时代背景。   (提高学生搜集信息、交流信息的能力。)   3、欣赏课件。   (使学生对课文有个初步的了解,达到激趣的目的。)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读全文,读后练习概括主要内容。   (让学生按照自己的意愿读课文。)   1、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读全文。   (出声读、默读、边读边记……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去读,兴趣会比较浓厚。)   2、用一句话概括主要内容。   (注意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发生、发展、结果。学生可根据自己理解,用自己的话进行概括,鼓励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   (三)细读课文,理清层次   1、指名读文,想想按什么顺序给文章分成哪几部分。(展开讨论,只要分段能讲出自己的道理即可。)   2、练习用小标题概括各部分内容。   (培养学生的综合概括能力,由小组合作完成,再分别汇报,全班交流。)   (四)选读课文,体会情感   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段落读一读,初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五)在精读中品析鉴赏   1、老班长闪光的品质在作者描写的三次喝鱼汤的情景中得以充分体现。请各小组选择其中一个情景读一读、想一想、议一议、画一画、品一品。   2、交流汇报、教师点拨。   (1)第一次喝鱼汤的情景是怎样的,从中看出老班长具有怎样的闪光品质。   (2)第二次喝鱼汤的情景,你想抓住哪几句话体会老班长的闪光品质。   “我起初不喝鱼汤,老班长命令我们喝下鱼汤”。投影出示课文插图,观察人物神态,体会人物内心。   联系前文老班长“硬咽鱼骨头”和“摸黑找野草”等感人场面,体会老班长的崇高品质。   (强化学法指导,使学生由“学会”转到“会学”上来。)   (3)第三次喝鱼汤的情景,又是怎样的?抓住你深受感动的句子谈谈体会。   启发想象:假如你是课文中的小梁,此时此刻,手掣鱼竿,会想些什么?   (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地揣摩人物内心。)   抓住老班长临终前的话语思考:给老班长喝鱼汤是“浪费”吗?为什么老班长这么说?   体会“浪费”的意思,品悟到老班长即便剩下最后一口气,仍坚持把鱼汤留给病号吃的平凡而伟大的精神。   (六)在研读中感悟、感染   1、课文中前后一共八次出现“啊”字,找出带有“啊”字的句子,练习朗读,品悟情感。   (以往学生往往对“啊”字的读法不加区分,这就不利于对句子的含义的理解。读好这不引人注目的“啊”字,对品析人物情感大有好处。)   (1)典型示范   投影出示“鱼啊!快些来吧!这是挽救一个革命战士的生命啊!”请把“啊”和全句联系起来轻读,体味这两个“啊”字表现的思想感情。   (2)教师范读   (由词联句,由句联文,指导学生读好这两个“啊”字,就突出了老班长可敬可佩的形象,突出了革命战士之间的深厚友情。)   (3)自读自悟   (交流、朗读中体会到不同的句子中的“啊”字的语调、语速、语气不能都一样,应随句子所表达的内容和感情的变化而变化。)   2、配乐分角色朗读全文。   (透彻的理解之后,配上感人的音乐,带学生进入感人的情景之中,入情入境地感悟、感染。)   3、总结升华,课堂练习。   (1)说一说你对“金色的鱼钩”的理解。   (2)写一写学了本文的感受。写心里话,抒心中情。

小学语文教案:《金色的鱼钩》 1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认识本课12个生字和新词,理解“喜出望外、奄奄一息”等词语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对“金色的鱼钩”的理解。、快速默读课文,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能复述课文。   2、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老班长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精神。红军战士团结友爱、顾全大局、勇于献身的崇高品质。   3、过程与方法:抓住描写老班长的外貌、动作、语言等重点词句,品读重点语段,体会人物内心的思想感情,有感情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品读重点语段,体会人物内心的思想感情,有感情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对“金色的鱼钩”的理解。、快速默读课文,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能复述课文。   教学方法   导读法,自主探究法。   教学准备   1、课前布置收集有关长征的图片、文字或视频资料,通过课前阅读,熟悉课文。   2、课文重点语段的课件。   教学设计:   一、诗歌导入,情境渲染   1、背诵毛泽东《长征》诗。   2、同学们,了解长征吗?谁能说一说自己知道的长征故事。   3、是的,长征是世界军事历史上的一个伟大奇迹──一个由伟大的中国工农红军创造的奇迹。同学们可知道,在这个奇迹的背后,是红军战士历尽的千难万险,是无数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一个老班长的故事吧。──板书:金色的鱼钩   二、整体感知,领悟情感   1、看着课题,同学们有什么想问的问题吗?(自由提问)   2、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得正确、流利,读的时候注意自己的感受和心情的变化,可以把感受最深的地方多读几遍。   3、鼓励朗读,并请学生再次快速默读全文,想想课文主要讲谁,讲了一件什么事。(1935年秋,在二万五千里长征途中,一位老班长接受党交给的任务,尽心尽力地照顾好三个红军伤员,在即将走出草地时,自己却牺牲了。)   三、入情入境,重点赏析   可以根据课文学习过程的需要,拟定两条学习主线。   (一)以老班长为主线   1、默读,边读边思考:课文中几次描写了老班长的外貌,从课文中摘录出描写老班长外貌的语句。(板书:老班长)   2、这几次描写老班长的外貌有什么不同,说明了什么?   (1)“炊事班长快四十岁了,个儿挺高,背有点驮,四方脸,高颧骨,脸上布满皱纹,两鬓都斑白了。”   师:三十多岁的老班长为什么会有五六十岁老人的外貌特征?(可以看出老班长在长征途中饱经风霜,长征的艰苦。)   (2)“他整夜整夜地合不拢眼”→“他喜出望外地跑回来”(日夜为小战士们操劳,因为找到了一个能让战士们吃上好一点的东西的办法,而无法抑制内心的激动,可以看出他是多么尽职尽责。)   (3)“他抬起头,望着夜色弥漫的草地,好久,才用低沉的声音说”(这里没有直接的外貌描写,但是我们可以从句子中进行拓展训练:想象老班长望着远方草地时的眼神,那眼神中一定充满忧虑。)   (4)“老班长看到这情况,收敛了笑容,眉头拧成了疙瘩”→“老班长看着我们吃完,脸上的皱纹舒展开了,嘴边露出了一丝笑意”。(老班长看到三个小战士不肯喝鱼汤,生怕他们饿坏了身子,他又心疼,又着急,责怪自己没能完成指导员交给的任务,因此眉毛拧成了疙瘩。战士们喝下了鱼汤,他的眉头舒展开,充分表现了他心中只有战友,唯独没有自己的高尚品质。)   (5)“瘦得只剩皮包骨头,眼睛深深地陷了下去”(老班长历尽艰辛,任劳任怨,照顾三个年轻的病号。他胜利地完成了上级交给他的任务,可是自己已经衰弱到不能支撑的地步,死亡的威胁正步步朝他逼来。)   过渡:从老班长的外貌变化,我们可以看出他是一个心中只有战友,唯独没有自己的优秀共产党员。   (二)找出最让自己感动的片段,以此为主线,品析全文。   1、学习“硬咽草根、鱼骨头”片段。   (1)指名朗读,读后议论:为什么这个段落令人感动?   (2)抓住“皱紧眉头”“硬咽”等词和“我”当时的心情,体会老班长的品质。   (3)感情朗读,注意体会人物的内心。   2、学习“夜里钓鱼、摸野菜”片段。   (1)自由朗读,感受老班长寻找食物的不易:白天,老班长要带着战士们行军,晚上宿营时有要忙着张罗食物,而草地上都是黑水潭,哪有多少鱼,为了钓鱼,找野菜,老班长的眼睛都瞅坏了。   (2)抓住“翻了多少草皮”“一棵一棵的摸”等重点词朗读。   (3)说说此时自己内心的感受。   3、学习“命令战士喝鱼汤”片段。   (1)学生自由朗读这一片段内容。   (2)观察课文插图,想象小梁和老班长的心理活动。   (3)思考:老班长前后的表情有什么变化?为什么有这样的变化?   (4)指导朗读“我端起搪瓷碗,觉得这个碗有千斤重,怎么也送不到嘴边。”到“可是我的.心里好像塞了铅块似的,沉重极了。”   学习“奄奄一息让鱼汤”片段。   (1)自由轻声读这部分内容,注意自己内心的感情。   (2)说出内心感受,并说说为什么有这样的感受?   (3)指导分角色朗读。   ①老班长“奄奄一息”,身体已经极度虚弱,同时又对战士们充满牵挂和关爱。   ②为救老班长时的心急如焚,无尽的担心和难过。(过渡语:为了伤员,老班长快耗尽了自己全部的生命。如果你是伤员,面对奄奄一息的老班长,会有怎样的感受?)   ③老班长牺牲时,战士们悲痛欲绝、催人泪下的呼喊。(过渡语:“老班长的手垂了下来,他耗尽了生命的全部,眼看着要走出草地,他却不能动了,也不能照顾我们了。此时,你该用怎样的感情呼唤他呢?”)   四、品味金色,升华迁移   过渡语:可亲、可敬的老班长永远离开了我们,战士们撕心裂肺的呼喊也无法唤醒他了。他用自己的生命换来了战士们的生命,他用自己的忠诚和无私完成了党的委托。他永远地留在了那片无边无际的草地上,留给战士们的只有那根用缝衣针弯成的钓鱼钩。   1、(出示小黑板)“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   师:为什么说长满了红绣的鱼钩上,闪烁着金色的光芒?(答案只可以是: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凝结了老红军心中只有战友,唯独没有自己的高贵品质;长满红锈的铁画鱼钩,体现了红军战士舍己为人的伟大精神;长满红锈的鱼钩见证了红军战士互相关心、互相扶持、一心北上的艰苦历程,表现了战友之间伟大的爱。)   2、让学生结合整节课的感受,谈自己的体会。   3、建议学生将自己学完课文的感受,以日记的形式记录下来。   五、课后小结。   小学语文教案:《金色的鱼钩》 2   教学目标:   1、了解《金色的鱼钩》这首诗的作者和背景。   2、理解诗中所表达的情感和意义。   3、通过朗读和赏析,提高学生的语感和阅读能力。   教学重点:   1、掌握诗歌的基本结构和语言特点。   2、理解诗歌中的意象和隐喻。   教学难点:   1、理解诗歌中的情感和意义。   2、运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思考。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1、教师出示一张金色的鱼钩的图片,让学生看一看,让学生猜一猜这张图片和今天的课程有什么关系。   2、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诗歌和图片有什么联系,为什么这首诗的名字叫做《金色的鱼钩》。   二、讲解(10分钟)   1、教师简单介绍《金色的鱼钩》这首诗的作者——余光中,让学生了解他的背景和文学成就。   2、教师讲解诗歌的基本结构和语言特点,让学生了解诗歌的意象和隐喻。   三、朗读(15分钟)   1、教师带领学生朗读全诗,让学生熟悉诗歌的韵律和语调。   2、教师让学生分组朗读诗歌,让学生感受诗歌的情感和意义。   四、赏析(20分钟)   1、教师引导学生仔细品味诗歌中的意象和隐喻,让学生理解诗歌中所表达的情感和意义。   2、教师让学生自由发挥,以自己的语言表达对诗歌的感受和思考。   五、总结(10分钟)   1、教师让学生回顾今天的学习内容,总结诗歌的结构和意义。   2、教师鼓励学生将诗歌中的情感和意义运用到生活中,让学生感受诗歌的美和力量。   六、作业布置(5分钟)   1、让学生回家继续朗读和赏析《金色的鱼钩》这首诗。   2、让学生写一篇读后感,表达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教学反思:   通过本次教学,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金色的鱼钩》这首诗的意义和情感,同时也能够提高自己的语感和阅读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学生的参与和思考,让学生在自由发挥的基础上,更好地理解和感受诗歌的美和力量。   小学语文教案:《金色的鱼钩》 3   目的要求:   1、读准字音。   2、学习第一,二段,知道红军过草地时的艰苦状况,学习老班长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3、通过重点语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重点:练习通过重点语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难点:练习通过重点语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导语。   鱼钩是什么颜色的?可是,一篇文章的题目却是,这是怎么回事呢?(板书:金色的鱼钩)   二、检查预习   1、听课文录音,把自己读错的字标出来。之后,多读几遍。   2、联系课文说说词语的意思。   3、说说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和当时的环境。指名说,其他同学可以补充。   4、你划下了哪些令你最感动的句子?   三、分段。   1、这篇课文主要讲了几件事?(一件是讲老班长煮鲜鱼野菜汤给三个病号吃,他自己没吃一点鱼;一件是讲快走出草地时老班长牺牲了。)   2、快速默读课文,思索:全文可分几段?说说段意。(第一段,1---2自然段;其次段,3---22自然段;第三段。23---33自然段;第四段,34自然段。   四、通过自学,理解内容,体会思想感情。   1、齐读第一段。说说关于老班长的描写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2、默读其次段,边读边留意体会人物当时的思想感情,看你从文中体会到什么?(学生发言,老师和其他同学补充或提出异议)   可引导探讨:   (1)你觉得哪些词句可以看出老班长对我们特别负责?   (2)当小梁发觉老班长不吃鱼汤却嚼草根,咽着鱼骨头时,老班长地神态有什么改变?划出有关词句。   (3)想象一下,老班长的神态改变反映了他当时怎样的内心活动?   (4)划出小梁神态改变的句子,想象一下,他当时心情怎样?   (5)写老班长的一忧一喜,为什么忧,为什么喜?这说明白什么?   小学语文教案:《金色的鱼钩》 4   教学目标   1.认读12个生字,积累文中的好词佳句。   2.练习用较快的速度略读课文,简要地复述故事。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使学生受到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的熏陶,丰富学生的情感。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学习老班长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教学难点   从课文的重点语句体会老班长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课程类型   新授课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准备   1.生字教学及课文片断的课件,生字、生词的卡片;   2.相关录音带、挂图以及红军过草地的vcd片断。   教学程序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导语切入长征是世界军事史上一个伟大的奇迹,一个由伟大的中国工农红军创造的奇迹。在这个奇迹的背后,是红军战士历尽的千难万险,是无数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今天就让我们走进一个老班长的故事   2.揭示课题板书:金色的鱼钩。齐读课题。   3.简介背景教师边播放《长征》中红军过草地的vcd片断,边讲述故事发生的背景。然后出示指导员说的话:“一路上,你是上级,是保姆,是勤务员,无论多么艰苦,也要把他们带出草地去。”(让学生体会句子的含义,并试着回答在草地上,他可能会遇到什么困难?)   师:课文所讲述的是个怎样的故事呢?现在请大家打开课本第72页。   【设计理念】   本环节通过播放《长征》中红军过草地的视频并简介历史背景,让学生展开想象,说说他们在过草地时可能会遇到什么困难,填补课文空白,拉近与文本的距离,为课文学习作好情感铺垫。   二、自读文本,理清脉络   根据“阅读提示”放手让学生自读课文,达到自读自悟,教师巡回辅导,组织学生做好三读:一读略知大意。根据“阅读提示”的要求,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二读读通课文。画出生字词,联系上下文,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词语的意思,读通读准课文。三读体会情感。把感受最深或者有疑惑的地方画出来,有感情地多读几遍准备交流阅读感受。   【设计理念】   本环节重在根据“阅读提示”引导学生充分地读文、悟文,通过三读的要求,加强学生自读能力,并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多向交流,理解体会   1.分组讨论   (1)讨论交流生字词意思的理解、识字的方法、难字的注意事项等,对不懂的地方进行质疑,互帮互学;   (2)讨论交流“阅读提示”中的难点问题——你对“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是如何理解的。   2.全班交流   (1)用生字卡检查生字认读情况(颧、鬓、稞、搪、熬、唉、敛、疙、瘩、奄、噎、锈)。   (2)让学生概述课文主要内容。   (3)师:文中最受感动的是哪些句子?请富有感情地把它读出来,并说说自己最受感动的原因。(教师在此环节要指导学生学会有感情朗读的方法,如范读、用录音、让其他同学朗读示范等。在范读时,教师要声情并茂,给人以含泪叙述之感,以拨动孩子的心弦,开启学生的心智,使学生与作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设计理念】   在充分自读自悟的基础上再来组织集体交流,检查自读和小组合作学习情况,并进行重难点引导,这样充分地体现了略读课文的教学特点。   四、研读语句,领悟主旨   1.教师指导学生重点分析部分词句,引导他们从这些词语或句子中体会老班长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例如在分析“走近前一看,啊,我不由得呆住了。他坐在那里捧着搪瓷碗,嚼着几根草根和我们吃剩的鱼骨头,嚼了一会儿,就皱紧眉头硬咽下去。我觉得好像有万根钢针扎着喉管,失声喊起来:‘老班长,你怎么……’”这一句时,重点突出老班长的几个动词,“捧”、“嚼”、“皱”、“硬咽”等词。指导学生找出并从这些词中能看出老班长的什么品质。并让学生展开想象,想象当时的情形或让学生根据这种情形把他扮演出来。   2.在有感情朗读的基础上,重点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积累,说说自己对“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这一句话的理解。   【设计理念】   本环节通过重点字词的研读和分析,加深学生对文本主旨的理解和教会学生从字词的分析中学会分析人物内心活动的方法。让之进一步感受文本感人的场面,领悟人物思想感情,从而达到读透课文的目的。   五、延伸文本,拓展阅读   师总结:虽然,老班长走了,但他却给我们留下了金色的鱼钩,留下了那宝贵的精神财富。同学们,希望你们学习这篇课文之后,能时常怀着一份感恩的心,要知道,今天我们美好的生活是无数战士们用血泪铸造而成的。虽然,这一课我们结束了,但请同学们都把这个故事复述给别人听。   布置作业   1.自主选择感兴趣的词、句、段进行摘抄、朗读或背诵;   2.课后收集并交流有关红军过草地的资料(图片、文章或vcd等)并可组织长征题材故事会、图片展览会等。   小学语文教案:《金色的鱼钩》 5   教学目的:   1、认识本课4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学习老班长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3、练习快速阅读,简要地复述故事。   教学重点:   练习快速阅读,通过重点语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揭示题目,导入新课。   1、鱼钩,钓鱼用的钩子。课文所指的鱼钩是老班长的珍贵遗物。这是发生在红军过草地时的一个感人故事。请你用比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小结:在二万五千里长征途中,一位老班长接受党的嘱托,照顾三个生病的小战士过草地而光荣牺牲的故事。   二、默读课文,提出不理解的地方,同学互相解疑,教师适时点拨。   解词:   支吾:用话搪塞,说话含混躲闪。   安顿:安排妥当,使人或事物有着落。   衰弱:体衰力弱,失去了旺盛的精力和体力。   奄奄一息:形容气息非常微弱,只剩下一口气。   三、快速默读课文,想想文章是按怎样的顺序来记叙的,可以分为几部分?   1、快速默读,标在书上。   2、小组讨论后小结。   四、默读课文,划出文中使你感动的部分,然后有感情地读一读。   1、指名读课文,读后说说自己体会。   2、围绕老班长的语言、动作、神态来体会老班长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采取读读——议议—评评的形式)   3、小结提问:你对“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的`这句话是怎样理解的?(揭示中心,让学生说一说,练习口语表达)   五、口语交际   假如你是“革命烈士纪念馆”的解说员,你怎样向前来参观的人介绍金色鱼钩的故事呢?   1、在小组里练习。   2、各组派代表在全班介绍。   小学语文教案:《金色的鱼钩》 6   课时目标:   1.学习并掌握本课14个生字,并积累相关词语“军阀、恐怖、宪兵、皮靴、苦刑、匪徒、舅姥爷”等词语。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对课文内容进行整体把握。   教学难点:   初步感受李大钊同志的革命精神。   教法:   引导学生自学课文,小组讨论交流相关内容。   学法:   课前5分钟自读课文,课堂小组讨论交流。   教学过程:   课前5分钟自读课文。(5分钟)   一、单元整体目标把握(3分钟)   1.自读单元导读,并思考:   (1)本单元课文所围绕的主题是什么?(缅怀革命志士∕深深地怀念∕怀念革命先辈……)   (2)本组课文的学习目标是什么?   2.同桌交流,指名回答。   二、激趣导入(1分钟)   读完了单元导读,同学们一定在各自的脑海中浮现出了很多的革命先辈。今天,我们就一起跟随一篇回忆录——《十六年前的回忆》,走近一位伟大的革命志士。   板书题目。   三、课程呈现   (一)背景介绍(3分钟)   1927年,军阀张作霖在帝国主义的支持下,率兵进关,占领河北、山东等地,以武力威胁正在抵抗北阀的国民革命军,还下令通缉在北京坚持革命斗争的李大钊同志,但李大钊同志毫不畏惧,在极端危险的情况下仍然留在北京从事革命工作。1927年4月9日,他被张作霖逮捕,受尽酷刑,始终坚贞不屈,在狱中继续领导党的工作,4月28日被敌人绞死。   (二)由背景介绍引出作者李星华,及作品简介。(2分钟)   (三)检查学生生字、新词的预习效果(一人一词)(5分钟)   个别指导:   1.军阀:指旧中国拥有武装部队,霸占一方、自成一派的人。   2.恐怖:惊慌、害怕。   3.宪兵:旧社会反动派用来镇压人民的军队。   4.绞刑:死刑的一种,用绳子勒死。   5.刑——形籍——藉峻——竣   (四)快速浏览课文,思考问题(5分钟)   1.十六年是那么遥远,可作者的记忆却是如此清晰,这是为什么?   2.这篇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叙述的?请找出能说明写作顺序的相关词句。   3.文章中出现的阶段性时间词语是一些关键的时间段,在这些时间段,作者都写了那些事?   4.初读课文,你能体会到那些情感?   5.请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五)小组交流,反馈(5分钟)   1.因为十六年前作者失去了亲爱的父亲。   2.时间顺序,“那年春天”,“4月6日”,“十几天过去了”,“有一天”,“28日”,“第二天”。   3.那年春天:李大钊冒着生命危险,留守北京,继续工作。(冒险留守)   4月6日早晨:李大钊不幸被捕。(不幸被捕)   十几天过去了、有一天:李大钊在法庭上沉着,机智地与敌人斗争。(法庭斗争)   28日、第二天:听到父亲李大钊遇害的消息,全家悲痛万分。(噩耗传来)   4.李大钊:临危不惧、沉着、镇定、高度负责……   作者:对父亲的敬仰与深深怀念。   5.课文通过回忆录的形式记叙了李大钊同志从被捕前到遇害后的事迹,展现了革命先烈临危不惧,忠于革命的伟大精神,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敬仰和怀念。   (六)教师小结:(1分钟)   同学们,李星华清晰地记得父亲被害前一段时间所发生的事情。她按照时间的顺序,为我们留下了一位革命先辈用生命写下的历史篇章。   四、课堂巩固(6分钟)   1.完成小练习册一、二题,完成有困难的学生可参照课本。   2.小组内互换检查,并纠正。   3.集体核对答案。   五、布置作业(1分钟)   1.识记本课的生字、新词。   2.课外阅读革命先烈的故事,并做好读书笔记。   小学语文教案:《金色的鱼钩》 7   教学要求   一、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长征途中发生的这个感人的故事。   二、通过人物的对话、外貌、神态的描写等重点语句,体会人物情感,感受老班长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三、练习速读法,简要复述课文故事。   教学重点:   通过人物的对话、外貌、神态描写等重点语句,深刻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感受老班长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教学难点:   深刻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对革命战士产生敬仰之情。   教学时间:   1课时   学习准备:   一、预习:读通课文,查字典认读生字、新词。   二、学生搜集长征资料。(长征的诗词、歌曲、故事、图片等资料)   三、教师准备红军过草地的视频。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交流预习、整体感知。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教师:你们觉得自己幸福吗?你们知道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怎么来的吗?   学生畅所欲言。   教师:今天的新生活是革命战士用生命换来的,今天我们就去《金色的鱼钩》中认识一位可敬的红军战士。(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交流预习。   (三)在交流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理清文章脉络。   利用文中表现这一顺序词语“一天”“以后”“第二天”“挨了一天又一天”“这天上午”等,把每部分内容用一些小标题似的语句归纳出来,然后练习讲故事。   ①1935年秋天,红军过草地的路上,老班长接受照顾三位生病的小战士过草地的任务。   ②他们受到饥饿的威胁,老班长非常着急。   ③老班长开始给病号们钓鱼,增加营养。   ④老班长舍己为人,忠于革命感动小梁。   ⑤逼战士喝鱼汤鼓励病号。   ⑥老班长病倒拒喝鱼汤献生命。   ⑦“金色鱼钩”代表革命精神。   4、交流长征资料   三、速读自悟,感受人物品质。   老班长在三个病号受到饥饿威胁时的焦急,看见小鱼时的喜悦,秘密被我发现时的.支吾,给我们讲革命道理时的严肃、严厉,走到草地边缘时的兴奋,病倒拒喝鱼汤时的坚定,种。种不同的表现,表达了共同的主题——老班长忠于革命、舍己为人。   (一)关注细节描写,体会人物情感,感悟老班长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1、速读课文,勾画词语,用关键词批注   (提示:学生通过描写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等重点语句,把握人物形象。)   2、全班交流。   (二)分角色朗读,指导朗读。   本文主要通过对话刻画了老班长高大的形象。教学时设计学生对话的环节,给予他们充足的时间对话、品味人物的心理教师及时的指导朗读,用朗读加深情感,感受人物高大的形象。   预设点:   1、老班长猛抬起头,看见我目不转睛地看着他手里的搪瓷碗,就支吾着说:“我,我早就吃过了。看到碗里还没吃干净,扔了怪可惜的……”(注意“猛抬起头”、“支吾”,加强重读)   2、老班长转身朝两个小同志睡觉的地方看了一眼,一把把我搂到身边,轻声说:“小声点儿,小梁!咱们俩是党员,你既然知道了,可不要再告诉别人。”(“搂”与“轻声”体现了什么?)   3、“小梁,别浪费东西了。我……我不行啦。你们吃吧!还有二十多里路,吃完了,一定要走出草地去!”(痛苦的读出老班长因缺乏营养而有气无力的悲惨状况。)   4、“不,你们吃吧。你们一定要走出草地去!见着指导员,告诉他,我没完成党交给我的任务,没把你们照顾好。看,你们都瘦得……”(读出痛苦和愧疚)   教师伴随(悲壮的音乐)深情朗诵:一位可敬的老班长,这么无私的老班长,就这样走了,苍空为之动容,大地为之震颤,此时一切都显得如此静寂,只留下我们声声的抽噎,很久很久……(放映长征过草地的视频。)这是一枚长满红锈的鱼钩,这是一枚闪着金色光芒的鱼钩。它是革命精神的化身。   四、拓展延伸,升华情感,搜集长征的故事、书籍,实现阅读的深化和内化。   长征,一段令人难忘的历史。期间涌现出的一个个象老班长一样的平凡的英雄无一不让我们感动。建议学生课后阅读长征的故事、书籍。   教学时教师讲述自己童年时阅读革命故事、书籍的经历。   小学语文教案:《金色的鱼钩》 8   教学目标:   1.了解小说《金色的鱼钩》的主要情节和人物形象。   2.培养学生对于友谊、勇气、责任等价值观的认识和感悟。   3.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   1.理解小说《金色的鱼钩》的主要情节和人物形象。   2.培养学生对于友谊、勇气、责任等价值观的认识和感悟。   教学难点:   1.引导学生从小说中领悟友谊、勇气、责任等价值观。   2.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表达能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1.教师介绍本节课要学习的小说《金色的鱼钩》。   2.教师出示图片,让学生猜测小说的主要情节。   二、阅读(25分钟)   1.学生阅读小说《金色的鱼钩》。   2.学生可以在阅读过程中记录下自己的疑问和感受。   三、讨论(20分钟)   1.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小说中的主要情节和人物形象。   2.教师提问学生对于友谊、勇气、责任等价值观的理解和感悟。   3.学生可以结合自己的经历和感受进行发言。   四、表达(20分钟)   1.学生可以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角色,进行人物形象的描述。   2.学生可以结合自己的经历和感受,进行友谊、勇气、责任等价值观的表达。   五、总结(10分钟)   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教师鼓励学生多读好书,提高阅读能力。   教学反思:   小说《金色的鱼钩》是一篇感人至深的故事,通过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让学生领悟到友谊、勇气、责任等价值观的重要性。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引导学生思考和表达,让学生在阅读和讨论中积极参与,提高了学生的阅读理解和表达能力。同时,我也发现了一些问题,比如有些学生阅读能力较弱,需要更多的指导和帮助。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将更加注重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更好地帮助学生提高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   小学语文教案:《金色的鱼钩》 9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能找出点明题意的句子,能有感情朗读描写老班长语言的句子,体会人物的精神,从而理解“这个长满红锈的鱼钩……金色的光线!”这句话的含义。   2、学习生字新词,理解“三长两短”、“喜不自胜”、“奄奄一息”等词语。   教学过程:   1、检查自学字、词状况:   (1)依据意思听写词语:“三长两短”、“喜不自胜”、“奄奄一息”。   (2)齐读生字、新词。   (3)说说简单读错、写错的字、词。   2、初读课文,感知大意。   (1)默读课文并思索:   A、简要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B、找出点明题意的句子(用直线划下来)。   (2)反馈。   3、理解“这个长满红锈的`鱼钩,将恒久闪耀着金色的光线!”的含义。   (1)齐读。   (2)质疑:“这个长满红锈的鱼钩”怎么会“恒久闪耀着金色的光线”?   (3)探讨。   (4)定向。找一处老班长的语言,读读,简要说说意思,然后想想反映了老班长的什么精神,最终有感情朗读。   (5)自学。   (6)沟通。(以感情朗读为重)   (7)体会老班长的精神。   (8)说说“这个长满红锈的鱼钩,将恒久闪耀着金色的光线!”这句话的含义。   (9)练习。   4、课堂作业设计。   (1)依据意思写词语。   (2)体会“这个长满红锈的鱼钩,将恒久闪耀着金色的光线!”这句话的含义。   小学语文教案:《金色的鱼钩》 10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了解红军长征途中,一位老炊事班长为了照看三个生病的小战士过草地而光荣牺牲的动人事迹。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能够比较精确的表达课文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能够比较精确的表达课文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深刻理解:“在这个长满红锈的鱼钩上闪耀着绚丽的金色的光线”这句话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课文的题目是“金色的鱼钩”请你读课文后想一想,这个鱼钩是金色的吗?   这个长满红锈的鱼钩为什么说它是“金色的”?现在就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来学习课文。   二、学习课文   1、默读,边读边思索:课文中几次描写了老班长的外貌,从课文中摘录出描写老班长外貌的语句。   板书:老班长   2、这几次描写老班长的外貌有什么不同,说明白什么?   探讨明确:   第一次:炊事班长快四十岁了,个儿挺高,背有点驮,四方脸,高颧骨,脸上布满皱纹,两鬓都花白了。明确:这时的炊事班长饱经风霜,然而可敬可亲。其次次:他那非常严峻的布满红丝的眼睛明确:日夜为小战士们操劳,睡眠不足,老班长的眼里布满了红丝,但丝毫不影响他照看小红军,表现了他对工作的高度负责。   第四次:瘦得只剩皮包骨头,眼睛深深地陷了下去明确:老班长历尽艰辛,任劳任怨,像保姆一样照看小孩一样,照看三个年轻的病号。他成功地完成了上级交给他的任务,可是自己已经衰弱到不能支撑的地步。是高度的革命责任感,让他把生的希望让给了战友,把死的.危急留给了自己,表现了一个共产党员舍己为人的高尚品质。   理解:“在这个长满红锈的鱼钩上闪耀着绚丽的金色的光线”这句话的含义。   明确:这个鱼钩是老班长的遗物,有很大的纪念意义。老班长生前用这个鱼钩给三个小战士钓鱼补养身体,使他们能顺当地走出草地,这个鱼钩挽救的是三个年轻战士的生命。从这个长满红绣的鱼钩上,我们可以看出老班长无限忠于党,忠于人民,一心为同志,有着舍己救为人的高尚品质,这崇高的品质永放异彩,光线万丈。   板书:怀念   过渡:从老班长的外貌改变,我们看出他是一个心中只有战友,唯独没有自己的优秀共产党员。你还能从什么地方看出这种品质。   小学语文教案:《金色的鱼钩》 11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红军过草地时的艰苦,学习老班长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2、通过重点词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练习快速阅读,通过重点语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   1、请四名同学读课文,订正读错的字。   2、说一说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当时的环境。先由一同学说,然后大家补充或订正。   3、说一说哪些地方你最受感动,谈谈自己的体会。   二、指导学生通过自学,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1、默读第一自然段,说一说文中外貌的描写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2、默读课文其次段。   思索探讨   (1)指导员对老班长说,你是上级,是保姆,是勤务员。“上级”“保姆”“勤务员”各是什么意思?老班长一路上是怎样做好“上级”“保姆”“勤务员”的工作的。   (2)在其次段中有许多描写人物动作的、语言的语句,还有一些是对事情过程的交代。这些内容都是体现了人物的思想感情。说说哪些内容符合以上的意思。   3、指导老班长和“我的对话的朗读”。要通过对话的朗读,读出人物的思想感情。   三、总结以上的学习方法。   1、理解课文内容。   2、抓住有关语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集体探讨,同学之间订正、补充,老师作必要的引导。)   3、指导朗读第三段。   四、小结   1、老班长为什么始终不愿吃鱼,仅仅是为了鱼太少了吗?   2、通过老班长带领我们过草地的一系列言行,说说老班长具有那些优秀的`品质?   五、指名读第四段。   思索探讨   在这长满红色的鱼钩上,闪耀着绚丽的金色的光线!联系课文内容,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六、指名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七、作业。   小学语文教案:《金色的鱼钩》 12   一、教学目的:   理解课文内容,知道红军过草地是时的艰苦情况,学习老班长终于党、终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二、教学重难点:   理解重点词句、体会人物感情。   三、教学过程:   (一)示课题,生疑激趣   1、板书课题、解题。   (这是一篇阅读课文,从审题入手,在交流解答中点出文章中心,达到了从整体入手的目的。)   2、简介时代背景。   (提高学生搜集信息、交流信息的能力。)   3、欣赏课件。   (使学生对课文有个初步的了解,达到激趣的目的。)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读全文,读后练习概括主要内容。   (让学生按照自己的意愿读课文。)   1、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读全文。   (出声读、默读、边读边记……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去读,兴趣会比较浓厚。)   2、用一句话概括主要内容。   (注意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发生、发展、结果。学生可根据自己理解,用自己的话进行概括,鼓励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   (三)细读课文,理清层次   1、指名读文,想想按什么顺序给文章分成哪几部分。(展开讨论,只要分段能讲出自己的道理即可。)   2、练习用小标题概括各部分内容。   (培养学生的综合概括能力,由小组合作完成,再分别汇报,全班交流。)   (四)选读课文,体会情感   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段落读一读,初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五)在精读中品析鉴赏   1、老班长闪光的品质在作者描写的三次喝鱼汤的情景中得以充分体现。请各小组选择其中一个情景读一读、想一想、议一议、画一画、品一品。   2、交流汇报、教师点拨。   (1)第一次喝鱼汤的情景是怎样的.,从中看出老班长具有怎样的闪光品质。   (2)第二次喝鱼汤的情景,你想抓住哪几句话体会老班长的闪光品质。   “我起初不喝鱼汤,老班长命令我们喝下鱼汤”。投影出示课文插图,观察人物神态,体会人物内心。   联系前文老班长“硬咽鱼骨头”和“摸黑找野草”等感人场面,体会老班长的崇高品质。   (强化学法指导,使学生由“学会”转到“会学”上来。)   (3)第三次喝鱼汤的情景,又是怎样的?抓住你深受感动的句子谈谈体会。   启发想象:假如你是课文中的小梁,此时此刻,手掣鱼竿,会想些什么?   (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地揣摩人物内心。)   抓住老班长临终前的话语思考:给老班长喝鱼汤是“浪费”吗?为什么老班长这么说?   体会“浪费”的意思,品悟到老班长即便剩下最后一口气,仍坚持把鱼汤留给病号吃的平凡而伟大的精神。   (六)在研读中感悟、感染   1、课文中前后一共八次出现“啊”字,找出带有“啊”字的句子,练习朗读,品悟情感。   (以往学生往往对“啊”字的读法不加区分,这就不利于对句子的含义的理解。读好这不引人注目的“啊”字,对品析人物情感大有好处。)   (1)典型示范   投影出示“鱼啊!快些来吧!这是挽救一个革命战士的生命啊!”请把“啊”和全句联系起来轻读,体味这两个“啊”字表现的思想感情。   (2)教师范读   (由词联句,由句联文,指导学生读好这两个“啊”字,就突出了老班长可敬可佩的形象,突出了革命战士之间的深厚友情。)   (3)自读自悟   (交流、朗读中体会到不同的句子中的“啊”字的语调、语速、语气不能都一样,应随句子所表达的内容和感情的变化而变化。)   2、配乐分角色朗读全文。   (透彻的理解之后,配上感人的音乐,带学生进入感人的情景之中,入情入境地感悟、感染。)   3、总结升华,课堂练习。   (1)说一说你对“金色的鱼钩”的理解。   (2)写一写学了本文的感受。写心里话,抒心中情。   小学语文教案:《金色的鱼钩》 13   教学目标   1.通过入情入境阅读课文,体会文中人物间令人震撼的情。   2.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   3.收集战争期间令人感动的人或事。   教学重点   入情入境地读,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资料交流,初融情感   1.两国人民在战火纷飞中结下深厚的友谊,在列车开动的一刹那,心中的激情喷涌而出,这惜别的场面真让人感慨万千,同学们也收集了相关资料,让我们一起来感受这人间真情吧。   2.交流资料。   二、入情入境,深悟情感   1.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草地深处,翻开发黄的历史,再现当年那不起眼的小小鱼钩吧。齐读课题。   2.同学们预习了课文,说说这鱼钩是什么样子?   3.齐读句子:   他喜出望外地跑回来,取出一根缝衣针,烧红了,弯成个鱼钩。   4.就是这个小小的鱼钩,挽救了三个濒临死亡的`生命,究竟发生了什么事呢?默读课文,想:文章讲了一件什么事?   5.把你感动的句子勾画出来,并谈谈自己的感受。   6.多么让人感动的故事啊,在老班长、战士之间,这深深的   战友情是他们战胜重重困难的力量,是他们寒冬中看到希望的浓浓暖意,读了这个故事,你能谈谈你的感受吗?   7.说说“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光芒”的理解。   8.这篇文章有什么写作特点?   (1)巧妙地点明主题。   (2)典型人物的刻画。   (3)精彩的对话描写。   (4)动人的真情实感。

金色的鱼钩的教案 第1篇 《金色的鱼钩》教案 目标确定的依据 1.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 (1) 写字姿势正确,有良好的书写习惯。 (2)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体会其表达效果。 2.学情分析 1、为了进一步训练学生快速阅读,教师引导学生有目的的读书,边读边思考,有意识地进行快速阅读训练,提高阅读能力。 2、作者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细致入微的描写,学习时教师通过以读代问、以读代讲、以读代答等多种教学形式让学生想读、会读,读懂课文,读出感情,揭示出人物崇高的内心世界,使学生受到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的教育,从而理解“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 ”这句话的含义。 3.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作者满怀深情地叙述了红军长征途中,一位炊事班长牢记部队指导员的嘱托,尽心尽力地照顾三个生病的小战士过草地而不惜牺牲自己的感人事迹,表现了红军战士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课文用“金色的鱼钩”做课题,意义深刻。“鱼钩”记录着老班长的英雄历程,闪耀着老班长金子般的思想光辉,象征着老班长崇高的革命精神永垂不朽。 这篇课文生动感人,作者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方面进行细致入微的描写,揭示出人物崇高的内心世界。作者语言朴实,像讲 故事一样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娓娓叙述,表达了对老班长的深切怀念。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长征途中发生的感人故事。 2.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受到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的熏陶。 3.体会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进行叙述的方法。 4.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展现人物内心的表达方法。 5.练习快速阅读,简要地复述课文故事。.评价任务 任务一:通过以读代问、以读代讲、以读代答等多种教学形式让学生想读、会读,读懂课文,读出感情。 任务二:通过重点语句理解红军战士忠于革命的精神,感悟红军战士在艰苦的长征进程中舍已为人的高尚品德。 任务三:作者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细致入微的描写,学习时教师通过以读代问、以读代讲、以读代答等多种教学形式让学生想读、会读,读懂课文,读出感情,揭示出人物崇高的内心世界,使学生受到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的教育,从而理解“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这句话的含义。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评价要点 环节一 自读自悟 理清线索 活动一 初读课文,理清课文脉络。(完成目标一) 活动一 熟读课文,讨论总结(完成目标一) 速读课文,要求读得正确、流利,读的时候注意自己的感受和心情的变化,可以把感受最深的地方画下来,多读几遍。(评价任务一) 活动二 (一)小组内汇报自己的初读结果。 (二)出示课件:汇报小组意见(完成目标一) 活动二 (一)小组内汇报自己的初读结果。 (二)汇报小组意见(完成目标一) 小组内交流使自己感动的句子、段落,说说理由。(评价任务一) 环节二 精读品析 体会情感 活动一 1、自由朗读课文,遇到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2、个别读、分组读、齐读,联系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完成目标二) 活动一 自由朗读课文,遇到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完成目标二) 读准字音,不读错字,不添字、减字。(评价任务二) 活动二 学生自己多读课文,理解课文所要表达的含义。(完成目标二) 活动二 多读课文,理解课文所要表达的含义(完成目标二) 这是一篇自读课文,大部分都要学生自己理解,教师起个引导作用。(评价任务二) 环节三 研读片段,谈感受,练朗读 活动一 指导研读“硬咽草根鱼骨头”片段(完成目标三、四) 活动一 感情朗读,注意体会人物的内心。(完成目标三、四) 抓住“皱紧眉头”、“硬咽”等词和“我”当时的心情,体会老班长的品质。(评价任务三) 活动二 指导研读“夜里钓鱼摸野菜”片段。(完成目标三、四) 活动二 自由朗读,读后议论:为什么这个片段令人感动?(完成目标三、四) (抓住“翻了多少草皮”、“一棵一棵地摸”等重点词朗读。(完成目标三、四) 活动三 指导研读“耐心劝导小梁”片断。(完成目标三、四) 活动三 说出内心感受,为什么让你感动?(完成目标三、四) 重点读出老班长语重心长的语气。(完成目标三、四) 活动四 指导研读“命令战士喝鱼汤”片段(完成目标三、四) 活动四 学生自由朗读这一片段内容,想象小梁和老班长的心理活动(完成目标三、四) 强烈的对比,鲜明的映衬,把他为谁忧愁、为谁欣喜、为啥痛苦、为啥欢乐表现得一清二楚(完成目标三、四) 活动五 指导研读“奄奄一息让鱼汤”片段(完成目标三、四) 活动五 1.自由轻声读这部分内容,注意自己内心的感受。 2.说出内心感受,并说说为什么有这样的感受?(完成目标三、四) 注意读出老班长身体已经极度虚弱,又对战士们充满牵挂和关爱。战士们心急如焚,无尽的担心和难过,最后悲痛欲绝、催人泪下的呼喊。(完成目标三、四) 环节四 品味“金色”,升华情感 活动一 为什么说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金色的光芒?(完成目标五) 活动一 读“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说体会(完成目标五) 有感情的朗读,体会情感。(完成目标五) 活动二 出示红军胜利走出草地的课件(完成目标五) 活动二 深情朗读中心句(完成目标五) 体会中心(完成目标五) 金色的鱼钩的教案 第2篇 课文说明: 这篇课文叙述了红军长征途中,一位炊事班长牢记部队指导员的嘱托,为照顾三个生病的小战士,自己却牺牲在草地上的感人事迹。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了解红军长征途中,一位老炊事班长为了照顾三个生病的小战士过草地而光荣牺牲的动人事迹。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能够比较准确的表达课文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能够比较准确的表达课文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深刻理解:“在这个长满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这句话的含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课文的题目是“金色的鱼钩” 请你读课文后想一想,这个鱼钩是金色的吗?这个长满红锈的鱼钩为什么说它是“金色的”?现在就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来学习课文。 二、学习课文 1.默读,边读边思考:课文中几次描写了老班长的外貌,从课文中摘录出描写老班长外貌的语句。 板书:老班长 2.这几次描写老班长的外貌有什么不同,说明了什么? 讨论明确: 第一次:炊事班长快四十岁了,个儿挺高,背有点驮,四方脸,高颧骨,脸上布满皱纹,两鬓都斑白了。 明确: 这时的炊事班长饱经风霜,然而可敬可亲。 第二次:他那十分严峻的布满红丝的眼睛 明确:日夜为小战士们操劳,睡眠不足,老班长的眼里布满了红丝,但丝毫不影响他照顾小红军,表现了他对工作的高度负责。 板书 : 照顾、三病号 1、眉头拧成了疙瘩 2、脸上的皱纹舒展开了,嘴边露出了一丝笑意。 明确: 1、老班长看到三个小战士不肯喝鱼汤,生怕他们饿坏了身子,他又心疼,又着急,责怪自己没能完成指导员交给的任务,因此眉毛拧成了疙瘩。 2、战士们喝下了鱼汤,他的眉头舒展开,充分表现了他心中只有战友,唯独没有自己的高尚品质。 第四次:瘦得只剩皮包骨头,眼睛深深地陷了下去 明确:老班长历尽艰辛,任劳任怨,像保姆一样照顾小孩一样,照顾三个年轻的病号。他胜利地完成了上级交给他的任务,可是自己已经衰弱到不能支撑的地步。是高度的革命责任感,让他把生的希望让给了战友,把死的危险留给了自己,表现了一个共产党员舍己为人的高尚品质。 理解:“在这个长满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这句话的含义。 明确:这个鱼钩是老班长的遗物,有很大的纪念意义。老班长生前用这个鱼钩给三个小战士钓鱼补养身体,使他们能顺利地走出草地,这个鱼钩挽救的是三个年轻战士的生命。 从这个长满红绣的鱼钩上,我们可以看出老班长无限忠于党,忠于人民,一心为同志,有着舍己救为人的高尚品质,这崇高的品质永放异彩,光芒万丈。 板书:怀念 过渡:从老班长的外貌变化,我们看出他是一个心中只有战友,唯独没有自己的优秀共产党员。你还能从什么地方看出这种品质。 金色的鱼钩的教案 第3篇 文章开始,作者用简单几笔,抓住特点,勾画出了老班长的人物形象。近四十岁,高个儿,背有点驼,四方脸,高颧骨,满脸皱纹, 两鬓斑白……真可以说是栩栩如生!就可以看出他在红军部队里长期操劳,辛勤工作,大家叫他“老班长”的原因,不仅是因为他的年纪大,更主要的是因为他对大家“特别亲”,使读者一开始就对老班长有了一个鲜明、亲切的印象。 俗话说,言为心声。文章写老班长的语言,更是感人肺腑。如: 1他摸了摸嘴,好像回味似的说:“吃过了。我一起锅就吃,比你们还先吃呢。”“回味”指“吃了东西再品品滋味”,“好像回味”则是没吃东西,还要装做品滋味的样子。由此可以看到老班长的内心:不能让他们知道我没吃,要不然,他们也不肯吃鱼了!他们不吃,怎么能走出草地呢! 2老班长……轻声说:“小声点儿,小梁!咱们俩是党员,你既然知道了,可不能再告诉别人。”“既然”一词可以看出,老班长见已瞒不住小梁,就退了一步。“轻声说”则说明了老班长对另外两个小战士关怀备至,仍不愿让他们知道真相。 3他抬起头……用低沉的声音说,“指导员把你们三个人交给我。他临走的时候说:‘他们年轻。一路上,你是上级,是保姆,是勤务员,无论多么艰苦,也要把他们带出草地。’……”他语重心长地把任务的艰巨,情势的严重,都告诉了小梁。“真有个三长两短,我怎么去向党报告呢?难道我能说,‘指导员,我把同志们留在草地上,我自己克服困难出来啦?’”这句话字字珠玑,掷地有声,充分表现出老班长克服困难,完成任务决心之大。 这些语言描写有个性,有特性,有深度,闪烁着老班长思想的光芒。他心里想的是三个小战士,是党交给他的任务,唯独没有自己。 朗读能调动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激情。学生朗读能力逐步提高,对课文的理解就会逐步加深。这篇课文虽长,但故事情节并不难懂,不必作烦琐的讲解。 一、初读课文,大体了解课文内容 此步的目的是弄清时代背景,学习生字词,理清文章的脉络, 大体上了解课文内容。文章虽长,但并不难懂,可用下面两项填空练习来检查学习效果。 1.长征从 ______ 年 ______ 月开始,到 ______ 年 ______ 月结束。途经 ______ 个省,行程 ______ 里。出发时红军有 ______ 人,到达陕北后只剩下不到 ______ 人。 2.《金色的鱼钩》记叙的是______年秋天,方面军过______地时,一位老班长 ______ 的动人事迹。 二、有感情地朗读重点段,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课文很长,在有限的时间内全文练习有感情地朗读是不可能的,效果也不会好。应该突出重点,大胆取舍,重点段最能突出老班长的高贵品质,特别是那些闪烁着老班长思想光芒的词句。练习有感情地朗读,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给学生做个样子,教给学生读出感情的方法。老师要范读, 读后还要分析读得有感情的原因。如可以范读6~9小节,读后再讲讲怎样才能读出感情:(1)过电影。一边读一边想,脑海里形成一幅幅动人的画面,连起来,就像在演电影。书上的内容在自己脑子里活了起来。(2)通过外表看内心。不仅在过电影时,看到了老班长的外表,还要通过这些外表描写来感觉老班长的内心活动。(3)进入角色。过了电影,感觉到了老班长的内心活动,深受感动,就自然而然地进入角色。好像自己就是小梁,亲眼目睹了老班长嚼鱼骨头的情景,感动得热泪盈眶。这样,便自然而然地读出感情。 2.让学生用此方法练习读11~15节。读后检查:(1)读这几小节时,你脑海里出现了哪几幅画面?(2)你感觉老班长此时是怎样想的?(3)指名读课文,看是否进入角色,是否读得有感情。此时,应给学生留有充分的读书时间,自由读、指名读、齐读交替进行,也应在技巧上做一些必要的指导。通过反复练习,让学生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掌握读出感情的方法。 3.抓住重点词句,带着问题读书,感觉人物的内心活动。通过人物外表感觉内心最难,根据重复词句设计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读书,就可以比较容易地感觉到人物的内心。如读“别浪费东西了, 我不行了……”一句时,可以问:“老班长吃这点鱼,算不算浪费东西?为什么?”“他为什么说是浪费东西?”读“你们吃吧……我没完成党交给我的任务……”一句时,可以问:“老班长到底完成没完成党交给的任务?” 4.还可以借助电教手段,让学生听录音、看录像,帮助学生进入角色。 三、再读课文,总结文章的中心思想 全文学完后,如果问,本文的中心思想是什么?则索然无味。可以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把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说成是金色的呢?让学生带着问题再读课文,读后讨论,弄清楚“金色”是指老班长“舍己为人,忠于革命”的精神。 四、精心设计作业,有机地渗透思想教育 此文是向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好教材,但如果问“你向老班长学习些什么?”或“你怎样向老班长学习?”则嫌太露、太直。应在“有机”“渗透”上下功夫。最后,可以布置这样一项作业:如果你到了革命军事博物馆,看到了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将在“留言簿”上写些什么?这样,学生就可以自然地把自己的感想讲出来。 摘要:朗读能发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激情。学生朗读能力逐步提高,对课文的理解就会逐步加深。以《金色的鱼钩》为例,著重谈一下朗读在课文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金色的鱼钩的教案 第4篇 蒜头善于质疑的好习惯人人称赞,可解决问题时就悄无声息了。关键时刻,机灵鬼徐宇凡站了出来。 徐宇凡:这得先从鱼钩的来历说起,老班长为了照顾好“我”和两个病得实在跟不上队伍的小同志,在弹尽粮绝——两袋青稞面吃完的情况下,在老班长去水塘边给我们洗衣服时,忽然看见一条鱼儿跳出水面,他喜出望外地跑回来,取出一根缝衣针,烧红了,弯成了钓鱼钩。因为老班长高度的责任感,我们才喝到了新鲜的鱼汤。 蒜头:徐宇凡,你讲述了鱼钩的来历,这和它是“金色”也没有联系啊? 还没等徐宇凡回答蒜头的问题,小诸葛黄川插话了。 黄川:你先别着急,徐宇凡提到的虽然只是表面的东西,但是,如果没有鱼钩,老班长怎么给“我”和兩个病号钓鱼呢?自第一次喝到鲜美的鱼汤后,以后每次宿营,老班长总是找有水塘的地方宿营,这也是一种高度的责任感、使命感的表现。 蒜头:听了你们两个的解释,我多少明白一点点了。表面上是在说老班长用鱼钩为“我”和两个病号钓鱼做鱼汤,实际上是借此赞美老班长大公无私、勇于负责的高贵品格。 老姜:蒜头,你能领会到这种程度上,我已经很高兴了。除了徐宇凡、黄川提到的,你还有不同的看法吗? 蒜头:我认为文中对老班长“不喝鱼汤、嚼着草根、吃剩下的鱼骨头”等方面的描写,也能证实老班长在困难面前先人后己的高尚品格。可这一切又无不是“鱼钩”惹的祸。当“我”发现老班长不喝鱼汤的秘密后,心里沉重极了,像塞了铅块似的。这种心情是油然而生的,不是同情与怜悯。 老姜:是啊,蒜头,你的悟性越来越强了。还有让你更感动的地方吗? 蒜头沉默了一会儿,杨航抢先一步把老班长最后一次钓鱼的情景简单描述了一下。 杨航:虽然有分工,但艰巨的任务——钓鱼依然归属老班长。就在快要走出草地的时刻,老班长牺牲了,用自己的生命换来他人生存的希望。这将影响身边所有的人,即作者以“长满红锈的鱼钩”暗示老班长在走出草地之前为照顾“我”和两个小战士所付出的艰辛,以“金色的光芒”,赞美老班长无私奉献的高贵品质。课文以“金色的鱼钩”为题,在于借物喻人,在于以平凡衬托伟大,升华文章的主题,揭示文章的中心。 老姜:杨航,你真了不起!蒜头,这回明白了吗? 金色的鱼钩教案 第5篇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认识12个生字,读读记记“颧骨、两鬓、抽噎、喜出望外、奄奄一息”等词语;继续练习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展现人物内心的表达方法。 过程与方法: 以读代讲,让学生想读、会读,读懂课文,读出感情。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重点语句理解红军战士忠于革命的精神,感悟红军战士在艰苦的长征进程中舍己为人的高贵品质。 教学重点:体会文章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理解“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这句话的含义。 课时:一课时。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播放红军过草地视频,师简介。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直奔中心 1.检查课前预习的生词。 2、请同学们齐读自读提示,了解阅读提示的要求。 3、请同学联系阅读提示上的要求,快速默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精读品析,体会情感 1、课文中有些片段,读了非常让人感动,你认为呢?把你感动的部分找出来,多读几遍,想想为什么这一处使你感动,要注意联系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 2、品读重点句: (1)学习“硬咽草根鱼骨头”片段 A.指名朗读,说一说:为什么这个段落令人感动? (抓住“皱紧眉头”、“硬咽”等词体会老班长的品质。) B.感情朗读,注意体会人物的内心。 C、相机提问:作者是怎样写出老班长的高尚品质的?(2)学习“夜里钓鱼摸野菜”片段 A.指名朗读,说一说:为什么这个片段令人感动? B.抓住“翻了多少草皮”、“一棵一棵地摸”等重点词朗读。C、作者又是怎样写出老班长的高尚品质的?(3)学习“命令战士喝鱼汤”片段 A.学生自由朗读这一片段内容,并观察课文插图,想象小梁和老班长的心理活动。 B.思考:老班长前后的表情有什么变化?为什么有这样的变化? C.指导朗读。 (4)学习“奄奄一息让鱼汤”片段 A.齐读这部分内容,注意自己内心的感情。 B.说出内心感受,并说说为什么有这样的感受? 四、品味金色,升华情感 1、课文的最后为什么说“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 2、小结: 这金色的鱼钩记录着老班长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闪烁着老班长金子般的思想光辉,昭示着老班长关心同志、舍己为人、忠于革命的精神永垂不朽。让我们再最后一次齐读课题——金色的鱼钩。 五、总结拓展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抓住了老班长的动作、语言、神态的描写,走进老班长的内心。听了同学们的精彩发言,老师知道同学们是真正读懂了课文。是啊,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无数的革命先辈用他们的青春与热血换来的,黄继光、邱少云、刘胡兰、狼牙山五壮士,不都是这样的好战士吗?我们也要像他们一样听党的话,完成他们未完的事业,把我们的祖国、把社会主义建设得更加美好。同学们课下可以找来《马背上的小红军》这本书看一看。让我们在《少年先锋队队歌》中结束这节课的学习。 板书设计: 15、金色的鱼钩 忠于革命 老班长 教案(金色的鱼钩) 第6篇 授课时间:2012年3月8日 授课班级:六年级(1)班 授课教师:王存亮 授课内容:《索桥的故事》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长征途中发生的感人故事。 2.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受到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的熏陶。 3.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展现人物内心的表达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以读代问、以读代讲、以读代答等多种教学形式让学生想读、会读,读懂课文,读出感情。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重点语句理解红军战士忠于革命的精神,感悟红军战士在艰苦的长征进程中舍已为人的高尚品德。教学重难点: 学习抓住重点词句,感悟人物的思想感情,使学生受到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的熏陶,从人物外貌动作语言神态多种角度体会刻画写作方法。教学方法: 以读代讲、以读代答 小组合作探究 教具准备: 小黑板 多媒体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长征是世界军事史上一个伟大的奇迹,一个由伟大的中国工农红军创造的奇迹。在这个奇迹的背后,是红军战士历尽的千难万险,是无数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今天就让我们走进一个老班长的故事。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解决字词。 奄奄一息 抽噎 颧骨 两鬓斑白 收敛 疙瘩 粗糙 喜出望外 2、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三、再读课文,分析人物,体会感情。 同学们被老班长尽心尽力地照顾伤员而不顾自己的崇高品质所感动。那么请同学们带着这份感动再次走进课文,细细品读描写老班长的句子,谈谈你的体会。 1、“炊事班长快四十岁了„„脸上布满皱纹,两鬓斑白,显得十分苍老。”。 2、“小声点儿,小梁!咱们俩是党员,你既然知道了,可不要告诉别人。” “指导员把你们三个交给我。„„我怎么向党汇报?难道我能说‘指导员,我把同志们留在草地上,我自己克服困难出来了’?” 3、“小梁,别浪费东西了。我……我不行啦。你们吃吧!还有二十多里路,吃完了,一定要走出草地去!” 4、“不,你们吃吧。你们一定要走出草地去!见着指导员,告诉他,我没完成党交给我的任务,没把你们照顾好。看,你们都瘦得……”(这一部分重点以学生的读和悟为主) 四、品味金色,升华情感 师引:可亲、可敬的老班长永远离开了我们,战士们撕心裂肺的呼喊也无法唤醒他了。他用自己的生命换来了战士们的生命,用自己的忠诚和无私完成了党的嘱托。他永远地留在了那片无边无际的草地上,留给战士们的只有那根用缝衣针做成的钓鱼钩。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出示句子) 1、为什么说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金色的光芒? 2、深情朗读中心句。 五、总结全文 六、拓展延伸 假如你是“革命烈士纪念馆”的解说员,你怎样向前来参观的人介绍金色的鱼钩的故事? 七、布置作业 1、把本课最让你感动的地方用最富深情的朗读来体现。2、搜集长征故事。 板书设计 金色的鱼钩 长满红锈 忠于革命 金色的鱼钩教案 第7篇 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读读记记“颧骨、两鬓、斑白、搪瓷、严厉、收敛、疙瘩、粗糙、抽噎、红锈、宿营地、青稞面、喜出望外、热气腾腾、无边无涯、昏迷不醒、奄奄一息”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受到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品质的教育。 3.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展现人物内心的表达方法。 4.练习快速阅读,简要地复述故事。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品读重点语段,体会人物内心的思想感情,有感情朗读课文。教学难点:理解“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这句话的含义。 课前准备:预习课文,查找长征相关资料。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回顾《七律长征》 2、幻灯片简介长征。 3、总结导入:同学们,长征是世界军事史上一个伟大的奇迹,一个由伟大的中国工农红军创造的奇迹。在这个奇迹的背后,是红军战士历尽的千难万险,是无数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今天就让我们走进长征途中一个老班长的故事——《金色的鱼钩》!(板书) 二、初读课文,直奔中心 1、检查预习 认读词语,理解词语的意思。 2、请同学快速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按什么顺序叙述的?可以分为几个部分,各部分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引导学生按掌握的归纳写事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六要素总结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汇报交流(红军长征途中,一位炊事班长牢记部队指导员的嘱托,尽心尽力地照顾三个生病的小战士过草地,而不惜牺牲自己的感人事迹,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可分为四部分:(1-2)接受任务(3-22)、护送病号(23-33)、壮烈牺牲、(34)永远怀念。 三、整体感知,分清脉络 同学们都被班长尽心尽力地照顾伤员而不顾自己的崇高品质所感动了吧。可是,同学们想过没有,既然是写老班长的,为什么要以“金色的鱼钩”为题呢?看来这枚鱼钩肯定有它不同寻常的地方。让我们再回到课文,仔细地读读,看看围绕着这枚鱼钩,课文都写了哪些感人至深的故事呢? 交流归纳: 1.“做鱼钩” 2.“硬咽草根、鱼骨头” 3.“夜里钓鱼、摸野菜” 4.“命令战士喝鱼汤” 5.“奄奄一息让鱼汤” 四、以鱼钩为主线,品析全文 这个普通而又不普通的鱼钩上,肯定还发生过许许多多的故事,而作者只选择写 了这几个小故事,值得引起我们的深思。在这些事情的背后,到底蕴藏着哪些感人肺腑的情感呢?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画出让自己感动的语句,并在一旁注上感动的原因。(仔细品味文章,感受老班长的伟大精神。根据学生课堂生成,随机学习任一板块) 1.学习“硬咽草根、鱼骨头”片段。 (1)指名朗读,读后议论:为什么这个段落令人感动? (2)抓住“皱紧眉头”“硬咽”等词和“我”当时的心情,体会老班长的 品质。 (3)感情朗读,注意体会人物的内心。 2.学习“夜里钓鱼、摸野菜”片段。 (1)自由朗读。为什么这个段落令人感动?(感受老班长寻找食物的不易:白天,老班长要带着战士们行军,晚上宿营时有要忙着张罗食物,而草地上都是黑水潭,哪有多少鱼,为了钓鱼,找野菜,老班长的眼睛都愁坏了。) (2)抓住“翻了多少草皮”“一棵一棵的摸”等词语说明了什么?读的时候应该怎么读? (3)此时此刻,你的内心是怎样的感受? 3.学习“命令战士喝鱼汤”片段。 (1)请同学们朗读这一片段内容。为什么这个段落令人感动? (2)请同学们观察课文插图,想一想小梁心里怎么想的?老班长又是怎么想的? (3)思考:老班长前后的表情有什么变化?为什么有这样的变化? (4)“我端起搪瓷碗,觉得这个碗有千斤重,怎么也送不到嘴边。”到“可是我的心里好像塞了铅块似的,沉重极了。” 为什么? 4.学习“奄奄一息让鱼汤”片段。 (1)自由轻声读这部分内容,注意自己内心的感情。 (2)说出内心感受,并说说为什么有这样的感受? (3)指导分角色朗读。 ①老班长“奄奄一息”,身体已经极度虚弱,同时又对战士们充满牵挂和关爱。 ②为救老班长时的心急如焚,无尽的担心和难过。 (过渡语:为了伤员,老班长快耗尽了自己全部的生命。如果你是伤员,面对奄奄一息的老班长,会有怎样的感受?) ③老班长牺牲时,战士们悲痛欲绝、催人泪下的呼喊。 (过渡语:“老班长的手垂了下来,他耗尽了生命的全部,眼看着要走出草地,他却不能动了,也不能照顾我们了。此时,你该用怎样的感情呼唤他呢?”) 四、品味金色,升华情感 师引:可亲、可敬的老班长永远离开了我们,战士们撕心裂肺的呼喊也无法唤醒他了。他用自己的生命换来了战士们的生命,用自己的忠诚和无私完成了党的嘱托。他永远地留在了那片无边无际的草地上,留给战士们的只有那根用缝衣针做成的钓鱼钩。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出示句子)“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1)为什么说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金色的光芒? (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凝结了老红军心中只有战友,唯独没有自己的高贵品质;长满红锈的铁画鱼钩,体现了红军战士舍己为人的伟大精神;长满红锈的鱼钩见证了红军战士互相关心、互相扶持、一心北上的艰苦历程,表现了战友之间伟大的爱。„„)老班长太伟大了,我们应该向老班长致敬! (2)深情朗读中心句。 让我们再深情地读一读这一句:“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 芒!” (3)此时,你是否明白了课文为什么要以《金色的鱼钩》为题? (鱼钩代表着老班长可贵的品质;这枚鱼钩的诞生,为战士们带来了活下去的希望;在整个故事中,鱼钩都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没有那枚鱼钩,战士们都走不出草地) 小结:1936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创造了军事史上的伟大奇迹,历时两年,行程二万五千里的长征胜利结束,揭开了中国近代抗战史上崭新的一页!而这一枚金色的鱼钩,却将永远闪烁着金色的光芒! 板书: 15、金色的鱼钩 一、(1-2)接受任务 二、(3-22)护送病号 三、(23-33)壮烈牺牲 四、(34)永远怀念。 金色的鱼钩的教案 第8篇 一、追根溯源激发兴趣,探秘人物性格 课堂提问最忌盲目性,动辄就问,使得提问泛滥,会造成学生注意力的散乱,无法集中思考。究其原因,主要在于教师对课堂的调动能力不够。为此,教师要在提问之前,整体架构文本情境,考虑学生的接受程度,激发学生兴趣。 在新课讲授的第一个环节,我的思路是进行题解,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文本,寻找属于自己的答案。问:“《金色的鱼钩》里,金色是什么意思?(出示句子: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为什么长满了红锈,还会闪烁金色光芒?这是否有矛盾?”在我的提问下学生积极思考,有的回答:因为老班长救了三位小战士,自己却牺牲了;有的答:鱼钩上有老班长的血汗;还有的答:它仿佛是老班长一颗闪闪发光的心……通过解读,学生体会到这“金色”代表着老班长那种崇高的精神。那么老班长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呢?他有什么性格特征呢? 接下来我展开性格解读,让学生描绘老班长的外表(从课文中画出描写外貌的句子:满脸的皱纹,斑白的两鬓)设置疑问:“老班长三十多岁,为什么像五六十岁的老人?”学生从这个问题入手,了解到老班长经历过很多磨难,饱经风霜,从他的外貌可以看到他那颗金子一般的心。“那么他有什么行动呢?”通过我的引导,学生们找到解答:老班长到处找野菜吃,钓鱼给伤病员吃,为三位小战士洗衣裳,像父亲那样对待他们。 为了更加清晰地展现老班长的内在精神,我继续设置问题深挖(出示问题):“文中有以下词语:合不拢眼、收敛笑容、露出笑意,这是什么描写?为何这样描写?”通过深入理解,找到解答:他为革命操劳,为战友担心,焦虑不安,为伤病员吃了鱼就有好转而高兴。 师:你能了解老班长是个什么样的人吗? 生1:一心牵挂小战士。 生2: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 生3:一心挂念党的委托,心中只有革命事业。 二、一石投水问出真情,激荡情感波澜 在有效提问中,值得注意的是,不要过分强求问题的答案。那样会让学生失去自我情感表达的机会。这个时候教师就要设置相应的开放提问系统,充分放手让学生尽情释放,想到什么就说什么。对于老班长其人其事的情感体验,因人而异,不能强求必须都要有千篇一律的体验,关键是要有感触,有体验,这就达到了教学效果。 进入情感体验环节,为了让学生体会作者对老班长的敬仰之情,激荡学生的情感波澜,我设置问题:“请画出表现‘我’的神态、动作和语言的句子,想象一下当时作者的心情。”(生答:万根钢针扎着喉管,欲吃不能,自恨又自责)通过问题的设定,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受,在文本和师生互动中能够换位考量,接着问:“如果你是作者,当时你会怎么做,怎么想?” 生1:如果是我,我会哭起来。 生2:我觉得老班长那么伟大,而自己简直太渺小。 学生进入体验的关键时段,我再次从小细节进行情感渗透,问:“一个搪瓷碗那么轻,可是为什么总送不到嘴边?”学生明确认识到这是夸张的写法,目的是为了衬托自己的痛苦和对老班长的敬仰。这些提问让学生一步步找到和文本契合的感情支撑,而且通过思考体验,学生获得文本对话能力,拓展并延伸了思路。 三、画龙点睛问出共鸣,升华人文精神 阅读教学中的人文渗透不是学生自然而然生发的,而是要在教师画龙点睛的有效提问中,悄然建立起来。这个时候的提问不是干巴巴的中心思想,也不是要学生豪言壮语地表白,而是润物细无声的升华和熏陶。 老班长牺牲这段情节是文本的高潮,课文精髓部分,也正是对学生进行人文精神渗透的关键部分。为了使得学生的情感得到升华,我设置问题:“老班长昏迷不醒时,我们为什么慌了?你的心情如何?”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情感体验,心灵获得情感共鸣:他可能撑不住了。读到这里,我心里真的很难受。 教学进入这个阶段,有一些学生已经眼泪汪汪。我继续挖掘情感背后的精神力量,设置问题:“老班长是凭借什么坚持着走到草地边?”学生再一次深刻体会到老班长的精神:牢记党的委托,内心对党的无限忠诚和信仰。同时学生也挖掘到了他本身所具有的那种坚持和坚信的力量,还有坚强的信念和顽强的意志。藉此,学生将老班长的精神又深挖了一层:他是毅力的象征。 问题挖掘到这里,学生已经对老班长产生了深刻共鸣,在此最佳时机,我着手进行情感升华的引导,并设置问题:“临死前老班长说了一番话,你是怎么理解这些话的?”学生自然而然生发出内心的愿望:做人要像老班长那样,赤胆忠心为工作,关爱身边的人。 《金色的鱼钩》这节课我重点放在挖掘老班长的精神和对人物性格展示这两方面,但要让学生既能把握精神,又能学到人物描写的写作方法,这是比较难以平衡的。教学中我着重从设置有效问题入手,让学生体会和领悟,获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这让我认识到,有效的提问才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关键所在。 金色的鱼钩教案 第9篇 一、题解,领略思想内容 1、“金色”是什么意思? 2、(轻声朗读)把和题目相关的句子写出来。 3、说说本文记叙一件什么事? 4、(出示小黑板)“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绚烂的金色的光芒!” 师:为什么说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金色的光芒? 〔抓住关键,问得中肯,富有启发性。〕 生:因为老班长曾用这个鱼钩救过三位小战士的生命,而自身却牺牲在河边。 生:鱼钩上有老班长的血与汗,看到它,仿佛看到了老班长的一颗闪闪发光的心。 生:“鱼钩”是老班长的遗物,看到它,仿佛又见到了老班长。 生:这鱼钩象征着老班长忠于党、忠于人民、舍己为人的高尚精神。这精神永放光芒。 二、绘形,激发思想感情 师:作者是用什么方法来揭示老班长的内心世界的? 生:通过老班长的外表描写来揭示的。 (从课文中画出描写老班长外表的句子。) 〔既动脑又动手,紧扣课文,由表和里。〕 (出示小黑板。) 师:三十多岁的老班长为什么会有五六十岁老人的外貌特征? 〔问得妙!一石投水……〕 生:因为在长征途中,他经历过无数艰苦的战斗生活。 生:说明在长征路上老班长为革命十分劳累。 生:“满脸的皱纹”足以证明他经历长期艰苦的革命斗争。 生:“斑白的两鬓”说明他一帆风顺的考验。 生:从老班长这些外貌,让我们看到了他那金子般的内心世界。 生:对,看到了他忠于党、忠于革命、关心战士、舍己为人的高尚品质。 〔答得好!一问数答,互相启发,互相补充,突出老班长的形象。〕 师:老班长这种高尚的品质还可以从什么地方找出来? 〔抓住不放,步步深入。〕 生:从他的行动表示出来。他是“一棵一棵地摸着”找野菜来和着青稞面当饭吃的。 生:他挖草根,想尽方法做鱼钩钓鱼。 生:他翻了很多草皮,才干找到鱼饵。 生:他那么衰老,还为三位小战士洗衣裳。 师:这一连串感人肺俯的行动,让我们体会到老班长那坚强的革命意志和对党的忠诚。(出示小黑板)“合不拢眼、喜出望外、收敛笑容、露出笑意”这些词语是描写什么的?为什么这样描写? 生:这些词语都是描写老班长的神情的。 生:“合不拢眼”这个词可以看出老班长整夜睡不着。 生:面对“饥饿威胁”,眼看三位伤员一天天瘦下去,老班长焦急不安。 生:“喜出望外”是写一个偶然机会,老班长发现一条鱼跃出水面时的高兴劲儿。 生:“收敛笑容”是当老班长不吃鱼汤的秘密被发现后,伤员端着鱼汤,怎么也“送不到嘴”,老班长见后的神情。 生:这个词说明老班长很生气。 生:说明他既严肃又耐心。 生:看到战士们吃完了鱼汤,老班长才“露出笑意”。 生:说明他把伤员的健康作为一件快乐事。 生:这些词语看出老班长为伤员的虚弱、饥困而担忧,为小战士能得到一点营养而高兴。 生:说明老班长一心牵挂的是三个小战士。 生:老班长为自身想得少,为他人想得多。 生:说明他一心挂念的是党的委托,是革命事业。 三、入境、掀起情感波澜 师:这篇文章除了通过老班长的外表来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之外,还通过“我”的神态、动作、语言来烘托老班长的内心。(同学们从课文中画出有关的句子。) 〔再次动笔。“道”不离“文”,借“我”烘托出老班长的伟大。〕 师:万根钢针扎着喉管是什么滋味?当你和小梁一样看到了老班长把鱼汤让给病员吃,自身却嚼草根和鱼骨,“嚼了一会儿,就皱紧眉头硬咽下去”那欲吃不能、欲罢不行的神态时,你的心情怎么样? 〔问得细致。言辞恳切,引入情景,接受高尚情操的熏陶。〕 生:我会激动得流下眼泪,哭起来。 生:我会十分痛苦。 生:我觉得老班长的境界十分高尚,自身太渺小了。 生:我会怨恨自身为什么让老班长这样吃苦,而自身却坐享其成! 师:一个搪瓷碗有千斤重吗?为什么总送不到嘴边?在这情景下,你将会怎么样? 生:这是夸张的写法,是说心情万分繁重、痛苦,我同样也十分痛苦的,真不知如何是好? 生:我一定鼓励两位小同志,边养病边锻炼,设法减轻老班长的负担。 生:我一定要求老班长和我们一起也吃一些。 四、剖析、接受品德熏陶 (细读老班长牺牲这一重点段,并设身处地想象当时的情景。) 〔细读品味,不能忽视的一环。〕 师:老班长昏迷不醒时,我们为什么着慌了? 生:老班长平时只顾着三个小战士,自身吃得少,劳累多,又缺营养。现在昏迷不醒了,说明他身体支持不住了。 生:可能老班长的精力消耗尽了。 生:因为老班长的生命十分危险。 师:快接近草地的边了,老班长终于精力耗尽,生命垂危,说明这段时间来,他是坚持着走过来的。他为什么能这样坚持呢? 生:他牢记党的委托,是党给他的力量。 生:他坚信一定能走出草地,有坚强的信念。 生:他坚决要完成指导员交给的任务。 生:他有顽强的意志、惊人的毅力。 师:当老班长奄奄一息时,小梁把鱼汤送到他的嘴边。可是老班长依然一滴不沾,他说了什么?你对这一席话是怎样体会的? (读老班长的话。) 〔老班长的话感人肺腑。读之更为动情,再次体现老班长形象的伟大。〕 生:这席话说明老班长在生命垂危关头,仍然念念不忘自身的责任。 生:老班长把党的话永记心头。 生:我体会到:老班长把生的希望让给病员,把饿和死的痛苦留给自身。 生:我觉得老班长是一个真正的共产党员,他舍己为人的精神十分伟大,值得学习。 生:我要学习老班长忠心耿耿为革命的品质! 五、归纳,提高思想认识 问题: 1、作者为什么要把老班长留下的鱼钩小心地包起来,放在贴身的衣兜里? 〔老班长精神不死,流芳百世。〕 2、用“金色的鱼钩”做课题说明了什么?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进一步感受老班长的光辉形象。略) 〔感情朗读,加深印象,倍受教育。〕 〖评介 知识上的幅射,认识上的扩展 广东汕头市金园区教育局教研室 杨传铭 文以载道,文道统一,历来是语文教学的主旨。但如何紧扣教材,有针对性地进行思想教育,则是不少教师仍在摸索研讨的课题。魏俊尤老师积数十年的教学经验,总结出一条如何“紧扣教材,渗透德育”的教学规律──知识上的幅射,认识上的扩展。这对我们来说,是一条易学可行的富有启发性的好经验。以魏老师的这个课堂教学片断来看,有两点很值得我们借鉴。 一、选准文以载道的联系点,引发开去,进行教与学 每一篇课文都有它所包括的独有的教育内容。假如在教学过程中离开课文去随意说教,则不但起不到思想教育的积极作用,反之会因泛泛而谈冲淡或抵消思想教育的因素。魏老师的这个课堂教学片断之所以值得学习,就在于他选准了课文中文以载道的联系点,在知识上进行幅射,收到最佳的课堂效益。如教师抓住“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绚烂的金色的光芒”这个句子,提问“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何以会“闪烁着绚烂的金色的光芒”?魏老师让同学从“鱼钩”这条线索去理清作者的思路,去认识老班长为革命所做出的贡献;从“生锈”“金色”等词语以和描写老班长的外貌特征、言行举止的有关句子去体会老班长为革命献身的高尚品质,使同学真正弄懂课文的内含,春雨润无声似地受到老班长这个光辉人物高尚品德的感染,自然而然地受到革命保守教育。知识幅射,充沛发挥,点到为止,恰到好处。 二、注意思想教育的层次性,逐步深入,充沛发挥教材的教育作用 一节好的语文课,要在同学学得生动活泼的同时,体现出教师对同学进行思想教育的层次性的合理布置。对同学进行思想教育要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同学接受教育也有一个逐步加深的过程。为何把这两个过程很好地贯穿在教学活动中,让同学随着课文情节的发展,认识水平也随之提高?魏老师引导同学从课题入手去领略课文的思想内容;让同学从描写老班长外表的语句去揭示内心世界,去学习老班长把生的希望让给同志、把饥饿和死亡的痛苦留给自身的伟大精神;从启发同学理解“一个搪瓷碗有千斤重吗”的含义,让同学置身当时当地的环境中而掀起感情的波澜,从引导同学细读老班长牺牲的段落,进一步加深对老班长这一光辉形象的认识;最后再次从鱼钩进行归纳,让同学接受英雄人物高尚情操的熏陶,并从接受教育上升到提高思想认识这个高度。由浅入深,步步深入,使同学的思想认识逐步得到升华。 《金色的鱼钩 》教案设计 第10篇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找出课文中描写人物语言、动作、神态展示内心的句子,了解它们的表达作用。 3、理解课文内容,能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内容,感悟课文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难点: 品读重点句段,体会人物内心思想感情,感悟课文思想感情。 三、教学课时:一课时 四、教学用具:ppt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介绍课文的背景是在长征期间,对长征进行简介。 长征是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在“左”倾冒险主义的错误领导下,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最终失败,红军从而被迫进行战略转移,中国工农红军主力从长江南北各革命根据地向陕甘革命根据地的战略转移。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主力离开中央革命根据地开始长征.共产党领导的红一方面军(中央红军)、红二方面军(由红二军团和红六军团会合后组成)、红四方面军和红二十五军分别从各苏区向陕甘苏区的战略撤退和转移。其中红一方面军行程在二万五千华里以上,因此长征又常被称作二万五千里长征。国民党称此为“流窜”。1936年10月,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会合,长征结束。长征胜利表明中国共产党和工农红军是一支不可战胜的力量。2.展示红军长征路途艰辛的图片。3.引入课文,板书课题 ①、朗读课题,强调“金色”一词 ②、读了题目,我们有什么不理解的问题么? (预设:鱼钩真的是金色的吗? 是用这金色的鱼钩来钓鱼的吗? 这“金色的鱼钩”有什么意义吗?) 好,我们就带着我们的疑问,去学习课文吧,然后在课文中找寻问题的答案。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课文的篇幅比较长,所以请同学们快速的阅读课文,并带着问题思考: 1.课文中主要讲了几个人,分别是谁?最主要讲的是谁? 2.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叙述了红军长征途中,一位炊事班长牢记部队指导员的嘱托,尽心尽力地照顾三个生病的小战士过草地,而不惜牺牲自己的感人事迹,表现了红军战士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3.学习生字词 (三)、深入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我们了解了课文的最主要内容,那么老师就有问题要问大家了。1.设置问题,由学生自学完成(小组交流合作讨论) ①、理解第十三自然段中指导员对老班长说的话“他们年轻,一路上,你是上级,是保姆,是勤务员,无论多么艰苦,也要把他们带出草地。”说一说,这三个称谓分别有什么意义?(这三个称谓指出了老班长身上肩负的三重重任。是上级,是指老班长需要负责领导三个 病号走出草地;是保姆,是说三个小战士既年轻,又是病号,要像保姆一样细致周到的照顾他们;是勤务兵,指照顾病号要全心全意。) ②、找出“小梁和老班长”的对话,感悟两人对话时所体现出的情感 a、6~18自然段 有一次,我禁不住问他:“老班长,你怎么不吃鱼啊?” 他摸了摸嘴,好像回味似的说:“吃过了。我一起锅就吃,比你们还先吃呢。” 我觉得好像有万根钢针扎着喉管,失声喊起来:“老班长,你怎么„„” 老班长猛抬起头,看见我目不转睛地看着他手里的搪瓷碗,就支吾(wǔ)着说:“我,我早就吃过了。看到碗里还没吃干净,扔了怪可惜的„„” “不,我全知道了。”我打断了他的话。 老班长转身朝两个小同志睡觉的地方看了一眼,一把把我搂到身边,轻声说:“小声点儿,小梁!咱们俩是党员,你既然知道了,可不要再告诉别人。” “可是,你也要爱惜自己啊!” “不要紧,我身体还结实。”他抬起头,望着夜色弥(mí)漫的草地。好久,才用低沉的声音说,“指导员把你们三个人交给我,他临走的时候说:‘他们年轻。一路上,你是上级,是保姆,是勤务员,无论多么艰苦,也要把他们带出草地。’小梁,你看这草地,无边无涯,没个尽头。我估计,还要二十天才能走出去。熬(áo)过这二十天不简单啊!眼看你们的身子一天比一天衰弱,只要哪一天吃不上东西,说不定就会起不来,真有个三长两短,我怎么去向党报告呢?难道我能说,‘指导员,我把同志们留在草地上,我自己克服了困难出来啦’?” “可是,你总该跟我们一起吃一点儿呀!” “不行,太少啦。”他轻轻地摇摇头,“小梁,说真的,弄点儿吃的不容易啊!有时候等了半夜,也不见鱼上钩。为了弄一点儿鱼饵(ěr),我翻了多少草皮也找不到一条蚯(qiū)蚓(yǐn)„„还有,我的眼睛坏了,天色一暗,找野菜就得一棵一棵地摸„„” 我再也忍不住了,抢着说:“老班长,以后我帮你一起找,我看得见。” “不,咱们不是早就分好工了吗?再说,你的病也不轻,不好好休息会支持不住的。” 我还坚持我的意见。老班长忽然严厉地说:“小梁同志,共产党员要服从党的分配。你的任务是坚持走路,安定两个小同志的情绪,增强他们的信心!” b、28~30自然段 他微微地睁开眼睛,看见我端着的鱼汤,头一句话就说:“小梁,别浪费东西了。我„„我不行啦。你们吃吧!还有二十多里路,吃完了,一定要走出草地去!” “老班长,你吃啊!我们抬也要把你抬出草地去!”我几乎要哭出来了。 “不,你们吃吧。你们一定要走出草地去!见着指导员,告诉他,我没完成党交给我的任务,没把你们照顾好。看,你们都瘦得„„” ③、第十五自然段的那两个省略号表达了什么意思?在课文中有什么作用呢? (这两个省略号表明了在草地里弄一点吃的东西是多么的艰难,可见老班长平常给我们弄的鲜鱼野菜汤有多么的不容易,包含了老班长对战友付出的关爱和心血) ④、老班长是一个怎么样的人?(我们说要了解一个人是怎样的,可以从外貌、语言、动作、神态等方面看出来)那从课文中哪里可以看出来呢,找出找出课文中描写人物语言、动作、神态展示内心的句子,并说说它们有什么作用?(重点理解老班长的笑) 2.由学生展示自学成果,师在旁引导 (四)、感悟文章感情 1.感悟老班长舍己为人、忠于革命、忠于党的美好品格 2.思考并理解“我”为什么要把老班长留下的鱼钩小心地包起来?这个“长满红锈的鱼钩”象征着什么?用自己的话来说说。(“我”把鱼钩小心地包起来,不仅表达了“我”永远向老班长学习的决心,也是为了留下这个让子孙后代瞻仰革命前辈的遗物,学习他们为了革命事业的成功、为了战友的生命而不惜牺牲自己的高贵品质。鱼钩虽然长满了红锈,但它记录着老班长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闪烁着老班长金子般的思想光辉,昭示着老班长关心同志、舍己为人、忠于革命的精神永垂不朽。鱼钩象征着老班长忠于革命、忠于党、舍己为人的金子般的心,也象征着千千万万革命前辈的英雄事迹,因此课文用“金色的鱼钩”做为课题。)

金色的鱼钩教案7篇   作为一名老师,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金色的鱼钩教案7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金色的鱼钩教案 篇1   目的要求:   1.读准字音.   2.学习第一,二段,知道红军过草地时的艰苦情况,学习老班长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3.通过重点语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重点:练习通过重点语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难点:练习通过重点语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导语.   鱼钩是什么颜色的?可是,一篇文章的题目却是<<金色的鱼钩>>,这是怎么回事呢?(板书:金色的鱼钩)   二.检查预习   1.听课文录音,把自己读错的字标出来.之后,多读几遍.   2.联系课文说说词语的意思(单击课前预习中的字词练习)   3.说说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和当时的环境.指名说,其他同学可以补充.   4.你划下了哪些令你最感动的句子?   三.分段.   1.这篇课文主要讲了几件事?(一件是讲老班长煮鲜鱼野菜汤给三个病号吃,他自己没吃一点鱼;一件是讲快走出草地时老班长牺牲了.)   2.快速默读课文,思考:全文可分几段?说说段意.(第一段,1---2自然段;第二段,3---22自然段;第三段.23---33自然段;第四段,34自然段.   四.通过自学,理解内容,体会思想感情.   1.齐读第一段.说说关于老班长的描写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2.默读第二段,边读边注意体会人物当时的思想感情,看你从文中体会到什么?(学生发言,教师和其他同学补充或提出异议)   可引导讨论:   (1)你觉得哪些词句可以看出老班长对我们非常负责?   (2)当小梁发现老班长不吃鱼汤却嚼草根,咽着鱼骨头时,老班长地神态有什么变化?划出有关词句.(单击课前预习中的内容理解2)   (3)想象一下,老班长的神态变化反映了他当时怎样的内心活动?(单击课前预习中的内容理解3   (4)划出小梁神态变化的句子,想象一下,他当时心情怎样?(单击内容理解4)   (5)写老班长的一忧一喜,为什么忧,为什么喜?这说明了什么?(单击内容理解5)   第二课时   目的.要求:   1.学习第三段,学习老班长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2.通过重点语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重点:通过重点语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难点: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总结上节课的学习方法.   二.学习第三段.   1.默读课文第三段.   2.抓住有关语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1)老班长始终不肯吃鱼,仅仅是因为鱼太少了吗?   (2)为什么说这个长满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单击内容理解7)   (3)课文最后一句有什么含义?在写法上有什么作用?(单击内容理解6)   (4)课文写老班长,为什么用金色的鱼钩作题?单击内容理解8)   三.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把你认为最能表达人物的思想感情的一段话找出来,试着读一读,其他同学讨论交流,可以补充改正.最后,把全文有感情地朗读下来.   四.巩固练习.   (单击巩固练习中的拼音填空,比字组词,词语搭配,选字填空.学生口头练习.) 金色的鱼钩教案 篇2   一、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   1、学习课文,能找出点明题意的句子,能有感情朗读描写老班长语言的句子,体会人物的精神,从而理解“这个长满红锈的鱼钩……金色的光芒!”这句话的含义。   2、学习生字新词,理解“三长两短”、“喜出望外”、“奄奄一息”等词语。   二、教学过程 :   1、检查自学字、词情况:(1)根据意思听写词语:   “三长两短”、“喜出望外”、“奄奄一息”。(2)齐读生字、新词。(3)说说容易读错、写错的字、词。   2、初读课文,感知大意。   (1)默读课文并思考:A 简要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B 找出点明题意的句子(用直线划下来)。   (2)反馈。   3、理解“这个长满红锈的鱼钩,将永远闪烁着金色的光芒!”的含义。   (1)齐读。   (2)质疑:“这个长满红锈的鱼钩”怎么会“永远闪烁着金色的光芒”?   (3)讨论。   (4)定向。找一处老班长的.语言,读读,简要说说意思,然后想想反映了老班长的什么精神,最后有感情朗读。   (5)自学。   (6)交流。(以感情朗读为重)   (7)体会老班长的精神。   (8)说说“这个长满红锈的鱼钩,将永远闪烁着金色的光芒!”这句话的含义。   (9)练习。   4、课堂作业 设计。   (1)根据意思写词语。   (2)体会“这个长满红锈的鱼钩,将永远闪烁着金色的光芒!”这句话的含义。   5、板书设计 :略。 金色的鱼钩教案 篇3   【教学过程】   一、题解,领略思想内容   1、“金色”是什么意思?   2、(轻声朗读)把和题目相关的句子写出来。   3、说说本文记叙一件什么事?   4、(出示小黑板)“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绚烂的金色的光芒!”   师:为什么说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金色的光芒?   〔抓住关键,问得中肯,富有启发性。〕   生:因为老班长曾用这个鱼钩救过三位小战士的生命,而自身却牺牲在河边。   生:鱼钩上有老班长的血与汗,看到它,仿佛看到了老班长的一颗闪闪发光的心。   生:“鱼钩”是老班长的遗物,看到它,仿佛又见到了老班长。   生:这鱼钩象征着老班长忠于党、忠于人民、舍己为人的高尚精神。这精神永放光芒。   二、绘形,激发思想感情   师:作者是用什么方法来揭示老班长的内心世界的?   生:通过老班长的外表描写来揭示的。   (从课文中画出描写老班长外表的句子。)   〔既动脑又动手,紧扣课文,由表和里。〕   (出示小黑板。)   师:三十多岁的老班长为什么会有五六十岁老人的外貌特征?   〔问得妙!一石投水……〕   生:因为在长征途中,他经历过无数艰苦的战斗生活。   生:说明在长征路上老班长为革命十分劳累。   生:“满脸的皱纹”足以证明他经历长期艰苦的革命斗争。   生:“斑白的两鬓”说明他一帆风顺的考验。   生:从老班长这些外貌,让我们看到了他那金子般的内心世界。   生:对,看到了他忠于党、忠于革命、关心战士、舍己为人的高尚品质。   〔答得好!一问数答,互相启发,互相补充,突出老班长的形象。〕   师:老班长这种高尚的品质还可以从什么地方找出来?   〔抓住不放,步步深入。〕   生:从他的行动表示出来。他是“一棵一棵地摸着”找野菜来和着青稞面当饭吃的。   生:他挖草根,想尽方法做鱼钩钓鱼。   生:他翻了很多草皮,才干找到鱼饵。   生:他那么衰老,还为三位小战士洗衣裳。   师:这一连串感人肺俯的行动,让我们体会到老班长那坚强的革命意志和对党的忠诚。(出示小黑板)“合不拢眼、喜出望外、收敛笑容、露出笑意”这些词语是描写什么的?为什么这样描写?   生:这些词语都是描写老班长的神情的。   生:“合不拢眼”这个词可以看出老班长整夜睡不着。   生:面对“饥饿威胁”,眼看三位伤员一天天瘦下去,老班长焦急不安。   生:“喜出望外”是写一个偶然机会,老班长发现一条鱼跃出水面时的高兴劲儿。   生:“收敛笑容”是当老班长不吃鱼汤的秘密被发现后,伤员端着鱼汤,怎么也“送不到嘴”,老班长见后的神情。   生:这个词说明老班长很生气。   生:说明他既严肃又耐心。   生:看到战士们吃完了鱼汤,老班长才“露出笑意”。   生:说明他把伤员的健康作为一件快乐事。   生:这些词语看出老班长为伤员的虚弱、饥困而担忧,为小战士能得到一点营养而高兴。   生:说明老班长一心牵挂的是三个小战士。   生:老班长为自身想得少,为他人想得多。   生:说明他一心挂念的是党的委托,是革命事业。   三、入境、掀起情感波澜   师:这篇文章除了通过老班长的外表来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之外,还通过“我”的神态、动作、语言来烘托老班长的内心。(同学们从课文中画出有关的句子。)   〔再次动笔。“道”不离“文”,借“我”烘托出老班长的伟大。〕   师:万根钢针扎着喉管是什么滋味?当你和小梁一样看到了老班长把鱼汤让给病员吃,自身却嚼草根和鱼骨,“嚼了一会儿,就皱紧眉头硬咽下去”那欲吃不能、欲罢不行的神态时,你的心情怎么样?   〔问得细致。言辞恳切,引入情景,接受高尚情操的熏陶。〕   生:我会激动得流下眼泪,哭起来。   生:我会十分痛苦。   生:我觉得老班长的境界十分高尚,自身太渺小了。   生:我会怨恨自身为什么让老班长这样吃苦,而自身却坐享其成!   师:一个搪瓷碗有千斤重吗?为什么总送不到嘴边?在这情景下,你将会怎么样?   生:这是夸张的写法,是说心情万分繁重、痛苦,我同样也十分痛苦的,真不知如何是好?   生:我一定鼓励两位小同志,边养病边锻炼,设法减轻老班长的负担。   生:我一定要求老班长和我们一起也吃一些。   四、剖析、接受品德熏陶   (细读老班长牺牲这一重点段,并设身处地想象当时的情景。)   〔细读品味,不能忽视的一环。〕   师:老班长昏迷不醒时,我们为什么着慌了?   生:老班长平时只顾着三个小战士,自身吃得少,劳累多,又缺营养。现在昏迷不醒了,说明他身体支持不住了。   生:可能老班长的精力消耗尽了。   生:因为老班长的生命十分危险。   师:快接近草地的边了,老班长终于精力耗尽,生命垂危,说明这段时间来,他是坚持着走过来的'。他为什么能这样坚持呢?   生:他牢记党的委托,是党给他的力量。   生:他坚信一定能走出草地,有坚强的信念。   生:他坚决要完成指导员交给的任务。   生:他有顽强的意志、惊人的毅力。   师:当老班长奄奄一息时,小梁把鱼汤送到他的嘴边。可是老班长依然一滴不沾,他说了什么?你对这一席话是怎样体会的?   (读老班长的话。)   〔老班长的话感人肺腑。读之更为动情,再次体现老班长形象的伟大。〕   生:这席话说明老班长在生命垂危关头,仍然念念不忘自身的责任。   生:老班长把党的话永记心头。   生:我体会到:老班长把生的希望让给病员,把饿和死的痛苦留给自身。   生:我觉得老班长是一个真正的共产党员,他舍己为人的精神十分伟大,值得学习。   生:我要学习老班长忠心耿耿为革命的品质!   五、归纳,提高思想认识   问题:   1、作者为什么要把老班长留下的鱼钩小心地包起来,放在贴身的衣兜里?   〔老班长精神不死,流芳百世。〕   2、用“金色的鱼钩”做课题说明了什么?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进一步感受老班长的光辉形象。略)   〔感情朗读,加深印象,倍受教育。〕   〖评介   知识上的幅射,认识上的扩展   广东汕头市金园区教育局教研室 杨传铭   文以载道,文道统一,历来是语文教学的主旨。但如何紧扣教材,有针对性地进行思想教育,则是不少教师仍在摸索研讨的课题。魏俊尤老师积数十年的教学经验,总结出一条如何“紧扣教材,渗透德育”的教学规律──知识上的幅射,认识上的扩展。这对我们来说,是一条易学可行的富有启发性的好经验。以魏老师的这个课堂教学片断来看,有两点很值得我们借鉴。   一、选准文以载道的联系点,引发开去,进行教与学   每一篇课文都有它所包括的独有的教育内容。假如在教学过程中离开课文去随意说教,则不但起不到思想教育的积极作用,反之会因泛泛而谈冲淡或抵消思想教育的因素。魏老师的这个课堂教学片断之所以值得学习,就在于他选准了课文中文以载道的联系点,在知识上进行幅射,收到最佳的课堂效益。如教师抓住“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绚烂的金色的光芒”这个句子,提问“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何以会“闪烁着绚烂的金色的光芒”?魏老师让同学从“鱼钩”这条线索去理清作者的思路,去认识老班长为革命所做出的贡献;从“生锈”“金色”等词语以和描写老班长的外貌特征、言行举止的有关句子去体会老班长为革命献身的高尚品质,使同学真正弄懂课文的内含,春雨润无声似地受到老班长这个光辉人物高尚品德的感染,自然而然地受到革命保守教育。知识幅射,充沛发挥,点到为止,恰到好处。   二、注意思想教育的层次性,逐步深入,充沛发挥教材的教育作用   一节好的语文课,要在同学学得生动活泼的同时,体现出教师对同学进行思想教育的层次性的合理布置。对同学进行思想教育要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同学接受教育也有一个逐步加深的过程。为何把这两个过程很好地贯穿在教学活动中,让同学随着课文情节的发展,认识水平也随之提高?魏老师引导同学从课题入手去领略课文的思想内容;让同学从描写老班长外表的语句去揭示内心世界,去学习老班长把生的希望让给同志、把饥饿和死亡的痛苦留给自身的伟大精神;从启发同学理解“一个搪瓷碗有千斤重吗”的含义,让同学置身当时当地的环境中而掀起感情的波澜,从引导同学细读老班长牺牲的段落,进一步加深对老班长这一光辉形象的认识;最后再次从鱼钩进行归纳,让同学接受英雄人物高尚情操的熏陶,并从接受教育上升到提高思想认识这个高度。由浅入深,步步深入,使同学的思想认识逐步得到升华。   魏老师的这个课堂教学片断体现了他的教学特色:“既在知识上辐射开去,出现网状结构,又在认识方面扩展开来,达到自我认识、自我领悟、自我教育的目的。” 金色的鱼钩教案 篇4   教学内容:   选自北师大版语文教材六年级下册第6单元。   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主题是英雄,教材选编了5篇课文通过不同的角度展现了英雄的事迹。本篇文章是第二篇课文,以叙事为主,讲的是长征途中的感人故事。1位炊事班长牢记党的嘱托,为照顾3个生病的战士走出草地,而不惜牺牲生命的故事,表现了红军战士忠于党、忠于人民和忘我牺牲的革命精神。文章中运用了大量的外貌、神态、语言、行为描写,突出了人物的个性特点,指导学生阅读理解时,应把其作为重点。同时本篇课文较长,应该借助课文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学情分析:   1.在学习英雄这一单元的第一篇文章《你,浪花里的一滴水》时,我对学生进行了调查,什么样的人可以称之为英雄?我发现学生对于英雄的认识仅局限于只有做出惊天动地业绩的人才是英雄的层面。针对学生思想上的缺憾,我想在《金色的鱼钩》这一课的教学中给予学生必要的指导,使学生对英雄的含义能有更深、更广的理解。   2.本篇文章发生的年代离学生的生活年代有一定的距离,老班长的所作所为对于生活在优越环境中的学生来说可能无法理解。因此在教学中我设置了特定的问题情境,以指导学生朗读为主,使学生受到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的熏陶,在读中感悟,在感悟中升华。   教学设想:   1.本篇课文内容较长,教学中不能面面俱到,这样内容显得零乱,使学生抓不住课文的重点,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一定的障碍。基于这样的考虑,我采取抓重点字、找重点句的方法指导他们理解课文内容,以点带面逐步扩展到对全文的理解,同时指导学生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把自己独特的感受表达出来。既有个性的张扬又有多元化的比较和理解。   2.同时我设置了一条主线贯穿于全文:接受任务——遇到困难——解决困难(做鱼钩)——发现秘密——永远离去,以老班长的角度展示了故事的主要内容,使学生沿着这条线逐步挖掘到文章的主旨。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借助课文进一步提高阅读速度,提升阅读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找出文中的几种描写方法。   (2)引导学生反复读课文找出描写作者感情变化的语句。体会老班长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自读课文,深入理解课题“金色的鱼钩”所蕴含的意义。   (2)在多种形式的朗读中,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理解鱼钩与老班长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点:   借助课文进一步提高阅读速度,提升阅读能力。   教学难点:   通过自读课文,深入理解课题“金色的鱼钩”所蕴涵的深刻意义。   教学过程:   一、设置悬念,导入课文   (大屏幕出示一段文字:他快40岁了,个儿挺高,背有点驼,四方脸,高颧骨,脸上布满皱纹,两鬓都斑白了。)   1.请同学们读一读这段文字,说一说这属于哪种描写方法?   2.你知道这描写的是谁吗?   3.大家都亲切地称呼他为“老班长”。他是一位普通的红军战士,他也是1位英雄,他曾经挽救了3位年轻战士的生命。今天就让我们去认识一下这位老班长。(板书课题:金色鱼钩。)   4.看到这个题目你有哪些疑问?   (1)老班长与金色的鱼钩有什么关系?(2)为什么说是金色的鱼钩呢?   【评析:开篇设计老班长外貌描写的语句既回顾了以往学过的描写方法,又激发了学生读书的兴趣,使学生迫不及待地去了解这位老班长是谁。同时课题与人物的相背离引出了文章的重点,使学生能有目的地去读书。】   二、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请同学们打开课本,我们会发现课文很长,还记得我们过去学过的快速阅读课文的方法吗?   2.请同学们用学过的速读方法完整地阅读一遍课文,注意不能仅图快,还要想一想文章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这篇课文可以分为几部分。并结合你们提出的问题边读边思考。   3. 学生汇报交流体会。   【评析:通过回顾以往学过的快速阅读方法,使学生按照一定的方法去读书,从而提高了他们的阅读能力。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书,使他们在快速阅读中掌握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学生对文章内容有了一个初步的感知,为进一步学习语文课文做好铺垫。】   三、步步设疑,引入主题   1.老班长欣然接受了照顾伤员并带着他们走出草地的任务,但眼前就遇到了难题,请大家交流思考一下,他们遇到的难题是什么,并如何解决的?   (1)学生交流后,得出结论:难题就是缺少食物。引导学生找出有关词句“他就到处去找野草”让学生交流对于“到处”的'理解。   (2)(大屏幕出示:眼前的难题让老班长整夜整夜______。)让学生补充并谈谈对“合不拢眼”的认识。   2.如何解决3个伤员的温饱问题成了老班长的心病,他终于想到了解决的办法,请同学们读一读课文的第二部分找出老班长想到了什么办法。   3.学生交流。(师相机板书:做鱼钩、钓鱼。)   “老班长想到的办法使我们每天总能喝上热腾腾的鱼汤,然而细心的我却发现了其中的一个秘密。”谁能说一说是什么秘密?   (1)学生交流,引出“回味”一词,让学生读一读句子,说一说“回味”的意思。   (2)接着问:当我看到老班长皱紧眉头把鱼骨头和草根咽下去时,我的心情如何。   (大屏幕出示:他坐在那里捧着搪瓷碗,嚼着几根草根和我们吃剩下的鱼骨头,嚼了一会儿,就皱紧眉头硬咽下去。我觉得好像有万根钢针扎着喉咙,失声喊起来:“老班长,你怎么……”)   (3)你能通过朗读把“我”的心情和感觉表达出来吗?(指名朗读。)   (4)教师范读,学生练读。   (5)如果你们是这位老班长会这样做吗?老班长为什么这样做,你怎样评价这位老班长?   4.(指着大屏幕出示内容)刚才我们读的这段话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   5.文中还有运用这种方法描写的语句吗?   6.发现秘密后老班长是怎么做的?   (1)虽然老班长一再嘱托,可发现了秘密的我,还能欣然喝下老班长千辛万苦弄来的鱼汤吗?请同学们再读课文第二部分,找出有关语句并在小组内与同学交流。   (2)集体交流,引出对“千斤重”的理解,并找出对我心情描写的语句。(大屏幕出示:好像塞了铅块似的。)   (3)你能通过朗读表达出这种心情吗?(指导学生朗读。)   【评析:在步步设疑与步步追问中引出学生对老班长这个人物的看法,使学生对老班长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同时通过有感情地朗读使感情进一步升华,更好地体会人物的心情,从而更深刻地理解文章所表达的内容。】   四、总结全文,升华主题   1.每天只吃草根和鱼骨头,老班长身体能受得了吗?好景不长,就在我们要走出草地时意外发生了。   (1)请同学们阅读课文第三部分并找出有关语句来谈一谈发生了什么事。   (2)老班长昏倒了,我们每天喝着老班长弄的鱼汤,而老班长面对着我们为他做的鱼汤却一口也没喝,谁能说一说为什么?   (3)学生交流,教师相应追问:你觉得老班长没有完成任务吗?你怎样评价这位老班长。   (4)这部分的语句运用了哪种描写方法?文中还有运用这种描写方法的语句吗?   2.(大屏幕出示:老班长走了,永远地离我们而去了,而他却给我们留下了。)让学生补充。   3.现在我们重新回到课始提出的问题,老班长与金色的鱼钩有着怎样的关系?   4.总结:金色的鱼钩代表老班长崇高的品质和伟大的精神,而这种精神也将在我们的心里永远放射着金色的光芒。“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在红军长征途中有多少像老班长这样可歌可泣的无名英雄,正因为有了他们,才有了我们现在美好的今天,让我们共同缅怀他们吧。(放音乐,师朗诵诗词《长征》。)   【评析:在豪壮的音乐声中朗诵《长征》诗缅怀那些无名英雄,进一步升华了主题。同时使学生对英雄的含义有了更深的理解。】   反思:   对于这样长篇的课文如何进行教学,一直是我的一大困惑。初次尝试用这种步步设疑的方法进行教学,感觉达到了我预设的效果。下面是我针对本课设计的几点想法:   一、在设计问题时,教师要起到“引”的作用   有些教师总认为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不能问的太多,使学生失去了主动发展的空间,我觉得这不是绝对的。比如《金色的鱼钩》这样长篇的课文,教师就应捋好一根线,层层设疑给学生引好路,这样学生才能把握住文章的主脉络深刻挖掘到文章的主旨。   二、问题的设计要紧扣主题,才能起到有效的导向作用   在问题设计时不能背离主题,所有的问题都应为主题服务。背离文章的问题只能让学生走弯路,越走越远而不能正确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从而为理解课文内容也造成了一定的障碍,因此我们应在问题的设计上把好关,这样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金色的鱼钩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通过入情入境阅读课文,体会文中人物间令人震撼的情。   2.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   3.收集战争期间令人感动的人或事。   教学重点   入情入境地读,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资料交流,初融情感   1.两国人民在战火纷飞中结下深厚的友谊,在列车开动的一刹那,心中的激情喷涌而出,这惜别的场面真让人感慨万千,同学们也收集了相关资料,让我们一起来感受这人间真情吧。   2.交流资料。   二、入情入境,深悟情感   1.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草地深处,翻开发黄的历史,再现当年那不起眼的小小鱼钩吧。齐读课题。   2.同学们预习了课文,说说这鱼钩是什么样子?   3.齐读句子:   他喜出望外地跑回来,取出一根缝衣针,烧红了,弯成个鱼钩。   4.就是这个小小的鱼钩,挽救了三个濒临死亡的生命,究竟发生了什么事呢?默读课文,想:文章讲了一件什么事?   5.把你感动的句子勾画出来,并谈谈自己的感受。   6.多么让人感动的故事啊,在老班长、战士之间,这深深的   战友情是他们战胜重重困难的`力量,是他们寒冬中看到希望的浓浓暖意,读了这个故事,你能谈谈你的感受吗?   7.说说“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光芒”的理解。   8.这篇文章有什么写作特点?   (1)巧妙地点明主题。   (2)典型人物的刻画。   (3)精彩的对话描写。   (4)动人的真情实感。 金色的鱼钩教案 篇6   教学目的:   1、认识本课4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学习老班长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3、练习快速阅读,简要地复述故事。   教学重点:   练习快速阅读,通过重点语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揭示题目,导入新课。   1、鱼钩,钓鱼用的钩子。课文所指的鱼钩是老班长的珍贵遗物。这是发生在红军过草地时的.一个感人故事。请你用比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小结:在二万五千里长征途中,一位老班长接受党的嘱托,照顾三个生病的小战士过草地而光荣牺牲的故事。   二、默读课文,提出不理解的地方,同学互相解疑,教师适时点拨。   解词:   支吾:用话搪塞,说话含混躲闪。   安顿:安排妥当,使人或事物有着落。   衰弱:体衰力弱,失去了旺盛的精力和体力。   奄奄一息:形容气息非常微弱,只剩下一口气。   三、快速默读课文,想想文章是按怎样的顺序来记叙的,可以分为几部分?   1、快速默读,标在书上。   2、小组讨论后小结。   四、默读课文,划出文中使你感动的部分,然后有感情地读一读。   1、指名读课文,读后说说自己体会。   2、围绕老班长的语言、动作、神态来体会老班长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采取读读——议议—评评的形式)   3、小结提问:你对“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的这句话是怎样理解的?(揭示中心,让学生说一说,练习口语表达)   五、口语交际   假如你是“革命烈士纪念馆”的解说员,你怎样向前来参观的人介绍金色鱼钩的故事呢?   1、在小组里练习。   2、各组派代表在全班介绍。   附:板书设计   18金色的鱼钩(闪着光芒)   炊事班长照顾三个生病的小战士而牺牲   红军战士忠于革命、舍己为人 金色的鱼钩教案 篇7   学习目标:   1.能用比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   2.能认识7个生字,了解新词的意思,积累文中的好词佳句。   3.能说出课文的主要内容,有感情地朗读使自己感动的部分。   4.能说出自己对在这个长满了红锈地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一句话的理解。   5.能创造性的复述课文中的故事。   6.能感受到革命前辈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产生对他们的敬仰之情。   学习重点:进一步提高阅读速度,体会文章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学习准备:   1.预习:读课文,认读生字、新词。   2.搜集长征的有关资料,通过初步阅读了解资料的内容,进行剪辑整理,弄清与课文学习的联系。   学习过程:   一、交流搜集资料   将自己课前搜集到的有关长征的资料(包括长征的`时间、路线、有关长征的诗词、歌曲、长征中的动人故事、英雄人物等各种文字介绍和图片资料)与同学进行交流。   二、研读阅读提示   认真研读阅读提示,之后,说说阅读提示提了几方面的学习要求,弄清在阅读中要做什么,怎样做好。   三、自读理解内容   1.回顾读书方法。如读一读、想一想、查一查、画一画、标一标、注一注、议一议等。   2.学生按阅读提示,运用自己喜欢的读书方法阅读课文。   3.教师有针对地进行学法指导。   四、交流读书收获   1.在阅读过程中,你有什么收获呢?引导学生从字、词、句、段、篇几个方面进行交流,教给学生积累语言文字的方法。   2.学生畅谈收获。   3.把对老班长说的话写在课文的插图旁边,进行交流。   五、总结布置作业   把本课阅读学习中积累的好词佳句摘录到读书笔记上,把《金色的鱼钩》的故事讲给更多的人听。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继续搜集有关长征的资料。

小学五年级语文《金色的鱼钩》教案 篇1   教学目的:   1、认识本课4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学习老班长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3、练习快速阅读,简要地复述故事。   教学重点:   练习快速阅读,通过重点语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具准备:录音机   教学过程:   一、揭示题目,导入新课。   1、鱼钩,钓鱼用的钩子。课文所指的鱼钩是老班长的珍贵遗物。这是发生在红军过草地时的一个感人故事。请你用比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小结:在二万五千里长征途中,一位老班长接受党的嘱托,照顾三个生病的小战士过草地而光荣牺牲的故事。   二、默读课文,提出不理解的地方,同学互相解疑,教师适时点拨。   解词:   支吾:用话搪塞,说话含混躲闪。   安顿:安排妥当,使人或事物有着落。   衰弱:体衰力弱,失去了旺盛的精力和体力。   奄奄一息:形容气息非常微弱,只剩下一口气。   三、快速默读课文,想想文章是按怎样的顺序来记叙的,可以分为几部分?   1、快速默读,标在书上。   2、小组讨论后小结   3、放录音   四、默读课文,划出文中使你感动的部分,然后有感情地读一读。   1、指名读课文,读后说说自己体会。   2、围绕老班长的语言、动作、神态来体会老班长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采取读读——议议—评评的形式)   3、小结提问:你对“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的.这句话是怎样理解的?(揭示中心,让学生说一说,练习口语表达)   五、口语交际   假如你是“革命烈士纪念馆”的解说员,你怎样向前来参观的人介绍金色鱼钩的故事呢?   1、在小组里练习。   2、各组派代表在全班介绍。   附:板书设计   18 金色的鱼钩(闪着光芒)   炊事班长照顾三个生病的小战士而牺牲   红军战士忠于革命、舍己为人   金色的鱼   小学五年级语文《金色的鱼钩》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4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学习老班长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3、练习快速阅读,简要地复述故事。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1、以前,我们学过一些记叙红军长征故事的文章,大家还记得吗?二万五千里长征是我国革命史中的一次辉煌的壮举。长征途中的故事非常多,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也记叙了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文章中的老班长,也是千千万万革命先烈中的一个,让我们记住这些前辈的英雄事迹,学习他们崇高的品质,成为合格的革命事业的接班人。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这是一个什么样的鱼钩?为什么一个长满红锈的普通的鱼钩在作者心中却是那样珍贵。   3、简介时代背景:这是发生在1935年秋天红军长征过草地时一个感人的故事。由于王明的错误路线,使革命遭受巨大的.损失,红军被迫实行转移,进行了长征。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从江西瑞金出发,经过十一个省,越过了终年积雪的高山,走过了人迹罕至的草地,历尽艰辛,击溃了敌军的围追堵截,连续行军二万五千里,终于在1935年胜利到达陕北革命根据地。本文记叙的就是红军过草地时一个真实的故事。   二、用较快的速度读课文   1、自读   ⑴ 默读课文:   ① 了解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② 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各部分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⑵ 再读课文,什么地方最能打动你,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有感情地读一读。   ⑶ 说说你对“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这句话的理解。   2、全班交流。   三、简要复述课文   1、感情朗读课文。   2、假如你是“革命烈士纪念馆”的解说员,你怎样向前来参观的人介绍金色的鱼钩的故事?   ⑴ 复述应该注意的问题:   ① 条理要清楚,讲清鱼钩的来历以及围绕鱼钩所发生的故事。   ② 注意把课文感人的场面说出来,体现出人物的思想感情。   ③ 注意用口语讲述。   ⑵ 可以怎样开头?   3、小组内练习复述。   4、组内推荐的同学在全班复述,大家进行评价。   5、观看情景剧,看看专业演员是如何讲故事的,学习别人的长处。   四、布置作业   给家人或朋友讲述《金色的鱼钩》的故事   小学五年级语文《金色的鱼钩》教案 篇3   目的要求:   1、读准字音。   2、学习第一,二段,知道红军过草地时的艰苦情况,学习老班长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3、通过重点语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重点:   练习通过重点语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难点:   练习通过重点语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导语   鱼钩是什么颜色的?可是,一篇文章的题目却是<<金色的鱼钩>>,这是怎么回事呢?(板书:金色的`鱼钩)   二、检查预习   1、听课文录音,把自己读错的字标出来。之后,多读几遍。   2、联系课文说说词语的意思(单击课前预习中的字词练习)   3、说说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和当时的环境。指名说,其他同学可以补充。   4、你划下了哪些令你最感动的句子?   三、分段   1、这篇课文主要讲了几件事?(一件是讲老班长煮鲜鱼野菜汤给三个病号吃,他自己没吃一点鱼;一件是讲快走出草地时老班长牺牲了。)   2、快速默读课文,思考:全文可分几段?说说段意。(第一段,1——2自然段;第二段,3——22自然段;第三段。23——33自然段;第四段,34自然段。   四、通过自学,理解内容,体会思想感情。   1、齐读第一段。说说关于老班长的描写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2、默读第二段,边读边注意体会人物当时的思想感情,看你从文中体会到什么?(学生发言,教师和其他同学补充或提出异议)   可引导讨论:   (1)你觉得哪些词句可以看出老班长对我们非常负责?   (2)当小梁发现老班长不吃鱼汤却嚼草根,咽着鱼骨头时,老班长地神态有什么变化?划出有关词句。   (3)想象一下,老班长的神态变化反映了他当时怎样的内心活动?   (4)划出小梁神态变化的句子,想象一下,他当时心情怎样?   (5)写老班长的一忧一喜,为什么忧,为什么喜?这说明了什么?   小学五年级语文《金色的鱼钩》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通过入情入境阅读课文,体会文中人物间令人震撼的情。   2.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   3.收集战争期间令人感动的人或事。   教学重点   入情入境地读,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资料交流,初融情感   1.两国人民在战火纷飞中结下深厚的`友谊,在列车开动的一刹那,心中的激情喷涌而出,这惜别的场面真让人感慨万千,同学们也收集了相关资料,让我们一起来感受这人间真情吧。   2.交流资料。   二、入情入境,深悟情感   1.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草地深处,翻开发黄的历史,再现当年那不起眼的小小鱼钩吧。齐读课题。   2.同学们预习了课文,说说这鱼钩是什么样子?   3.齐读句子:   他喜出望外地跑回来,取出一根缝衣针,烧红了,弯成个鱼钩。   4.就是这个小小的鱼钩,挽救了三个濒临死亡的生命,究竟发生了什么事呢?默读课文,想:文章讲了一件什么事?   5.把你感动的句子勾画出来,并谈谈自己的感受。   6.多么让人感动的故事啊,在老班长、战士之间,这深深的   战友情是他们战胜重重困难的力量,是他们寒冬中看到希望的浓浓暖意,读了这个故事,你能谈谈你的感受吗?   7.说说“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光芒”的理解。   8.这篇文章有什么写作特点?   (1)巧妙地点明主题。   (2)典型人物的刻画。   (3)精彩的对话描写。   (4)动人的真情实感。   小学五年级语文《金色的鱼钩》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读记生字组成的词语。用联系上下文、词素分析法、近义词比较等方法理解词语:喜出望外、三长两短、奄奄一息、抽噎、支吾、收敛;衰弱、脆弱;支持、坚持;严肃、严厉、严峻、严密、严格。   2.学习按事情发展先后顺序分段,抓住事例及事例中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体会老班长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品质。   3.练习快速阅读,简要复述故事内容。   学习提纲   1.自学生字及生字组成的新词。   2.读通读顺课文,理解词语。   (1)联系上下文,词素分析法解词:   喜出望外三长两短奄奄一息   抽噎支吾收敛   (2)近义词辨析:   衰弱脆弱   支持坚持   严肃严厉   严峻严格严密   3.跳读课文,课文主要写了一件( )的事;按事情发展先后顺序把课文分成四段。   4.勾画文中老班长的言行、神态,思考批注,老班长是一个( )的人。   5.“在这个长满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光芒。”这句话的含义是( ).   6.给文章重新命题。   一、初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掌握作者写作思路。   1.理解词语,注意交给方法,揭示规律。   2.注意指导学生从词义范围大小、词语搭配进行近义词辨析。   3.行文思路   (1)交待故事背境,老班长外貌。   (2)老班长钓鱼给我们吃,自己吃草根,咽鱼骨头。   (3)老班长饿死在草地边上。   (4)深化中心,抒发感情。   二、指导学生归纳事例,抓住事例及老班长言行、神态深读深悟,体会人物品质。   1.吃草根、咽鱼骨头。(语言、动作、神态)   2.记住指导员的话。(语言)   3.分工。(语言、神态)   4.命令我喝鱼汤。(语言、神态)   5.临死前不忘把食物留给“我们”吃。(语言)   (忠于革命舍己为人)   三、联系课文内容,体会最后一段话的含义,深化中心。   鱼钩虽然长满了红锈,但它记录着老班长的英雄事迹,闪烁着老班长舍己为人、忠于革命的光辉思想。   练习提纲   1.选词填空(衰弱、脆弱、坚持、支持、严肃、严厉、严峻、严格、严密)   (1)小梁身体(),性格()。   (2)他的病很重,不休息会()不住的.。   (3)他表情(),()地批评道:“这次战斗的形势十分(),侦察班要()注视敌人的动向,每个战士都要作好一切战斗准备”。   2.阅读迁移练习:同步阅读148页。   (1)课文写了一件( )事,赞扬了老红军( )的品质。   四、转换迁移,训练运用。   小学五年级语文《金色的鱼钩》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快速默读课文,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能复述课文。   2、抓住描写老班长外貌、动作、语言的重点词句,体会老班长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精神。   3、理解本课的词语,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对“金色的鱼钩”的理解。   教学重点:   品读重点语段,体会人物内心的思想感情,有感情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理解“在这个长满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这句话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诗歌导入,情境渲染   1、背诵毛泽东《长征》诗。   2、同学们,了解长征吗?谁能说一说自己知道的长征故事。   3、请看大屏幕,这幅画就是红军战士历尽的`千难万险,是无数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一个老班长的故事吧。——板书:金色的鱼钩   二、检查预习,了解疑难   三、再读课文,深入理解   1、默读课文,思考:1935年秋天,红四方面军进入草地,当“我”和两个小同志病得实在跟不上队伍时,老班长接受了一个什么任务?当时指导员是怎么嘱咐的?   2、出示句子:“他们年轻。一路上,你是上级,是保姆,是勤务员,无论多么艰苦也要把他们带出草地。上级”就是“领导”,老班长是怎样做好“上级’的?是怎样做好“保姆”的?又是怎样做好“勤务员’的?   3、学生抓住课文句子和内容自由讨论。   四、品味金色,升华迁移   过渡语:可亲、可敬的老班长永远离开了我们,战士们撕心裂肺的呼喊也无法唤醒他了。他用自己的生命换来了战士们的生命,他用自己的忠诚和无私完成了党的委托。他永远地留在了那片无边无际的草地上,留给战士们的只有那根用缝衣针弯成的钓鱼钩。   小学五年级语文《金色的鱼钩》教案 篇7   学习目标:   1.能用比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   2.能认识7个生字,了解新词的意思,积累文中的好词佳句。   3.能说出课文的主要内容,有感情地朗读使自己感动的部分。   4.能说出自己对在这个长满了红锈地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一句话的理解。   5.能创造性的复述课文中的故事。   6.能感受到革命前辈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产生对他们的敬仰之情。   学习重点:进一步提高阅读速度,体会文章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学习准备:   1.预习:读课文,认读生字、新词。   2.搜集长征的有关资料,通过初步阅读了解资料的内容,进行剪辑整理,弄清与课文学习的联系。   学习过程:   一、交流搜集资料   将自己课前搜集到的有关长征的.资料(包括长征的时间、路线、有关长征的诗词、歌曲、长征中的动人故事、英雄人物等各种文字介绍和图片资料)与同学进行交流。   二、研读阅读提示   认真研读阅读提示,之后,说说阅读提示提了几方面的学习要求,弄清在阅读中要做什么,怎样做好。   三、自读理解内容   1.回顾读书方法。如读一读、想一想、查一查、画一画、标一标、注一注、议一议等。   2.学生按阅读提示,运用自己喜欢的读书方法阅读课文。   3.教师有针对地进行学法指导。   四、交流读书收获   1.在阅读过程中,你有什么收获呢?引导学生从字、词、句、段、篇几个方面进行交流,教给学生积累语言文字的方法。   2.学生畅谈收获。   3.把对老班长说的话写在课文的插图旁边,进行交流。   五、总结布置作业   把本课阅读学习中积累的好词佳句摘录到读书笔记上,把《金色的鱼钩》的故事讲给更多的人听。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继续搜集有关长征的资料。   小学五年级语文《金色的鱼钩》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能找出点明题意的句子,能有感情朗读描写老班长语言的句子,体会人物的精神,从而理解这个长满红锈的鱼钩金色的光芒!这句话的含义。   2、学习生字新词,理解三长两短、喜出望外、奄奄一息等词语。   【教学过程】   一、检查自学字、词情况   1、根据意思听写词语:   三长两短、喜出望外、奄奄一息。   2、齐读生字、新词。   3、说说容易读错、写错的字、词。   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   1、默读课文并思考:   ⑴ 简要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⑵ 找出点明题意的句子(用直线划下来)。   2、反馈。   三、理解这个长满红锈的鱼钩,将永远闪烁着金色的光芒!的含义   1、齐读。   2、质疑:这个长满红锈的鱼钩怎么会永远闪烁着金色的光芒?   3、讨论。   4、定向。找一处老班长的语言,读读,简要说说意思,然后想想反映了老班长的什么精神,最后有感情朗读。   5、自学。   6、交流。(以感情朗读为重)   7、体会老班长的精神。   8、说说这个长满红锈的鱼钩,将永远闪烁着金色的`光芒!这句话的含义。   9、练习。   四、课堂作业设计   1、根据意思写词语。   2、体会这个长满红锈的鱼钩,将永远闪烁着金色的光芒!这句话的含义。   小学五年级语文《金色的鱼钩》教案 篇9   课题:《金色的鱼钩》第一课时   课文说明:   这篇课文叙述了红军长征途中,一位炊事班长牢记部队指导员的嘱托,为照顾三个生病的小战士,自己却牺牲在草地上的感人事迹。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了解红军长征途中,一位老炊事班长为了照顾三个生病的小战士过草地而光荣牺牲的动人事迹。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能够比较准确的表达课文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能够比较准确的表达课文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深刻理解:“在这个长满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这句话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课文的题目是“金色的鱼钩”请你读课文后想一想,这个鱼钩是金色的吗?   这个长满红锈的鱼钩为什么说它是“金色的”?现在就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来学习课文。   二、学习课文   1.默读,边读边思考:课文中几次描写了老班长的外貌,从课文中摘录出描写老班长外貌的语句。   板书:老班长   2.这几次描写老班长的外貌有什么不同,说明了什么?   讨论明确:   第一次:炊事班长快四十岁了,个儿挺高,背有点驮,四方脸,高颧骨,脸上布满皱纹,两鬓都斑白了。   明确:这时的炊事班长饱经风霜,然而可敬可亲。   第二次:他那十分严峻的布满红丝的眼睛明确:日夜为小战士们操劳,睡眠不足,老班长的眼里布满了红丝,但丝毫不影响他照顾小红军,表现了他对工作的高度负责。   板书:照顾、三病号   1/ 眉头拧成了疙瘩   2/ 脸上的皱纹舒展开了,嘴边露出了一丝笑意。   明确:   1/ 老班长看到三个小战士不肯喝鱼汤,生怕他们饿坏了身子,他又心疼,又着急,责怪自己没能完成指导员交给的任务,因此眉毛拧成了疙瘩。   2/ 战士们喝下了鱼汤,他的眉头舒展开,充分表现了他心中只有战友,唯独没有自己的高尚品质。   第四次:瘦得只剩皮包骨头,眼睛深深地陷了下去   明确:老班长历尽艰辛,任劳任怨,像保姆一样照顾小孩一样,照顾三个年轻的病号。他胜利地完成了上级交给他的'任务,可是自己已经衰弱到不能支撑的地步。是高度的革命责任感,让他把生的希望让给了战友,把死的危险留给了自己,表现了一个共产党员舍己为人的高尚品质。   板书:救   理解:“在这个长满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这句话的含义。   明确:这个鱼钩是老班长的遗物,有很大的纪念意义。老班长生前用这个鱼钩给三个小战士钓鱼补养身体,使他们能顺利地走出草地,这个鱼钩挽救的是三个年轻战士的生命。   从这个长满红绣的鱼钩上,我们可以看出老班长无限忠于党,忠于人民,一心为同志,有着舍己救为人的高尚品质,这崇高的品质永放异彩,光芒万丈。   板书:怀念   过渡:从老班长的外貌变化,我们看出他是一个心中只有战友,唯独没有自己的优秀共产党员。你还能从什么地方看出这种品质。   要求:预习上面的问题,下节课继续学习。   小学五年级语文《金色的鱼钩》教案 篇10   教学内容:   选自北师大版语文教材六年级下册第6单元。   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主题是英雄,教材选编了5篇课文通过不同的角度展现了英雄的事迹。本篇文章是第二篇课文,以叙事为主,讲的是长征途中的感人故事。1位炊事班长牢记党的嘱托,为照顾3个生病的战士走出草地,而不惜牺牲生命的故事,表现了红军战士忠于党、忠于人民和忘我牺牲的革命精神。文章中运用了大量的外貌、神态、语言、行为描写,突出了人物的个性特点,指导学生阅读理解时,应把其作为重点。同时本篇课文较长,应该借助课文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学情分析:   1.在学习英雄这一单元的第一篇文章《你,浪花里的一滴水》时,我对学生进行了调查,什么样的人可以称之为英雄?我发现学生对于英雄的认识仅局限于只有做出惊天动地业绩的人才是英雄的层面。针对学生思想上的缺憾,我想在《金色的鱼钩》这一课的教学中给予学生必要的指导,使学生对英雄的含义能有更深、更广的理解。   2.本篇文章发生的年代离学生的生活年代有一定的距离,老班长的所作所为对于生活在优越环境中的学生来说可能无法理解。因此在教学中我设置了特定的问题情境,以指导学生朗读为主,使学生受到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的熏陶,在读中感悟,在感悟中升华。   教学设想:   1.本篇课文内容较长,教学中不能面面俱到,这样内容显得零乱,使学生抓不住课文的重点,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一定的障碍。基于这样的考虑,我采取抓重点字、找重点句的方法指导他们理解课文内容,以点带面逐步扩展到对全文的理解,同时指导学生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把自己独特的感受表达出来。既有个性的张扬又有多元化的比较和理解。   2.同时我设置了一条主线贯穿于全文:接受任务——遇到困难——解决困难(做鱼钩)——发现秘密——永远离去,以老班长的角度展示了故事的主要内容,使学生沿着这条线逐步挖掘到文章的主旨。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借助课文进一步提高阅读速度,提升阅读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找出文中的几种描写方法。   (2)引导学生反复读课文找出描写作者感情变化的语句。体会老班长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自读课文,深入理解课题“金色的鱼钩”所蕴含的意义。   (2)在多种形式的朗读中,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理解鱼钩与老班长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点:   借助课文进一步提高阅读速度,提升阅读能力。   教学难点:   通过自读课文,深入理解课题“金色的鱼钩”所蕴涵的深刻意义。   教学过程:   一、设置悬念,导入课文   (大屏幕出示一段文字:他快40岁了,个儿挺高,背有点驼,四方脸,高颧骨,脸上布满皱纹,两鬓都斑白了。)   1.请同学们读一读这段文字,说一说这属于哪种描写方法?   2.你知道这描写的是谁吗?   3.大家都亲切地称呼他为“老班长”。他是一位普通的红军战士,他也是1位英雄,他曾经挽救了3位年轻战士的生命。今天就让我们去认识一下这位老班长。(板书课题:金色鱼钩。)   4.看到这个题目你有哪些疑问?   (1)老班长与金色的鱼钩有什么关系?(2)为什么说是金色的鱼钩呢?   【评析:开篇设计老班长外貌描写的语句既回顾了以往学过的描写方法,又激发了学生读书的兴趣,使学生迫不及待地去了解这位老班长是谁。同时课题与人物的相背离引出了文章的重点,使学生能有目的地去读书。】   二、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请同学们打开课本,我们会发现课文很长,还记得我们过去学过的快速阅读课文的方法吗?   2.请同学们用学过的速读方法完整地阅读一遍课文,注意不能仅图快,还要想一想文章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这篇课文可以分为几部分。并结合你们提出的问题边读边思考。   3. 学生汇报交流体会。   【评析:通过回顾以往学过的快速阅读方法,使学生按照一定的方法去读书,从而提高了他们的阅读能力。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书,使他们在快速阅读中掌握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学生对文章内容有了一个初步的感知,为进一步学习语文课文做好铺垫。】   三、步步设疑,引入主题   1.老班长欣然接受了照顾伤员并带着他们走出草地的任务,但眼前就遇到了难题,请大家交流思考一下,他们遇到的难题是什么,并如何解决的?   (1)学生交流后,得出结论:难题就是缺少食物。引导学生找出有关词句“他就到处去找野草”让学生交流对于“到处”的理解。   (2)让学生补充并谈谈对“合不拢眼”的认识。   2.如何解决3个伤员的温饱问题成了老班长的心病,他终于想到了解决的办法,请同学们读一读课文的第二部分找出老班长想到了什么办法。   3.学生交流。(师相机板书:做鱼钩、钓鱼。)   “老班长想到的办法使我们每天总能喝上热腾腾的鱼汤,然而细心的我却发现了其中的一个秘密。”谁能说一说是什么秘密?   (1)学生交流,引出“回味”一词,让学生读一读句子,说一说“回味”的意思。   (2)接着问:当我看到老班长皱紧眉头把鱼骨头和草根咽下去时,我的心情如何。   (大屏幕出示:他坐在那里捧着搪瓷碗,嚼着几根草根和我们吃剩下的鱼骨头,嚼了一会儿,就皱紧眉头硬咽下去。我觉得好像有万根钢针扎着喉咙,失声喊起来:“老班长,你怎么……”)   (3)你能通过朗读把“我”的心情和感觉表达出来吗?(指名朗读。)   (4)教师范读,学生练读。   (5)如果你们是这位老班长会这样做吗?老班长为什么这样做,你怎样评价这位老班长?   4.(指着大屏幕出示内容)刚才我们读的这段话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   5.文中还有运用这种方法描写的语句吗?   6.发现秘密后老班长是怎么做的?   (1)虽然老班长一再嘱托,可发现了秘密的我,还能欣然喝下老班长千辛万苦弄来的鱼汤吗?请同学们再读课文第二部分,找出有关语句并在小组内与同学交流。   (2)集体交流,引出对“千斤重”的理解,并找出对我心情描写的语句。(大屏幕出示:好像塞了铅块似的。)   (3)你能通过朗读表达出这种心情吗?(指导学生朗读。)   【评析:在步步设疑与步步追问中引出学生对老班长这个人物的看法,使学生对老班长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同时通过有感情地朗读使感情进一步升华,更好地体会人物的心情,从而更深刻地理解文章所表达的内容。】   四、总结全文,升华主题   1.每天只吃草根和鱼骨头,老班长身体能受得了吗?好景不长,就在我们要走出草地时意外发生了。   (1)请同学们阅读课文第三部分并找出有关语句来谈一谈发生了什么事。   (2)老班长昏倒了,我们每天喝着老班长弄的鱼汤,而老班长面对着我们为他做的鱼汤却一口也没喝,谁能说一说为什么?   (3)学生交流,教师相应追问:你觉得老班长没有完成任务吗?你怎样评价这位老班长。   (4)这部分的语句运用了哪种描写方法?文中还有运用这种描写方法的语句吗?   2.(大屏幕出示:老班长走了,永远地离我们而去了,而他却给我们留下了。)让学生补充。   3.现在我们重新回到课始提出的问题,老班长与金色的鱼钩有着怎样的关系?   4.总结:金色的鱼钩代表老班长崇高的品质和伟大的精神,而这种精神也将在我们的心里永远放射着金色的光芒。“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在红军长征途中有多少像老班长这样可歌可泣的无名英雄,正因为有了他们,才有了我们现在美好的今天,让我们共同缅怀他们吧。(放音乐,师朗诵诗词《长征》。)   【评析:在豪壮的音乐声中朗诵《长征》诗缅怀那些无名英雄,进一步升华了主题。同时使学生对英雄的含义有了更深的理解。】   反思:   对于这样长篇的课文如何进行教学,一直是我的一大困惑。初次尝试用这种步步设疑的方法进行教学,感觉达到了我预设的效果。下面是我针对本课设计的几点想法:   一、在设计问题时,教师要起到“引”的作用   有些教师总认为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不能问的太多,使学生失去了主动发展的空间,我觉得这不是绝对的。比如《金色的鱼钩》这样长篇的课文,教师就应捋好一根线,层层设疑给学生引好路,这样学生才能把握住文章的主脉络深刻挖掘到文章的主旨。   二、问题的设计要紧扣主题,才能起到有效的导向作用   在问题设计时不能背离主题,所有的问题都应为主题服务。背离文章的问题只能让学生走弯路,越走越远而不能正确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从而为理解课文内容也造成了一定的障碍,因此我们应在问题的设计上把好关,这样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小学五年级语文《金色的鱼钩》教案 篇11   【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读读记记“颧骨、两鬓、抽噎、喜出望外、奄奄一息”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受到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品质的教育。   3、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展现人物内心的表达方法。   4、练习快速阅读,简要地复述故事。   【教学重点】   体会文章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理解“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这句话的含义。   【课时安排】   1课时。   课前准备】   课前布置收集有关长征的图片、文字等资料,通过课前阅读,熟悉课文。   【教学过程】   一、预习探究   长征是世界军事史上一个伟大的奇迹。在这个奇迹的背后,是红军战士历尽的千难万险,是无数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今天就让我们走进一个老班长的故事。   (板书课题,生读课题。)   二、合作交流   1、请同学快速默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再次快速默读课文,读时注意自己的感受和心情变化,读后谈谈感受。   设计意图:放手让学生畅谈初读后的感受,学生会谈到会被班长为革命,为他人牺牲自己的品质感动。这样能及时释放学生心中的感动,又能根据学情来展开下面的教学。   三、品读体验   1、同学们都被班长尽心尽力地照顾伤员而不顾自己的崇高品质所感动。带着这份感动再次走进课文,细细品读描写老班长的句子,想想它们为什么让你感动。   2、品读重点句:   从外貌体会中心:   ⑴“炊事班长快四十岁了……脸上布满皱纹,两鬓斑白,显得十分苍老。”   ①三十多岁的老班长为什么会有五六十岁老人的外貌特征?   (“满脸的皱纹”证明他经历长期艰苦的革命斗争。“斑白的两鬓”说明他饱经风霜的考验。他“比我们还瘦得厉害”,反映他内心为病号的担忧和焦虑。)   ②抓住表现“苍老”的重点词朗读,读出感动。   ⑵“瘦得只剩皮包骨头,眼睛深深地陷了下去,还一直用饱满的情绪鼓励着我们。”   老班长胜利地完成了上级交给他的任务,可自己已经衰弱到不能支撑的地步。这充分说明他对战友的满腔热爱,对党的高度忠诚。)   从语言、行动、神情体会中心:⑴学习“硬咽草根鱼骨头”片段:   ①指名朗读,读后议论:为什么这个段落令人感动?   (抓住“皱紧眉头”、“硬咽”等词和“我”当时的心情,体会老班长的品质。)   ②感情朗读,注意体会人物的内心。   ⑵学习“夜里钓鱼摸野菜”片段:   ①自由朗读,读后议论:为什么这个片段令人感动?   (老班长非常辛苦,寻找食物极其艰难。他是用革命的意志,对党的忠诚在坚持。)   ②抓住“翻了多少草皮”、“一棵一棵地摸”等重点词朗读。   ⑶学习“耐心劝导小梁”片断:   “指导员把你们三个交给我。……我怎么向党汇报?难道我能说‘指导员,我把同志们留在草地上,我自己克服困难出来了’?”   ①说出内心感受,为什么让你感动?   (老班长意在稳定小病号的情绪,保护他们的身体,坚持走出草地,完成党交给的任务。他宁愿为别人操碎心,也不让别人为他有半点忧。)   ②指导朗读。   ⑷学习“命令战士喝鱼汤”片段:   ①学生自由朗读这一片段内容,并观察课文插图,想象小梁和老班长的心理活动。   ②思考:老班长前后的表情有什么变化?为什么有这样的变化?   (“嚼了一会儿,就皱紧眉头硬咽下去”。那种欲吃不能,欲罢不行的神态,反映了老班长坚定不移的革命意志,为病号吃苦,为革命受难的高贵品质。病号不吃,老班长“皱起眉头”;吃了,“脸上的皱纹舒展开了,嘴边露出一丝笑意”。强烈的对比,鲜明的映衬,把他为谁忧愁、为谁欣喜,为啥痛苦、为啥欢乐表现得一清二楚。)   ③指导朗读“我端起搪瓷碗,觉得这个碗有千斤重,怎么也送不到嘴边。”到“可是我的心里好像塞了铅块似的`,沉重极了。”   ⑸学习“奄奄一息让鱼汤”片段:   ①自由轻声读这部分内容,注意自己内心的感情。   ②说出内心感受,并说说为什么有这样的感受?   (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亡留给自己,临终前仍念念不忘自己的责任,不忘党的重托,不忘奉献最后一分光和热。)   ③指导分角色朗读。   (注意读出老班长身体已经极度虚弱,又对战士们充满牵挂和关爱。战士们心急如焚,无尽的担心和难过,最后悲痛欲绝、催人泪下的呼喊。)   3、品味金色   师引:可亲、可敬的老班长永远离开了我们,战士们撕心裂肺的呼喊也无法唤醒他了。他用自己的生命换来了战士们的生命,用自己的忠诚和无私完成了党的嘱托。他永远地留在了那片无边无际的草地上,留给战士们的只有那根用缝衣针做成的钓鱼钩。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出示句子)   (1)、为什么说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金色的光芒?   (2)、深情朗读中心句。   4、创设情境,复述课文   (1)、作者要用鱼钩教育后代,学习老前辈为了革命事业的成功,为了战友的生命而不惜牺牲自己的高贵品质。现在我们来到革命烈士纪念馆,同学们能以讲解员的身份,向前来参观的人讲述“金色的鱼钩”的故事吗?   讲解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⑴叙述的条理要清楚,可采用倒叙方法进行叙述。   ⑵注意把课文感人的场面表达出来,渲染出故事的情境,从而使听众在情感上产生共鸣。   (3)、同学们练习后复述。   课堂作业:请同学们找出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的描写认真读一读吧   四、巩固延伸   1、把最让你感动的地方用最富深情的朗读来体现。   2、课后实践活动:   3、可组织长征题材故事会、图片展览会等。   【板书设计】   金色的鱼钩   老班长   长满红锈忠于革命、舍已为人   闪着光芒!的崇高品质   教学反思:   通过学习学生能体会到革命先烈的优秀品质。受到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品质的教育。   小学五年级语文《金色的鱼钩》教案 篇12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学习重点字词   2.训练运用圈划的读书方法,理解在人物刻画中关键词语的作用,体会从外貌动作语言神态多种角度刻画人物的写作方法   3.训练朗读能力   4.培养自主合作学习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1.概括故事、分析人物、品读语句、理解主旨   2.讨论法、问答法、点拨法   教学过程:   一.预习探究:   1、鱼钩是什么颜色的?可是,一篇文章的题目却是<<金色的鱼钩>>,这是怎么回事呢?(板书:金色的鱼钩)   2、文章按什么顺序写的?   二.合作交流:   (一)、前提测评:   1.听写字词:(之后互评)   2.正音.   (二)简述   1.师背景介绍:2.长征路线图展示:   (三)快速读文,本文讲了一件什么故事?   生:这篇课文主要讲的是一位红军老班长为了照顾三个伤病员而牺牲的故事。   生:这篇课文叙述了红军长征途中一位炊事班长接受党组织交给的任务,照顾三个的小战士过草地,自己忍饥挨饿,结果倒在草地边上的故事。   2.再读课文理清文章顺序。生:这篇课文主要讲的是一位红军老班长为了照顾三个伤病员而牺牲的故事。生:这篇课文叙述了红军长征途中一位炊事班长接受党组织交给的任务,照顾三个的小战士过草地,自己忍饥挨饿,结果倒在草地边上的故事。   3.再读课文理清文章顺序。   三:品读体验:   1.划分段落。生:这篇课文主要讲的是一位红军老班长为了照顾三个伤病员而牺牲的故事。生:这篇课文叙述了红军长征途中一位炊事班长接受党组织交给的任务,照顾三个的小战士过草地,自己忍饥挨饿,结果倒在草地边上的故事。   2.再读课文理清文章顺序。   我们可以知道文章的行文思路是“照顾病号”----“班长救病号”----“病号救班长”-----“怀念班长”,文章可以分成四部分。你划分从哪到哪?   (一、1—2二、3—23三、24---33四、34)   2、课文的主要人物是谁呢?(老班长)对他的刻画主要从外貌,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来完成的,我们来找一下(在书上画出来)并说出其含义。   A外貌描写:(第2、8、21、22、23、28段)   含义:划出描写班长外貌的词句   全文有六处描写班长的外貌,这是课文思路的主线。这六处是:   课文第2节,班长一"出场"就写了他的外貌:"个儿挺高,......两鬓都斑白了。"   第二次描写是在第8节,小梁看见班长吃病号吃剩的鱼骨头,他"皱紧眉头硬咽下去。"   课文21节里,写病号们不肯喝鱼汤时,"班长皱起眉头"。   课文22节,写班长看见大家把鱼汤喝完后,"脸上的皱纹舒展开了,嘴边露出了一丝笑意"。   课文23节里,当大家走到草地边上时,又对班长的外貌进行描述:"老班长虽然瘦得只剩下皮包骨头,眼睛深深地陷下去,还一直用饱满的情绪鼓励着我们。"   课文里最后一次写老班长的外貌,是在28节里,班长已经奄奄一息了,但"他微微地睁开眼   睛,看见我端着的鱼汤"。   B、动作和语言描写:(找几处不唯一,自由说)   C、第5个展示“神态描写”的语句,从文中画出来。   3、这篇文章除了通过老班长的外表来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之外,还通过“我”的神态、动作、语言来衬托老班长的内心。(同学们从课文中画出有关的句子。)   4、本文是刻画老班长,为什么写“我“呢?(讨论)(反面衬托)   5、分析老班长的性格特征。(板书)舍己为人?忠于党和人民……   6、找一学生有感情朗读。(2)师设疑,生分组讨论回答。   7、选读你喜欢的.语句。(要饱含真情)   8、讨论,提高思想认识。   A、作者为什么要把老班长留下的鱼钩小心的包起来,放在贴身的衣兜里?   〔老班长精神不死,流芳百世。〕   四、巩固延伸:   1、你能列举老班长式的人物吗?   (“马背上的小红军”“草塘中的老同志”“妈妈”“爸爸”……..)   2、你认为老班长是个什么样的人,写篇读后感。   板书设计   金色的鱼钩   接受任务——班长救病号——病号救班长——怀念班长   舍己为人崇高品质   教学反思:在学生自由朗读有了一定基础,胆寒未完全找到感觉是,教师应当贩毒令人感动的自然段。饭读诗,教师要投入感情,一波动学生的心悬,开启学生的心智,使学生与作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小学五年级语文《金色的鱼钩》公开课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读记生字组成的词语。用联系上下文、词素分析法、近义词比较等方法理解词语:喜出望外、三长两短、奄奄一息、抽噎、支吾、收敛;衰弱、脆弱;支持、坚持;严肃、严厉、严峻、严密、严格。 2.学习按事情发展先后顺序分段,抓住事例及事例中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体会老班长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品质。 3.练习快速阅读,简要复述故事内容。 学 案 教  案 学习提纲 1.自学生字及生字组成的新词。 2.读通读顺课文,理解词语。 (1)联系上下文,词素分析法解词: 喜出望外 三长两短 奄奄一息 抽噎 支吾 收敛 (2)近义词辨析: 衰弱 脆弱 支持 坚持 严肃 严厉 严峻 严格 严密 3.跳读课文,课文主要写了一件(   )的事;按事情发展先后顺序把课文分成四段。 4.勾画文中老班长的言行、神态,思考批注,老班长是一个(     )的人。 5.“在这个长满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光芒。”这句话的含义是(     ). 6.给文章重新命题。 一、初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掌握作者写作思路。 1.理解词语,注意交给方法,揭示规律。 2.注意指导学生从词义范围大小、词语搭配进行近义词辨析。 3.行文思路 (1)交待故事背境,老班长外貌。 (2)老班长钓鱼给我们吃,自己吃草根,咽鱼骨头。 (3)老班长饿死在草地边上。 (4)深化中心,抒发感情。 二、指导学生归纳事例,抓住事例及老班长言行、神态深读深悟,体会人物品质。 1.吃草根、咽鱼骨头。(语言、动作、神态) 2.记住指导员的话。(语言) 3.分工。(语言、神态) 4.命令我喝鱼汤。(语言、神态) 5.临死前不忘把食物留给“我们”吃。(语言) (忠于革命  舍己为人) 三、联系课文内容,体会最后一段话的含义,深化中心。 鱼钩虽然长满了红锈,但它记录着老班长的英雄事迹,闪烁着老班长舍己为人、忠于革命的光辉思想。 练习提纲 1.选词填空(衰弱、脆弱、坚持、支持、严肃、严厉、严峻、严格、严密) (1)小梁身体(  ),性格( )。 (2)他的病很重,不休息会( )不住的。 (3)他表情( ),(  )地批评道:“这次战斗的形势十分(  ),侦察班要( )注视敌人的动向,每个战士都要作好一切战斗准备”。 2.阅读迁移练习:同步阅读148页。 (1)课文写了一件(     )事,赞扬了老红军(      )的品质。 四、转换迁移,训练运用。 小学六年级语文《金色的鱼钩》优秀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通过入情入境阅读课文,体会文中人物间令人震撼的情。 2、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 3、收集战争期间令人感动的人或事。 教学重点 入情入境地读,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资料交流,初融情感 1、两国人民在战火纷飞中结下深厚的友谊,在列车开动的一刹那,心中的激情喷涌而出,这惜别的场面真让人感慨万千,同学们也收集了相关资料,让我们一起来感受这人间真情吧。 2、交流资料。 二、入情入境,深悟情感 1、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草地深处,翻开发黄的历史,再现当年那不起眼的小小鱼钩吧。齐读课题。 2、同学们预习了课文,说说这鱼钩是什么样子? 3、齐读句子: 他喜出望外地跑回来,取出一根缝衣针,烧红了,弯成个鱼钩。 4、就是这个小小的鱼钩,挽救了三个濒临死亡的生命,究竟发生了什么事呢?默读课文,想:文章讲了一件什么事? 5、把你感动的句子勾画出来,并谈谈自己的感受。 6、多么让人感动的故事啊,在老班长、战士之间,这深深的 战友情是他们战胜重重困难的力量,是他们寒冬中看到希望的'浓浓暖意,读了这个故事,你能谈谈你的感受吗? 7、说说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光芒的理解。 8、这篇文章有什么写作特点? (1)巧妙地点明主题。 (2)典型人物的刻画。 (3)精彩的对话描写。 (4)动人的真情实感。 金色的鱼钩教案 篇3 内容提要: 《金色的鱼钩》是聋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四课的课文。课文记叙了红军长征途中一位炊事班长接受党组织交给的任务,照顾三个生病的小战士过草地,而不惜牺牲自己的故事,表现了老班长忠于革命、舍己救人的高贵品质。教学根据课文的特点,抓住人物的外貌、行动、语言、心理等描写,使用阅读、交流、感悟等方法,使学生在读书中理解了课文,实现了教学目标的设定。 设计理念: 语文教学应大力倡导自主、探究的教学理念,真正使学生成为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积极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本教学案例把过程本身作为一个课程目标,让学生自主探究为主,在自读自悟中,让学生感受老班长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关键词:朗读感悟体会情感升华理解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生字,读读记记“颧骨、两鬓、斑白、搪瓷、严厉、收敛、疙瘩、粗糙、抽噎、喜出望外、昏迷不醒、奄奄一息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过程与方法 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体现人物内心的表达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受到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的教育。重点、难点 重点:感受老班长的高大形象。 难点:理解题目的深刻含义。案例描述: 一、激情导入 1、同学们,在革命战争年代,发生过很多感人至深的故事。我们的革命先辈为了中国 的解放事业付出了太多太多,特别是在艰苦的长征时期,闪动着一个个鲜活的光辉革命形象。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一位红军,去拜读他那可歌可泣的故事吧! (板书课题:金色的鱼钩) 2、揭题。由题目你会想到什么?二、初读课文,把握内容 1、检查阅读效果。 2、学生再次快速阅读课文,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学生把感受最深的地方多读几遍,谈谈自己读后的感受。 (让学生畅谈读后的感受,给学生自由的学习空间,为后面的学习创造条件。)三、精读品析,体会情感 1、同学们都被班长尽心尽力地照顾伤员而不顾自己的崇高品质所感动。请同学们带着这份感动再次走进课文,细细品读描写老班长的句子,想想它们为什么让你感动。 2、品读重点句: ——从外貌体会中心 (1)“炊事班长快四十岁了脸上布满皱纹,两鬓都斑白了。”“老班长看我们一天天瘦下去瘦得比我们还厉害呢。” (四十多岁的老班长为什么会有五六十岁老人的外貌特征?抓住表现“苍老”的重点词朗读,读出感动。) (2)“瘦得只剩皮包骨头,眼睛深深地陷了下去还一直用饱满的热情鼓励着我们。” (这句话充分地说明了老班长对战友的满腔热爱,对党的高度忠诚。) (点评:通过品读重点词句,既释放了学生的情感,又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找到体会情感的突破口。) 3、学习“哽咽草根鱼骨头”片段。 (1)指名朗读,读后议论:这个段落什么地方令你感动? (抓住“皱紧眉头”“哽咽”等词和“我”当时的心情,体会老班长的品质) (2)感情朗读,注意体会人物的内心。4、学习“夜里钓鱼摸野菜”片段。 (1)指名朗读,读后议论:这个段落什么地方令你感动? (老班长非常辛苦,寻找食物极其艰难。他是靠革命的意志、对党的忠诚在坚持) (2)抓住“翻了多少草皮”“一颗一棵地摸”等重点词朗读。 5、学习“耐心劝导小梁”片段。“小声点儿,小梁!咱俩是共产党员,你既然知道了,可不要再告诉别人。”“指导员把你们三个人交给我我怎么去向党报告呢?难道我能说‘指导员,我把同 志们留在草地上,我自己克服了困难出来啦’?” (1)说出内心感受,为什么让你感动? (2)读出自己的感受。 6、学习“命令战士喝鱼汤”片段。 (1)学生读课文,思考:老班长前后的表情有什么样的变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2)指导朗读“我端起搪瓷盆,觉得这个碗有千斤重,怎么也送不到嘴边。”到“不过我的心里好像塞了铅块似的,沉重极了。” 7、学习“奄奄一息让鱼汤”片段。 (1)自由轻声读这部分内容,注意自己内心的感受。 (2)说出内心感受。 (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亡留给自己,临终前仍念念不忘自己的责任,不忘奉献最后一份光和热) (3)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 (注意读出老班长身体已经极度虚弱,又对战士们充满牵挂和关爱。战士们心急如焚,无尽的担心和难过,最后悲痛欲绝的呼喊) (点评:通过对文中的重点片段,在朗读的基础上实行体会,让学生感受老班长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8、体会课文最后一句话的意思。 鱼钩虽然长满了红锈,但它记录着老班长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闪烁着老班长金子般的思想光辉,昭示着老班长关心同志、舍己为人、终于革命的精神永垂不朽。 (点评:通过对中心句的体味,既解释了题目,突破了难点,又使学生的情感自然升华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四、课堂小结 1、学生间交流学完本课后的感受。 2、学生将自己感触最深的部分有感情地读给其他同学听。 (点评:让学生系统地总结课文,延伸文本,升华情感。) 案例分析与反思: 《金色的鱼钩》这篇课文生动感人,作者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方面实行细致入微的描写,揭示出人物崇高的内心世界。作者语言朴实,像讲故事一样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叙述,表达了对老班长的深切怀念。我在教学中注意如下几个方面: 1、这篇文章篇幅较长,故事性强。我先让学生做好预习,在学生熟读课文的基础上快 速阅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学生把感受最深的地方多读几遍,谈谈自己读后的感受。什么地方令你感动?这三个问题给了学生阅读、思考、表达的最大空间。这样,让学生自主读书,自主表达,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2、在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之后,我再让学生把感受最深的部分读给大家听,进一步体会 老班长的光辉形象。 3、这篇课文作者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方面实行细致入微的描写,揭示出人物崇高的精神境界。教学中,我重视学生的朗读,让学生读中悟情。整堂课,学生能自由地默读,自由地朗读,自由地感受,自由地思考,自由地表达。学生自主地投入阅读实践,才会读得一遍比一遍好,感悟一次比一次深。 金色的鱼钩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读记生字组成的词语。用联系上下文、词素分析法、近义词比较等方法理解词语:喜出望外、三长两短、奄奄一息、抽噎、支吾、收敛;衰弱、脆弱;支持、坚持;严肃、严厉、严峻、严密、严格。 2.学习按事情发展先后顺序分段,抓住事例及事例中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体会老班长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品质。 3.练习快速阅读,简要复述故事内容。 学习提纲 1.自学生字及生字组成的新词。 2.读通读顺课文,理解词语。 (1)联系上下文,词素分析法解词: 喜出望外三长两短奄奄一息 抽噎支吾收敛 (2)近义词辨析: 衰弱脆弱 支持坚持 严肃严厉 严峻严格严密 3.跳读课文,课文主要写了一件( )的事;按事情发展先后顺序把课文分成四段。 4.勾画文中老班长的言行、神态,思考批注,老班长是一个( )的人。 5.“在这个长满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光芒。”这句话的含义是( ). 6.给文章重新命题。 一、初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掌握作者写作思路。 1.理解词语,注意交给方法,揭示规律。 2.注意指导学生从词义范围大小、词语搭配进行近义词辨析。 3.行文思路 (1)交待故事背境,老班长外貌。 (2)老班长钓鱼给我们吃,自己吃草根,咽鱼骨头。 (3)老班长饿死在草地边上。 (4)深化中心,抒发感情。 二、指导学生归纳事例,抓住事例及老班长言行、神态深读深悟,体会人物品质。 1.吃草根、咽鱼骨头。(语言、动作、神态) 2.记住指导员的话。(语言) 3.分工。(语言、神态) 4.命令我喝鱼汤。(语言、神态) 5.临死前不忘把食物留给“我们”吃。(语言) (忠于革命舍己为人) 三、联系课文内容,体会最后一段话的含义,深化中心。 鱼钩虽然长满了红锈,但它记录着老班长的英雄事迹,闪烁着老班长舍己为人、忠于革命的光辉思想。 练习提纲 1.选词填空(衰弱、脆弱、坚持、支持、严肃、严厉、严峻、严格、严密) (1)小梁身体(),性格()。 (2)他的病很重,不休息会()不住的。 (3)他表情(),()地批评道:“这次战斗的形势十分(),侦察班要()注视敌人的动向,每个战士都要作好一切战斗准备”。 2.阅读迁移练习:同步阅读148页。 (1)课文写了一件( )事,赞扬了老红军( )的品质。 四、转换迁移,训练运用。 金色的鱼钩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通过入情入境阅读课文,体会文中人物间令人震撼的情。 2.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 3.收集战争期间令人感动的人或事。 教学重点 入情入境地读,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资料交流,初融情感 1.两国人民在战火纷飞中结下深厚的友谊,在列车开动的一刹那,心中的激情喷涌而出,这惜别的场面真让人感慨万千,同学们也收集了相关资料,让我们一起来感受这人间真情吧。 2.交流资料。 二、入情入境,深悟情感 1.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草地深处,翻开发黄的历史,再现当年那不起眼的小小鱼钩吧。齐读课题。 2.同学们预习了课文,说说这鱼钩是什么样子? 3.齐读句子: 他喜出望外地跑回来,取出一根缝衣针,烧红了,弯成个鱼钩。 4.就是这个小小的鱼钩,挽救了三个濒临死亡的生命,究竟发生了什么事呢?默读课文,想:文章讲了一件什么事? 5.把你感动的句子勾画出来,并谈谈自己的感受。 6.多么让人感动的故事啊,在老班长、战士之间,这深深的 战友情是他们战胜重重困难的力量,是他们寒冬中看到希望的浓浓暖意,读了这个故事,你能谈谈你的感受吗? 7.说说“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光芒”的理解。 8.这篇文章有什么写作特点? (1)巧妙地点明主题。 (2)典型人物的刻画。 (3)精彩的对话描写。 (4)动人的真情实感。 小学六年级语文《金色的鱼钩》优秀教案 篇6 教材分析: 《金色的鱼钩》是北京版课程改革实验教材语文第十一册第七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 文章记叙了红军过草地时,一位炊事班长牢记部队指导员的嘱托,尽心尽力地照顾三个生病的小战士过草地,而光荣牺牲的感人故事。表现了红军战士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课文用“金色的鱼钩”做课题,意义深刻。 “鱼钩”记录着老班长的英雄历程,闪耀着老班长金子般的思想光辉,象征着老班长崇高的革命精神永垂不朽。透过老班长的神情,动作,语言,映射出老班长闪着金色光芒的崇高的内心世界。 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感悟描写人物言行、外貌对表现人物品质的作用是本单元的训练重点。教学时要重视朗读的指导,通过对人物品质的深入分析,引导学生读出自己的理解和体会。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因此,在教学中,我抓住课文中的关键词句,进行分析、想象、朗读,让学生在入情入境的朗读中感受老班长的高尚品质。 语文教学要体现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因此在这篇课文的教学中,我不仅让学生通过重点的词句体会与感悟人物的内心世界,与此同时,也引导学生发现文章在写作方面的特色和用词的斟酌与准确,以便于在以后的习作中能够借鉴。 学情分析: 本课内容对于学生来说并不陌生,在四、五年级,学过不少有关红军长征的故事,如:《丰碑》、《马背上的小红军》和《草地夜行》等等,所以,这段历史学生还是比较熟悉的, 通过前一阶段教学方面的观察和交流,学生很喜欢学习故事情节比较生动的课文,而这篇课文恰恰就是这样的,所以学生会非常喜欢去读课文。但要想在读中去提高语文素养,还需要老师在其中适当地引导、点拨。 教学目标: 1、能够从课文对老班长多方面的描写当中体会到老班长是个怎样的人 2、理解文中的三处外貌描写对表达人物品质的作用。 3、有感情地朗读令自己感动的情节。 教学重点: 体会老班长一心为他人着想的革命责任感和崇高精神。 教学难点: 理解外貌描写对表达人物品质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师: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回忆一下,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红军过草地时,炊事班长接受上级的任务,照顾三个生病的小战士,最后自己光荣牺牲的故事。) 师:这节课我们就要走进这篇文章的主人公——老班长,踏着他的足迹,重温曾经在草地上发生的感人至深的一幕又一幕。 二、理解课文内容,揣摩人物品质 1、自学自悟人物品质 师:请大家看自学提示。 (自学提示:1、默读课文并思考:老班长是个怎样的人,你是从哪些地方体会到的。 2、用不同的线形画出相关的语句并做简单的批注。{后出现}) 师:这是一篇写人的文章,根据我们以前的学习经验,� } 师:请大家按照自学提示,进行自学。 2、小组交流,碰撞思想 师:通过自学,你肯定有很多话想和同伴交流,赶快去说一说吧! (交流三分钟,教师巡视) {小组交流,碰撞、充实、补充对方的思想和观点。} 3、集体汇报,反馈成果 师:我们按照课文描写的事情的发展顺序进行汇报。 (1)“炊事班长快40岁了,个儿挺高,背有点驼,四方脸,高颧骨,脸上布满皱纹,两鬓都斑白了。” 问题设计: 老班长多大岁数?和你们的爸爸妈妈年龄差不多,你们的爸爸是不是也像老班长一样,脸上布满皱纹,两鬓都斑白了? “布满皱纹”和“两鬓斑白”这两个词的描写,让我们觉得老班长像多大岁数的人? 为什么才30几岁的人,却有着5、60岁人的外貌特征呢? {引导学生通过联系生活实际的方法,体会到老班长为了革命的事业费劲了心思又操劳过度,因此呈现出未老先衰的迹象。} (2)“他坐在那里捧着搪瓷碗,嚼着几根草根和我们吃剩的鱼骨头,嚼了一会儿,就皱紧眉头硬咽下去。” 问题设计: 为什么用“嚼”这个字?说明什么? 从皱紧眉头和硬咽下去,你能体会到什么? 我们平时谁也不刻意地去咽鱼骨头,但是却都有被一根鱼刺扎到的经历,想想当时的感受,怎样?老班长是生咽鱼刺,说说你的感受。 {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体会到老班长此时吃的东西是极难下咽的。} 如果你是小梁,看到眼前的一幕,你会有什么感受呢? 所以,作者也感觉像有万根钢针扎着喉管,这是什么样的感受? (一方面是老班长的感觉,他也感同身受,另一方面是看到老班长为他们受苦,心里很痛苦。) {引导学生体会到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的表现是交替描写的。} 读到这里,你脑中浮现出什么画面?用词或词组来概括。 {锻炼学生的概括能力。} (板书:老班长 硬咽鱼刺 我 针扎喉管) 能否带着你的体会把这一段描写来读一读? (指名读,自由读) {指导朗读。} (3)“第二天,老班长端来的鱼汤特别少…………可是我的心里好像塞了铅块儿似的,沉重极了。” 问题设计: 老班长的表情是怎样变化的,你能从中体会到什么? 只露出了一丝笑意,是什么意思? {引导学生体会老班长此时内心世界的变化,进一步认识到他一心为他人的好品质。} 作者已经知道了老班长的秘密,他此时的心情又是怎样的呢? 这个碗真的有千斤重吗? 为什么心里好像塞了铅块似的? (板书:老班长 严令喝鱼汤 我 心情沉重) 你能读出作者当时的心情吗? (4)“当我俯下身子,把鱼汤送到老班长嘴边的时候,老班长已经奄奄一息了…………我们扑在老班长的身上,抽噎着,很久很久。” 问题设计: 为什么自己奄奄一息了,还不肯吃?说明他是个什么样的人? 他已经牺牲了自己的一切,但最后还要说:告诉指导员,我没完成好党交给我的任务,没把你们照顾好……,这是什么样的胸怀?什么样的品质? 如果你是作者,但到这样的老班长,你的心情怎样? {引导学生入情入境,更好地体会“我”此时的心情。} (板书:老班长 垂危让鱼汤 我 极度悲痛) 读出你的感受。 4、体会外貌描写对表现人物品质的作用。 师:老师在读课文的时候发现文章中有几次对老班长外貌的描写,请你们找出来,读一读,想一想,这篇文章中的外貌描写和我们以前学过的写人文章的外貌描写有什么不同的作用? (一般写人文章的外貌描写都是对人物外形的刻画,而这篇文章中的外貌描写则是为了更好地凸显人物的品质,) {通过和一般写人文章的比较,认识到外貌描写不仅能够准确地描述出人物的外形,还能为突出人物的品质服务。} (1)开头的外貌描写,让我们体会到老班长是一位饱经风霜的,饱受艰苦的革命斗争历练的可亲可敬的老战士 (2)“望着他那十分严峻的布满红丝的眼睛……”严峻一词说明老班长的命令是不可更改的,布满红丝说明� (3)“老班长虽然瘦的只剩皮包骨头,眼睛深深地陷了下去,还一直用饱满的情绪鼓励我们。” 和开头的外貌描写进行一下对比,一个月左右的时间,老班长的外貌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种变化说明什么问题? 所以他终于支持不住,在水塘边昏迷不醒了,说明这一段时间,他一直在强撑,是什么使他超越生命的极限,一直坚持走到接近草地的边?你能体会到什么? 我们不难看出,外貌描写不仅仅能够直观地描述一个人的外形,还能对凸显人物品质起到辅助作用,你们在写记人作文中也可以借鉴这种写法。 5、回顾感动的场面 师:这篇文章句句感人,字字动情,字里行间渗透着战友之间的深厚情谊,选择课文中令你感动的情节读一读,读出你的感受。 (组内互读或者指名读) {指导学生朗读。} 6、理解“金色的鱼钩”的含义 师:对文章的最后一句话,你有什么疑问吗? (为什么鱼钩长满了红锈,还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 师: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你对这个问题的理解? {提升认识,引导学生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 师:老班长这种崇高的精神,鼓舞着三个小战士,也鼓舞的所有的红军战士,相信他高大的形象也永远的留在我们每一个人的心里了,让我们齐读最后一自然段,像作者珍藏这枚鱼钩一样,把老班长的精神珍藏在我们心间!

《金色的鱼钩》教学设计 篇1   一、教学目标   (一)学习生字、新词,通过查字典掌握“喜出望外”、“回味”、“严峻”、“收敛”、“奄奄一息”、“瞻仰”、“闪烁”的本意,再联系上下文理解这些词语在课文中的意思。   (二)初读课文,了解题意及课文的基本内容。   (三)学会按事情发展的顺序给课文分段,并说出各段段意。   (四)学习课文第1段,了解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和人物。   二、教学重点、难点   (一)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二)学会按事情发展顺序给课文分段并归纳段意。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前边我们学习了毛主席的《长征》一诗,了解了红军在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中爬雪山,过草地,经历了千难万险。今天,我们学习阅读课文《金色的鱼钩》。这是一篇有关长征故事的课文。在红军过草地时,一位老班长接受党交给的任务,尽心尽力地照顾三个病号,在即将走出草地时,老班长牺牲了。   (二)检查学生预习字、词情况。   课文中的重点词语,你们都理解了吗?   1、什么叫“青稞”(kē)?   (大麦的一种,粒大皮薄,主要产在西藏、青海等地。)   2、“作料”的“作”读第几声?什么叫“作料”?(“作”是多音字,作料的“作”读第二声。“作料”就是烧菜时用的油、盐、酱、醋等调味品。)   3、“回味”是什么意思?(“回味”是指在回忆中体会曾经经历过的美好事物。课文中老班长这样说,是为了消除“我”的怀疑,使病员安心地喝鱼汤。)   4、“弥(mí)漫”两字怎么讲?“夜色弥漫”是什么意思?(“弥漫”是充满的意思,“夜色弥漫”就是到处充满夜的景色。)   5、什么叫“严峻”?(“严峻”就是严厉、严格的意思。)   6、“敛”(liǎn)字要注意读音和字形。“敛”是什么意思?课文中的“收敛”是什么意思?(“敛”是收拢的意思。课文中的“收敛”指老班长的笑容收起来了,消失了。)   7、“掣”(chè)字怎么讲?(“掣”是拽、拉的意思。)   8、什么叫“奄奄一息”?(“奄奄一息”是呼吸微弱,快断气了的意思。)   9、“瞻”字在字典上怎么讲?什么叫“瞻仰”?(“瞻”是往上看或向前看,怀着敬意仰起头来看,如瞻仰毛主席、周总理的遗容。)   (三)说一说,课文讲的是一件什么事?为什么课题叫“金色的鱼钩”?   (四)默读课文。思考:课文按照什么顺序来分段?   1、给课文分段。   2、试说出各段段意。   (课文按故事发展顺序共分为四段:第1段:(从开头到“大伙都叫他‘老班长’”),讲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当时的情况,介绍了老班长的外貌和“老班长”这个称呼的由来。第2段:(从“三个病号走不快”到“沉重极了”),讲青稞面吃完了,老班长想方设法钓鱼煮鲜鱼野菜汤给三个病号吃,而他自己没吃过一点儿鱼。第3段:(从“挨了一天又一天”到“很久很久”),讲走到草地边缘,老班长牺牲了。第4段:(最后一个自然段),讲“我”把老班长留下的鱼钩小心地保存起来。)   3、把刻画老班长外貌的句子画出来。读后说一说从老班长的外貌,我们可以知道他是怎样的一个人?(是一个勤劳质朴的劳动人民。)   4、齐读课文第1段。   小结段意:写1935年秋天,红四方面军进入草地,老班长接受了保护三个小病员的任务。   (七)作业。   1、读课文。   2、抄写常用词语。 《金色的鱼钩》教学设计 篇2   【教学目的】   理解课文资料,明白红军过草地是时的艰苦情景,学习老班长最终党、最终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教学重、难点】   理解重点词句、体会人物感情。   【教具准备】   相关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示课题,生疑激趣   1、板书课题、解题:   (这是一篇阅读课文,从审题入手,在交流解答中点出文章中心,到达了从整体入手的目的。)   2、简介时代背景:   (提高学生搜集信息、交流信息的本事。)   3、欣赏课件:   (使学生对课文有个初步的了解,到达激趣的目的。)   二、初读课文,感知资料   用自我喜欢的方法读全文,读后练习概括主要资料。   (让学生按照自我的意愿读课文。)   1、用自我喜欢的方法读全文:   (出声读、默读、边读边记用自我喜欢的方法去读,兴趣会比较浓厚。)   2、用一句话概括主要资料:   (注意时光、地点、人物、事情的发生、发展、结果。学生可根据自我理解,用自我的话进行概括,鼓励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   三、细读课文,理清层次   1、指名读文,想想按什么顺序给文章分成哪几部分:   (展开讨论,只要分段能讲出自我的道理即可。)   2、练习用小标题概括各部分资料:   (培养学生的综合概括本事,由小组合作完成,再分别汇报,全班交流。)   四、选读课文,体会情感   选择自我喜欢的句子、段落读一读,初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五、课堂练习   1、交流自我喜欢的句、段,谈谈体会,再有感情地读一读。   2、学生边读边画,简单记下自我的体会。   第二课时   一、温故知新   1、回忆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2、出示课文最终一句话,谈谈你的理解。   (从文章中心入手,为理解文章资料作铺垫。)   二、在精读中品析鉴赏   1、老班长闪光的品质在作者描述的三次喝鱼汤的情景中得以充分体现。请各小组选择其中一个情景读一读、想一想、议一议、画一画、品一品。   2、交流汇报、教师点拨:   ⑴第一次喝鱼汤的情景是怎样的,从中看出老班长具有怎样的闪光品质。   ⑵第二次喝鱼汤的情景,你想抓住哪几句话体会老班长的闪光品质。   我起初不喝鱼汤,老班长命令我们喝下鱼汤。投影出示课文插图,观察人物神态,体会人物内心。   联系前文老班长硬咽鱼骨头和摸黑找野草等感人场面,体会老班长的崇高品质。   (助力学法指导,使学生由学会转到会学上来。)   ⑶第三次喝鱼汤的情景,又是怎样的?抓住你深受感动的句子谈谈体会。   启发想象:假如你是课文中的小梁,此时此刻,手掣鱼竿,会想些什么?   (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地揣摩人物内心。)   抓住老班长临终前的话语思考:给老班长喝鱼汤是浪费吗?为什么老班长这么说?   体会浪费的意思,品悟到老班长即便剩下最终一口气,仍坚持把鱼汤留给病号吃的平凡而伟大的精神。   三、在研读中感悟、感染   1、课文中前后一共八次出现啊字,找出带有啊字的句子,练习朗读,品悟情感。   (以往学生往往对啊字的读法不加区分,这就不利于对句子的含义的理解。读好这不引人注目的啊字,对品析人物情感大有好处。)   ⑴典型示范:   投影出示鱼啊!快些来吧!这是挽救一个革命战士的生命啊!请把啊和全句联系起来轻读,体味这两个啊字表现的思想感情。   ⑵教师范读:   (由词联句,由句联文,指导学生读好这两个啊字,就突出了老班长可敬可佩的形象,突出了革命战士之间的深厚友情。)   ⑶自读自悟:   (交流、朗读中体会到不一样的句子中的啊字的语调、语速、语气不能都一样,应随句子所表达的资料和感情的变化而变化。)   2、配乐分主角朗读全文:   (透彻的理解之后,配上感人的音乐,带学生进入感人的情景之中,入情入境地感悟、感染。)   3、总结升华,课堂练习:   ⑴说一说你对金色的鱼钩的理解。   ⑵写一写学了本文的感受。写心里话,抒心中情。   【板书】   金色的鱼钩   三个病号:饥饿喝上难过不吃咽下走出   威胁鱼汤激动鱼汤鱼汤草地   老班长:合不喜出语重皱起皱纹壮烈   拢眼望外心长眉头舒展牺牲   最终革命、舍己为人 《金色的鱼钩》教学设计 篇3   【教材简析】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作者满怀深情地叙述了红军长征途中,一位炊事班长牢记部队指导员的嘱托,尽心尽力地照顾三个生病的小战士过草地,而不惜牺牲自己的感人事迹,表现了红军战士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课文用“金色的鱼钩”做课题,意义深刻。“鱼钩”记录着老班长的英雄历程,闪耀着老班长金子般的思想光辉,象征着老班长崇高的革命精神永垂不朽。   这篇课文生动感人,作者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方面进行细致入微的描写,揭示出人物崇高的内心世界。作者语言朴实,像讲故事一样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娓娓叙述,表达了对老班长的深切怀念。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为了使学生受到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的教育,二是为了进一步训练学生快速阅读,提高阅读能力。   【设计理念】   语文教学应大力倡导自主、探究的教学理念,真正使学生成为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成为学习活动积极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本案把过程本身作为一个课程目标,以学生自学探究为本,在自读自悟中,让学生感受老班长忠于革命、舍已为人的崇高品质。   【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读读记记“颧骨、两鬓、抽噎、喜出望外、奄奄一息”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受到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品质的教育。   3、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展现人物内心的表达方法。   4、练习快速阅读,简要地复述故事。   【教学重点】体会文章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理解“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这句话的含义。   【课时安排】1课时。   【课前准备】课前布置收集有关长征的图片、文字等资料,通过课前阅读,熟悉课文。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长征是世界军事史上一个伟大的奇迹,一个由伟大的中国工农红军创造的奇迹。在这个奇迹的背后,是红军战士历尽的千难万险,是无数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今天就让我们走进一个老班长的故事。   (板书课题,生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直奔中心   1、请同学快速默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再次快速默读课文,读时注意自己的感受和心情变化,读后谈谈感受。   设计意图:放手让学生畅谈初读后的感受,学生会谈到会被班长为革命,为他人牺牲自己的品质感动。这样能及时释放学生心中的感动,又能根据学情来展开下面的教学。   三、精读品析,体会情感   1、同学们都被班长尽心尽力地照顾伤员而不顾自己的崇高品质所感动。带着这份感动再次走进课文,细细品读描写老班长的句子,想想它们为什么让你感动。   2、品读重点句:   从外貌体会中心:   ⑴ “炊事班长快四十岁了……脸上布满皱纹,两鬓斑白,显得十分苍老。”   ① 三十多岁的老班长为什么会有五六十岁老人的外貌特征?   (“满脸的皱纹”证明他经历长期艰苦的革命斗争。“斑白的两鬓”说明他饱经风霜的考验。他“比我们还瘦得厉害”,反映他内心为病号的担忧和焦虑。)   ② 抓住表现“苍老”的重点词朗读,读出感动。   ⑵ “瘦得只剩皮包骨头,眼睛深深地陷了下去,还一直用饱满的情绪鼓励着我们。”   (老班长胜利地完成了上级交给他的任务,可自己已经衰弱到不能支撑的地步。这充分说明他对战友的满腔热爱,对党的高度忠诚。)   从语言、行动、神情体会中心:   ⑴ 学习“硬咽草根鱼骨头”片段:   ① 指名朗读,读后议论:为什么这个段落令人感动?   (抓住“皱紧眉头”、“硬咽”等词和“我”当时的心情,体会老班长的品质。)   ② 感情朗读,注意体会人物的内心。   ⑵ 学习“夜里钓鱼摸野菜”片段:   ① 自由朗读,读后议论:为什么这个片段令人感动?   (老班长非常辛苦,寻找食物极其艰难。他是用革命的意志,对党的忠诚在坚持。)   ② 抓住“翻了多少草皮”、“一棵一棵地摸”等重点词朗读。   ⑶ 学习“耐心劝导小梁”片断:   “小声点儿,小梁!咱们俩是党员,你既然知道了,可不要告诉别人。”   “指导员把你们三个交给我。……我怎么向党汇报?难道我能说‘指导员,我把同志们留在草地上,我自己克服困难出来了’?”   ① 说出内心感受,为什么让你感动?   (老班长意在稳定小病号的情绪,保护他们的身体,坚持走出草地,完成党交给的任务。他宁愿为别人操碎心,也不让别人为他有半点忧。)   ② 指导朗读。   ⑷ 学习“命令战士喝鱼汤”片段:   ① 学生自由朗读这一片段内容,并观察课文插图,想象小梁和老班长的心理活动。   ② 思考:老班长前后的表情有什么变化?为什么有这样的变化?   (“嚼了一会儿,就皱紧眉头硬咽下去”。那种欲吃不能,欲罢不行的神态,反映了老班长坚定不移的革命意志,为病号吃苦,为革命受难的高贵品质。病号不吃,老班长“皱起眉头”;吃了,“脸上的皱纹舒展开了,嘴边露出一丝笑意”。强烈的对比,鲜明的映衬,把他为谁忧愁、为谁欣喜,为啥痛苦、为啥欢乐表现得一清二楚。)   ③ 指导朗读“我端起搪瓷碗,觉得这个碗有千斤重,怎么也送不到嘴边。”到“可是我的心里好像塞了铅块似的,沉重极了。”   ⑸ 学习“奄奄一息让鱼汤”片段:   ① 自由轻声读这部分内容,注意自己内心的感情。   ② 说出内心感受,并说说为什么有这样的感受?   (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亡留给自己,临终前仍念念不忘自己的责任,不忘党的重托,不忘奉献最后一分光和热。)   ③ 指导分角色朗读。   (注意读出老班长身体已经极度虚弱,又对战士们充满牵挂和关爱。战士们心急如焚,无尽的担心和难过,最后悲痛欲绝、催人泪下的呼喊。)   四、品味金色,升华情感   师引:可亲、可敬的老班长永远离开了我们,战士们撕心裂肺的呼喊也无法唤醒他了。他用自己的生命换来了战士们的生命,用自己的忠诚和无私完成了党的嘱托。他永远地留在了那片无边无际的草地上,留给战士们的只有那根用缝衣针做成的钓鱼钩。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出示句子)   1、为什么说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金色的光芒?   2、深情朗读中心句。   五、创设情境,复述课文   1、作者要用鱼钩教育后代,学习老前辈为了革命事业的成功,为了战友的生命而不惜牺牲自己的高贵品质。现在我们来到革命烈士纪念馆,同学们能以讲解员的身份,向前来参观的人讲述“金色的鱼钩”的故事吗?   讲解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⑴ 叙述的条理要清楚,可采用倒叙方法进行叙述。   ⑵ 注意把课文感人的场面表达出来,渲染出故事的情境,从而使听众在情感上产生共鸣。   2、同学们练习后复述。   六、布置作业   1、把最让你感动的地方用最富深情的朗读来体现。   2、课后实践活动:   可组织长征题材故事会、图片展览会等。   【板书设计】    金色的鱼钩   老班长   长满红锈 忠于革命、舍已为人   闪着光芒! 的崇高品质   【教学建议】   1、教学本课,可提前让学生查阅历史资料,了解故事背景,为理解老班长的高尚品质奠定基础。也可以让学生联系学习过的毛泽东写的《长征》诗,根据自己的了解讲一讲长征的相关知识,使学生对长征有进一步的认识。   2、这篇文章篇幅较长,故事性强,应有意识地进行快速阅读的训练。可就课题质疑“课文的题目是‘金色的鱼钩’,这个鱼钩真的是金色的吗?”学生初读课文,在学生明白课文是写老班长的时候,再引导读划表现老班长崇高品质的句子展开深入地讨论。 《金色的鱼钩》教学设计 篇4   第一课时教学任务:   教学目标:   学习生字新词.   能达到正确,流利地读课文.   初步了解课文内容,总结主要内容,能按照事情发展顺序给课文分段.   写出段意,练习用提纲的形式理清课文写作顺序.   教学步骤:   查预习,熟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1,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检查是否读正确,对于读错的字音及较难读的语句教师当堂指导.   2,听写本课生字组词,指名3—4人到黑板板书,针对出现的问题重点指导.如:"涯"与"崖"在字形和义上的区别;"兜"的书写笔顺及部首等.   3,自由朗读课文,把字音读正确,句子读流利.   (建议:预习作业可以布置,查找有关第二次国内战争及长征的资料;读熟课文批注出不懂的问题;自学生字并组词;看课后练习试着完成.)   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1,默读课文,总结课文主要内容.(学生可根据自己理解,用自己的话进行概括,鼓励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   2,按照事情发展顺序课文分成4部分,并能写出段意或提纲.   (1),想想按什么顺序给文章分成哪几部分.(展开讨论,只要分段能讲出自己的道理即可.)   (2),练习用小标题概括各部分内容.   (培养学生的综合概括能力,由小组合作完成,再分别汇报,全班交流.)   总结段意——运用上一篇课文总结小标题的方法把段意精简成小标题.   (以老班长的角度:接受任务—精心照顾—完成任务—光荣牺牲)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一,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能正确地写出对难句的理解.   三,了解老班长的对革命事业高度负责的精神和无微不至关心战友的崇高品质,并产生敬佩之情.   四,体会人物外貌描写对表达人物品质的作用.   教学重,难点:   能正确地写出对难句的理解.   体会人物外貌描写对表达人物品质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回顾课文主要内容,引入新课.)   浏览课文按事情发展顺序说说《金色的鱼钩》讲的是一个怎样的故事.   [学生浏览课文,回忆主要内容,迅速进入课文情境.]   二,深入学习:   (抓住重点情节和场景,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及思想感情.)   (一)自主学习,片断感悟:   (利用统领全文的问题,给出自学时间,先让学生进行自学感悟,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   (课件:课文插图)这就是那位为了照顾战友而光荣牺牲的老班长,就让我们走进课文,走进草地,借助课文中描写老班长外貌,语言,动作,神态,的语句,来认识老班长,来了解他是怎样的一个人吧.   出示课件:   [学生借助自学提示,勾画,批注,自学理解,相互交流.]   (二),汇报交流,全面感悟:   (通过集体汇报,让每个学生的理解都由片面趋于全面,从而更加全面,更加深入地了解老班长,通过教师的点播,朗读指导,激发学生的情感,从而产生对老班长的敬佩之情.重点通过三次喝鱼汤的不同情境,逐层深入地了解分析人物,并以小梁的情感变化为辅线,侧面衬托老班长的品格)   1,从第一次喝鱼汤可以看出老班长是个怎样的人   学生汇报教师点播——抓住老班长忧愁得"整夜整夜合不拢眼"和洗衣服回来"喜出望外"做鱼钩这一喜一忧的对比,体会到老班长一心为战友着想.   通过小梁的心情进一步感受老班长的高尚品格.   2,第二次喝鱼汤的情景,为什么那样鲜美的鱼汤,小梁却难以下咽呢 你是通过哪些具体的语句话来认识老班长的   (这部分是课文重点,要通过朗读反复体会,采取抓住老班长表情变化的学习方法,体会人物品质.)   (1),出示课件   读一读这段话,你从中体会到小梁怎样的心情 省略号省略了小梁想说的什么话呢   (2),出示课件   读读这段话,联系前文老班长"硬咽鱼骨头"和"摸黑找野草"等感人场面,想一想"为什么小梁觉得盛着鱼汤的碗有千斤重 "   从老班长为了安慰大家勉强地笑到看到大家不喝汤眉头拧成疙瘩再到看到大家大口大口的喝了鱼汤而舒展了皱纹露出会心的微笑,你体会到了什么   3,第三次喝鱼汤的情景.是课文高潮,采取抓住小梁情绪的强烈跌宕,换位体会的学习方法,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地揣摩人物内心.   (1)启发想象:a,假如你是小梁,当你们历尽千辛万苦就要走出草地你是怎样的心情   b,当你发现老班长昏倒在水边,为了救老班长你手掣鱼竿,蹲在水边,你又会是怎样的心情   (2)表达感动:   (抓住老班长临终前的话语思考,体会老班长崇高的精神.)   出示课件:   自由轻声读这部分内容,注意自己内心的感受,并说说为什么有这样的感受   (体会"浪费"的意思,品悟到老班长即便剩下最后一口气,仍坚持把鱼汤留给病号吃的.)   (3)有感情地朗读第32自然段.   (三),提升理解,读写结合:   (通过写的方式梳理自己对课文,对难句的理解,完成知识转化的过程.)   可亲,可敬的老班长永远离开了我们,战士们撕心裂肺地呼喊也无法唤醒他了.他用自己的忠诚和无私完成了党的委托,他用自己的生命换来了战友们的生命.他永远地留在了那片无边无际的草地上,留给战士们的只有那根用缝衣针弯成的钓鱼钩.   出示课件:   1,为什么说长满了红绣的鱼钩上,闪烁着金色的光芒 结合整节课的感受,谈自己的体会.(答案见教参)   三,课外扩展:   (借助文字的外貌描写,回忆相似文章的英雄人物形象.通过教师导语的描述,回忆相关文章中的环境描写,为下节课总结此类文章的写作方法奠定基础.)   1,(出示图片)在长征途中像老班长这样舍己为人,为了革命献出宝贵生命的革命战士何止一个 你还记得这个不愿连累战友的小家伙吗 你可知道这是位负责发棉衣的军需处长,他把冬衣发到战友的手中而他却永远留在了雪山上.还有我们这位舍己为人,忠于革命的老红军…   2, 红军长征胜利已经70年周年了,一些志愿者自愿组织起来,沿着当年红军的长征路线重走长征路,他们用自己的双脚,用自己的身心感受那段历史,聆听英雄的讲述,我们不能和他们一起重走长征路,但网络中有很多关于那段历史的记载,点击相关网站,你可以更深入全面地了解那段悲壮而感人的历史.   四,作业:   再读《马背上的小红军》《草地夜行》《丰碑》等文章,比较选材,写法的异同.按要求摘抄或用自己的话总结.   写法   课文   选材(主要内容)   写作方法   命题方法   写作顺序   (或线索)   刻画人物的方法   《马背上的小红军》   《草地夜行》   《丰碑》   《金色的鱼钩》   板书设计:   金色的鱼钩   小 梁:无比鲜美——难以下咽——痛苦万分   老班长:精心照顾——舍己为人——光荣牺牲   关心战友 高度负责   板书也可以借课题:做鱼钩——用鱼钩——存鱼钩   关心战友 高度负责   第三课时教学任务:   一,体会人物外貌描写对表现人物品质的作用.   默读课文,划出课文中几次老班长的外貌描写,说说这几次描写老班长的外貌有什么用意   交流体会.(见教参)   二,比较同类题材的文章的写作方法的异同,感悟写人文章的不同方法.   1,把几篇同类文章放在一起再次回顾比较,学习此类文章借助外貌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环境描写烘托气氛;按事情发展顺序环环紧扣;象征手法引人深思等的写作方法.   总结归纳写人文章的方法:抓住人物外貌,语言,神态,动作理解人物情感,结合上下文理解事件,情节等.   自学提示:   默读课文,思考:老班长是个怎样的人,你是从哪些地方感受到的,作简单标注.   自学后同桌交流.选择令你感动的情节谈理解并朗读.   我不信,等他收拾完碗筷走了,就悄悄地跟着他.走进前一看,啊!我不由得呆住了.他坐在那里捧着搪瓷碗,嚼着几根草根和我们吃剩的鱼骨头,嚼了一会儿,就紧皱着眉头硬咽下去.我就的好像有万根钢针扎着喉管,失声喊起来:"老班长,你怎么……"   第二天,老班长端来的鱼汤特别少,每个搪瓷碗里只有小半条小鱼,上面漂着一丁点儿野菜.他笑着说:"吃吧,就是少了点儿.唉!一条好大的鱼已经上钩,又跑啦!"   老班长看着我们吃完,脸上的皱纹舒展开了,嘴边露出了一丝笑意.   当我俯下身子,把鱼汤送到老班长嘴边的时候,老班长已经奄奄一息了.他微微地睁开眼睛,看见我端着的鱼汤,头一句话就说:"小梁,别浪费东西了.我……我不行啦.你们吃吧!还有十多公里路,吃完了,一定要走出草地去!"   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 《金色的鱼钩》教学设计 篇5   一、教学目标:   1、训练运用圈划的读书方法,理解在人物刻划中关键词语的作用,体会从多种角度刻划人物的写作方法。   2、学习老班长舍己为人的品质,培养学生团结友爱的精神。   二、重点和难点:   正确圈划、理解中心是重点。理解小病号的描写与中心的关系是难点。   三、教时:   一教时[第二教时]   四、教学过程:   [一]回顾第一教时,总结:课文《金色的鱼钩》主要出现了两个人物:老班长、我。思考:课文中的人物描写与课文中心有什么关系?   [二]分段阅读,分析人物:   1、默读课文第一大段,完成下列步骤   (1)这段文字从哪些内容作了圈划?   在对学生个别提问的基础上,老师归纳:   课文对老班长的外貌、心情、动作、神态作了圈划。   (2)就圈划内容提问,并体会其作用。   朗读描写老班长外貌的句子,提问:人物外貌的描写对表达课文中心有什么作用?   体会描写老班长心情的句子,提问:人物心情的描写与课文中心有什么联系?   圈划出描写老班长动作的词语,提问:圈划词语从哪些角度揭示了老班长的品质?   在个别回答或小组讨论的基础上,老师小结:   对老班长的外貌、心情、动作等描写,突出了老班长的有极强的责任心、舍己为人的精神。圈划词语也从不同角度揭示了老班长的这一品质。   2、默读课文第二大段,注意从多种角度刻划人物的写法,对表达文章中心的作用。   (1)圈划出表现小病号“我”的心情的词语。   (2)就这些词语从不同角度提问。   (3)分析其表达的作用。   (4)小结:课文对小病号的描写,特别是写出了“我”在知道事情真相前后的心情变化,突出了“我”的感激之情。   圈划词语突出了老班长品质的感人,写小病号是为了从侧面烘托出老班长的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和对革命事业无比忠诚的高尚品质。   3、默读课文第三段,找出描写老班长竭尽全力全力不让病号挨饿的神情、语言的句子,体会其作用。   (1)圈划描写老班长神情、语言的句子。   (2)提问:这些词语对塑造人物形象有何意义?与课文中心有什么关系?   (3)小结:这些对老班长神情、语言的描写,将老班长的形象刻划得淋漓尽致,充分表达出他忠于革命忠于党舍己为人的崇高的品质。   4、朗读课文最后一段,思考:   “这枚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与“闪烁着灿烂的金色光芒”是否矛盾?为什么?与课题有什么关系?(可分组进行讨论)   5、总结:不矛盾。因为“长满了红锈的鱼钩”记录了老班长舍己为人最终献出生命的光辉事迹,这枚鱼钩虽普通却闪烁出老班长崇高品质的灿烂光芒,因此它“闪烁着灿烂的金色光芒”。课文以“金色的鱼钩”为题,揭示了文章中心,有其深刻的含义。   6、讨论学习《金色的鱼钩》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发扬同学间团结友爱的精神。   五、板书:   老班长的外貌、神态、语言、动作 《金色的鱼钩》教学设计 篇6   之三   宋静   教学目的:   1、认识本课4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学习老班长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3、练习快速阅读,简要地复述故事。   教学重点:   练习快速阅读,通过重点语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具准备:录音机   教学过程 :   一、揭示题目,导入  新课。   1、鱼钩,钓鱼用的钩子。课文所指的鱼钩是老班长的珍贵遗物。这是发生在红军过草地时的一个感人故事。请你用比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小结:在二万五千里长征途中,一位老班长接受党的嘱托,照顾三个生病的小战士过草地而光荣牺牲的故事。   二、默读课文,提出不理解的地方,同学互相解疑,教师适时点拨。   解词:   支吾:用话搪塞,说话含混躲闪。   安顿:安排妥当,使人或事物有着落。   衰弱:体衰力弱,失去了旺盛的精力和体力。   奄奄一息:形容气息非常微弱,只剩下一口气。   三、快速默读课文,想想文章是按怎样的顺序来记叙的,可以分为几部分?   1、快速默读,标在书上。   2、小组讨论后小结   3、放录音   四、默读课文,划出文中使你感动的部分,然后有感情地读一读。   1、指名读课文,读后说说自己体会。   2、围绕老班长的语言、动作、神态来体会老班长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采取读读——议议—评评的形式)   3、小结提问:你对“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的这句话是怎样理解的?(揭示中心,让学生说一说,练习口语表达)   五、口语交际   假如你是“革命烈士纪念馆”的解说员,你怎样向前来参观的人介绍金色鱼钩的故事呢?   1、在小组里练习。   2、各组派代表在全班介绍。   附:板书设计    18 金色的鱼钩(闪着光芒)   炊事班长照顾三个生病的小战士而牺牲   红军战士忠于革命、舍己为人 《金色的鱼钩》教学设计 篇7   【教材说明】   《金色的鱼钩》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十册第四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课文叙述了长征途中一位炊事班长接受党组织交给的任务,照顾三个生病的小战士过草地的故事,表现了红军战士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因此,在教学中,我抓住课文中的关键词句,进行分析、想象、朗读,让学生在入情入境的朗读中感受老班长的高尚品质,让学生受到爱党爱人民的教育,从而懂得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课文内容,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技能目标:练习快速阅读,知道红军过草地时的艰苦情况,学习老班长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激发学生热爱党和人民的思想感情,从而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学习老班长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教学难点】从课文的重点语句体会老班长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课前准备】了解有关红军长征的故事。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流程】   一、导课激趣   1、师:同学们喜欢钓鱼吗?哪位同学能把鱼钩画出来?   师: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题目就叫《金色的鱼钩》,板题。   2、齐读课题,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3、同学们已经预习了课文了,谁能回答刚才同学们提的问题?   4、指名回答,师板画鱼钩。   二、品重点语句,悟文章真情   1、这样的鱼钩容易钓到鱼吗?课文中哪个自然段写了鱼难钓?   指导朗读15自然段(语速要慢,读出老班长沉重的语气。)   2、老班长自己喝不喝鱼汤?从哪些句子看出?   指导朗读第八自然段,重点指导“硬咽”,表情要皱起眉头,做艰难吞咽的动作。   3、当“我”看到老班长吃草根和鱼骨头时,心里有什么感受呢?   重点朗读“好像有万根钢针扎着喉管”,体会“我”的难受心情。   设计意图:张田若先生说:“阅读教学,第一是读,第二是读,第三还是读。”我在理解课文这一重点环节时,抓住文中的重点词句,进行朗读训练,让学生把课文内容和感情通过自己的声音再现出来。   4、老班长为什么一点都不吃呢?这样他能熬得住吗?   5、课件出示介绍草地的图片资料。   6、出示指导员说的话:   “一路上,你是上级,是保姆,是勤务员,无论多么艰苦,也要把他们带出草地去。”   体会句子的含义,“无论多么艰苦”指他们在草地上可能会遇到什么困难?   设计意图:让学生先观看草地的图片及文字资料,让学生对草地有了一定的了解,再让学生展开想象,说说他们在过草地时可能会遇到什么困难,这一环节能填补课文空白,促进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7、当“我”知道老班长只吃鱼骨头时,还忍心喝下这鱼汤吗?   指导朗读:“我端起搪瓷碗,觉得有千斤重,怎么也送不到嘴边。”   三、总结全文,领会中心   1、老班长看到我们不喝鱼汤,表情有什么变化?对我们说了什么?   2、听了他的话,我们只好“大口大口地咽下了”鱼汤。   (体会“咽”的含义)这时他的表情又有什么变化?他在想什么?   师:老班长没喝鱼汤,却露出了笑意,我喝下了鱼汤,心里反而像塞了铅块似的,沉重极了,这是因为我担心──老班长他有一天会倒下──   师:令人担心的事终于发生了,老班长他倒下了,倒在了一个水塘边,他这是因为──饿才昏倒的。   2、要救老班长,只有赶快弄点吃的来,当我们把鱼汤端给老班长时,他却拒绝了。   指导朗读老班长牺牲前的话。   师:老班长在牺牲前想的还是三个病号,他用自己全部的心血完成了党交给他的任务,现在你还觉得这是个普通的鱼钩吗?   (引读)在这个长满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   3、放着光芒的仅仅是这个鱼钩吗?你看着这个鱼钩好像看见了谁?想起了他的什么事?鱼钩上闪烁着老班长什么品质?   板书:   舍己为人   4、三个小战士面对着老班长的遗体会说些什么?   5、齐读最后一段话。   设计意图:老班长的牺牲更体现了他的伟大,此时引导学生说出三个病号想对老班长说的话,也正是学生想说的话,让学生的情感在这一刻也达到了高潮。   师:今年是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纪念,为了让同学们对长征有个初步的了解,老师带了些图片给同学们看。(看课件)   师:学了这篇课文,你放学后最想做什么?   生:想去找些关于长征的故事来读一读。   生:想把这个故事讲给弟弟听。   四、作业   课件出示:回家后,把《金色的鱼钩》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或弟弟妹妹听。   设计意图:复述《金色的鱼钩》,既培养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又巩固了本课所学。 《金色的鱼钩》教学设计 篇8   教学目标:   1.积累本课15个词语,读读记记“颧骨、两鬓、抽噎、喜出望外、奄奄一息”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受到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品质的教育。   3.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展现人物内心的表达方法。   4.练习快速阅读,简要地复述故事。   教学重点:体会文章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理解“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这句话的含义。   课前准备:课前布置收集有关长征的图片、文字等资料,通过课前阅读,熟悉课文。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长征是世界军事史上一个伟大的奇迹,一个由伟大的中国工农红军创造的奇迹。在这个奇迹的背后,是红军战士历尽的千难万险,是无数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今天就让我们走进一个老班长的故事。(板书课题,生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直奔中心   1.请同学快速默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再次快速默读课文,读时注意自己的感受和心情变化,读后谈谈感受。   [设计意图:放手让学生畅谈初读后的感受,学生会谈到会被班长为革命,为他人牺牲自己的品质感动。这样能及时释放学生心中的感动,又能根据学情来展开下面的教学。]   三、精读品析,体会情感   1、 同学们都被班长尽心尽力地照顾伤员而不顾自己的崇高品质所感动。带着这份感动再次走进课文,细细品读描写老班长的句子,想想它们为什么让你感动。   2、品读重点句:   ---从外貌体会中心   (1)“炊事班长快四十岁了……脸上布满皱纹,两鬓斑白,显得十分苍老。”   a.三十多岁的老班长为什么会有五六十岁老人的外貌特征?   (“满脸的皱纹”证明他经历长期艰苦的革命斗争。“斑白的两鬓”说明他饱经风霜的考验。他“比我们还瘦得厉害”,反映他内心为病号的担忧和焦虑。)   b.抓住表现“苍老”的重点词朗读,读出感动。   (2)“瘦得只剩皮包骨头,眼睛深深地陷了下去,还一直用饱满的情绪鼓励着我们。”   (老班长胜利地完成了上级交给他的任务,可自己已经衰弱到不能支撑的地步。这充分说明他对战友的满腔热爱,对党的高度忠诚。)   -――从语言、行动、神情体会中心   (1)学习“硬咽草根鱼骨头”片段   a.指名朗读,读后议论:为什么这个段落令人感动?   (抓住“皱紧眉头”、“硬咽”等词和“我”当时的心情,体会老班长的品质。)   b.感情朗读,注意体会人物的内心。   (2)学习“夜里钓鱼摸野菜”片段   a.自由朗读,读后议论:为什么这个片段令人感动?   (老班长非常辛苦,寻找食物极其艰难。他是用革命的意志,对党的忠诚在坚持。)   b.抓住“翻了多少草皮”、“一棵一棵地摸”等重点词朗读。   (3)学习“耐心劝导小梁”片断   “小声点儿,小梁!咱们俩是党员,你既然知道了,可不要告诉别人。”   “指导员把你们三个交给我。……我怎么向党汇报?难道我能说‘指导员,我把同志们留在草地上,我自己克服困难出来了’?”   a.说出内心感受,为什么让你感动?   (老班长意在稳定小病号的情绪,保护他们的身体,坚持走出草地,完成党交给的任务。他宁愿为别人操碎心,也不让别人为他有半点忧。)   b.指导朗读   (4)学习“命令战士喝鱼汤”片段   a.学生自由朗读这一片段内容,并观察课文插图,想象小梁和老班长的心理活动。   b.思考:老班长前后的表情有什么变化?为什么有这样的变化?   (“嚼了一会儿,就皱紧眉头硬咽下去”。那种欲吃不能,欲罢不行的神态,反映了老班长坚定不移的革命意志,为病号吃苦,为革命受难的高贵品质。病号不吃,老班长“皱起眉头”;吃了,“脸上的皱纹舒展开了,嘴边露出一丝笑意”。强烈的对比,鲜明的映衬,把他为谁忧愁、为谁欣喜,为啥痛苦、为啥欢乐表现得一清二楚。)   c.指导朗读“我端起搪瓷碗,觉得这个碗有千斤重,怎么也送不到嘴边。”到“可是我的心里好像塞了铅块似的,沉重极了。”   (5)学习“奄奄一息让鱼汤”片段   a.自由轻声读这部分内容,注意自己内心的感情。   b.说出内心感受,并说说为什么有这样的感受?   (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亡留给自己,临终前仍念念不忘自己的责任,不忘党的重托,不忘奉献最后一分光和热。)   c.指导分角色朗读。   (注意读出老班长身体已经极度虚弱,又对战士们充满牵挂和关爱。战士们心急如焚,无尽的担心和难过,最后悲痛欲绝、催人泪下的呼喊。)   四、品味金色,升华情感   师引:可亲、可敬的老班长永远离开了我们,战士们撕心裂肺的呼喊也无法唤醒他了。他用自己的生命换来了战士们的生命,用自己的忠诚和无私完成了党的嘱托。他永远地留在了那片无边无际的草地上,留给战士们的只有那根用缝衣针做成的钓鱼钩。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出示句子)   (1)为什么说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金色的光芒?   (2)深情朗读中心句。   五、创设情境,复述课文   1.作者要用鱼钩教育后代,学习老前辈为了革命事业的成功,为了战友的生命而不惜牺牲自己的高贵品质。现在我们来到革命烈士纪念馆,同学们能以讲解员的身份,向前来参观的人讲述“金色的鱼钩”的故事吗?   讲解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叙述的条理要清楚,可采用倒叙方法进行叙述。(2)注意把课文感人的场面表达出来,渲染出故事的情境,从而使听众在情感上产生共鸣。   2.同学们练习后复述。   六、布置作业   1.把最让你感动的地方用最富深情的朗读来体现。   2.课后实践活动:组织长征题材故事会、图片展览会等。 《金色的鱼钩》教学设计 篇9   【教学设计、理念】   课程改革的核心任务是学习方式的改变。改变原有的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在阅读课文教学中培养学习习惯、意识、态度、品质等学习心理因素和心灵力量。对促进学生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自学生字词,读懂课文。训练朗读水平,快速默读能力。   2、能力目标:   学习提高分角色朗读水平;学习层层深入,逐步深化、篇末点题的方法;培养与人合作学习习惯。   3、情感目标:   了解红军过草地艰苦,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学习红军战士、忠于革命,舍已为人的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学习掌握通过人物的外貌、神态和动作表现人物内心和精神的写作方法。   【教学准备】阅读有关长征的课外书籍,看有关影片。   【教学过程】   一、指示课题   1、板书课题:   问:从题目来看,本文主要是写什么?   2、为什么把“鱼钩”称做是“金色的”?   (提示学生阅读时注意文章以“鱼钩”为线索,写下了一个什么故事?并弄清“金色”的象征意义)。   二、自学生字词   1、借助拼音认读生字词。   2、结合课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3、比较多音字:   和(huó)面   作(zuó)料   硬咽(yàn)   和(hé)平    振作(zuò)精  咽(yān)喉   三、初读课文   1、巩固生字难词。   2、了解故事梗概:   思考:故事发生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是件什么事?课文提到哪些人物?着重写了谁?   3、找出描写老班长的外表和表现他的内心的句子。并作上记号。   四、指导阅读   1、划分段落。   2、逐段阅读,讨论:   根据课后提示,抓住重点。指导阅读、互帮互学了解人物的外表和内心。   3、质疑 讨论题:   ⑴ 从课文描写的老班长的外貌来看,你觉得他是怎样一个人?   ⑵ 什么时候“饥饿威胁我们”?老班长为什么整夜整夜地合不拢眼?   ⑶ 老班长为什么不吃鲜鱼汤?当小梁发现后,老班长又为什么不许他告诉别人?   ⑷ 小梁他们发现老班长昏倒在水塘边时是怎样抢救的?老班长为什么还是坚持不喝鱼汤?   ⑸ 课文结尾为什么说“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   五、总结谈话   1、默读课文,思考这篇文章主要写了什么事?反映了什么?   2、品味描写老班长神态、语言、行动的句子,结合作者是如何通过人物的外表来揭示人物内心的。   【教学反思】   这是一篇阅读课文。教学时要指导学生运用前一课学到的读写方法,沿着作者的思路认真阅读,仔细阅读不但要看到老班长的外貌,动作和神态,听到老班长和我的对话,还要能感觉到老班长的“我”的内心活动,从而深入理解课文,提高阅读能力。 《金色的鱼钩》教学设计 篇10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长征途中发生的这个感人的故事。   2、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学习老班长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3、体会这篇课文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进行叙述的方法。   4、练习运用快速阅读法,简要复述课文故事。   教学重难点:   练习快速阅读,通过重点语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看课题,提出质疑。   师:长征是世界军事史上一个伟大的奇迹,一个由伟大的工农红军创造的奇迹。在这个奇迹的背后,是红军战士历尽的千难万险,是无数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今天就让我们走进一个老班长的故事。(板书课题,生读课题)   师:你来读课题。   生:金色的鱼钩(重点放在“鱼钩”上)   师:为什么这么读?   生:我想知道为什么用“鱼钩”做题目?   师:加上自己的理解去读书,好习惯。谁还读?   生:金色的鱼钩(重点放在“金色”上)   师:你读的和刚才不同啊?   生:我想知道为什么这鱼钩是金色的?   师:看来同学们的问题真不少,你还想了解什么?   预设:生:故事发生在什么时候?课文围绕鱼钩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二、读文章,提纲契领。   师: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到课文中去找一找答案。请同学们打开书,用比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看一看谁最先找到答案?(生默读课文,找答案)   师:通过这次的阅读,你找到了哪个问题的答案?   预设:   生:故事发生在长征时期,红军过草地时发生的一个感人的故事。   师:同学们都有预习的习惯,那么你还了解到了故事的哪些资料?   预设:出示时代背景   师出示课件   生:这篇课文主要讲的是一位红军老班长为了照顾三个伤病员而牺牲的故事。   生:这篇课文叙述了红军长征途中一位炊事班长接受党组织交给的任务,照顾三个生病的小战士过草地,自己忍饥挨饿,结果倒在草地边上的故事。   师:故事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请同学们再次走进课文勾画出课文中表示时间先后的词语。依据勾画的词,小组合作学习,看一看这篇课文可以分成几部分?并用小标题把每部分的内容归纳出来。   (学生默读课文,合作学习)   师:哪一组说一说?(教师相机打出课件)   课件展示:   1、老班长接受任务照顾三个病好。   2、遭受饥饿威胁,老班长苦想办法。   3、钓鱼炖野菜补充营养。   4、老班长舍己为人感动小梁。   5、逼战士喝鱼汤鼓励病号。   6、老班长病倒拒喝鱼汤献生命。   7、“金色鱼钩”代表革命精神。   师:文章脉络很清楚了,你能把这个故事讲给同学们听吗?那在讲故事时我们应注意什么呢?   课件出示:复述故事的要领:   1、把握故事的时代背景,故事发生的地点,故事中的主要人物,主要的故事情节。   2、先列出小标题作为提纲,然后按照提纲来讲述。   (前后桌互讲故事)   三、作业:   1、给家长讲这个故事。   2、了解更多的长征中故事。   第二课时   师:这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15课《金色的鱼钩》。同学们,还记得这篇课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吗?谁来说一说?   师出示课件   一、重细节,体会人物情感   1、师:上节课我们已经解决了一部分问题,我们一起回顾一下。这节课我们继续探究下面的问题。   师:这个故事给了你怎样的印象?你最想说的话是什么?   预设:感人。   师:这个故事这么感人,课文中肯定有很多感人的地方,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勾画出自己印象最深或是最受感动的地方。好好读一读,想一想自己为什么感动?   (生默读课文,边读边勾画)   2、师:谁愿意把你感动的地方读给同学们听,并说一说自己为什么感动?   预设:   ①、6至19段   生:读8段。因为老班长看到鱼少,就自己不喝鱼汤,只吃难以下咽的草根和同志们吃剩下的鱼骨头。表现了老班长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师:再读一读,这一段是对人物的什么描写?因为对人物语言的刻画使班长这个人物深入人心。   生:读11段。当别人发现他不吃鱼的秘密时,他还嘱咐别人不说,不让其他人知道。可以看出老班长忠于党的事业,努力完成党交给的任务。(语言描写)   生:13段。老班长接受了指导员交给的任务,决心一定完成任务。(语言描写)   生:18段。老班长时刻为他人着想的优秀品质。(语言描写)   师:同学们说得真好,可见这个故事真的打动了你。哪几个同学愿意合作把6至19段这部分读给在座的老师和同学们听。   (生合作分角色朗读)   ②、20至23段   生:21段。看战士们不肯喝鱼汤,生怕他们饿坏了身体,老班长又心疼又着急,责怪自己没有完成指导员交给的任务。可见只想着完成任务,不管自己的安危。(神态、语言描写)   ③、24至33段   生:28段。将生的希望留给了病号。(神态、语言描写)   生:30-31段。生命垂危,还不忘任务,关心战友。(语言描写、动作描写)3   二、集全文,提炼中心。   师:通过刚才的交流我发现同学们都被老班长这个人物感动了,那么老班长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生:老班长是一个舍己为人的人,把生的希望留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   生:他是一个对党的无限忠诚的人,因为他用自己的生命去完成了党交给他的任务,。   师:老班长这个人物你们喜欢吗?其实你们之所以喜欢这个人物,是源于课文中对老班长的神情、动作、语言都有细致的描写,通过这些描写,我们对老班长的内心逐渐了解,从而受到了感染和。   师:再次走进课文,把描写老班长的语言、动作、神态的描写读一读。今后我们在写作时,也要抓住人物的细节进行描写,让自己笔下的人物像老班长一样刻骨铭心。   课件出示相应的语言、动作、神态描写的片段   三、扣题,升华文本   齐读最后一自然段。(不太好)   师:下面这两个问题可以解决了吗?   生:是老班长用鱼钩钓鱼来救活了三个小同志,使他们顽强地走出了草地,所以课文用“鱼钩”做题。   生:金子是高贵的,而老班长的精神同样是高贵的。   生: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就像一盏灯,点亮了革命者前进的方向。   生:我从那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身上看到了老班长那颗金子般的心。   四、拓展延伸,深化阅读   师:老师带来了长征中的另一个小故事,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课件:《倔强的小红军》   师:万里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空前的伟大壮举,为了弘扬工农红军不畏艰险,英勇顽强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毛泽东写下了诗歌史上不朽的杰作。《七律.长征》   课件:《七律.长征》   师:长征途中可歌可泣的故事有很多,希望同学们课下多读一读。   五、教师小结:   金色的鱼钩向我们昭示:美好的生活是千千万万像老班长这样的英雄用生命换来的,我们应珍惜今天,用学到的文化知识创造更灿烂的明天。 《金色的鱼钩》教学设计 篇11   一、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能找出点明题意的句子,能有感情朗读描写老班长语言的句子,体会人物的精神,从而理解“这个长满红锈的鱼钩……金色的光芒!”这句话的含义。   2、学习生字新词,理解“三长两短”、“喜出望外”、“奄奄一息”等词语。   二、教学过程:   1、检查自学字、词情况:   (1)根据意思听写词语:   “三长两短”、“喜出望外”、“奄奄一息”。   (2)齐读生字、新词。   (3)说说容易读错、写错的字、词。   2、初读课文,感知大意。   (1)默读课文并思考:A   简要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B   找出点明题意的句子(用直线划下来)。   (2)反馈。   3、理解“这个长满红锈的鱼钩,将永远闪烁着金色的光芒!”的含义。   (1)齐读。   (2)质疑:“这个长满红锈的鱼钩”怎么会“永远闪烁着金色的光芒”?   (3)讨论。   (4)定向。找一处老班长的语言,读读,简要说说意思,然后想想反映了老班长的什么精神,最后有感情朗读。   (5)自学。   (6)交流。(以感情朗读为重)   (7)体会老班长的精神。   (8)说说“这个长满红锈的鱼钩,将永远闪烁着金色的光芒!”这句话的含义。   (9)练习。   4、课堂作业设计。   (1)根据意思写词语。   (2)体会“这个长满红锈的鱼钩,将永远闪烁着金色的光芒!”这句话的含义。   5、板书设计:略。 《金色的鱼钩》教学设计 篇12   教学过程:   一、出示课题,初读课文   1。出示课题:金色的鱼钩。   (1)朗读课题,应当强调哪个词?   (2)读到金色这个词语,你想到了什么?   学生能够根据自我对语感,说自我想到的,教师能够引导:光明、灿烂、永垂不朽等。   2。快速默读课文。   (1)用自我的话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语言表达能够多种多样,也不要求过分简练,大致的意思是:在二万五千里长征途中,一位老班长理解党的嘱托,照顾三个生病的小战士过草地而光荣牺牲的故事。   (2)读了课文你有哪些疑问?   对学生的问题进行梳理,重点出示两个问题:   ①为什么说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   ②课文为什么以金色的鱼钩为题?   二、再读课文,深入理解   1。默读课文,思考:1935年秋天,红四方面军进入草地,当我和两个小同志病得实在跟不上队伍时,老班长理解了一个什么任务?当时指导员是怎样嘱咐的?   2。出示句子:他们年轻。一路上,你是上级,是保姆,是勤务员,无论多么艰苦,也要把他们带出草地。   上级就是领导,上级怎样会又是保姆和勤务员呢?指导员的意思是什么?   老班长既是上级,要在遇到困难时安抚小战士的情绪,要不断鼓励病号战胜困难,走出草地,要在重重困难面前想方设法。又要像保姆和勤务员一样时时处处关心照顾小战士们。   3。同学们,要完成这一任务容易吗?再读课文,想想老班长在完成任务时要碰到哪些困难?   4。为了完成他既是上级,又是保姆、勤务员的任务,老班长是怎样做的?   学生抓住课文句子和资料自由讨论。   5。这是一位怎样样的老班长?舍己为人,忠于革命,忠于职守   三、品读课文,体会情感   1。课文主要是抓住老班长的什么来表现他既是上级,又是保姆、勤务员的呢?(外貌、动作、神态等)   小组合作学习,请再读课文,找出描述老班长外貌的句子,划下来,深入体会理解。交流,品读:   小组汇报,出示描述老班长外貌的句子,重点讲解:   ◇炊事班长快四十岁了,个儿挺高,背有点儿驼,四方脸,高颧骨,脸上布满皱纹,两鬓都斑白了。   为什么不到四十岁的炊事班长会显得那么苍老?这说明了什么?   ◇他坐在那里捧着搪瓷碗,嚼着几根草根和我们吃剩的鱼骨头,嚼了一会儿,就皱紧眉头硬咽下去。我觉得好像有万根钢针扎着喉管,失声喊起来:老班长,你怎样   老班长吃得多吗?嚼字写出了什么?(食物少,难吃,硬)   2。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这一句,说说:读后你有什么感受?   3。研读笑意。   ◇他笑着说:吃吧,就是少了点儿。唉!一条好大的鱼已经上了钩,又跑了!   ◇老班长看到这情景,收敛了笑容,眉头拧成疙瘩。   ◇老班长看着我们吃完,脸上的皱纹舒展开了,嘴边露出了一丝笑意。   鱼汤这么少,为什么老班长还笑着说?从笑到收敛了笑容,再到露出了一丝笑意,你读懂了什么?   4。长时光的辛苦劳累,长时光的饥饿折磨,最终把老班长累跨了,饿跨了。他最终支撑不住昏倒在黑水潭边。同学们,当我好不容易钓到了小鱼,做好了救命的鱼汤送到老班长面前时,老班长又是怎样说,怎样做的?   出示句子:老班长已经奄奄一息了。他微微地睁开眼睛,看见我端着的鱼汤,头一句话就说:‘小梁,别浪费东西了。我我不行啦。你们吃吧!还有二十多里路,吃完了,必须要走出草地去!’   奄奄一息是什么意思?既然是奄奄一息了,为什么他说的话中还用了两个!?   是的,生命垂危的老班长,即使在最终一刻,也没忘记要鼓励三个小战士克服困难走出草地,也没忘记完成上级下达的任务,也没忘记一个共产党员忠于职守的职责。多么可敬的老班长啊!   5。把最让你感动的地方用最富深情的朗读来体现。   四、前呼后应,解困释疑   1。出示最终一段话。思考:我为什么要把老班长留下的'鱼钩细心地包起来?这个长满红锈的鱼钩象征着什么?用自我的话说说。   一个小小的鱼钩,象征着老班长那忠于革命,忠于人民,舍己为人的金子般的心,也象征着千百万革命前辈的英雄事迹。所以,这篇课文要以金色的鱼钩为题。   2。指导有感情地朗读最终一句话。   3。总结:同学们,我们今日的幸福生活是无数的革命先辈用他们的青春与热血换来的。我们要珍惜今日的幸福生活,把我们的祖国建设得更加完美。   五、作业   复述课文。 《金色的鱼钩》教学设计 篇13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红军过草地时的艰难情况,学习老班长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2、练习通过重点语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练习通过重点语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新词,通过查字典掌握“喜出望外”、“回味”、“严峻”、“收敛”、“奄奄一息”、“瞻仰”、“闪烁”的本意,再联系上下文理解这些词语在课文中的意思。   2、初读课文,了解题意及课文的基本内容。   3、学会按事情发展的顺序给课文分段,并说出各段段意。   4、学习课文第1段,了解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和人物。   〖教学重点、难点〗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2、学会按事情发展顺序给课文分段并归纳段意。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前边我们学习了毛主席的《长征》一诗,了解了红军在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中爬雪山,过草地,经历了千难万险。今天,我们学习阅读课文《金色的鱼钩》。这是一篇有关长征故事的课文。在红军过草地时,一位老班长接受党交给的任务,尽心尽力地照顾三个病号,在即将走出草地时,老班长牺牲了。   二、检查学生预习字、词情况   课文中的重点词语,你们都理解了吗?   1、什么叫“青稞”?   (大麦的一种,粒大皮薄,主要产在西藏、青海等地。)   2、“作料”的“作”读第几声?什么叫“作料”?   (“作”是多音字,作料的“作”读第二声。“作料”就是烧菜时用的油、盐、酱、醋等调味品。)   3、“回味”是什么意思?   (“回味”是指在回忆中体会曾经经历过的美好事物。课文中老班长这样说,是为了消除“我”的怀疑,使病员安心地喝鱼汤。)   4、“弥漫”两字怎么讲?“夜色弥漫”是什么意思?   (“弥漫”是充满的意思,“夜色弥漫”就是到处充满夜的景色。)   5、什么叫“严峻”?   (“严峻”就是严厉、严格的意思。)   6、“敛”字要注意读音和字形。“敛”是什么意思?课文中的“收敛”是什么意思?   (“敛”是收拢的意思。课文中的“收敛”指老班长的笑容收起来了,消失了。)   7、“掣”字怎么讲?(“掣”是拽、拉的意思。)   8、什么叫“奄奄一息”?   (“奄奄一息”是呼吸微弱,快断气了的意思。)   9、“瞻”字在字典上怎么讲?什么叫“瞻仰”?   (“瞻”是往上看或向前看,怀着敬意仰起头来看,如瞻仰毛主席、周总理的遗容。)   三、说一说   课文讲的是一件什么事?为什么课题叫“金色的鱼钩”?   四、指四名学生读课文   五、学习课文   1、这个故事发生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   (发生在1935年秋天,红军长征途中过草地的时候。)   2、老班长担负着什么任务?(保护三个小病员过草地。)   3、把刻画老班长外貌的句子画出来。读后说一说从老班长的外貌,我们可以知道他是怎样的一个人?(是一个勤劳质朴的劳动人民。)   六、作业   1、读课文。   2、抄写常用词语。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联系上下文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听写字词   喜出望外回味 衰弱 弥漫 严峻   奄奄一息收敛 抚摸 瞻仰 闪烁   二、继续学习课文   1、看课文第3自然段,什么叫“合不拢眼”?老班长为什么“整夜整夜”地合不拢眼?(因为“饥饿威胁着我们”。)为什么用“威胁”?   (说明当时困难十分严重,如再找不到吃的,大家就有生命危险。)   2、第4自然段中写老班长“喜出望外”地跑回来,他为什么“喜出望外”?   (正当饥饿威胁着他们的时候,老班长忽然在池塘边发现有一条鱼跳出来。他想,可以钓鱼烧鱼汤给三个小病员吃。喝了鱼汤,他们的生命就能得救,可以走出草地了,所以老班长“喜出望外”。)   从“喜出望外”这个词语中,想想当时老班长的心情。   (老班长正在为找不到吃的而忧虑,忽然发现有鱼,他的高兴是无法形容的。这也说明老班长有坚决完成党交给的任务的高度责任感。)   3、当小梁发现老班长从来没有吃鱼时,老班长是怎样向小梁解释的?老班长为什么坚持自己不吃鱼?   (老班长牢记教导员的教导,所以坚持自己不吃鱼。老班长又向小梁讲述了目前的困难,说明自己为完成上级交给的任务,必须这样做。这充分体现了老班长忠于党,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4、为什么小梁端起搪瓷碗,觉得有千斤重,怎么也送不到嘴边?   (因为他知道这小半条鱼来之不易,而且老班自己没吃。)   5、老班长看见大家不吃鱼汤,说了什么话?把老班长说的话读一读。为什么最后这句话是严厉的,意思只有小梁知道?   (最后一句话是暗示小梁,要他记住,“共产党员要服从党的分配。你的任务是坚持走路,安定两个小同志的情绪,鼓舞他们的信心”。这是老班长前一天对小梁说的话。这里的暗示带有命令的意思,所以是严厉的。)   6、读课文,从“以后”到“竟扑倒在他怀里哭了”,指名三人读。分角色朗读其中小梁和老班长的对话,一人读叙述部分。   (从对话朗读中体会老班长确实是小战士的“上级”、“保姆”、和“勤务员”,突出老班长的精神感人之深,为完成上级交给的任务决心之大。)   7、为什么老班长看到大家不吃鱼汤,收敛了笑容?看到大家吃完鱼汤,脸上的皱纹舒展开了,嘴边露出了笑容?   (老班长看见大家不吃鱼汤,怕大家身体更加瘦弱,走不出草地,完不成任务,所以心里发愁。看见大家吃完鱼汤,虽然鱼汤很少,但总可以维持生命,可以走出草地,完成上级交给他的任务,所以他心里很高兴。)老班长的感情变化,说明了什么?(让学生分小组讨论说出自己的意见。)   8、接近草地的边缘时,小病员是怎样的情形?老班长呢?老班长怎么对小病员说?大家的心情怎么样?   9、小梁他们发现老班长昏倒在水塘边时,是怎样抢救的?   10、老班长为什么还坚持不肯喝鱼汤?   (老班长生命垂危,仍然惦念着党交给的任务,坚持不喝鱼汤,而要把鱼汤让给小病员吃,让小病员喝了鱼汤后能走出草地。)   11、分角色朗读课文。   12、“擦干了眼泪,我把老班长留下的鱼钩小心地包起来,放在贴身的衣兜里。”小梁为什么要这样做?(联系上下文体会小梁当时的感情。)   13、为什么说“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因为这鱼钩是老班长用来钩鱼给他们吃的,让他们维持生命走出草地的遗物;鱼钩虽然长满了红锈,但老班长舍己为人的革命精神却永远放光芒。小梁把鱼钩小心地包起来,是为了让子孙后代瞻仰革命前辈的遗物,受到革命传统教育,同时也表达了小梁自己永远向者班长学习的决心。最后这句话点明了文章的主题。)小结第4段段意:写小梁把老班长留下的鱼钩小心地保存起来。   五、齐读全文   六、看插图   哪一位是老班长?看看他的表情怎样?他们正在想什么?用自己的话说说。总结全文:这篇课文写得具体生动,非常感人,老班长的形象和内心活动都深深印入我们的脑海中。老班长完成任务的高度责任感和舍己为人,忠于党,忠于革命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七、作业   1、复习课后练习第1题。   2、填写:   时间:________   地点:________   人物:________   起因:________   经过:________   结果:________ 《金色的鱼钩》教学设计 篇14   教学目标   1.快速默读课文,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能复述课文。   2.抓住描写老班长的外貌、动作、语言的重点词句,体会老班长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精神。   3.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对“金色的鱼钩”的理解。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品读重点语段,体会人物内心的思想感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深刻理解“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这句话的含义。   课时安排  1 课时   教学过程   一、围绕课题,质疑问难   1.题目的中心词?题眼?(鱼钩、金色的)   2.读题后你会提出哪些问题?(“鱼钩”前面为什么加上“金色”一词?真的有金色的鱼钩吗?)   二、快速默读,了解大意   1.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在文中画出直接点明题目的句子。(课文最后一句。)   出示:“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   3.读句子提出问题。   (1)为什么说这个长满红锈的鱼钩它是“金色的”?   (2)还闪烁着灿烂的光芒?   三、品读课文,体会情感   1.找出最让自己感动的片段,以此为主线,品析全文。   (1)学习“硬咽草根、鱼骨头”片段。   ① 指名朗读,读后议论:为什么这个段落令人感动?   ② 抓住“皱紧眉头”“硬咽”等词和“我”当时的心情,体会老班长的品质。   ③ 有感情地朗读片断,注意体会人物的内心。   (2)学习“夜里钓鱼、摸野菜”片段。   ① 自由朗读,感受老班长寻找食物的不易:白天,老班长要带着战士们行军,晚上宿营时又要忙着张罗食物,而草地上都是黑水潭,哪有多少鱼?为了钓鱼,找野菜,老班长的眼睛都瞅坏了。   ② 抓住“翻了多少草皮”“一棵一棵的摸”等重点词朗读。   ③ 说说此时自己内心的感受。   (3)学习“命令战士喝鱼汤”片段。   ① 学生自由朗读这一片段内容。   ② 观察课文插图,想象小梁和老班长的心理活动。   ③ 思考:老班长前后的表情有什么变化?为什么有这样的变化?   ④ 指导朗读“我端起搪瓷碗,觉得这个碗有千斤重,怎么也送不到嘴边。”到“可是我的心里好像塞了铅块似的,沉重极了。”   (4)学习“奄奄一息让鱼汤”片段。   ① 自由轻声读这部分内容,注意自己内心的感情。   ② 说出内心感受,并说说为什么有这样的感受。   (过渡语:为了伤员,老班长耗尽了自己全部的生命。如果你是伤员,面对奄奄一息的老班长,会有怎样的感受?)   ③ 老班长牺牲时,战士们悲痛欲绝、催人泪下的呼喊。   (过渡语:老班长的手垂了下来,他耗尽了生命的全部,眼看着要走出草地,他却不能动了,也不能再照顾我们了。此时,你该用怎样的感情呼唤他呢?)   四、品味金色,升华迁移   (过渡语:可亲、可敬的老班长永远地离开了我们,战士们撕心裂肺的呼喊也无法唤醒他了。他用自己的生命换来了战士们的生命,他用自己的忠诚和无私完成了党的委托。他永远地留在了那片无边无际的草地上,留给战士们的只有那根用缝衣针弯成的钓鱼钩。)   (出示小黑板)“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   教师:现在明白了吗,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为什么会闪烁着金色的光芒?   (如: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凝结了老红军心中只有战友,唯独没有自己的高贵品质;长满红锈的鱼钩,体现了红军战士舍己为人的伟大精神;长满红锈的鱼钩见证了红军战士互相关心、互相扶持、一心北上的艰苦历程,表现了战友之间伟大的爱……)   带着问题再读课文,把令你感动的部分找出来,有感情地多读几遍。   五、课后作业   1.把本课阅读学习中积累的好词佳句摘录到读书笔记上;   2.把《金色的鱼钩》的故事讲给更多的人听;   3.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继续搜集有关长征的资料。 《金色的鱼钩》教学设计 篇15   第一课时   目的要求:   1。读准字音。   2。学习第一,二段,明白红军过草地时的艰苦情景,学习老班长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3。经过重点语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重点:练习经过重点语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难点:练习经过重点语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 导语。   鱼钩是什么颜色的?可是,一篇文章的题目却是>,这是怎样回事呢?(板书:金色的鱼钩)   二。检查预习   1。听课文录音,把自我读错的字标出来。之后,多读几遍。   2。联系课文说说词语的意思(单击课前预习中的'字词练习)   3。说说故事发生的时光,地点,和当时的环境。指名说,其他同学能够补充。   4。你划下了哪些令你最感动的句子?   三。分段。   1。这篇课文主要讲了几件事?(一件是讲老班长煮鲜鱼野菜汤给三个病号吃,他自我没吃一点鱼;一件是讲快走出草地时老班长牺牲了。)   2。快速默读课文,思考:全文可分几段?说说段意。(第一段,1---2自然段;第二段,3---22自然段;第三段。23---33自然段;第四段,34自然段。   四。经过自学,理解资料,体会思想感情。   1。齐读第一段。说说关于老班长的描述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2。默读第二段,边读边注意体会人物当时的思想感情,看你从文中体会到什么?(学生发言,教师和其他同学补充或提出异议)   可引导讨论:   (1)你觉得哪些词句能够看出老班长对我们十分负责?   (2)当小梁发现老班长不吃鱼汤却嚼草根,咽着鱼骨头时,老班长地神态有什么变化?划出有关词句。(单击课前预习中的资料理解2)   (3)想象一下,老班长的神态变化反映了他当时怎样的内心活动?(单击课前预习中的资料理解3   (4)划出小梁神态变化的句子,想象一下,他当时心境怎样?(单击资料理解4)   (5)写老班长的一忧一喜,为什么忧,为什么喜?这说明了什么?(单击资料理解5)   第二课时   目的要求:   1。学习第三段,学习老班长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2。经过重点语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重点:经过重点语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难点: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 总结上节课的学习方法。   二。学习第三段。   1。默读课文第三段。   2。抓住有关语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1)老班长始终不肯吃鱼,仅仅是因为鱼太少了吗?   (2)为什么说这个长满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单击资料理解7)   (3)课文最终一句有什么含义?在写法上有什么作用?(单击资料理解6)   (4)课文写老班长,为什么用金色的鱼钩作题?单击资料理解8)   三。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把你认为最能表达人物的思想感情的一段话找出来,试着读一读,其他同学讨论交流,能够补充改正。最终,把全文有感情地朗读下来。   四。巩固练习。   (单击巩固练习中的拼音填空,比字组词,词语搭配,选字填空。学生口头练习。) 《金色的鱼钩》教学设计 篇16   1.学科名称:   小学语文5年下《金色的鱼钩》教学设计   2.学生分析:    本班学生口头复述课文能力较差,理解能力也很差,希望学习了这篇课文后,能稍有进步。   3.教学内容:《金色的鱼钩》描写了老红军战士忠于党、关心同志胜过自己的高尚情操,催人泪下。通过学习这篇课文,让学生学习老班长舍已为人的品质,培养学生团结友爱的精神。   4.教学目标:   1、训练运用圈划的读书方法,理解在人物刻画中关键词语的作用,体会从多种角度刻画人物的写作方法。   2、快速阅读,简要地复述故事。   5.教学难点:  通过人物的外貌描写、神态描写与语言描写等重点语句,深刻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学会用多种写作技巧塑造人物的形象。   6.教学课时:一课时   7.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同学们,1935年,中国工农红军经历了艰苦卓绝的二万五千里长征,终于到达了陕甘宁革命根据地。漫漫长征路,掩埋了多少烈士的铮铮铁骨,写尽了催人泪下的人间真情。今天,我们来学习《金色的鱼钩》这篇课文,用心去体会红军战士忠于革命的精神以及他们在艰苦的长征进程中舍已为人的高尚品德。   二、围绕课题,质疑问难   师:你来读课题。   生:金色的鱼钩。《重点放在金色或鱼钩上》   师:读了课题,你们有什么疑问吗?   生:经过预习我知道这是一篇写人的文章,主人公是老班长,可为什么用《金色的鱼钩》做课题?   生:“鱼钩”前面为什么加上“金色”一词?   生:课文是怎样把主人公老班长和鱼钩联系在一起的?   三、抓中心句,释疑解难   1、默读课文并思考:过草地时老班长接受了什么任务?   2、(出示投影)“一路上,你是上级,是保姆,是勤务员,无论多么艰苦,也要把他们带出草地。”   师:这句话是谁说的?他代表谁?   生:这是指导员代表党组织向老班长交代任务时说的话。   师:说得好!你怎么理解“上级、保姆、勤务员”的那究竟是干些什么事儿呢?   生:上级就是领导,老红军是班长,其他三个病号是战士,老班长要领导这三个战士走出草地这能理解,可保姆一般指带孩子的阿姨,为什么称老班长为“保姆”?   生:“保姆”指受雇为人照管儿童或为人从事家务劳动的妇女,可老班长是男同志呀?   生:勤务员就是勤杂工,什么活都干,老班长怎样当勤务员的?   师:你们带着这些问题认真读读课文,在书中画出描写老班长言行的句子,看他是怎样完成当“上级、保姆、勤务员”的任务?   生:(默读课文,略)   师:现在说说老班长怎样用实际行动完成党交给的任务?   生:为了照顾好三个小同志,每到宿营地老班长就到处找野菜,挖草根,给伤员洗衣服,真像个勤杂工,什么活都干。   生:老班长在水塘边看见一条鱼跳出水面就灵机一动,用缝衣针做了个鱼钩,钓鱼做汤给病号吃,千方百计给病号增加营养。   生:老班长尽找有水塘的地方宿营,对病号的关怀真是无微不至。   生:草地上都是黑水潭,哪有多少鱼,为了钓鱼,找野菜,老班长的眼睛都瞅坏了。那极少的鱼汤维持着三个病号的生命,为了把他们带出草地,老班长自己忍饥挨饿,还不让别个受委曲。   师:你们说得真全面,说明读书很认真。老班长为什么不让别人知道他没有吃鱼?   生:因为老班长是共产党员,党员要吃苦在前,老班长宁愿自己受苦,也不让别人受委曲。   师:课文中描写老班长的句子很多,如:自己却嚼着几根草根和鱼骨头,那皱紧眉头硬咽下去的情景催人泪下,好像我的喉管也被万根钢针扎着,心中痛苦万分。你读了以后,什么地方最使你受感动?   生:老班长临牺牲前怕浪费东西,拒绝吃鱼汤,他一心想着别人,唯独没有自己。   师:想想老班长为什么这样做?表现他怎样的品质?   生:老班长不辞劳苦,任劳任怨,像保姆照顾小孩一样照顾着三个年轻的病号,对革命工作有高度的责任心和必胜的信心。   生:老班长舍己救人,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表现一个共产党员的高贵品质。   生:老班长用自己的心血执行着党交给他护送伤员的任务,表现了老班长对革命事业的无限忠诚。   师:课文中对老班长的神情,动作,语言都有详细的描述,我们仿佛能看到、听到,透过这些描述,我们体会出他崇高的内心世界,从而受到感染和教育。   四、解疑释惑   1、齐读最后一段,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 理解最后一句话的意思。   师:现在想想初学课文时有的同学提出:为什么用“金色的鱼钩”做课题?经过学习谁能解决这个问题。   生:在长征过草地途中,老班长用鱼钩钓鱼给病号吃,鱼钩记录着老红军战士的英雄业绩。   生:老班长虽然牺牲了,但鱼钩却留下来,从“长满红锈的鱼钩上”,我们可以看到老班长忠于党,忠于人民,一心为同志,舍己救人的高贵品质永放光芒   生:鱼钩闪耀着老班长金子般的思想光辉,老班长崇高的革命精神永垂不朽。   师:老班长的革命精神确实令人感动。但“我”为什么小心地把珍贵的鱼钩保存起来?   生:“我”要用鱼钩教育后代,学习老前辈为了革命事业的成功,为了战友的生命而不惜牺牲自己的高贵品质。   生:用“金色的鱼钩”做课题,表现了“我”对老班长的深切怀念。   五、课后结语    同学们,在这枚长满红锈的鱼钩上,我们不仅看到了金色的光芒,还看到了在长征途中,这样默默奉献、舍已为人的英雄,希望同学们不要辜负英烈洒下的热血,用自已稚嫩的双肩担起建设祖国的重任,只有这样,才会让我们的先烈含笑九泉。   8.课堂练习    假如你是“革命烈士纪念馆”的解说员,你怎样向前来参观的人介绍金色的鱼钩的故事。请和同学交流,并以作文的形式把它写下来。   9.课后作业    独立完成配套练习册   10.板书设计:   18 金色的鱼钩   ①接受任务到处找食   ②弯钩钓鱼自己不吃   ③舍己为人壮烈牺牲   ④临终遗物 永放光芒 《金色的鱼钩》教学设计 篇17   【学习目标】   1、快速默读课文,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能复述课文。     2、抓住描写老班长的外貌、动作、语言等重点词句,体会老班长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精神。     3、认识本课12个生字和新词,理解“喜出望外、奄奄一息”等词语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对“金色的鱼钩”的理解。      4、红军战士团结友爱、顾全大局、勇于献身的崇高品质。   【学习重点】品读重点语段,体会人物内心的思想感情,有感情朗读课文。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生疑激趣    1、课文的题目是“金色的鱼钩”请你读课文后想一想,这个鱼钩是金色的吗?     这个长满红锈的鱼钩为什么说它是“金色的”?现在就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来学习课文。   二、初读课文,理清脉络   1、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读全文,读后练习概括主要内容。    2、用一句话概括主要内容:     注意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发生、发展、结果。学生可根据自己理解,用自己的话进行概括,鼓励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   3、想想按什么顺序给文章分成哪几部分。   教师要把作者围绕着“两救”这个特点明确地告诉学生。   板书:    照顾病号──班长救病号──病号救班长──怀念班长。   让学生自己读书,理清思路,划分段落。     三、绘形悟神    1、找出描写老班长外貌的句子,读一读,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如:   “满脸的皱纹”足以证明他经历长期艰苦的革命斗争。   “斑白的两鬓”说明他饱经风霜的考验。   说明在长征路上老班长为革命十分操劳。    2、老班长这种崇高的品质还可以从什么地方找出来?   找出描写老班长语言、动作、神态的相关句子。   第二课时   一、绘形悟神   1、继续上堂课的交流从描写老班长语言、动作、神态的相关句子中体会到老班长怎样的高贵品质。反馈。   2、这篇文章除了通过老班长的外表来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之外,还通过“我”的神态、动作、语言来衬托老班长的内心。从课文中画出有关的句子。说说自己的感受。       二、提炼、升华   1、想想老班长为什么这样做?金色的鱼钩闪烁的是什么光芒?   鱼钩闪耀着老班长金子般的思想光辉,老班长崇高的革命精神永垂不朽。   2、“我”为什么要把鱼钩小心地保存起来?   3、为什么用“金色的鱼钩”做课题?   用“金色的鱼钩”做课题,表现了“我”对老班长的深切怀念。   三、感动、感染   找出最让你感动的句子,有感情地读一读。   【板书设计】   金色的鱼钩   (象征着老班长崇高的革命精神永垂不朽。)   救   老班长 三病号   怀念   忠于革命   舍己为人   【课后反思】   《金色的鱼钩》是一篇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略读课文,文中作者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方面进行了细致入微的描写,揭示了老班长宁可牺牲自己也要完成党交给的任务的崇高的内心世界。教学时我可打破“顺着课文次序逐段阅读”的陈规,试用“幅集跳跃法”进行教学,从课题入手,先把学生引到课文的最后一段,让学生体会“金色”的含义,抓住文章的中心。然后再引导学生从课文中分别找出描写老班长的外貌、神态、行动和语言的词句,让学生通过对这些词句感悟,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人物外表的描写来表现人物内心的。这样的课堂讨论,由外表到内心的思考、体会,学生们深刻地感受到了一位忠于革命,无限关心他人的革命老战士那种崇高的思想境界,并深受感动。这样的课堂讨论,不仅训练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教给了他们读书方法,而且有益于深入理解课文,有益于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情感,也有助于举一反三,形成阅读能力。这样的课堂讨论,出潜移默化地提高了学生认识事物的能力,使他们懂得看问题应该由表及里,透过现象看到事物的本质。

《金色的鱼钩》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读读记记“颧骨、两鬓、斑白、搪瓷、严厉、收敛、疙瘩、粗糙、抽噎、红锈、宿营地、青稞面、喜出望外、热气腾腾、无边无涯、昏迷不醒、奄奄一息”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受到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品质的教育。   3、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展现人物内心的表达方法。   4、练习快速阅读,简要地复述故事。   教学重点:   体会文章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理解“在这个长满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这句话的含义。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图片导入,引出主要人物   1、出示长征系列图片,思考:这是发生在什么时候的事情?长征,当我们感叹红军创造的这一奇迹时,也应该去看看这伟大奇迹背后那些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让我们来认识今天故事的主人公。出示课文中对老班长的描写:他,快四十岁了,个儿挺高,背有点驼,四方脸,高颧骨,脸上布满皱纹,两鬓都斑白了。   2、这是属于哪一种描写方法?这描写的是谁?明确:外貌描写大家亲切的称呼他为“老班长”。他是一位普通的红军战士,也是一位挽救了3位年轻战士生命的英雄。   3、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位英雄人物,齐读课题(板书),看到这个题目你有哪些疑问?故事主角是老班长,那又为何以鱼钩作题?鱼钩又怎么会是金色的呢?   4、回顾自主学习的方法:文章读薄、重点读厚、主题读透   二、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将文本读薄   1、请同学们快速地浏览课文,借助六要素简要说说故事的主要内容。   2、在我们解开鱼钩与老班长之间的谜底之前,先来将这些词语读准确:颧骨、两鬓、斑白、搪瓷、严厉、收敛、疙瘩、粗糙、抽噎、红锈、宿营地、青稞面、喜出望外、热气腾腾、无边无涯、昏迷不醒、奄奄一息3、交流课文各要素,并将六要素连起来。概括就是去烦就简,这是略读课文重要的学习方法。我们大家一起把它们连成一句话,就成了文章的主要内容。总结:1935年秋,在二万五千里长征途中,一位老班长接受党交给的任务,尽心尽力地照顾好三个红军伤员,在即将走出草地时,自己却牺牲了。   三、以老班长的外貌为主线,将重点读厚。   (一)抓住老班长的外貌变化,体会老班长的形象   1、再读课文,找出课文中描写老班长外貌的语句,在文中作标记。   2、第一处:“炊事班长快四十岁了,个儿挺高,背有点驮,四方脸,高颧骨,脸上布满皱纹,两鬓都斑白了。”   ①大家读一读,发现了什么?是啊,一个快四十的人怎么会有五六十岁老人的外貌特征呢?   ②你读出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③小结:可想而知,在长征途中他必定是饱经风霜,多么平凡朴素的一位红军战士啊!   3、第二处:“他整夜整夜地合不拢眼”→“他喜出望外地跑回来”。   ①看到的老班长似乎遇到了什么难题。什么叫“合不拢眼”?老班长又为什么“整夜整夜”地合不拢眼?请你给大家解释解释。   ②是的,饥饿正一步步的向他们逼近!如果找不到食物,大家将有生命危险。让我们一起去看看这看似平静却暗藏杀机的大草原。(图片理解困境)   ③如果再找不到食物,他们也将长眠于此,你说,老班长还能睡得着吗?他们能甘心放弃吗?多少人在等着他们走出草地?   ④正当老班长为找不到吃的而忧虑时他发现了什么而变得喜出望外?他的高兴是无法形容的。这一忧一喜之间,你看出来这是一个怎样的红军战士啊!(板书:尽职尽责)   4、第三处:“老班长看到这情况,收敛了笑容,眉头拧成了疙瘩”→“老班长看着我们吃完,脸上的皱纹舒展开了,嘴边露出了一丝笑意”。   ①是什么原因,老班长的笑容收敛了?他在担心什么?仅仅是担心他们不喝吗?是啊,还担心他们没有体力支撑到走出草地的那一刻啊,担心自己不能完成指导员交给的任务!   ②当他看到我们吃完,脸上又露出了笑容。又是一忧一喜,说明了什么?,这是一个舍己为人的红军战士!(板书:舍己为人)   5、第四处:这鱼汤,他自己有没有喝过一口?我们来看看,老班长最后给我们留下的印象。出示:“瘦得只剩皮包骨头,眼睛深深地陷了下去”(板书:忠于革命)   6、结合板书小结:从老班长外貌的变化我们可以看出他是一个怎样的'红军战士?   (二)感受其他描写,加深体会   故事中还有许许多多的地方都蕴含着感人至深的情,把让你感动的句子找出来,动情地和同桌相互读一读,再来感受老班长这份深深的爱。预设以下几个方面。   1、老班长吃鱼骨头的画面(6、7、8自然段)为什么让你感动?是啊,我们和你一样体会到了老班长为别人着想的可贵品质。你能用通过朗读把“我”的心情和感受表达出来吗?让我们一起读出这份感动。   2、老班长严厉劝“我”吃鱼汤。(21、22自然段)   ①当时已经发现了秘密的“我”,能喝下这碗鱼汤吗?从哪里可以看出来?(出示“我端起搪瓷碗,觉得这个碗有千斤重,怎么也送不到嘴边”。)你是怎么理解这个句子的?   ②老班长又是怎么劝我的?   (出示老班长的语言描写:怎么了?小梁,你不要太脆弱。)重点体会:最后这句话,以及“严厉地”,暗示小梁,要他记牢“员要服从党的分配。你的任务是坚持走路,安定两个小同志的情绪,增强他们的信心“。从中感受老班长崇高的牺牲精神。感受老班长的心情读老班长的语言描写。   ③我明白老班长的苦心,即便是我喝下鱼汤“可是我的心里好像塞了铅块似的,沉重极了。”“千斤重”是什么意思?你能把这千斤重的心情读出来吗?   3、每天只吃草根和鱼骨头,老班长的身体又怎么熬得住?好景不长,就在我们要走出草地时意外发生了。   出示第28自然段。   ①自由轻声读这部分内容,注意自己内心的感情。   ②说出内心感受,并说说为什么有这样的感受?是啊,当生命垂危的时候,老班长竟然想到的还是3个小战士。他为什么要这样做呢?这真是一个好战士啊!   ③让我们来分角色朗读。我们从他身上看到了什么?(复述板书:舍己为人,忠于革命,尽职尽责)   四、品味“金色”,将主题读透   1、引读最后一段:可亲、可敬的老班长永远离开了我们,战士们撕心裂肺的呼喊也无法唤醒他了。擦干了眼泪。   2、他用自己的生命换来了战士们的生命,他用自己的忠诚和无私完成了党的委托。他永远地留在了那片无边无际的草地上,留给战士们的只有那根用缝衣针弯成的钓鱼钩。你说,这鱼钩不就是班长生命的象征吗?是这小小的鱼钩,钓到了挽救战士生命的小鱼,是这看似平凡的老班长,用自己的生命换来了三个小战士的生存的希望!   3、回味质疑:现在你能理解为什么说长满了红绣的鱼钩上,闪烁着金色的光芒了吗?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凝结了老红军心中只有战友,唯独没有自己的高贵品质;长满红锈的铁鱼钩,体现了红军战士舍己为人的伟大精神;长满红锈的鱼钩见证了红军战士互相关心、互相扶持、一心北上的艰苦历程,表现了战友之间伟大的爱。   五、读长征诗,总结全文   这不是一枚普通的鱼钩,万分沉重。这鱼钩,是是一种深深地怀念,还是一份革命的力量,更是对一代代享受着美好生活的人们的教育呀!在长征途中有多少这样可歌可泣的英雄,正因为有了他们,才有了我们现在美好的今天,让我们用一首我们学过的毛主席的诗《七律长征》一起来缅怀他们!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板书设计:   金色的鱼钩尽职尽责老班长   舍己为人金色鱼钩忠于革命 《金色的鱼钩》教学设计2   教材简析   《金色的鱼钩》记叙了红军过草地时,一位老班长接受党的嘱托,照顾三个生病的小战士过草地而光荣牺牲的感人故事。文章生动感人,作者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方面进行细致入微的描写,揭示出人物崇高的内心世界。全文语言朴实,像讲故事一样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叙述,表达了对老班长的深切怀念。   教学目标   通过理清文章结构,了解文本内容,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使学生明确文章的写作特色---“组织材料有重点、层次清晰有条理、刻画人物有方法”,从而学会布局谋篇的知识。   教学过程   一、 谈话导入   通过学习《长征》,我们了解了红军在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中爬雪山,过草地,经历了千难万险。今天,我们学习阅读课文《金色的鱼钩》。(板书26金色的鱼钩)这是一篇革命回忆录,是一个真实的故事,这个故事就发生在长征途中。   二、 检测预习   昨天晚上老师要求大家预习这篇课文,我知道,在我没有要求预习之前,   已经有好多同学读过此文,都有哪些同学不止一次读过这篇文章?   既然你们这么喜欢这个故事,昨天晚上又做了认真的预习,现在老师就来了解一下你对课文掌握的情况。   1、 字词   我们来看这些词语,会读就读,不会读隔过去。   颧骨 青稞 支吾 两鬓斑白   粗糙 收敛 抽噎 喜出望外   瞻仰 疙瘩 搀扶 夜色弥漫   脆弱 衰弱 奄奄一息   作(zuò)料 禁(jīn)不住   和(huò)着青稞面   拧(nǐng)成疙瘩   这些词语中有两个带弱的词语,是哪两个?   我们虽然还是一天一天衰弱下去,比起光吃草根来毕竟好多啦。   眼看我们的身子一天比一天衰弱,只要哪一天吃不上东西,说不定就会起不来。   同志们,为了革命,你们必须吃下去。小梁,你不要太脆弱!   从这几个句子中,你能理解脆弱和衰弱的区别吗?   2、 内容   昨天晚上预习时,你们采用了什么样的方法读的课文?(朗读、快速默读)这么长的阅读课文,我们就应该采取快速默读的方法。能概括课文的主要   内容吗?   大家读过课文,知道文章是写人的,是赞美老班长的,为什么用“金色的   鱼钩”做题目?   课文最后有这样一句话,直接描写了鱼钩,“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幻灯)怎么理解?(板书:舍己为人)   回忆一下课文,你能说说老班长带领三个小战士在草地上走了大概多少天吗?故事里没有精确的数字,但某些句子还是做了交待,细心的同学可以看出来。   (从老班长和小梁谈话时说过的一句话“我看还有二十天才能走出这片草地”及“走了十五天,断粮了”,陆陆续续又走了几天引导。)   这四十多天的草地生活,作者没有一一描写,而是选取了几个特别的日子,回忆回忆是哪几个日子?(板书:1、第一次吃鱼。2、发现秘密。3、命令喝鱼汤。4、老班长牺牲。)   这四个日子,哪个作者只是做了简单的交待,没有详细写?四十多天,他选择了这三天详细地写,又把必须交代的发现鱼那天,稍微略写。但是你看到这几天是不是就能够想到整个儿四十多天的情况呀?这就是作家艺术的写作手法。(板书:组织材料有重点)比如你们将来写“愉快的假期”是不是要一天一天挨着写呢?   现在可以打开书了,从哪个自然段到哪个自然段写的是这四十多天的草地生活呢?这四天又分别是哪几个段?(给课文可以分为三段,亦可分为六段。)   把整个文章内容整体掌握了,再看看它究竟写了哪几方面的内容,把每一个内容弄清楚了,再给课文分段就比较容易了。   课文篇幅虽然很长,段落很多,但是我们这样一理顺,就会发现层次非常清晰,(板书:层次清晰有条理)   三、 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   仅仅抓住重点组织材料,条理清晰,是远远不能把文章写得引人入胜,这篇课文非常吸引读者,在没有要求预习前,你就不止一次地读过,原因在哪里?(故事性强,感动人)   是啊,课文就像在给我们讲故事,娓娓道来,生动感人。作者之所以能把故事叙述得这么打动人心,一个原因是这个故事是真实的,更为关键的是他刻画人物有方法。(刻画人物有方法)   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什么?(赞诵老班长舍己为人)但通篇课文没有一句赞美的话语,作者是通过哪些描写来体现人物的内心品质?(板书:外貌、语言、神情、动作行为)   是的,故事中有许多关于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情和心理的描写感动着我们,从中可以体会到老班长舍己为人的高尚品质,作者详细写的这三天中老班长的'一言一行就足以表现他崇高的内心世界。   1、 发现秘密   我们先来看发现老班长不吃鱼的这一天情况的描写,这部分内容人物对话   比较多,三人合作分角色读。读完后,看一看哪些地方的描写能体现老班长舍己为人的品质,能够成功刻画人物的内心世界,用波浪线画出来,批注感受。   预设一   他坐在那里捧着搪(táng)瓷(cí)碗,嚼着几根草根和我们吃剩下的鱼骨头,嚼了一会儿,就皱紧眉头硬咽(yàn)下去。我觉得好像有万根钢针扎着喉管,失声喊起来:“老班长,你怎么……”   这段话既有动作描写,又有神态描写,从中你体会到什么?   预设二   “不要紧,我身体还结实。”他抬起头,望着夜色弥(mí)漫的草地。好久,才用低沉的声音说,“指导员把你们三个人交给我,他临走的时候说:‘他们年轻。一路上,你是上级,是保姆,是勤务员,无论多么艰苦,也要把他们带出草地。’小梁,你看这草地,无边无涯,没个尽头。我估计,还要二十天才能走出去。熬(áo)过这二十天不简单啊!眼看你们的身子一天比一天衰弱,只要哪一天吃不上东西,说不定就会起不来,真有个三长两短,我怎么去向党报告呢?难道我能说,‘指导员,我把同志们留在草地上,我自己克服了困难出来啦’?”   从中体会到什么?(完成任务的决心大,忠于革命。)   预设三   “不行,太少啦。”他轻轻地摇摇头,“小梁,说真的,弄点儿吃的不容易啊!有时候等了半夜,也不见鱼上钩。为了弄一点儿鱼饵,我翻了多少草皮也找不到一条蚯蚓……还有,我的眼睛坏了,天色一暗,找野菜就得一棵一棵地摸……”   从人物语言描述出人物行为。   2、命令喝鱼汤   对于老班长命令我们喝鱼汤这一天的描写,课文只用了三个自然段,别看内容不多,作者可是字斟句酌。在这三个自然段中,作者主要是通过什么描写来表现老班长舍己为人的精神品质?(神情)请您在这三个自然段中画出描写老班长深情的词句?(笑-收敛—一丝笑意)   从老班长的表情变化,你体会到什么?   (因为他想起昨天晚上的事,虽然他告诉小梁不要让那两个小同志知道,但是,也许那两个小同志在远处也听到了。他知道大家今天的心情很沉重,所以他做出一个笑来,是要改变这种气氛,用这个笑来动员大家吃鱼,)   最后为什么用“一丝笑意”不用“开怀大笑”?   “一丝笑意”。 我们从老班长两次笑的表现中,就能深深地体会到他的内心。一看他怎么笑,就知道他心里想的是什么,体会到了他的情感。可见作者写这篇文章,句句掂量,字字斟酌,颇费心思!   在这部分内容里,还有两处小梁的心理描写也非常打动人心。请圈画出来。   3、老班长牺牲   对于老班长牺牲部分内容,我们采用快速默读的方法,画出你认为能表现老班长精神品质的地方。   预设一   当我俯下身子,把鱼汤送到老班长嘴边的时候,老班长已经奄(yǎn)奄一息了。他微微地睁开眼睛,看见我端着的鱼汤,头一句话就说:“小梁,别浪费东西了。我……我不行啦。你们吃吧!还有二十多里路,吃完了,一定要走出草地去!”   预设二   老班长虽然瘦得只剩皮包骨头,眼睛深深地陷了下去,还一直用饱满的情绪鼓励着我们。   炊事班长快四十岁了,个儿挺高,背有点儿驼,四方脸,高颧(quán)骨,脸上布满皱纹,两鬓(bìn)都斑白了。   总结:作家写文章,表现人的内心世界的时候,往往通过人的外部表现如动作语言神态等来写,你们将来写人的时候,也可以用这个方法。 《金色的鱼钩》教学设计3   教学过程:   一、出示课题,初读课文   1。出示课题:金色的鱼钩。   (1)朗读课题,应当强调哪个词?   (2)读到金色这个词语,你想到了什么?   学生能够根据自我对语感,说自我想到的,教师能够引导:光明、灿烂、永垂不朽等。   2。快速默读课文。   (1)用自我的话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语言表达能够多种多样,也不要求过分简练,大致的意思是:在二万五千里长征途中,一位老班长理解党的嘱托,照顾三个生病的小战士过草地而光荣牺牲的故事。   (2)读了课文你有哪些疑问?   对学生的问题进行梳理,重点出示两个问题:   ①为什么说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   ②课文为什么以金色的鱼钩为题?   二、再读课文,深入理解   1。默读课文,思考:1935年秋天,红四方面军进入草地,当我和两个小同志病得实在跟不上队伍时,老班长理解了一个什么任务?当时指导员是怎样嘱咐的?   2。出示句子:他们年轻。一路上,你是上级,是保姆,是勤务员,无论多么艰苦,也要把他们带出草地。   上级就是领导,上级怎样会又是保姆和勤务员呢?指导员的意思是什么?   老班长既是上级,要在遇到困难时安抚小战士的情绪,要不断鼓励病号战胜困难,走出草地,要在重重困难面前想方设法。又要像保姆和勤务员一样时时处处关心照顾小战士们。   3。同学们,要完成这一任务容易吗?再读课文,想想老班长在完成任务时要碰到哪些困难?   4。为了完成他既是上级,又是保姆、勤务员的任务,老班长是怎样做的`?   学生抓住课文句子和资料自由讨论。   5。这是一位怎样样的老班长?舍己为人,忠于革命,忠于职守   三、品读课文,体会情感   1。课文主要是抓住老班长的什么来表现他既是上级,又是保姆、勤务员的呢?(外貌、动作、神态等)   小组合作学习,请再读课文,找出描述老班长外貌的句子,划下来,深入体会理解。交流,品读:   小组汇报,出示描述老班长外貌的句子,重点讲解:   ◇炊事班长快四十岁了,个儿挺高,背有点儿驼,四方脸,高颧骨,脸上布满皱纹,两鬓都斑白了。   为什么不到四十岁的炊事班长会显得那么苍老?这说明了什么?   ◇他坐在那里捧着搪瓷碗,嚼着几根草根和我们吃剩的鱼骨头,嚼了一会儿,就皱紧眉头硬咽下去。我觉得好像有万根钢针扎着喉管,失声喊起来:老班长,你怎样   老班长吃得多吗?嚼字写出了什么?(食物少,难吃,硬)   2。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这一句,说说:读后你有什么感受?   3。研读笑意。   ◇他笑着说:吃吧,就是少了点儿。唉!一条好大的鱼已经上了钩,又跑了!   ◇老班长看到这情景,收敛了笑容,眉头拧成疙瘩。   ◇老班长看着我们吃完,脸上的皱纹舒展开了,嘴边露出了一丝笑意。   鱼汤这么少,为什么老班长还笑着说?从笑到收敛了笑容,再到露出了一丝笑意,你读懂了什么?   4。长时光的辛苦劳累,长时光的饥饿折磨,最终把老班长累跨了,饿跨了。他最终支撑不住昏倒在黑水潭边。同学们,当我好不容易钓到了小鱼,做好了救命的鱼汤送到老班长面前时,老班长又是怎样说,怎样做的?   出示句子:老班长已经奄奄一息了。他微微地睁开眼睛,看见我端着的鱼汤,头一句话就说:‘小梁,别浪费东西了。我我不行啦。你们吃吧!还有二十多里路,吃完了,必须要走出草地去!’   奄奄一息是什么意思?既然是奄奄一息了,为什么他说的话中还用了两个!?   是的,生命垂危的老班长,即使在最终一刻,也没忘记要鼓励三个小战士克服困难走出草地,也没忘记完成上级下达的任务,也没忘记一个共产党员忠于职守的职责。多么可敬的老班长啊!   5。把最让你感动的地方用最富深情的朗读来体现。   四、前呼后应,解困释疑   1。出示最终一段话。思考:我为什么要把老班长留下的鱼钩细心地包起来?这个长满红锈的鱼钩象征着什么?用自我的话说说。   一个小小的鱼钩,象征着老班长那忠于革命,忠于人民,舍己为人的金子般的心,也象征着千百万革命前辈的英雄事迹。所以,这篇课文要以金色的鱼钩为题。   2。指导有感情地朗读最终一句话。   3。总结:同学们,我们今日的幸福生活是无数的革命先辈用他们的青春与热血换来的。我们要珍惜今日的幸福生活,把我们的祖国建设得更加完美。   五、作业   复述课文。 《金色的鱼钩》教学设计4   【教学设计、理念】   课程改革的核心任务是学习方式的改变。改变原有的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在阅读课文教学中培养学习习惯、意识、态度、品质等学习心理因素和心灵力量。对促进学生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自学生字词,读懂课文。训练朗读水平,快速默读能力。   2、能力目标:   学习提高分角色朗读水平;学习层层深入,逐步深化、篇末点题的方法;培养与人合作学习习惯。   3、情感目标:   了解红军过草地艰苦,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学习红军战士、忠于革命,舍已为人的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学习掌握通过人物的外貌、神态和动作表现人物内心和精神的写作方法。   【教学准备】阅读有关长征的课外书籍,看有关影片。   【教学过程】   一、指示课题   1、板书课题:   问:从题目来看,本文主要是写什么?   2、为什么把“鱼钩”称做是“金色的”?   (提示学生阅读时注意文章以“鱼钩”为线索,写下了一个什么故事?并弄清“金色”的象征意义)。   二、自学生字词   1、借助拼音认读生字词。   2、结合课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3、比较多音字:   和(huó)面 作(zuó)料 硬咽(yàn)   和(hé)平 振作(zuò)精 咽(yān)喉   三、初读课文   1、巩固生字难词。   2、了解故事梗概:   思考:故事发生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是件什么事?课文提到哪些人物?着重写了谁?   3、找出描写老班长的外表和表现他的内心的句子。并作上记号。   四、指导阅读   1、划分段落。   2、逐段阅读,讨论:   根据课后提示,抓住重点。指导阅读、互帮互学了解人物的外表和内心。   3、质疑 讨论题:   ⑴ 从课文描写的老班长的外貌来看,你觉得他是怎样一个人?   ⑵ 什么时候“饥饿威胁我们”?老班长为什么整夜整夜地合不拢眼?   ⑶ 老班长为什么不吃鲜鱼汤?当小梁发现后,老班长又为什么不许他告诉别人?   ⑷ 小梁他们发现老班长昏倒在水塘边时是怎样抢救的?老班长为什么还是坚持不喝鱼汤?   ⑸ 课文结尾为什么说“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   五、总结谈话   1、默读课文,思考这篇文章主要写了什么事?反映了什么?   2、品味描写老班长神态、语言、行动的句子,结合作者是如何通过人物的外表来揭示人物内心的。   【教学反思】   这是一篇阅读课文。教学时要指导学生运用前一课学到的读写方法,沿着作者的思路认真阅读,仔细阅读不但要看到老班长的外貌,动作和神态,听到老班长和我的对话,还要能感觉到老班长的“我”的内心活动,从而深入理解课文,提高阅读能力。 《金色的鱼钩》教学设计5   一、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能找出点明题意的句子,能有感情朗读描写老班长语言的句子,体会人物的精神,从而理解“这个长满红锈的鱼钩……金色的光芒!”这句话的含义。   2、学习生字新词,理解“三长两短”、“喜出望外”、“奄奄一息”等词语。   二、教学过程:   1、检查自学字、词情况:   (1)根据意思听写词语:   “三长两短”、“喜出望外”、“奄奄一息”。   (2)齐读生字、新词。   (3)说说容易读错、写错的字、词。   2、初读课文,感知大意。   (1)默读课文并思考:A   简要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B   找出点明题意的句子(用直线划下来)。   (2)反馈。   3、理解“这个长满红锈的'鱼钩,将永远闪烁着金色的光芒!”的含义。   (1)齐读。   (2)质疑:“这个长满红锈的鱼钩”怎么会“永远闪烁着金色的光芒”?   (3)讨论。   (4)定向。找一处老班长的语言,读读,简要说说意思,然后想想反映了老班长的什么精神,最后有感情朗读。   (5)自学。   (6)交流。(以感情朗读为重)   (7)体会老班长的精神。   (8)说说“这个长满红锈的鱼钩,将永远闪烁着金色的光芒!”这句话的含义。   (9)练习。   4、课堂作业设计。   (1)根据意思写词语。   (2)体会“这个长满红锈的鱼钩,将永远闪烁着金色的光芒!”这句话的含义。   5、板书设计:略。 《金色的鱼钩》教学设计6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长征途中发生的这个感人的故事。   2、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学习老班长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3、体会这篇课文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进行叙述的方法。   4、练习运用快速阅读法,简要复述课文故事。   教学重难点:   练习快速阅读,通过重点语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看课题,提出质疑。   师:长征是世界军事史上一个伟大的奇迹,一个由伟大的工农红军创造的奇迹。在这个奇迹的背后,是红军战士历尽的千难万险,是无数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今天就让我们走进一个老班长的故事。(板书课题,生读课题)   师:你来读课题。   生:金色的鱼钩(重点放在“鱼钩”上)   师:为什么这么读?   生:我想知道为什么用“鱼钩”做题目?   师:加上自己的理解去读书,好习惯。谁还读?   生:金色的鱼钩(重点放在“金色”上)   师:你读的和刚才XXX不同啊?   生:我想知道为什么这鱼钩是金色的?   师:看来同学们的问题真不少,你还想了解什么?   预设:生:故事发生在什么时候?课文围绕鱼钩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二、读文章,提纲契领。   师: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到课文中去找一找答案。请同学们打开书,用比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看一看谁最先找到答案?(生默读课文,找答案)   师:通过这次的阅读,你找到了哪个问题的答案?   预设:   生:故事发生在长征时期,红军过草地时发生的一个感人的故事。   师:同学们都有预习的习惯,那么你还了解到了故事的哪些资料?   预设:出示时代背景   师出示课件   生:这篇课文主要讲的是一位红军老班长为了照顾三个伤病员而牺牲的故事。   生:这篇课文叙述了红军长征途中一位炊事班长接受党组织交给的任务,照顾三个生病的小战士过草地,自己忍饥挨饿,结果倒在草地边上的故事。   师:故事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请同学们再次走进课文勾画出课文中表示时间先后的词语。依据勾画的词,小组合作学习,看一看这篇课文可以分成几部分?并用小标题把每部分的内容归纳出来。   (学生默读课文,合作学习)   师:哪一组说一说?(教师相机打出课件)   课件展示:   1、老班长接受任务照顾三个病好。   2、遭受饥饿威胁,老班长苦想办法。   3、钓鱼炖野菜补充营养。   4、老班长舍己为人感动小梁。   5、逼战士喝鱼汤鼓励病号。   6、老班长病倒拒喝鱼汤献生命。   7、“金色鱼钩”代表革命精神。   师:文章脉络很清楚了,你能把这个故事讲给同学们听吗?那在讲故事时我们应注意什么呢?   课件出示:复述故事的要领:   1、把握故事的时代背景,故事发生的地点,故事中的主要人物,主要的故事情节。   2、、先列出小标题作为提纲,然后按照提纲来讲述。   (前后桌互讲故事)   三、作业:   1、给家长讲这个故事。   2、了解更多的长征中故事。   第二课时   师:这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15课《金色的鱼钩》。同学们,还记得这篇课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吗?谁来说一说?   师出示课件   一、重细节,体会人物情感   1、师:上节课我们已经解决了一部分问题,我们一起回顾一下。这节课我们继续探究下面的问题。   师:这个故事给了你怎样的印象?你最想说的话是什么?   预设:感人。   师:这个故事这么感人,课文中肯定有很多感人的地方,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勾画出自己印象最深或是最受感动的地方。好好读一读,想一想自己为什么感动?   (生默读课文,边读边勾画)   2、师:谁愿意把你感动的地方读给同学们听,并说一说自己为什么感动?   预设:   ①、6至19段   生:读8段。因为老班长看到鱼少,就自己不喝鱼汤,只吃难以下咽的草根和同志们吃剩下的鱼骨头。表现了老班长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师:再读一读,这一段是对人物的什么描写?因为对人物语言的刻画使班长这个人物深入人心。   生:读11段。当别人发现他不吃鱼的秘密时,他还嘱咐别人不说,不让其他人知道。可以看出老班长忠于党的事业,努力完成党交给的任务。(语言描写)   生:13段。老班长接受了指导员交给的任务,决心一定完成任务。(语言描写)   生:18段。老班长时刻为他人着想的优秀品质。(语言描写)   师:同学们说得真好,可见这个故事真的打动了你。哪几个同学愿意合作把6至19段这部分读给在座的老师和同学们听。   (生合作分角色朗读)   ②、20至23段   生:21段。看战士们不肯喝鱼汤,生怕他们饿坏了身体,老班长又心疼又着急,责怪自己没有完成指导员交给的任务。可见只想着完成任务,不管自己的安危。(神态、语言描写)   ③、24至33段   生:28段。将生的希望留给了病号。(神态、语言描写)   生:30-31段。生命垂危,还不忘任务,关心战友。(语言描写、动作描写)3   二、集全文,提炼中心。   师:通过刚才的交流我发现同学们都被老班长这个人物感动了,那么老班长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生:老班长是一个舍己为人的人,把生的希望留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   生:他是一个对党的无限忠诚的人,因为他用自己的生命去完成了党交给他的`任务,。   师:老班长这个人物你们喜欢吗?其实你们之所以喜欢这个人物,是源于课文中对老班长的神情、动作、语言都有细致的描写,通过这些描写,我们对老班长的内心逐渐了解,从而受到了感染和。   师:再次走进课文,把描写老班长的语言、动作、神态的描写读一读。今后我们在写作时,也要抓住人物的细节进行描写,让自己笔下的人物像老班长一样刻骨铭心。   课件出示相应的语言、动作、神态描写的片段   三、扣题,升华文本   齐读最后一自然段。(不太好)   师:下面这两个问题可以解决了吗?   生:是老班长用鱼钩钓鱼来救活了三个小同志,使他们顽强地走出了草地,所以课文用“鱼钩”做题。   生:金子是高贵的,而老班长的精神同样是高贵的。   生: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就像一盏灯,点亮了革命者前进的方向。   生:我从那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身上看到了老班长那颗金子般的心。   四、拓展延伸,深化阅读   师:老师带来了长征中的另一个小故事,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课件:《倔强的小红军》   师:万里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空前的伟大壮举,为了弘扬工农红军不畏艰险,英勇顽强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毛泽东写下了诗歌史上不朽的杰作。《七律.长征》   课件:《七律.长征》   师:长征途中可歌可泣的故事有很多,希望同学们课下多读一读。   五、教师小结:   金色的鱼钩向我们昭示:美好的生活是千千万万像老班长这样的英雄用生命换来的,我们应珍惜今天,用学到的文化知识创造更灿烂的明天。 《金色的鱼钩》教学设计7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能找出点明题意的句子,能有感情朗读描写老班长语言的句子,体会人物的精神,从而理解“这个长满红锈的鱼钩……金色的光芒!”这句话的含义。   2、学习生字新词,理解“三长两短”、“喜出望外”、“奄奄一息”等词语。   【教学过程】   一、检查自学字、词情况   1、根据意思听写词语:   “三长两短”、“喜出望外”、“奄奄一息”。   2、齐读生字、新词。   3、说说容易读错、写错的字、词。   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   1、默读课文并思考:   ⑴简要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⑵找出点明题意的句子(用直线划下来)。   2、反馈。   三、理解“这个长满红锈的鱼钩,将永远闪烁着金色的光芒!”的含义   1、齐读。   2、质疑:“这个长满红锈的鱼钩”怎么会“永远闪烁着金色的光芒”?   3、讨论。   4、定向。找一处老班长的语言,读读,简要说说意思,然后想想反映了老班长的什么精神,最后有感情朗读。   5、自学。   6、交流。(以感情朗读为重)   7、体会老班长的`精神。   8、说说“这个长满红锈的鱼钩,将永远闪烁着金色的光芒!”这句话的含义。   9、练习。   四、课堂作业设计   1、根据意思写词语。   2、体会“这个长满红锈的鱼钩,将永远闪烁着金色的光芒!”这句话的含义。 《金色的鱼钩》教学设计8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正确读写“皱纹威胁咀嚼保姆勉励蹲下瞻仰”等词语,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通过重点词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学习老班长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3.领会作者通过人物神态,行为,语言,展现人物内心世界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体会文章蕴涵的思想感情.   难点:理解:“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光芒。”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1.请看《长征》片断(运用课件播放)   2.长征塑造了一个个动人的,可歌可泣的故事,你们已经学过了长征中的哪些故事?   3.今天我们学习发生在长征中的又一个感人故事:金色的鱼钩(板书)学生读题   4.这篇课文为什么叫“金色”的鱼钩呢?这个长满红锈的鱼钩有没有象征意义?还含着一个怎样的感人故事,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走进草地学习课文.   二.检查预习情况.   1.课件出示生字词语,认读:皱纹,威胁,咀嚼,保姆,勉励,蹲下,瞻仰   2.解词:回味严峻瞻仰闪烁喜出望外奄奄一息   3.在预习中你有哪不懂的问题?(提出后小组解决,解决不了的在学习过程中大家一起解决).   三.理清文章脉络.   1.快速阅读,课文讲一个什么故事?看看作者按什么顺序写这个故事,分为几部分写?说说段落起止和为什么这样划分?(按事情发展顺序写,分四部分)   2.学生汇报后师小结   四.教师范读课文.   1.这篇课文写得非常感人。我忍不住读一读.大家听好.看好.注意自己的感受和心情变化.   2.师范读(入情入境)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我们一起回忆一下.课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感人故事?(讲一位快四十岁的老班长为了带领三个有病的小战士走出一望无际的.草地,无微不致地照顾他们而牺牲的故事)   2、老班长为什么要无微不致地照顾三个病号小战士呢?(这是党交给的任务)老班长是怎样用实际行动完成这个任务的?请继续学习课文.   二.精读重点段.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一)老班长一路上无微不致地照顾病号.他们在草地上要走多少天?(四十多天)作者重点写了几天的事情?(四天:钓鱼、不喝鱼汤、命令、牺牲)   (二)这四天最能体现老班长是怎样无微不致地照顾三个病号的,认真读课文.在书中画出描写老班长言行的句子.选择自己最受感动的一段.好好地读一读,再深入体会:为什么会受感动.体现了老班长什么品质?   (三)重点赏析.领悟情感.   1、汇报最让自己感动的语段.   (1)出示:(3-4自然段)   三个病号走不快,一天只走二十来里路。一路上,老班长带我们走一阵歇一阵。到了宿营地,他就到处去找野菜,和着青稞面给我们做饭。不到半个月,两袋青稞面吃完了。饥饿威胁着我们。老班长到处找野菜,挖草根,可是光吃这些东西怎么行呢?老班长看我们一天天瘦下去,他整夜整夜地合不拢眼。其实这些天,他比我们瘦得还厉害呢。   一天,他在一个水-塘边给我们洗衣裳,忽然看见一条鱼跳出水面。他喜出望外地跑回来,取出一跟缝衣针,烧红了,变成个钓鱼钩。这天夜里,我们就吃到了新鲜的鱼汤。尽管没加作料,可我们觉得没有比这鱼汤跟鲜美的了,端起碗来吃了个精光。提问:   老班长想出什么办法来解除饥饿的威胁?(钓鱼)“到处”这个词可以看出什么?(找野菜,挖草跟也很不容易).老班长“整夜整夜合不拢眼”说明了什么?(担心病号)齐读3-4自然段.   2、出示:(第8自然段)   我不信,等他收拾完碗筷走了,就悄悄地跟着他。走近前一看,啊!我不由得呆住了。他坐在那里捧着搪瓷碗,嚼着几根草根和我们吃剩的鱼骨头,嚼了一会儿,就皱紧眉头硬咽下去。我觉得好象有万根钢针扎着喉管,失声喊起来:“老班长,你怎么……”   提问:老班长为什么不喝鱼汤而吃草根和鱼骨头?从“皱紧眉头”“硬咽”体会到什么?(吃草根和鱼骨头有多么困难)“我觉得有万根钢针扎着喉管.失声.喊起来……”从这句体会到了什么?(心里万分痛苦)我当时怎么想呢?(围绕着老班长坚强、舍己为人的品德想)   指导感情朗读.体会老班长的忠于党的事业.舍己为人的内心世界.   3、出示:(第21自然段)   我端起搪瓷碗,觉得这个碗有千斤重,怎么也送不到嘴边。两个同志不知道为什么,也端着碗不往嘴边送。老班长看到这情况,皱起眉头,说:“你怎么了,吃不下?要是不吃,咱们就走不出着草地。同志们,为了革命,你们必须吃下去。小梁,你不要太脆弱了!”最后这句话是严厉的,意思只有我知道。   提问:老班长为什么要命令“我们”喝鱼汤?为什么“我”端起碗有千斤重?“千斤重”含义是什么?老班长看到战士们不吃鱼汤时他皱起了眉头.心里是怎么想的?老班长看见“我们”吃完了.脸上的皱纹舒展了.嘴角露出了一丝笑意.此时他心里又想些什么?   指导感情朗读.体会“我”沉重的心情和老班长欣慰的心情.   4、出示:(第28-30自然段)   当我俯下身子,把鱼汤送到老班长嘴边的时候,老班长已经奄奄一息了。他微微地睁开眼睛,看见我端着的鱼汤,头一句话就说:“小梁。别浪费东西。我……我不行啦。你们吃吧!还有二十多里路,吃完了,一定要走出草地去!”   “老班长,你吃吧!我们抬也要把你抬出草地去!”我几乎要哭出来了“不,你们吃吧。你们一定要走出草地去!见着指导员,告诉他,我没有完成党交给我的任务,没把你们照顾好。看,你们都瘦得……提问:老班长临终前是怎样做的怎样说话的?   师:为了三个生病的战士.老班长耗尽了自己全部生命.这是多么感人的情神啊!而这几个小战士却只能眼睁睁看到老班长牺牲,真是悲痛欲绝。   指导分角色朗读.(读出老班长对战士的牵挂.关爱.战士们悲痛欲绝的心情.)   三.学习课文最后一段   1.齐读.   2.我为什么要小心地把鱼钩放在贴身的衣兜里?   3.理解:“在这个长满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鱼钩记录老班长的英雄事迹,老班长虽然牺牲了,但在这个“长满红锈的鱼钩上,可以看到老班长像金子一样的品质,才使他闪闪发光……学生能围绕主题作答即可)   4.你们现在知道为什么要用“金色的鱼钩”做题目吧?   四.总结:   1.老班长有哪些品质?(忠于革命.舍己为人)   2.课文在表达方法上有什么特点?(通过人物的神情.动作.语言展现内心世界) 《金色的鱼钩》教学设计9   学习目标   1.快速默读课文,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能复述课文。   2.抓住描写老班长的外貌、动作、语言等重点词句,体会老班长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精神。   3.认识本课12个生字和新词,理解“喜出望外、奄奄一息”等词语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对“金色的鱼钩”的理解。   4.红军战士团结友爱、顾全大局、勇于献身的崇高品质。   学习重点   品读重点语段,体会人物内心的思想感情,有感情朗读课文。   课时安排   1课时   课前准备   1.课前布置收集有关长征的图片、文字或视频资料,通过课前阅读,熟悉课文。   2.课文重点语段的课件。   教学过程   一、诗歌导入,情境渲染   1.背诵毛泽东《长征》诗。   2.同学们,了解长征吗?谁能说一说自己知道的长征故事。   3.是的,长征是世界军事历史上的一个伟大奇迹──一个由伟大的中国工农红军创造的奇迹。同学们可知道,在这个奇迹的背后,是红军战士历尽的千难万险,是无数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一个老班长的故事吧。──板书:金色的鱼钩   二、整体感知,领悟情感   1.看着课题,同学们有什么想问的问题吗?(自由提问)   2.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得正确、流利,读的时候注意自己的感受和心情的变化,可以把感受最深的地方多读几遍。   3.鼓励朗读,并请学生再次快速默读全文,想想课文主要讲谁,讲了一件什么事。(1935年秋,在二万五千里长征途中,一位老班长接受党交给的任务,尽心尽力地照顾好三个红军伤员,在即将走出草地时,自己却牺牲了。)   三、入情入境,重点赏析   可以根据课文学习过程的需要,拟定两条学习主线。   (一)以老班长为主线   1.默读,边读边思考:课文中几次描写了老班长的外貌,从课文中摘录出描写老班长外貌的语句。(板书:老班长)   2.这几次描写老班长的外貌有什么不同,说明了什么?   (1)“炊事班长快四十岁了,个儿挺高,背有点驮,四方脸,高颧骨,脸上布满皱纹,两鬓都斑白了。”   师:三十多岁的老班长为什么会有五六十岁老人的外貌特征?(可以看出老班长在长征途中饱经风霜,长征的艰苦。)   (2)“他整夜整夜地合不拢眼”→“他喜出望外地跑回来”   (日夜为小战士们操劳,因为找到了一个能让战士们吃上好一点的东西的办法,而无法抑制内心的激动,可以看出他是多么尽职尽责。)   (3)“他抬起头,望着夜色弥漫的草地,好久,才用低沉的声音说”   (这里没有直接的外貌描写,但是我们可以从句子中进行拓展训练:想象老班长望着远方草地时的眼神,那眼神中一定充满忧虑。)   (4)“老班长看到这情况,收敛了笑容,眉头拧成了疙瘩”→“老班长看着我们吃完,脸上的皱纹舒展开了,嘴边露出了一丝笑意”。   (老班长看到三个小战士不肯喝鱼汤,生怕他们饿坏了身子,他又心疼,又着急,责怪自己没能完成指导员交给的任务,因此眉毛拧成了疙瘩。   战士们喝下了鱼汤,他的眉头舒展开,充分表现了他心中只有战友,唯独没有自己的`高尚品质。)   (5)“瘦得只剩皮包骨头,眼睛深深地陷了下去”   (老班长历尽艰辛,任劳任怨,照顾三个年轻的病号。他胜利地完成了上级交给他的任务,可是自己已经衰弱到不能支撑的地步,死亡的威胁正步步朝他逼来。)   过渡:从老班长的外貌变化,我们可以看出他是一个心中只有战友,唯独没有自己的优秀员。   (二)找出最让自己感动的片段,以此为主线,品析全文。   1.学习“硬咽草根、鱼骨头”片段。   (1)指名朗读,读后议论:为什么这个段落令人感动?   (2)抓住“皱紧眉头”“硬咽”等词和“我”当时的心情,体会老班长的品质。   (3)感情朗读,注意体会人物的内心。   2.学习“夜里钓鱼、摸野菜”片段。   (1)自由朗读,感受老班长寻找食物的不易:白天,老班长要带着战士们行军,晚上宿营时有要忙着张罗食物,而草地上都是黑水潭,哪有多少鱼,为了钓鱼,找野菜,老班长的眼睛都瞅坏了。   (2)抓住“翻了多少草皮”“一棵一棵的摸”等重点词朗读。   (3)说说此时自己内心的感受。   3.学习“命令战士喝鱼汤”片段。   (1)学生自由朗读这一片段内容。   (2)观察课文插图,想象小梁和老班长的心理活动。   (3)思考:老班长前后的表情有什么变化?为什么有这样的变化?   (4)指导朗读“我端起搪瓷碗,觉得这个碗有千斤重,怎么也送不到嘴边。”到“可是我的心里好像塞了铅块似的,沉重极了。”   4.学习“奄奄一息让鱼汤”片段。   (1)自由轻声读这部分内容,注意自己内心的感情。   (2)说出内心感受,并说说为什么有这样的感受?   (3)指导分角色朗读。   ①老班长“奄奄一息”,身体已经极度虚弱,同时又对战士们充满牵挂和关爱。   ②为救老班长时的心急如焚,无尽的担心和难过。   (过渡语:为了伤员,老班长快耗尽了自己全部的生命。如果你是伤员,面对奄奄一息的老班长,会有怎样的感受?)   ③老班长牺牲时,战士们悲痛欲绝、催人泪下的呼喊。   (过渡语:“老班长的手垂了下来,他耗尽了生命的全部,眼看着要走出草地,他却不能动了,也不能照顾我们了。此时,你该用怎样的感情呼唤他呢?”)   四、品味金色,升华迁移   过渡语:可亲、可敬的老班长永远离开了我们,战士们撕心裂肺的呼喊也无法唤醒他了。他用自己的生命换来了战士们的生命,他用自己的忠诚和无私完成了党的委托。他永远地留在了那片无边无际的草地上,留给战士们的只有那根用缝衣针弯成的钓鱼钩。   1.(出示小黑板)“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   师:为什么说长满了红绣的鱼钩上,闪烁着金色的光芒?   (答案只可以是: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凝结了老红军心中只有战友,唯独没有自己的高贵品质;长满红锈的铁画鱼钩,体现了红军战士舍己为人的伟大精神;长满红锈的鱼钩见证了红军战士互相关心、互相扶持、一心北上的艰苦历程,表现了战友之间伟大的爱。……)   2.让学生结合整节课的感受,谈自己的体会。   3.建议学生将自己学完课文的感受,以日记的形式记录下来。 《金色的鱼钩》教学设计10   《金色的鱼钩》是一篇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阅读课文,文中作者通过对老班长外表的描写,和以“我”的言行、神态作烘托,揭示了老班长宁可牺牲自己也要完成党交给的任务的崇高的内心世界。教学时可打破“顺着课文次序逐段阅读”的陈规,试用“幅集跳跃法”进行教学,从课题入手,先把学生引到课文的最后一段,让学生体会“金色”的含义,抓住文章的中心。然后再引导学生从课文中分别找出描写老班长的外貌、神态、行动和语言的词句,并通过这些词句来分析、理解课文的中心思想,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人物外表的描写来表现人物内心的。   【教学目的】   1、认识本课4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学习老班长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3、练习快速阅读,简要地复述故事。   【教学重点】   练习快速阅读,通过重点语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具准备】   录音机。   【教学过程】   一、揭示题目,导入新课   1、鱼钩,钓鱼用的钩子。课文所指的鱼钩是老班长的珍贵遗物。这是发生在红军过草地时的一个感人故事。请你用比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小结:   在二万五千里长征途中,一位老班长接受党的嘱托,照顾三个生病的小战士过草地而光荣牺牲的故事。   二、默读课文,提出不理解的地方,同学互相解疑,教师适时点拨   解词:   支吾:用话搪塞,说话含混躲闪。   安顿:安排妥当,使人或事物有着落。   衰弱:体衰力弱,失去了旺盛的精力和体力。   奄奄一息:形容气息非常微弱,只剩下一口气。   三、快速默读课文,想想文章是按怎样的顺序来记叙的,可以分为几部分   1、快速默读,标在书上。   2、小组讨论后小结。   3、放录音。   四、默读课文,划出文中使你感动的部分,然后有感情地读一读   1、指名读课文,读后说说自己体会。   2、围绕老班长的'语言、动作、神态来体会老班长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采取读读──议议──评评的形式。)   3、小结提问:你对“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的这句话是怎样理解的?   (揭示中心,让学生说一说,练习口语表达。)   五、口语交际   假如你是“革命烈士纪念馆”的解说员,你怎样向前来参观的人介绍金色鱼钩的故事呢?   1、在小组里练习。   2、各组派代表在全班介绍。 《金色的鱼钩》教学设计11   一、教学目标:   1、训练运用圈划的读书方法,理解在人物刻划中关键词语的作用,体会从多种角度刻划人物的写作方法。   2、学习老班长舍己为人的品质,培养学生团结友爱的精神。   二、重点和难点:   正确圈划、理解中心是重点。理解小病号的描写与中心的关系是难点。   三、教时:   一教时[第二教时]   四、教学过程:   [一]回顾第一教时,总结:课文《金色的鱼钩》主要出现了两个人物:老班长、我。思考:课文中的人物描写与课文中心有什么关系?   [二]分段阅读,分析人物:   1、默读课文第一大段,完成下列步骤   (1)这段文字从哪些内容作了圈划?   在对学生个别提问的基础上,老师归纳:   课文对老班长的外貌、心情、动作、神态作了圈划。   (2)就圈划内容提问,并体会其作用。   朗读描写老班长外貌的句子,提问:人物外貌的描写对表达课文中心有什么作用?   体会描写老班长心情的句子,提问:人物心情的描写与课文中心有什么联系?   圈划出描写老班长动作的词语,提问:圈划词语从哪些角度揭示了老班长的品质?   在个别回答或小组讨论的基础上,老师小结:   对老班长的外貌、心情、动作等描写,突出了老班长的有极强的责任心、舍己为人的精神。圈划词语也从不同角度揭示了老班长的这一品质。   2.默读课文第二大段,注意从多种角度刻划人物的写法,对表达文章中心的作用。   (1)圈划出表现小病号“我”的心情的词语。   (2)就这些词语从不同角度提问。   (3)分析其表达的作用。   (4)小结:课文对小病号的描写,特别是写出了“我”在知道事情真相前后的心情变化,突出了“我”的感激之情。   圈划词语突出了老班长品质的感人,写小病号是为了从侧面烘托出老班长的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和对革命事业无比忠诚的高尚品质。   3.默读课文第三段,找出描写老班长竭尽全力全力不让病号挨饿的神情、语言的句子,体会其作用。   (1)圈划描写老班长神情、语言的句子。   (2)提问:这些词语对塑造人物形象有何意义?与课文中心有什么关系?   (3)小结:这些对老班长神情、语言的描写,将老班长的形象刻划得淋漓尽致,充分表达出他忠于革命忠于党舍己为人的崇高的品质。   4.朗读课文最后一段,思考:   “这枚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与“闪烁着灿烂的金色光芒”是否矛盾?为什么?与课题有什么关系?(可分组进行讨论)   5.总结:不矛盾。因为“长满了红锈的鱼钩”记录了老班长舍己为人最终献出生命的光辉事迹,这枚鱼钩虽普通却闪烁出老班长崇高品质的灿烂光芒,因此它“闪烁着灿烂的金色光芒”。课文以“金色的鱼钩”为题,揭示了文章中心,有其深刻的含义。   6.讨论学习《金色的鱼钩》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发扬同学间团结友爱的精神。   五、板书:   老班长的外貌、神态、语言、动作   老班长的思想品德 《金色的鱼钩》教学设计12   教学内容:   选自北师大版语文教材六年级下册第6单元。   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主题是英雄,教材选编了5篇课文通过不同的角度展现了英雄的事迹。本篇文章是第二篇课文,以叙事为主,讲的是长征途中的感人故事。1位炊事班长牢记党的嘱托,为照顾3个生病的战士走出草地,而不惜牺牲生命的故事,表现了红军战士忠于党、忠于人民和忘我牺牲的革命精神。文章中运用了大量的外貌、神态、语言、行为描写,突出了人物的个性特点,指导学生阅读理解时,应把其作为重点。同时本篇课文较长,应该借助课文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学情分析:   1.在学习英雄这一单元的第一篇文章《你,浪花里的一滴水》时,我对学生进行了调查,什么样的人可以称之为英雄?我发现学生对于英雄的认识仅局限于只有做出惊天动地业绩的人才是英雄的层面。针对学生思想上的缺憾,我想在《金色的鱼钩》这一课的教学中给予学生必要的指导,使学生对英雄的含义能有更深、更广的理解。   2.本篇文章发生的年代离学生的生活年代有一定的距离,老班长的所作所为对于生活在优越环境中的学生来说可能无法理解。因此在教学中我设置了特定的问题情境,以指导学生朗读为主,使学生受到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的熏陶,在读中感悟,在感悟中升华。   教学设想:   1.本篇课文内容较长,教学中不能面面俱到,这样内容显得零乱,使学生抓不住课文的重点,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一定的障碍。基于这样的.考虑,我采取抓重点字、找重点句的方法指导他们理解课文内容,以点带面逐步扩展到对全文的理解,同时指导学生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把自己独特的感受表达出来。既有个性的张扬又有多元化的比较和理解。   2.同时我设置了一条主线贯穿于全文:接受任务——遇到困难——解决困难(做鱼钩)——发现秘密——永远离去,以老班长的角度展示了故事的主要内容,使学生沿着这条线逐步挖掘到文章的主旨。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借助课文进一步提高阅读速度,提升阅读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找出文中的几种描写方法。   (2)引导学生反复读课文找出描写作者感情变化的语句。体会老班长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自读课文,深入理解课题“金色的鱼钩”所蕴含的意义。   (2)在多种形式的朗读中,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理解鱼钩与老班长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点:   借助课文进一步提高阅读速度,提升阅读能力。   教学难点:   通过自读课文,深入理解课题“金色的鱼钩”所蕴涵的深刻意义。   教学过程:   一、设置悬念,导入课文   (大屏幕出示一段文字:他快40岁了,个儿挺高,背有点驼,四方脸,高颧骨,脸上布满皱纹,两鬓都斑白了。)   1.请同学们读一读这段文字,说一说这属于哪种描写方法?   2.你知道这描写的是谁吗?   3.大家都亲切地称呼他为“老班长”。他是一位普通的红军战士,他也是1位英雄,他曾经挽救了3位年轻战士的生命。今天就让我们去认识一下这位老班长。(板书课题:金色鱼钩。)   4.看到这个题目你有哪些疑问?   (1)老班长与金色的鱼钩有什么关系?(2)为什么说是金色的鱼钩呢?   【评析:开篇设计老班长外貌描写的语句既回顾了以往学过的描写方法,又激发了学生读书的兴趣,使学生迫不及待地去了解这位老班长是谁。同时课题与人物的相背离引出了文章的重点,使学生能有目的地去读书。】   二、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请同学们打开课本,我们会发现课文很长,还记得我们过去学过的快速阅读课文的方法吗?   2.请同学们用学过的速读方法完整地阅读一遍课文,注意不能仅图快,还要想一想文章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这篇课文可以分为几部分。并结合你们提出的问题边读边思考。   3. 学生汇报交流体会。   【评析:通过回顾以往学过的快速阅读方法,使学生按照一定的方法去读书,从而提高了他们的阅读能力。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书,使他们在快速阅读中掌握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学生对文章内容有了一个初步的感知,为进一步学习语文课文做好铺垫。】   三、步步设疑,引入主题   1.老班长欣然接受了照顾伤员并带着他们走出草地的任务,但眼前就遇到了难题,请大家交流思考一下,他们遇到的难题是什么,并如何解决的?   (1)学生交流后,得出结论:难题就是缺少食物。引导学生找出有关词句“他就到处去找野草”让学生交流对于“到处”的理解。   (2)(大屏幕出示:眼前的难题让老班长整夜整夜______。)让学生补充并谈谈对“合不拢眼”的认识。   2.如何解决3个伤员的温饱问题成了老班长的心病,他终于想到了解决的办法,请同学们读一读课文的第二部分找出老班长想到了什么办法。   3.学生交流。(师相机板书:做鱼钩、钓鱼。)   “老班长想到的办法使我们每天总能喝上热腾腾的鱼汤,然而细心的我却发现了其中的一个秘密。”谁能说一说是什么秘密?   (1)学生交流,引出“回味”一词,让学生读一读句子,说一说“回味”的意思。   (2)接着问:当我看到老班长皱紧眉头把鱼骨头和草根咽下去时,我的心情如何。   (大屏幕出示:他坐在那里捧着搪瓷碗,嚼着几根草根和我们吃剩下的鱼骨头,嚼了一会儿,就皱紧眉头硬咽下去。我觉得好像有万根钢针扎着喉咙,失声喊起来:“老班长,你怎么……”)   (3)你能通过朗读把“我”的心情和感觉表达出来吗?(指名朗读。)   (4)教师范读,学生练读。   (5)如果你们是这位老班长会这样做吗?老班长为什么这样做,你怎样评价这位老班长?   4.(指着大屏幕出示内容)刚才我们读的这段话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   5.文中还有运用这种方法描写的语句吗?   6.发现秘密后老班长是怎么做的?   (1)虽然老班长一再嘱托,可发现了秘密的我,还能欣然喝下老班长千辛万苦弄来的鱼汤吗?请同学们再读课文第二部分,找出有关语句并在小组内与同学交流。   (2)集体交流,引出对“千斤重”的理解,并找出对我心情描写的语句。(大屏幕出示:好像塞了铅块似的。)   (3)你能通过朗读表达出这种心情吗?(指导学生朗读。)   【评析:在步步设疑与步步追问中引出学生对老班长这个人物的看法,使学生对老班长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同时通过有感情地朗读使感情进一步升华,更好地体会人物的心情,从而更深刻地理解文章所表达的内容。】   四、总结全文,升华主题   1.每天只吃草根和鱼骨头,老班长身体能受得了吗?好景不长,就在我们要走出草地时意外发生了。   (1)请同学们阅读课文第三部分并找出有关语句来谈一谈发生了什么事。   (2)老班长昏倒了,我们每天喝着老班长弄的鱼汤,而老班长面对着我们为他做的鱼汤却一口也没喝,谁能说一说为什么?   (3)学生交流,教师相应追问:你觉得老班长没有完成任务吗?你怎样评价这位老班长。   (4)这部分的语句运用了哪种描写方法?文中还有运用这种描写方法的语句吗?   2.(大屏幕出示:老班长走了,永远地离我们而去了,而他却给我们留下了。)让学生补充。   3.现在我们重新回到课始提出的问题,老班长与金色的鱼钩有着怎样的关系?   4.总结:金色的鱼钩代表老班长崇高的品质和伟大的精神,而这种精神也将在我们的心里永远放射着金色的光芒。“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在红军长征途中有多少像老班长这样可歌可泣的无名英雄,正因为有了他们,才有了我们现在美好的今天,让我们共同缅怀他们吧。(放音乐,师朗诵诗词《长征》。)   【评析:在豪壮的音乐声中朗诵《长征》诗缅怀那些无名英雄,进一步升华了主题。同时使学生对英雄的含义有了更深的理解。】   反思:   对于这样长篇的课文如何进行教学,一直是我的一大困惑。初次尝试用这种步步设疑的方法进行教学,感觉达到了我预设的效果。下面是我针对本课设计的几点想法:   一、在设计问题时,教师要起到“引”的作用   有些教师总认为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不能问的太多,使学生失去了主动发展的空间,我觉得这不是绝对的。比如《金色的鱼钩》这样长篇的课文,教师就应捋好一根线,层层设疑给学生引好路,这样学生才能把握住文章的主脉络深刻挖掘到文章的主旨。   二、问题的设计要紧扣主题,才能起到有效的导向作用   在问题设计时不能背离主题,所有的问题都应为主题服务。背离文章的问题只能让学生走弯路,越走越远而不能正确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从而为理解课文内容也造成了一定的障碍,因此我们应在问题的设计上把好关,这样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金色的鱼钩》教学设计13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作者满怀深情地叙述了红军长征途中,一位炊事班长牢记部队指导员的嘱托,尽心尽力地照顾三个生病的小战士过草地而不惜牺牲自己的感人事迹,表现了红军战士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课文用“金色的鱼钩”做课题,意义深刻。“鱼钩”记录着老班长的英雄历程,闪耀着老班长金子般的思想光辉,象征着老班长崇高的革命精神永垂不朽。   这篇课文生动感人,作者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方面进行细致入微的描写,揭示出人物崇高的内心世界。作者语言朴实,像讲故事一样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娓娓叙述,表达了对老班长的深切怀念。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为了使学生受到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的教育,二是为了进一步训练学生快速阅读,提高阅读能力。   设计理念   语文教学应大力倡导自主、探究的教学理念,真正使学生成为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成为学习活动积极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本案把过程本身作为一个课程目标,以学生自学探究为本,在自读自悟中,让学生感受老班长忠于革命、舍已为人的崇高品质。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受到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的熏陶。   2、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展现人物内心的表达方法。   3、练习快速阅读,简要地复述课文故事。   过程与方法:   通过读中问、读中讲、读中悟、读中感等多种教学过程让学生想读、会读,读懂课文,读出感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重点语句理解、感悟红军战士在艰苦的长征进程中,老班长忠于革命、舍已为人的高尚品德。   教学重点   体会文章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理解“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这句话的含义。   课前准备   课前布置收集有关长征的图片、文字等资料,通过课前阅读,熟悉课文。   教学过程   一、出示课题,初读课文,直奔中心   1、出示课题:【师生共写】 金色的鱼钩。   朗读课题,应该强调哪个词?那个词怎样读? [金色]   2、快速默读课文。(出示要求)   采用“边读边想”的阅读方法说一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在二万五千里长征途中,一位老班长接受党的嘱托,照顾三个生病的小战士过草地而光荣牺牲的故事。】   二、精读品析,体会情感   1、同学们:都被班长尽心尽力地照顾伤员而不顾自己的崇高品质所感动。带着这份感动再次走进课文,细细品读描写老班长的句子,想想它们为什么让你感动。 [外貌、语言、行动、神情]   2、品读重点句:   从外貌体会中心:   ⑴“炊事班长快四十岁了……脸上布满皱纹,两鬓斑白,显得十分苍老。”。   ①三十多岁的老班长为什么会有五六十岁老人的外貌特征?   [“满脸的皱纹”证明他经历长期艰苦的革命斗争。“斑白的两鬓”说明他饱经风霜的。考验。他“比我们还瘦 得厉害”,反映他内心为病号的担忧和焦虑。]   ②抓住表现“苍老”的重点词朗读,读出感动。   ⑵“瘦得只剩皮包骨头,眼睛深深地陷了下去,还一直用饱满的情绪鼓励着我们。”   (老班长胜利地完成了上级交给他的任务,可自己已经衰弱到不能支撑的地步。这充分说明他对战友的满腔热爱,对党的高度忠诚。)   从语言、行动、神情体会中心:   ⑴ 学习“硬咽草根鱼骨头”片段:   ① 指名朗读,读后议论:为什么这个段落令人感动?   (抓住“皱紧眉头”、“硬咽”等词和“我”当时的心情,体会老班长的品质。)   ② 感情朗读,注意体会人物的内心。   ⑵ 学习“夜里钓鱼摸野菜”片段:   ① 自由朗读,读后议论:为什么这个片段令人感动?   (老班长非常辛苦,寻找食物极其艰难。他是用革命的意志,对党的忠诚在坚持。)   ② 抓住“翻了多少草皮”、“一棵一棵地摸”等重点词朗读。   ⑶ 学习“耐心劝导小梁”片断:   “小声点儿,小梁!咱们俩是党员,你既然知道了,可不要告诉别人。”   “指导员把你们三个交给我。……我怎么向党汇报?难道我能说‘指导员,我把同志们留在草地上,我自己克服困难出来了’?”   ① 说出内心感受,为什么让你感动?   (老班长意在稳定小病号的情绪,保护他们的身体,坚持走出草地,完成党交给的任务。他宁愿为别人操碎心,也不让别人为他有半点忧。)   ② 指导朗读。   ⑷ 学习“命令战士喝鱼汤”片段:   ① 学生自由朗读这一片段内容,并观察课文插图,想象小梁和老班长的心理活动。   ② 思考:老班长前后的表情有什么变化?为什么有这样的变化?   [“嚼了一会儿,就皱紧眉头硬咽下去”。那种欲吃不能,欲罢不行的神态,反映了老班长坚定不移的革命意志,为病号吃苦,为革命受难的高贵品质。病号不吃,老班长“皱起眉头”;吃了,“脸上的皱纹舒展开了,嘴边露出一丝笑意”。强烈的对比,鲜明的映衬,把他为谁忧愁、为谁欣喜,为啥痛苦、为啥欢乐表现得一清二楚。]   ③ 指导朗读“我端起搪瓷碗,觉得这个碗有千斤重,怎么也送不到嘴边。”到“可是我的心里好像塞了铅块似的,沉重极了。”   ⑸ 学习“奄奄一息让鱼汤”片段:   ① 自由轻声读这部分内容,注意自己内心的感情。   ② 说出内心感受,并说说为什么有这样的感受?   (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亡留给自己,临终前仍念念不忘自己的责任,不忘党的重托,不忘奉献最后一分光和热。)   三、品味金色,升华情感   师引:可亲、可敬的老班长永远离开了我们,战士们撕心裂肺的呼喊也无法唤醒他了。他用自己的生命换来了战士们的生命,用自己的忠诚和无私完成了党的嘱托。他永远地留在了那片无边无际的草地上,留给战士们的只有那根用缝衣针做成的钓鱼钩。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出示句子)   1、为什么说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金色的光芒?   2、深情朗读中心句。   四、创设情境,复述课文 (有时间进行)   1、作者要用鱼钩教育后代,学习老前辈为了革命事业的成功,为了战友的生命而不惜牺牲自己的高贵品质。现在我们来到革命烈士纪念馆,同学们能以讲解员的身份,向前来参观的`人讲述“金色的鱼钩”的故事吗?   讲解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⑴ 叙述的条理要清楚,可采用倒叙方法进行叙述。   ⑵ 注意把课文感人的场面表达出来,渲染出故事的情境,从而使听众在情感上产生共鸣。   2、同学们练习后复述。   五、布置作业   1、把最让你感动的地方用最富深情的朗读来体现。   2、抓住课文的主要段落来阅读《马背上的小红军》。   板书设计   金色的鱼钩   老班长 长满红锈 闪着光芒   忠于革命、 舍已为人 崇高品质!   教学反思   《金色的鱼钩》是一篇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阅读课文,文中作者通过对老班长外貌的描写,和以“我”的言行、神态作烘托,写了老班长不顾自己生命,钓鱼救革命小同志的感人故事,揭示了老班长宁可牺牲自己,也要完成党交给任务的崇高的内心世界。在预习时就发现,虽然文章年代和人物对学生来说比较久远,但由于情节感人,学生非常喜欢读。   教学时,我从课题入手,先让学生读题质疑,“为什么鱼钩是金色的?”让学生学习课文后,理解这个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积极性。然后再引导学生从课文中,分别找出描写老班长的外貌、语言、动作、神态的词句,读一读,体会最让人感动的句子,并通过这些词句来精读、品析、体会情感,理解课文的中心思想,体会老班长是一个怎样的人,同时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人物外貌的描写来表现人物内心世界的。   在教学过程中,我感觉“炊事班长快四十岁了,个儿挺高,背有点儿驼,四方脸,高颧骨,脸上布满皱纹,两鬓都斑白了。”这句外貌描写学生感悟特别好,他们抓住“快”联系自己的爸爸,四十不到,现在还没有斑白,还是腰板挺直,而老班长还没有四十,就已经两鬓班白,非常苍老,感觉比实际年龄老了二十岁。从这过早憔悴衰老的外表,学生能体会到他为革命是怎样的操劳。   文章中还有很多感人的语句,如“他坐在那里捧着搪瓷碗,嚼着几根草根和我们吃剩的鱼骨头,嚼了一会儿,就皱紧眉头硬咽下去。   ”;病号不吃,老班长“皱起眉头”;吃了,“脸上的皱纹舒展开了,嘴边露出一丝笑意”,老班长为了钓鱼,“有时候等了半夜,也不见鱼上钩”;为了鱼饵,“翻了多少草皮也找不到一条蚯蚓”;夜寻野草,还须“一棵一棵地摸”。 “小梁,别浪费东西了。我……我不行啦。你们吃吧!还有二十多里路,吃完了,一定要走出草地!”这一连串感人肺腑的神态、语言、动作,不难让人体会到老班长的崇高精神品质。学生不仅能抓住重点字词感悟,还能联系自己,联系生活谈,让读更加深情,更加到位。   最后一段的学习,使课题的疑问解决,学生感知老班长的心如金子一般,他留下的鱼钩象征他的精神是永远不会被人忘记的,所以是金色的。这样不仅对老班长的印象更加深刻,还总结了全文中心,让主题更加鲜明。   这篇文章篇幅较长,故事性强,因此我有意识地进行快速阅读的训练。初读课文时,要求学生快速默读课文,采用“边读边想”的阅读方法,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课文的主要内容,充分地给学生以自由。   在教学的过程中,能联系实际、联系上下文及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的方法理解课文内容。整堂课,学生能自主地默读,自主地朗读,自主地感悟,自主地思考,自主地表达。使得阅读一遍比一遍好,感悟一次比一次深。学生有了阅读、思考、表达的空间,就会迸发出创造的火花。   最后,拓展延伸,搭起课外阅读的桥梁。略读教学应该成为连接课内课外阅读的桥梁。我在课后推荐阅读长征故事:《马背上的小红军》,并要求用“抓住重点句理解课文”的方法进行阅读,体会文章中塑造人物的表达方法,实现阅读迁移。这样的课后拓展,既与课文学习相互补充,相互呼应,又有助于对学生情感的进一步引发,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不足之处:本课由于篇幅比较长,为了节约时间,所以读的形式不多,如果多用一些时间来读课文,学生对人物内心思想感情体会更深刻,效果会更好。 《金色的鱼钩》教学设计14   一、教学目标   (一)学习生字、新词,通过查字典掌握“喜出望外”、“回味”、“严峻”、“收敛”、“奄奄一息”、“瞻仰”、“闪烁”的本意,再联系上下文理解这些词语在课文中的意思。   (二)初读课文,了解题意及课文的基本内容。   (三)学会按事情发展的顺序给课文分段,并说出各段段意。   (四)学习课文第1段,了解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和人物。   二、教学重点、难点   (一)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二)学会按事情发展顺序给课文分段并归纳段意。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前边我们学习了毛主席的《长征》一诗,了解了红军在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中爬雪山,过草地,经历了千难万险。今天,我们学习阅读课文《金色的鱼钩》。这是一篇有关长征故事的课文。在红军过草地时,一位老班长接受党交给的任务,尽心尽力地照顾三个病号,在即将走出草地时,老班长牺牲了。   (二)检查学生预习字、词情况。   课文中的重点词语,你们都理解了吗?   1、什么叫“青稞”(kē)?   (大麦的一种,粒大皮薄,主要产在西藏、青海等地。)   2、“作料”的“作”读第几声?什么叫“作料”?(“作”是多音字,作料的“作”读第二声。“作料”就是烧菜时用的油、盐、酱、醋等调味品。)   3、“回味”是什么意思?(“回味”是指在回忆中体会曾经经历过的美好事物。课文中老班长这样说,是为了消除“我”的怀疑,使病员安心地喝鱼汤。)   4、“弥(mí)漫”两字怎么讲?“夜色弥漫”是什么意思?(“弥漫”是充满的意思,“夜色弥漫”就是到处充满夜的景色。)   5、什么叫“严峻”?(“严峻”就是严厉、严格的意思。)   6、“敛”(liǎn)字要注意读音和字形。“敛”是什么意思?课文中的“收敛”是什么意思?(“敛”是收拢的意思。课文中的“收敛”指老班长的笑容收起来了,消失了。)   7、“掣”(chè)字怎么讲?(“掣”是拽、拉的意思。)   8、什么叫“奄奄一息”?(“奄奄一息”是呼吸微弱,快断气了的.意思。)   9、“瞻”字在字典上怎么讲?什么叫“瞻仰”?(“瞻”是往上看或向前看,怀着敬意仰起头来看,如瞻仰毛主席、周总理的遗容。)   (三)说一说,课文讲的是一件什么事?为什么课题叫“金色的鱼钩”?   (四)默读课文。思考:课文按照什么顺序来分段?   1、给课文分段。   2、试说出各段段意。   (课文按故事发展顺序共分为四段:第1段:(从开头到“大伙都叫他‘老班长’”),讲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当时的情况,介绍了老班长的外貌和“老班长”这个称呼的由来。第2段:(从“三个病号走不快”到“沉重极了”),讲青稞面吃完了,老班长想方设法钓鱼煮鲜鱼野菜汤给三个病号吃,而他自己没吃过一点儿鱼。第3段:(从“挨了一天又一天”到“很久很久”),讲走到草地边缘,老班长牺牲了。第4段:(最后一个自然段),讲“我”把老班长留下的鱼钩小心地保存起来。)   过草地。)   3、把刻画老班长外貌的句子画出来。读后说一说从老班长的外貌,我们可以知道他是怎样的一个人?(是一个勤劳质朴的劳动人民。)   4、齐读课文第1段。   小结段意:写1935年秋天,红四方面军进入草地,老班长接受了保护三个小病员的任务。   (七)作业。   1、读课文。   2、抄写常用词语。 《金色的鱼钩》教学设计15   教学目的:   1.认识本课4个生字。   2.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   3.引导学生学习老班长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教学重点:   练习快速阅读,通过重点语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具准备:   录音机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示题目,导入新课。   1.鱼钩,钓鱼用的钩子。课文所指的鱼钩是老班长的珍贵遗物。这是发生在红军过草地时的一个   感人故事。请你用比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小结:在二万五千里长征途中,一位老班长接受党的`嘱托,照顾三个生病的小战士过草地而光   荣牺牲的故事。   二、默读课文,提出不理解的地方,同学互相解疑,教师适时点拨。   解词:支吾:用话搪塞,说话含混躲闪。   安顿:安排妥当,使人或事物有着落。   衰弱:体衰力弱,失去了旺盛的精力和体力。   奄奄一息:形容气息非常微弱,只剩下一口气。   三、快速默读课文,想想文章是按怎样的顺序来记叙的,可以分为几部分?   1.快速默读,标在书上。   2.小组讨论后小结。   3.放录音。   四、默读课文,划出文中使你感动的部分,然后有感情地读一读。   1.指名读课文,读后说说自己的体会。   2.围绕老班长的语言、动作、神态来体会老班长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选择样式

选择布局
选择颜色
选择背景
选择背景